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服饰在幼儿审美教育的应用

时间:2022-03-04 09:53:52

导语:白族服饰在幼儿审美教育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白族服饰在幼儿审美教育的应用

摘要:幼儿教育是儿童教育的启蒙,直接关系到幼儿未来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审美教育,通过对幼儿的审美情感、审美经验及审美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实现以美育人,在幼儿心中播种美的种子,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白族服饰作为中华民族服饰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极具价值的教育资源,通过将白族服饰充分应用到幼儿审美教育中,能够促进审美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幼儿教育;白族服饰;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促进人本质力量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人的身体和精神在审美上处于一种自由的境界,实现人感性能量与精神力量的和谐统一。对于幼儿而言,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幼儿审美感知力、审美创造力、审美表现力,使之能够拥有善于发现美的心灵,且学会去追求和热爱美好事物,从而在身心的愉悦中得到“美”的体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白族服饰作为极具民族特色与审美价值的服饰,蕴含图案之美、色彩之美、寓意之美等。将白族服饰应用到幼儿审美教育中,借助多种有效途径来引导幼儿感受白族服饰的美,能够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提升其审美能力,从而激活幼儿的思维,推动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1白族服饰概述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聚集在云南大理州内,少部分生活在昆明、红河等地区。通常白族男子的服饰中上衣为白色对襟、外套坎肩,下衣为蓝色或是白色的宽裤,头上佩戴白包头,肩上挂绣花挂包,整体服饰色彩明快大方,充分体现出白族男子的英俊潇洒。白族女子的服饰中上衣为白色右衽大襟衣、外套坎肩和围腰,下衣为紧身、束腰的花边裤,头上佩戴绣花或是彩色头巾,整体服饰结构映衬协调,色彩飘逸,充分体现出白族女子的婀娜多姿之美。白族女子服饰的审美价值具体如下。(1)图案之美。“白族飘带”作为最为代表性的白族服饰之一,是一种挑花工艺品,白族女子系围腰头的带子,带端形状为扁矛形,带面由宽渐窄,与腰头加接位置比较窄。中老年女子喜用黑色和蓝色的布料,很少用彩绸,宽大且长;年轻女子喜用白色和蓝色的布料,短且窄。飘带都用挑花装饰,多用白线,很少用红线,挑花图案丰富,有植物、飞禽、花鸟等上百种,图案千变万化,色彩丰富的精美刺绣和色调单纯的布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2)色彩之美。白族服饰延续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色彩大多为白色和浅色,不仅给人一种温暖和轻盈的感受,还体现出了白族人民宽厚、善良、热情及豁达的天性,反映出白族人民向往自然和热爱美好的情感。白族女子服饰多为白色、湖蓝、淡绿、粉红及嫩黄,以白色居多,白上衣、白裤子,集“风花雪月”为一体的头饰也是白色,这是因为白族人民认为白色代表着纯真、神圣、洁静,淡绿色代表着希望,嫩黄色代表着尊贵,粉红色代表着温馨,再配以大红色或黑色的马褂,形成鲜明的对比,十分协调。这些色彩秀丽淡雅、自然纯朴,给人一种积极向上、亲切活泼的感觉。白族服饰的色彩之美是白族人民在700多年的符号实践中而来的,根据自身的色彩经验来认识和改造世界,赋予了色彩一定的理念与情感,借助色彩来传递白族人民的情感和观念,让审美者的情绪被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陶冶情操[2]。(3)寓意之美。以白族女子头饰为例,其充分涵盖了大理“上关花、下关风、苍山雪、洱海月”的美好景色景致,女子的发辫下佩戴着头花头巾,好似盛开在山顶上的杜鹃花和山茶花,象征着四季盛开的鲜花;而头巾一侧会飘飘洒洒垂下一条雪白的缨穗,寓意终年吹拂的下关风;绣花头帕上搭配茂密雪白的绒毛,寓意苍山顶上冰清玉洁、终年不消的皑皑白雪。可见,白族女子头饰蕴含浓厚的文化内涵与美好寓意,充分展现着白族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为此,在幼儿审美教育中,教师可依托这些元素的美,带领幼儿认识和感受白族服饰的美,让美浸润幼儿的心灵,以此来有效培育幼儿美的心灵。

2白族服饰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2.1引导幼儿欣赏美、感受美

在实际的幼儿审美教育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白族服饰特点,学习白族人民的智慧和精神,教师可结合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心理特点,开展“白族女子风采”“白族女子舞蹈欣赏”“白族服饰”“白族女子头饰和飘带”等形式多样的欣赏活动,从而对幼儿审美感知力进行培养,引导幼儿关注白族服饰的形象及其所具备的审美性质,使之能够从白族服饰的色彩、图案、构造等方面出发,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感知能力。(1)教师将具有代表性的白族男子服饰、白族女子服饰带到课堂上,为幼儿详细介绍白族服饰的文化内涵、艺术特色、图案与色彩寓意等,然后让幼儿走到讲台上,近距离看一看、动手摸一摸这些白族服饰;与此同时,教师可从网络上或深入大理地区,收集一些关于白族服饰的视频、图片等,在课堂上为幼儿进行展示。例如,通过为幼儿播放《五朵金花》的视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视频中白族叔叔阿姨都穿什么样的衣服,然后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看到的,最后由教师进行补充,从而让幼儿欣赏到别具特色的白族服饰,体会到白族服饰的独特魅力,实现对其审美能力的培养。(2)幼儿园可多组织一些关于民族文化的活动。例如,在儿童节与白族传统节日(三月街、火把节、“绕三灵”)期间,可组织幼儿穿上白族服饰进行舞蹈表演,从而让幼儿更加深入地认识白族文化与精神,感受白族服饰之美,最终激活其思维,有效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3]。

2.2结合白族服饰的审美价值,开发形式多样的课程活动

在实际的幼儿审美教育工作中,教师需要对白族服饰进行充分应用,指导幼儿运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艺术创作,以此让幼儿获得白族服饰艺术美的熏陶,逐渐提升其审美情趣[4]。其中,在幼儿绘画活动中,教师可组织开展“我是小小色彩家”的绘画活动,以激发幼儿对白族服饰的兴趣,以感受白族服饰的色彩美为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相应的活动工具,包括多套白族服饰、若干印有白族服饰的空白画纸、各色油画棒。在活动开始前,教师先为幼儿讲解关于白族服饰色彩和构图,待幼儿对这些内容有一定了解后,即可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对空白画纸上的白族服饰进行上色。最后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从而加深幼儿对白族服饰色彩与造型的认识[5]。接下来,教师可组织开展“我会涂我会画”的绘画活动,以学会简单绘画涂色且形成一幅完整的画为活动目标,为幼儿准备一条白族飘带、若干张白纸、水彩和笔。在绘画前,先让幼儿认真观察白族飘带,了解白族飘带上的色彩、图案等,然后再用水彩和笔画出飘带上的图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确保幼儿能够顺利完成绘画。在幼儿手工制作活动中,教师需要结合幼儿手工制作教育目标,注重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手工制作,从而对其多方面能力进行有效培养[6]。针对白族服饰在幼儿手工制作的应用,教师可组织开展“我是小小服装设计师”的手工制作活动,在班级内划分出设计区、剪裁区、制作区及刺绣区。其中,设计区的幼儿需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利用报纸、布料、毛线、玻璃珠等材料进行白族服饰布局、图案设计,用画笔画出不同造型的服饰、样式丰富的飘带和头饰等;裁剪区幼儿则需对设计区幼儿的“设计图”进行裁剪,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剪刀,确保裁剪线条的美观性;制作区的幼儿需用剪、揉、贴等方式,对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进行组合、叠加、排序,依据裁剪好的线条、图案对整套白族服饰加以立体装饰;刺绣区的幼儿则需使用不同针法对白族服饰的袖口、飘带等进行刺绣,这一过程中,幼儿需选用适宜的线进行颜色搭配。待幼儿完成白族服饰制作后,教师可让幼儿穿上自己制作的白族服饰,在讲台上进行走秀展示,并介绍自己的设计理念,然后可让幼儿之间彼此试穿白族服饰,彼此分享自己的想法,讨论白族服饰的特征。通过这一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7]。

3结束语

白族服饰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代又一代白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的审美情趣,体现着白族人民对故乡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此,当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白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尤其是教育领域。白族服饰具备极高的教育价值,将其有效应用到幼儿审美教育之中,可借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带领幼儿欣赏和感受白族服饰之美,并通过绘画和手工的方式让幼儿更加深刻地认识白族服饰文化的魅力,从而对幼儿的审美创造力、审美想象力等进行有效培养,进而幼儿喜欢上白族服饰,最终切实发挥白族服饰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吴天丽,蒋园媛.贵州黎平纪德村花衣苗服饰纹样的审美艺术分析[J].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65-66.

[2]杨岩薇.高职院校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J].造纸装备及材料,2020,49(1):168.

[3]杜渐.“绕三灵”仪式中白族女性服饰的差异与审美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0(1):34-44.

[4]周静.族群认同文化差异下的民族服饰审美比较:以广西隆林与贵州雷山的苗族服饰为例[J].美术大观,2021(1):196-198.

[5]钟玮,刘佳.台江施洞苗族服饰刺绣解析与造物意涵的时代性审美实践[J].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17(1):134-141.

[6]彭丽媛.白族服饰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应用[J].红河学院学报,2018,16(3):145-148.

[7]张颖.傣族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路径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1):234-236.

作者:彭凤娜 单位: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