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22:10: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社区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社区教育论文

社区教育与职业教育论文

一、社区教育的起源及其对人的“生涯性”的关注

尽管社区教育的概念是近几十年才出现在西方教育界中,但是,欧洲古代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早已蕴含着社区教育理念,例如,近代英国举办的教堂学校、“星期日学校”;瑞士裴斯泰洛齐创办的“新庄”学校;美国教育家沃特的“二部制”,即“工读游戏学校”;丹麦“成人学校之父”格朗德维奇建立的“属于人民的学校,为人民服务的学校”。这些和社区教育有着相当程度联系的教育虽然还没有成体系,甚至以当今的眼光看还很不成熟,但是在崇尚贵族教育的西方社会已经难能可贵,它们是西方现代平民教育和社区教育的源泉。美国的社区教育最为发达,它的起源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美国教育家克尔所提倡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的社会本位教育理念。真正的社区教育兴起于20世纪初的初级学院运动,这也是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这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后来的美国社区学院,它的出现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起初,芝加哥大学校长哈珀提出把大学四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两年的“初级学院”,第二阶段为两年的“高级学院”,规定学生取得第一阶段的初级证书才能进入高级学院学习。初级学院是中学和大学之间的过渡,大部分初级学院由地方社区、私人团体和教会开办,学生就近入学接受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方面的知识,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入高级学院继续学习。“二战”后,为了服务地方政治和经济发展,公立的初级学院统一被改为社区学院。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社区教育都把人的发展作为主要职责,都十分关注人的基本知识的培养以及自身价值的实现。为了使个体教育生涯得到有效的补偿,社区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良好公民、赋予个人生活的知识、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在公立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共同努力下,帮助所有人熟悉以职业为导向的社会价值,把这些价值纳入个人的价值体系中,并应用到生活中去,使职业对每一个人都变得有意义,并且让每个人感到满意”,[4]这充分体现了社区教育以人的生涯发展为中心的价值观念。

二、社区教育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涯意义

从改善人口素质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政治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全球化,加之人口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西方社区教育主要承担着专业技能和管理人材的培训,以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而,改善社区生活条件和居民素质已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社会的高度发展、经济和政治的现代化都需要人口素质的极大改善。关注“人”,了解“人”,重视人的“生涯性”,强调建立学习型社区,实现人的终身学习,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都是西方现代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西方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角度来看,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西方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方方面面的变化,包括家庭观念、教育、医疗、科技、法律等。人们对于旧有的教育体制、教育价值、功能结构和效率等都有着新的要求。如果说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那么,从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的本质来看,它应该是一种培养人、关注人的生涯发展的活动,这种生涯的发展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价值追求的真正提高。职业技术和现代化社区教育必须具备一套完整的职业性和非职业性的教育培训,以满足人的发展的各方面需要,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无论是职业性还是非职业性,都是人的生涯性的一部分,是教育与经济相互补充的结果,也是社会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终身教育发展的角度看,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社区教育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是适应西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西方传统的升学教育已不能完全与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大学的竞争力加大,加上四年制大学高昂的学费和较长的时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选择社区教育提升自己的技能,通过学习和培训,为自己的人生创造更大价值,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社区教育是为充实自我的闲暇时间。

三、西方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涵和特点

不同的研究者对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认识不同,但主要有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外延从职业生涯拓展到人终生的历程;二是社区教育“生涯性”的内容既包括职业性的活动,又包括非职业性的活动;三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是人对职业世界和非职业世界生活的价值追求;四是社区教育“生涯性”构成要素是全面的,包括职业生活、家庭、生活角色以及教育经历与各种经验。有研究者描述美国社区教育的特色时指出,社区教育具有多重目标,它集学术、文娱和职业教育为一体,既有职业性学科,也有非职业性学科,主要是为丰富地方居民生活,如插花和烹饪等学科。由此可见,西方社区教育的“生涯性”内容丰富,具有终身性、职业性、非职业性和发展性等特征。

查看全文

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论文

一、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模式的现状———以沈阳市为例

1.我国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

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文化教育是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此后,社区文化教育的内涵被不断丰富和完善,成为现代国际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和潮流。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社会对青少年的关注普遍增强。世界各国也都日益重视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我国现代意义的社区文化教育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1986年,上海市闸北区社区文化教育委员会率先成立,使社区文化教育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普及和发展。2002年,辽宁省沈阳市首创“社区科普大学”。十多年来,沈阳社区科普大学不断发展壮大,迄今为止已创办分校275所,市级重点分校总数已逾百所,在校学员1.3万人,讲师团教师1200名,组织课堂教学8.9万课时,培训学员222.6万人次,开展第二课堂科普活动3000余次,参加科普活动人数达60万人次。志愿者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社区科普大学已经成为全市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有效载体。2011年6月1日,“沈阳社区大讲堂———百万市民数字化在线学习惠民教育工程”启动。此次活动着力打造十个国家级学习型社区示范点,建设百个网站,实现了同时视频学习1000人,在线学习10000人的工作目标,每年社区教育覆盖百万人次。通过社区大讲堂,沈阳将构建全市社区教育体系,推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城市建设,巩固沈阳文明城市和生态城市建设成果,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素质。

2.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的主体: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在我国推进科普文化教育的进程中,青少年的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以学校教育范围内的课堂教学为主的科普文化教育;二是以校外教育为主的各级各类科普文化教育活动。其具体内容是通过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课外学习计划、非正规教育项目、科技馆活动、科学调查体验、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等形式开展科普文化教育活动。而全国各级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作为主体承担了关于青少年的各种科技创新和科普教育任务。(1)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活动中心)是中国科协所属社会公益性机构,从事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传播科学,开展示范性、导向性科学普及活动,组织青少年科技竞赛的工作,是中国科协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公众进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年轻一代对科学的热爱,使他们树立科学的思想和精神,提高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质。(2)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是辽宁省科协所属的社会公益性机构。该中心担负组织面向广大社会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的任务,在青少年中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技教育活动,是辽宁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向青少年进行科学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中心设置专门机构,常年组织“大手拉小手”、百名专家进社区、科普大篷车巡展,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科奥林匹克竞赛、航模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内容。

二、青少年社区科普文化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农村社区文化教育论文

一、立足“农村”,夯实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根基

1.利用传统节日,丰富社区文化教育载体

农民一般喜好自己的一些传统节日,而西方的洋节日在农村未必有市场,所以不妨抓住农民普遍重视的春节、元宵节、国庆节、中秋节等进行一些符合农民口味的文化庆典活动,如传统的舞龙舞狮、钱棍、大头娃娃、狮子滚绣球,还有端午节的包粽子、赛龙舟、立蛋比赛、吃“五黄”等。通过开展这些传统民俗活动,既能联络村民之间的感情,活跃节日气氛,又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继承与创新。其实节日庆典在一定意义上是农民对世界、人生的一种认知方式,是农民生存智慧和人生经验的体现,也是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方式。所以如何利用好各种节日庆典活动,扩大群众的参与面,提高群众的积极性,丰富社区市民的文化生活,对于农村社区教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挖掘区域性文化,加深社区文化教育的底蕴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不同的民风民俗说到底就是不同地域文化的具体表现。农村社区相对城市社区区域性更大、更散,各种传统观念和传统文化特色也各不相同,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点和优势,这正是开展农村社区文化教育的基础。江西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吴建军说,作为一个农民,他所喜欢的文化一定是在内容上表现其喜怒哀乐、形式上符合其审美情趣、在潜意识里暗合其文化心理的文化,而土生土长的带着一方灵气的传统文化最能体现这些要求。白岘乡境内竹资源丰富,“虚心文雅、高风亮节”的竹精神在这里源远流长、根深蒂固。为了弘扬竹文化,白岘乡社区教育中心每年都要开展竹文化节。文化节活动丰富多彩,不仅有社区市民竹制品的交流展示,社区书画爱好者关于竹的书画展览,还有“弘扬竹文化,低碳我先行”主题文艺晚会,社区内学校、企业、单位积极参与,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努力营造“虚心谦和”的德育氛围、“家和万事兴”的家庭氛围、“品行高洁、与人为善”的人际氛围“、乐善好施”的助人氛围,使村民处处受到竹文化的熏陶,形成了民风淳朴、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语言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甚至特定区域文化特征可以在该区域的方言习惯中得到充分体现。长兴县白岘乡位于苏浙皖三省的交界处,常住人口只有一万左右,可是当地却有独特的方言,已被收录于长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岘乡社区教育中心为了这一文化遗产能绵延不绝,今年4月份举行了方言民间故事大讲赛,每个社区都选派选手,讲当地的民间故事,绵柔的口音,铿锵的语调,饶有韵味的叙述方式,把当地民间故事讲得津津有味,不仅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者的参与,连县政协文史馆的同志听后都赞不绝口,当地很多方言故事都被收录于《长兴县民间故事》一书中。

3.开发民间艺术,丰富社区教育的形式

查看全文

社区学院创业教育论文

一、理论解析:学术资本主义在美国社区学院中的导入

1997年,斯劳特和莱斯利首次提出学术资本主义的概念,认为学院和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广为盛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环境中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且追逐利益,高校的创业行为和寻找资源的活动受到因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不确定的财政拨款引发的资源依赖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法律、政治环境以及不断增长的外部压力更是直接影响了全球经济背景下的国内竞争[3]。高校尤其是公立高校在获取州政府经费拨款上面临着重大的损失,高校通过面向私立部门开发、推广和销售一系列商业化产品。这种商业化运作方式产生的收益成为高校经费收入的重要来源。这种方式远远超过了其它非学术性消费项目。高等教育机构通过其核心教育、科研和服务职能来谋求资金,知识产品(诸如通过研究申请的专利)通过教师创造的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的课程与教学(教材受版权保护和实现市场化)被创造出来。当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些发展,即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学习、消费制度的出现[4]。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发展依赖于环境提供的重要资源,学术资本主义是一种组织行为。这种行为的发生是对控制资源的外部机构行动作出的反应。资源依赖理论认为组织丧失了关键的资源继而开始寻求新的替代性资源。一个嵌入式的学术资本主义理论假设通过制定新的战略举措改变高校的收入来源渠道[5]。由此带来的结果要求对高等教育结构进行重组,以更好地适应和支持在学院或大学二年级以上教育领域有市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2004年,斯劳特和罗德斯发展了一个理论模式来理解这些结构重组以及学院和大学出现的学术资本主义现象。学术资本主义已经成为一个可被接受和认同的重要理论分析框架。这一转变是由学院和大学回应日趋增长的市场压力带来的。学术资本主义的倡导者认为,市场渗透能够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当然,也有一些评论家对此持有异议,认为市场渗透削弱了高等教育固有的自主性传统和引领社会文化进步的积极作用,致使高等教育走上了消费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发展轨道。本研究主要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知识和学习机制的四个理论构想,深入探索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机构设置与结构特征。斯劳特和罗德斯清晰地描述了这四个理论构想:间质组织、中间组织、新的知识领域、提升的管理能力。(一)间质组织(interstitialorganizations)间质组织是普遍存在于美国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单元。建立这种组织的目的是为学院内部人员(教职工、学生等)和市场参与者之间搭建对接平台。大学创业中心即是一种间质组织,通过大学创业中心可以将学院内部人员与私人投资者和著名企业家联系起来。这些企业家通常对怎样在高校内部创建企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间质组织一般是指在社区学院中教授创业教育的部门。除此之外,间质组织还有另外一项作用,即致力于增强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市场活动和类市场活动的能力,以提高高等教育机构参与市场方面的积极性。(二)中间组织(intermediatingorganizations)中间组织通常存在于学院和大学之外。这种机构的宗旨是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与其它实体之间的互利合作。就创业教育而言,中间组织主要指那些资助创业课程发展与完善的基金会和组织机构,或者指那些资助学院进行后续创业行为的基金会和组织。比如考夫曼基金会(theEwingMarionKauffmanFoundation)曾通过“考夫曼校园计划”出资数百万美元用于建立贯穿高等教育的创业教育机制。在考夫曼基金会的创业工作中,开发和支持为创业者提供教育、工具、技能以及其需要创建和扩大企业的联系的计划。与此同时,考夫曼基金会还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创业环境,包括降低创业成功的门槛和提高企业家在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认识[6]。(三)新的知识领域(newcircuitsofknowl-edge)与学术资本主义相关的市场或类似市场的行为,有时也会包含高等教育机构内部与外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新的知识领域就是在这时应运而生的。倘若没有这些新的知识领域,市场参与者彼此之间将会失去联系。斯劳特(Slaugh-ter)和罗德斯(Rhoades)认为,伴随以市场为导向的互动与合作行为而产生的新知识领域,对学术资本主义有着直接的影响。新的知识领域通常贯穿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模式里,创业教育与这些新的知识领域存在许多交叉点,大多数学科领域的教授和学生都在积极参与创业教育项目,并试图将研究成果商业化或创造一些商业机会,目的是为了与其他有创业想法的教学科研人员、学生和具体实践者之间建立联系,通过创业教育“关系网”与私人投资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与创业教育相交叉的知识领域可以为学院内部创业者提供相应的资金,这些资金可以通过制度资本等多种方式(比如经济、社会、人力、知识等资本)加以运用。(四)提升的管理能力(enhancedmanagerialcapacities)学术资本主义中固有的市场行为正在变得越来越复杂。社区学院为管理好这些市场行为衍生出一个新的领域———管理行业。在这个新领域从事工作的人员不是学术人员,他们不会代表社区学院管理市场交易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关系,比如技术转让董事、高校———市场关系管理者和开发官都是管理领域从业者。大学生创业中心的主管和员工也被看做是管理领域从业者。这些人员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负责组织并维持与创业教育相关的关系网。管理从业人员多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和中心工作,他们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实践分析:基于学术资本主义的知识与学习机制

(一)间质组织(InterstitialOrganizations)社会学院创业教育协会作为一个典型的间质组织,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在社区学院和市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与社会学院创业教育协会相关的企业孵化器就是对这种桥梁作用的最好佐证。企业孵化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制度资本(经济、社会、声誉、人力和智力等资本),而这些制度资本向学生、教学科研人员和以社区为基础的创业者群体提供了相应的资金来发展他们新建的企业。在某些情况下,如果以社区为基础的创业者能够向教学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则会获得社区学院的智力资本以及一些免费的或者只收取部分费用的有形资本(如办公室和设备等)。总之,企业家与学术机构建立联盟可以使其获得一定的权威。这种权威让企业家有能力影响社区学院的声誉与资本(如社会资本)。社区学院企业孵化器可以让一个新生企业家在完成一个商业构想时而不必担心所需资源与资金的问题,孵化器大大降低了创业门槛,即使毫无经验的人也可以参与其中,同时孵化器还鼓励企业家在家庭所在的社区实现自己的商业理想。企业孵化器不同于小型企业发展中心。小型企业发展中心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性的援助和咨询服务,而企业孵化器通常以低于市场的价格给创业者提供各种创业资源。企业孵化器在社区学院中的出现虽然晚于小型企业发展中心,但它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活动和服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种市场导向型的结构形式极有可能成为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最常见的组成部分。这一结构的数量将随着整体趋势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美国四年制大学同样建立了孵化器的创业教育模式,但是从属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孵化器和大学企业中心运作的孵化器存在区别。大学孵化器通常注重产生于实验室的高科技企业,而且在这些大学孵化器中有时教授要多于学生;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操作的孵化器通常容纳了多种多样的小规模企业,而学术企业家(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和社区企业家都追求多元化。社区学院孵化器支持社区内小型的、集生活创业于一体的企业的发展,而这样的企业通常是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且水平低下。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内的企业孵化器也有助于加强大学与周边社区的联系。一般来说,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繁华的商业区内。这种创业机构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加强院校和社区企业领导人的沟通交流。虽然这些创业中心可能不在大学里,但是和大学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将社区和大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许多高校都愿意并确保自身和类似商业协会之类的机构保持密切关系。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复苏迟缓,小企业被认为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源。这主要体现在小企业可以增加就业、是美国家庭的经济稳定器、可拓展就业的新领域。全国各地的社区学院已经注意到小企业在增加就业和提供经济发展机会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最大限度地为目前已存在的和新建的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全国将近1200所社区学院招收学生规模达1300多万人,主要为学生和工人提供教育服务和职业生涯路径。社区院校早已被冠以灵活、便利以及能够及时响应当地社区需求的美誉。目前许多社区学院正在试图扩展原有的服务范围,不仅包括寻求商业教育的个体,而且还涵盖小企业本身[7]。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的教学基地也表现出间质性功能。所有的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部分依靠有时甚至完全依靠兼职教师。这些大多数的兼职创业教师本身就是正式的企业家,他们在创业课堂上可以更好地向学生教授适用的经验和获得外部网络的方法。然而,一个突出的问题在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壮大需要平衡兼职教师和全职教师之间的比例。聘请企业家做兼职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宝贵的现实经验,但为了能够让学校认可创业课程,也必须保持合理规模的全职教师。兼职教师将大学的创业课堂与外部市场联系在一起,但他们使用的方法通常并没有更多地掩盖传统学术的劳动模式。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依靠兼职教师与整个社区学院都在使用的更广泛的教学模式是相一致的,这表明创业教育的教学基地有助于将社区学院和自由市场联系在一起,因此这和学术资本主义的间质基础具有一致性。(二)中间机构(IntermediatingOrganizations)美国四年制大学和社区学院共同存在的创业教育并不是孤立出现的。一般来说,外部企业为大学创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比如考夫曼基金会资助了一系列由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发起的活动和倡议。考夫曼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非营利组织。该组织致力于促进和资助美国各地教育领域创业教育的发展。考夫曼基金会的资助活动主要包括业务计划和风险投资大赛,同时还资助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参与全球创业大赛周,使大学和非营利组织以更容易、更低成本的方式组织商业计划竞赛。所有这些及类似的公共活动让社区学院企业家有机会向外行人士展示他们的企业理念。考夫曼基金会认为创业者在维护经济长期健康和繁荣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创业者通过实践教育和培养能够提高成功的机会,一个稳定良好的生态系统有利于培养成功的创业家。因此,考夫曼基金会努力推进创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制定新兴公司友好政策(startup-friendlypolicies),了解新建公司发展的需求[8]。考夫曼基金会并不是为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发起的活动和倡议提供支持的唯一中间组织,作为非营利性组织的科尔曼基金会同样支持创业教育(以及其它项目),为社区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供种子资金。这一资金用来支持那些对农业以及美国农业部门的营养项目有兴趣并想在此领域创业的学生。1981年,科尔曼基金会的最初策略是在各个高校建立一系列与创业有关的科尔曼教授职位,目的在于促进和确立创业教育在学术领域内的合法地位。经过二十多年种子和项目资助,有力地促进和发展了这一领域。资助基金的重点从意识培养扩展至实验活动,能让新生的企业家有练习和发展技能的机会[9]。美国社区学院创业联盟作为第三方组织,通过组织间的合作以及私营部门间的伙伴关系促进了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这一中间作用体现了这一组织的愿景声明,即创新理念和方案要能够促进大学所服务的社区的经济增长和繁荣。这些中间组织是促进和保证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对社区学院更广泛的教育活动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三)知识的新循环(NewCircuitsofKnowl-edge)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在知识商业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知识循环,一些知识循环也被创业教育机构所使用。从局部层面来看,活跃于创业社区的周围的企业家们担任兼职教师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和企业孵化器明确的目标定位,有助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和外部社区形成战略性联系,通过创业工作形成的关系可以让大学更好地意识到在过去可能没有察觉到的需求和机会。因此,将大学和周边创业社区联系在一起的局部循环的发展有时会产生富有成效的动态效果,而这一动态与之前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的间质性功能的观察具有一致性。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潮流正在从个别社区学院向群体方向蔓延和扩散。社区学院创新中心不受制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因为它有时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物理位置,许多的创业教育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在无形之中进行合作。全国社区学院创业联盟对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实现的一切提供国家认证,并为在其它地区的复制提供最佳的实践模式。从最宏观的层面来说,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单位中的知识循环也可以放到全球化背景下进行观察。每一所社区学院都可以与存在于其它国家的组织或国际组织建立联系。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里使用的外部知识循环非常广泛,范围涵盖从地方到全球的网络。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也会使用产生于创业教育活动的知识循环。美国大多数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已经和特定院校的某个学科的教师和学生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创业教育为一些与创业原本不相关的学科找到了合作的理由,最为重要的是将创业精神带入了这一学科领域,而不仅仅是一个仅看似精致完美的商业计划。从另一层面看,将创业精神融入大学课程之中能够建立校园合作,让所有学生有机会成为已选专业领域内的企业家。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跨学科与四年制学院和大学中的创业教育代表的趋势具有惊人的类似性。尽管跨学科的创业教育有着显著的预期效益,但是这一领域在学院内部的扩大与课程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的过程,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已准备好而且愿意加入到创业行列中,部分相对传统的教学科研人员并不总是乐意接受创业课程,有限的资源、领域的不相关以及对创业课程和计划的质疑提高了建立跨学科网络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毋庸置疑的是,跨学科知识网络对于社区学院创业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虽然形成这些网络的知识体系看似发展很慢,但是通过学生和创业教育者锲而不舍的宣传且常常不顾教学科研人员的怀疑和抵制,跨学科知识网络已渐成规模,影响力也日益扩大。美国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之间在创业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在美国一些区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社会也对社区学院的一些做法抱有不同意见,认为社区学院有时过多地迎合社区成员的低端想法,应该像四年制大学一样支持儒商和研究一些高端的商业问题。大多数社区学院已经意识到它们应该支持当地或区域性的创业活动,相反大学更应致力于提升国家经济竞争能力的科技实力,即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应该根据各自的角色分工和定位谋取发展。社区学院应该把关注社区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大学应该更加关注校园和科技的发展。这一安排可以使以前社区学院创业教育在学术资本主义领域下被忽视的地位得到改善。(四)提升的管理能力(enhancedmanagerialcapacities)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CCEEU)主要由具有创业背景的经理人或商业界人士进行管理和运营。他们利用自己的管理模式开展指导性活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的经理人一直强调在社区学院里开发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往往以一种较高的要求来提升和管理创业教育模式。发展创业教育模式的压力常常源于行政管理部门,如果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要在学校开始一项创业项目,就必须接受托管人的直接监视。基金组织和整体机构是社区创业教育机构领导者面临的两项重大挑战,比如社区创业教育机构的行政官员普遍感受到在特定时期内要变成自给自足的学术企业的压力。在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工作的人员认为,创业机构需要发展、成长为经济自立体,尽管社区学院高层管理者在体制上支持这种成长发展,但许多创业教育机构仍然坚持自给自足。这种在创业教育机构相似的观念和态度反映出在经济状况并非一直扩张的情况下,日益发展变化着的社区学院教育机构的活动和能力正面临诸多的矛盾和严峻的挑战。总之,社区学院创业教育机构常常主动加强生存管理能力以降低和规避商业冒险。

三、结语

创业教育在美国社区学院迅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社区学院表现出学术资本主义特征,创业和创业精神正在成为社区学院价值体系中的新元素,社区学院通过创业教育点燃了区域经济发展,开启了致力于创业的美国学生和年轻人的梦想之门。社区学院在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的知识和理念,主要归因于学术资本主义在社区学院的引入和运用。这为学生所学知识的释放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尤其是创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从而使个体依靠兴趣和激情在追求创业的道路上得到更好的支持。社区学院创业教育代表了一种课程路径,即来加强没有受到市场剥削的学生和社区成员的市场机制,学术资本主义化的组织结构成为社区学院加强机构自治和追求学术创新的有用平台,而不再是一味地限制学生和社区成员到市场机构里。创业教育在社区学院领域快速扩张的现象与被斯劳特(Slaughter)和罗德斯(Rhoades)理论化的学术资本主义转型情况相一致。创业教育对研究未来市场准入机制和学术资本主义对社区学院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

查看全文

乡镇社区成人教育论文

摘要:乡镇社区成人教育,是推动和加快乡镇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乡镇社区成人教育的内涵、特点、要求和职能,必须与之相匹配。以“三化”为支撑,架构立体的乡镇社区成人教育,可以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综合素养,促进乡镇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和各项创建,提升乡镇社区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社区;乡镇社区;成人教育;立体化

乡镇社区成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极其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终身教育的前沿阵地和实践领域。乡镇社区成人教育是“没有围墙的学校”,在形成社区居民良好的心理素质、由独立的个体向“社会人”转变、提升社区的文明程度以及待业者的良好心态、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居民的整体素养和竞争、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学习型的社会,呼唤乡镇社区成人教育的立体化。

一、固化乡镇社区成人教育的理念

随着农村失地农民的增加、外来民工的不断涌入、农村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加强农民的就业培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以及提升新市民的素质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作为乡镇社区教育的“强力支撑”———成人教育,要固化成人教育理念,面向“三农”,以“为每个公民的终身教育服务”为办学思想。以人为本,重在质量,追求一流,服务社会,彰显“技能教育和兴趣教育相结合,长班与短班相结合,校企联姻培训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具体的实践中,要注重把开展教育和推进本地区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与突破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提高居民的文明道德素质结合起来,与和谐社区的有效构建结合起来。

二、优化乡镇社区成人教育的资源

查看全文

社区道德教育论文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经说过:“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在掌握有关行为方式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形成的。”可见,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作为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充分利用社区教育的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道德教育在实践基地上开花、结果。

建优质基地

植物只有生长在肥沃的土壤上才能开好花、结好果。公民道德教育要取得好的效果也必须在优质的实践基地上开展社区教育活动。首先,我们要建设实践基地。实践活动必须在实践基地上开展,没有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就是空中楼阁。在建设实践基地时,我们要注意每个基地所开展的教育主题不能也不应过多,太多就会太杂,就会影响基地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的效果。其次,要建优质的实践基地。贫瘠的土地结不出硕果,植物要想长得旺盛,结出硕果就要有充足的养分、阳光、水分和空气。同样,我们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其有效性、实效性,也必须在优质的实践基地开展。第三,综合利用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社会生活就是我们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场所和资源,社会上、生活中有许多教育资源,我们都可以将它们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让它们为道德教育服务。如爱心教育,可以选择敬老院、福利院;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去烈士陵园;纪律教育可以选择军营等。

施精心管理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进行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教育活动同样必须加强管理,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使实践活动收到实效。组织管理是保障。组织性、纪律性是任何一个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收到实效的根本保证。活动开展前教师要认真备课,要明确每次活动的德育目标、重难点、过程和方法等,必须制定好周密的计划和活动方案。活动开展时教者要根据需要建立相应的小组,恰当地进行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要鼓励小组内和小组间合作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活动有序进行,实现预期的目标。内容管理是重点。在进行教育活动时,我们不能单纯采用讲座的形式,而应该走出课堂,通过发放资料、张贴标语,自己做宣传,把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大家身边的事情编写成文艺节目,进行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活动内容。这样做,既可以教育自己,也教育了他人,活动效果自然会好起来。过程管理是关键。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必须贯穿整个活动的过程中。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充分的预设,对参与活动人员进行必要的指导,提出要求。活动中组织者要自始至终在现场参与活动,要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观察各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在活动中出现的困惑和疑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思考。活动后,不能走过场,要通过展示活动成果、交流活动的体会,将道德知识内化为道德情感,产生情感升华,外化为道德行为。行创新举措创新是活动不竭的动力。组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活动实效性同样需要创新。在开展道德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做到“三个创新”。内容创新。德育实践活动要想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就要有新颖的德育内容。比如:同样是对学生劳动教育,有的就是组织学生一起去帮农民做农活,如,收庄稼、除草等。这样的活动学生可能开始有新鲜感,有兴趣,但时间一长,就会产生反感。而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活动内容,让学生自己在实践基地认领一小块承包地,由他们自己去安排种植、管理、收获,基地聘请一些有技术的农民做顾问,负责必要的指导。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他们就会把这些当作自己分内的事,责任感就会上来了,心情也就愉悦起来。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下从事实践活动,有助于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形式创新。活动效果与活动形式有很大关系。比如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志愿者去敬老院,如果就是让他们去打扫卫生,大家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改变这种陈旧、枯燥无味的活动形式,在帮助打扫卫生、做清洁等同时,与老人互动,指导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老人自己谈谈往事、展示自己的才艺等。这样做,志愿者们受到了教育,达到开展活动的目的,老人们也会由于自己参与了活动,获得成就感,消除弱势心理,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我们还可以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根据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做好一些微课,边实践边学习,把眼、手、口、脑多器官都利用起来,这必然会提高活动效果。评价创新。评价是开展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诊断、甄别、选拔等功能。为使评价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应该创新评价体系。首先,我们要做到评价的主体多元化,本人、同伴、小组、组织者都应该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作为评价的主体,采用自评、互评、组评、组织者评等多种评价形式。其次,评价的内容应该多样化,既要有终结性评价更要有过程性评价,全面反映活动者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第三,多质性评价少量化评价。实践活动不仅是道德品质形成的途径,而且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源泉。人的道德品质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认知、体验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只要我们精心组织、精细实施,道德教育就一定会在实践基地上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作者:杨春首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查看全文

社区高校教育论文

一、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居民社区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高校参与社区教育是国内外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

高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符合国际国内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二者结合十分必要。首先,这符合教育国际化的要求。伴随教育日益国际化,高校教育在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中占重要位置。而我国的社区教育与国际相比,尚处在起步阶段,与高校教育的结合,能够为其发展提供重要突破。其次,二者结合符合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在我国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高等教育普惠范围的扩大,全民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建立一个能够为全社会提供教育和学习服务的终身教育系统显得尤为迫切。高校教育通过与社区教育的结合,将有助于这个系统的早日建成,持续不断地满足居民终身学习的愿望。再次,二者结合符合我国社会转型的要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过程涉及到自然、环境、人口、经济、文化、社会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重大变革。对于存在于转型期社会中的成员,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念体系,来武装自身理念,适应转型。这种观念体系的建立,大学精神将发挥重要作用,服务于转型期社会。

2.高校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支持社区教育具有先天的优势

首先,高校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优化社区教育质量,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我国的社区配套建设尚不完备,教育设施及资源非常有限。多数社区仅具备少量可用于开展社区教育的场所和设施,高校的教育资源能够弥补社区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其次,高校拥有成熟的教学管理经验,能够协助社区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在制定课程制定、教师管理等方面,高校能够为社区教育走上规范有序的道路保驾护航。再次,高校拥有先进的文化优势,能够保障社区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对于社区文化来说,大学的精神文化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榜样力量,对塑造和引领社区精神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有助于规范社区行为。

二、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展居民社区教育的几种形式

查看全文

社区音乐与高校教育论文

一、社区文化活动的具体情况

乐山市社区建设提出了“乐善至美,创新力行”的乐山精神,2在乐山精神的指引下,乐山市社区文化生活践行着乐山市一贯的悠久文化传统,注重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的品质。乐山市社区文化生活内容丰富、项目繁多,能够充分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文化层次居民的需要。乐山市社区文化活动精神文化层面的活动居多,参与的居民人数逐年增加。社区文化活动中,音乐活动丰富多彩,从音乐活动的范围看有大众健身娱乐性的广场集体舞、健身操活动、夕阳红大合唱活动等,社区团体类的有川剧戏曲活动社团、京剧社团、拉丁舞社团、民族舞社团、声乐社团、电子琴社团、民乐社团等。从开展活动的方式上来看,有政府组织活动,如2007年乐山市政府组织的迎春节系列活动;有社区自发组织的社团汇报演出;市、区政府组织的重大节日文艺活动,如迎接建党九十周年群众合唱比赛;社区内教育机构组织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等。这只是众多社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在这些多种多样的社区文化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活动都是与音乐艺术密切相关的。音乐文化活动容易吸引广大社区居民参与到其中,不管是自娱自乐也好,还是配合各级演出也好,都进行的非常红火。从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异常红火的表象下,我们也看到了社区文化生活存在的一些问题。人民群众对音乐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巨大的,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各自喜好的音乐种类,参与其中的积极性高。群众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目的多是以学习音乐知识技能、培养高雅业余爱好、锻炼身体为主。从对社区音乐活动的调查观摩,我们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社区音乐文化活动大多数是处于自发的状态,组织者和参与者是同一群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音乐知识较少、音乐技术技巧薄弱、音乐理论水平一般,难以将社区音乐文化生活引领上音乐艺术层面,自娱自乐的成分更大。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参与社区文化生活的人数将大幅度递增,因此群众需要更高质量的、更加专业的社区艺术文化生活。怎么样处理好社区音乐活动开展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关系,是政府、社区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教育资源与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契合点分析

乐山市教育资源丰富,有多家大中专院校,省属高校有5家,其中拥有音乐教育专业和音乐表演专业的是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每年为乐山市和四川西南部地区培养大量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除了课程设置上注重音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外,还大力开展学生的艺术实践工作。音乐学院开设了多种艺术实践艺术团,有管弦乐队、合唱团、舞蹈队、民乐队、曲艺队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艺术特长,在课堂之外发掘自身潜力,锻炼艺术表现力、组织能力和教学能力。高校教育资源丰富,高校拥有优秀的教育团队,音乐厅、琴房、乐器、舞蹈房等教学设施丰富全面,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方面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一方面,高校中的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短缺,难以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另一方面,社区音乐文化生活中,没有专业的教师来进行指导。如果能将两方面的力量很好的结合,将会对高校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社区音乐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相互促进作用。

1.高校的优势与需求首先,在学习设备方面高校优势大。高校在教学设备设施配备上与其他音乐团体相比有绝对的优势,高校音乐院系都建有供教育教学所使用的音乐表演厅、琴房、多媒体教室,各高校还拥有礼堂、大操场、练功房等。各类乐器配备也很全面,西洋管弦乐器、民乐乐器、各类打击乐器等配备充足。在社区音乐活动过程中,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都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设备资源,避免重复建设。高校有两个假期,在假期期间社区可以加大对高校教学设备的利用力度,开展各类文艺汇演、大型节日演出等。其次,高校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高校音乐专业中拥有不同音乐专业方向的人才,从音乐理论到声乐、器乐表演人才,不管是音乐院系的教师还是音乐教育、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他们都可以协助社区进行高水平的音乐教学活动,成为音乐活动的专业指导教师,组织社区居民进行音乐学习与排练。最后,社区能够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求。音乐专业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在课堂中进行,不能仅凭几次演出就完成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怎样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习锻炼空间,这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社区可以为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实践提供所需环境,社区中学员年龄结构丰富,音乐学习门类多样,学生从教学、排练、赏析、组织大型活动、策划大型活动等多个方面来锻炼能力,为将来从业打下坚实基础。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可以利用社区开展教学研究和传统音乐发掘研究工作,乐山地区有众多少数民族,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瑰宝,很多民族由于缺少文字,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大多数是口耳相传,亟待音乐工作者去进行挖掘、整理和保护。通过对少数民族社区音乐的调查了解,有步骤的开展科研工作,完成音乐文化科研项目,对保护中国传统音乐做出贡献。

2.社区的需求社区音乐活动的开展是居民自发的一种行为,是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对音乐的喜爱不同于传统学校内的音乐教学,是提高全民音乐素养的良好方式。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扶植社区文化建设,为社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社区音乐活动需要具体的实施者,也就是音乐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指导者,需要不断提升音乐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需要专业人士的参与,促进社区音乐活动广泛健康的成长。社区文化生活中需要欣赏到高雅的艺术,大中院校的专业音乐团体可以将各类音乐会带到社区,满足社区人们不断提高的艺术追求。社区音乐活动需要演出的平台,多年的训练学习,需要展示的机会,在专业的音乐表演厅,可以让社区音乐学员有极大的艺术成就感。

查看全文

我国社区音乐教育论文

一、我国社区音乐教育的特点与发展

(1)社区民众因其文化程度,社会分工不同而存在兴趣爱好,性格,职业等差异。

(2)社区教育打破了原有的传统教育的围墙,将区域教育资源进行一定的整合。社区教育努力提升非正规教育与非正式教育的功能,将教育与民众社会生活融为一体,折射出现代教育的新型传播模式。

(3)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许多家长越来越认识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与作用。社区音乐教育既满足了家长对孩子素质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和音乐素质。

(4)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日益加剧,中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一部分,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关注群体。艺术教育(音乐教育)的切入帮助中老年人提高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改善老年人社会生活环境,丰富老年人社会文化生活。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普及,加之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毕业生就业压力等因素,使得社区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成为我国社会教育资源中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二、我国社区音乐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查看全文

社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论文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整体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终身教育逐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而对于终身教育而言,社区教育又是一种主要的教育形式,能够很好地处理广大群众的多元化教育需求。而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之下,社区教育迎来了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毫无疑问网络技术的使用为社区教育带来了发展方面的优势,但同时在实际的施行也存在着一些较为显著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网络远程教育管理的实践效果。本文立足于社区教育的角度,通过对现阶段的网络远程教育管理进行分析,探究实际的实践措施。

关键词:社区教育;网络远程教育;管理实践

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成了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随着社区现代化发展速度不断提高,对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有着重要的帮助。现代我国社区教育发展水平普遍提高,到了现在已经具有了全民性、全面性以及全程性的“三全”特点,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应用,更是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当中顺风顺水。但是一些问题仍然突出,像是认识的片面性、形式的单一性以及管理的落后性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得到及时的解决。接下来文章将围绕“基于社区教育的网络远程教育管理实践”进行三个方面的分析。

一、网络远程教育对社区教育的推动作用

1.网络远程教育使社区教育的教学方式不断优化。在网络远程教育使用的基础之上,通过相关教育平台的搭建能够保证教育的全面性发展,可以在一时一地向全国各地的受众传授教育资源,对于一些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不足、教育人手短缺的现象进行有效的解决,为社会发展培养各个方面的人才,从而促进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在这种情况之下网络远程教育建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对于终身学习有着重要帮助。通过网络远程教育平台的搭建,社区居民能够足不出户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将网络远程教育与社区教育共同发展。2.网络远程教育为社区教育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一些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的建立,像是电大教育系统等等,不仅摆脱了社区教育的时空限制,还使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教育资源的质量变得更加优质、教育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便捷。这些资源能够满足社区教育的各种学习目标的需求,无论是学位教育、非学位教育,还是说职业教育或者休闲教育应有尽有,社区居民在这种情况之下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3.网络远程教育能够降低社区教育的成本消耗。对于传统的社区教育形式而言,网络远程社区教育在降低教育成本方面做得更好。网络远程社区教育不拘泥于固定的学习地点,社区不需要再单独开辟学习场所开展教育,并且远程网络教育也能够带给居民更加低价的教育资源,不需要再花费经费去购买教育资源,无论是在便捷性方面,还是在成本的控制方面较之于传统社区教育都做得更好。

二、网络远程教育在社区教育实践面对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