社区教育移动学台构建模式
时间:2022-07-16 11:06:46
导语:社区教育移动学台构建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存在可视化程度不够、交互性弱等问题,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构建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遵循易用性、一致性、导向性原则,从学习内容、学习互动、学习评价等方面进行框架设计,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注重终身学习,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加快发展社区教育。社区教育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阵地,而社区教育学习平台是社区居民获取学习资源的主要渠道,也是社区教育进行信息化变革的重要依托。目前,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在教育资源质量和学习信息设计方面处于“非精益化”阶段,制约着学习者的学习活动和学习效果。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移动学习已经成为在线学习的普遍趋势。作为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微学习于一体的服务模式,移动教育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社区教育与移动教育相结合,将有利于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拓宽学习资源的选择广度和提高社区居民的学习深度。当前,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和构建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文献综述
课题组对近10年的文献进行检索,以“社区教育”和“移动学习”作为关键词,剔除学术性不强的文献,通过Citespace软件将最终得到的1000篇有效文献绘成关键词共现图并进行详细分析。终身学习、学习型社会、老年教育等是社区教育研究的重要主题,而社区教育所涉及的数字化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也是其中重要的研究主题。关于移动学习方面研究频率较高的是智能手机、教育信息化、移动教学、教学模式、学习者、微学习等关键词,研究领域包括理论深入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素和外部因素。以“社区教育”和“移动学习”作为共同关键词进行检索时,相关研究成果较少。社区教育作为开展全民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与移动学习相结合,对促进教育机会均等具有积极的影响。唐燕儿等认为当前社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停滞不前,数字化的学习资源不能满足社区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社区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和移动学习资源库能够缩小社区间和社区阶层间的差异。彭梓涵等发现移动化、个性化和智能化的社区教育模式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间接途径,要不断为社区居民提供数字化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多元化的学习教育资源和开放化的学习平台。老年教育作为一种非正式的社区教育模式,与移动教育相结合,既满足了老年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也弥合了与青年群体的数字鸿沟,提高了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当前,传统的社区教育中社区居民参与度、教育资源利用率普遍较低,引进移动智能终端,可以使学习资源获取速度更快、学习过程更加灵活、学习互动更加频繁。Park、Soyoung认为移动学习被广泛应用于MOOCs、TEDTalks和YouTube,大多数内容都是以流式视频格式的形式呈现,这种学习方式让学习者能够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在移动环境下持续学习。在移动学习的设计方面,小屏幕的移动设备亮度较高;移动学习内容由小型短单元组成,音频简短、格式一致。Park、Soyoung还提出为移动学习者提供微小化的分段内容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习。他们从确定SPAT的学习材料、分析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的学习环境、移动可用性测试、不同场景模块的设计、完成模块开发后的形成性评估和实施、学习有效性和移动可用性的总评估测试等方面研究设计了SPAT模型,并且每个SPAT模型是包含图片、音频和文本元素的结合体。综上可知,将移动学习融入社区教育,对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提高学习参与度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与移动学习的深度结合,还需要从移动学习内容、学习互动、学习评价等方面构建与完善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帮助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层次公共教育资源。
二、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苏学习在线、浙江终身学习在线、四川省社区教育网络平台等主要依托电脑客户端提供课程,课程资源的制作也要依据电脑客户端的设置参数。随着移动智能终端的不断普及,原有的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已不能完全满足学习者的多终端学习体验,学习平台的功能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学习内容可视化程度不够
学习内容是学习者进行社区学习的基本元素。目前,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移动学习设备的特性缺乏有效分析,出现页面排版错乱、图片像素过低、视频容量过大、画质清晰度不足等问题,导致学习内容可视化程度不够,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和学习资源利用率。
(二)学习平台交互性较弱
社区居民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进行学习互动,是社区教育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的重要媒介。然而,当前社区教育学习平台的互动主要以简单的文本呈现,缺乏图片、音频等多元化要素,教师不能及时接收和回复学生提出的问题,且课程对应的讨论群互动功能不完善、交互性较弱。
三、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原则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是为满足社区居民终身学习需要,依托互联网和通信技术,提供丰富教育资源和优质教学辅导的综合性学习支持服务系统。通过构建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社区居民可以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学习方式更加高效、便捷。在构建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时,需要关注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学习过程引导等重要元素。
(一)易用性原则
所谓易用性是指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降低记忆难度。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构建的易用性主要体现在:在学习内容设计上,主题内容之间具有一定的重复性和相关性,增强学习者的学习黏性;在学习内容呈现上,选择简短化、片段化的方式;在学习场景设计上,模拟现实场景经历,贴合学习者的现实生活,提高学习吸引力和学习投入度。
(二)一致性原则
所谓一致性是指不同事物的基本特征或特性相同或者相似。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移动学习平台特性与移动设备特性一致。移动设备是进行社区教育移动学习的重要工具,在移动学习平台构建过程中,要充分根据移动设备的类型、显示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屏幕展示的信息量、可的内容形式、内存容量等构成元素,设置学习平台的技术参数。
(三)导向性原则
所谓导向性是指根据教育目标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导向性主要包含心理导向和学习方式导向。社区教育的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薄弱,要基于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认知能力,从心理学角度,通过对话、疏导、榜样效应等方式,促进学习者将学习内化为自觉行为。在学习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率和正确率,给予其积分奖励、精神赞赏等形式的激励,引导学习者主动学习。
四、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构建模式
(一)总体框架
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该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和全面化的终身学习服务。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应为学习者提供教学活动、教学成果评价等方面的高效服务,必须对学习内容、学习互动、学习评价进行模块设计。学习内容、学习互动和学习评价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如图1)。学习者是学习平台的主体,年龄段不同,具有不同的职业、学历和兴趣爱好,社会差异性较大,在构建移动学习平台时应当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高效构成移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是完成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具有可视化、片段化和空间化的特征。学习者通过不同的移动设备,在不同的学习地点(如社区教室、办公室、户外等)进行课程学习,完成课程任务。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互动主要基于移动学习平台,实现教师、学生、技术三者间的互动,互动的内容和形式随着互动主体的差异而变化。对学习成果认定要制订相应的评价机制,并根据不同等级的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更好地引导和鼓励学习者低消耗、高效率地学习,同时,根据学习效果的反馈进行学习内容、学习互动等方面的再设计,从而达到持续的有效学习。图1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总体框架
(二)学习内容模块的框架构建
学习内容模块是基于学习内容能够独立发挥一定功能的学习平台子系统。其中,学习内容包含动静态图片、文本、音频和视频等独立元素或者整合元素。视觉交流是促进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包含静态视觉和动态视觉。学习者通过静态视觉(如图片、文本等)和动态视觉(如视频、电影等)获取学习信息。图片的颜色和形状、文本内容的可读性、视频剪辑的时长和格式大小等都影响着学习者感知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依照学习内容的组成特征,学习内容模块框架的构建需遵循学习画面可视化、学习主题片段化、学习模式场景化的原则。首先,利用视觉虚拟技术对学习界面的视频、图片等内容进行视觉设计,形成感官化的视觉框架,提高学习画面的可视化程度,便于学习者持续有效地长期记忆;其次,移动学习需要将学习内容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个学习主题分为较小的学习片段,从而提高学习吸引力和学习任务完成率;最后,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根据学习者、学习目标等要素进行分析,结合时间和空间元素,生成与学习需求相匹配的学习场景,便于学习者快速切换场景,对所需知识即学即用。
(三)学习互动模块的框架构建
学习互动模块是围绕学习目标,各学习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有效学习活动的交互子系统。社区教育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互动模块包含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学生与技术互动、教师与技术互动等五个版块。师生互动版块,包含教师讲课、PPT展示、学习视频讲解、教师提问、教师回答、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师生互评等。生生互动版块,包含观察模仿、学生对话、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相互评价等。学生与学习内容互动版块,包括下载学习内容、编辑学习内容、完成课程作业、上传课程作业、参加课程测试、汇报或展示成果作品等。学生与技术内容互动版块,包含查阅、点赞、标记、收藏、评价、留言、保存、转发、、投票等。教师与技术互动版块,包含制作教学资源、课程场景设计、统计数据、数据分析、作业测评、习题讲解、学习评价等。同时,教师和学生在利用移动技术进行评价、留言等操作时,不仅需要简单的文本编辑,还需要由音频、图片、视频等不同内容形式组成的混合编辑,从而让互动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根据多元化的学习互动反馈,教师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习者高效学习。
(四)学习评价模块的框架构建
学习评价模块是按照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对学习者的学习成果进行数据统计、内容分析和总体评价。移动学习平台的学习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含三个方面:(1)课程资源学习能力指标;(2)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指标;(3)评价能力指标。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优化学习内容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资源学习能力指标,包括是否按照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学习、在线学习的次数及时长、是否按时完成课程作业、是否及时上传课程作业、上传资源和下载资源的次数、是否定期参加单元测试、期末考核成绩等;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指标,包括参加讨论的次数及时长、发表言论的次数及时长、向教师和同学进行提问和答疑的频率、及时答题及发言的频率、参与投票及评价的次数等;评价能力指标,包括是否对自身学习过程做出科学客观评价、是否根据他人评价进行改进和完善、对他人学习过程提出科学客观评价、对教师教学过程提出科学客观评价、对其他人的行为再次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等。在学习评价过程中,平台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表现实时把握其学习状态,并根据完成情况对其采取多样化的激励机制,如点赞动画、积分奖励、学习排行榜、奖品兑换等,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者:游鸯 单位:江苏开放大学招生工作处
- 上一篇:幼儿园安全教育加强途径
- 下一篇:研究生美育教育实践路径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