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分析
时间:2022-11-11 11:39:56
导语: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从审美以及文化的角度切入,丰富声乐教学的维度,优化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声乐学习和演唱中的审美意识的提高。通过声乐美学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维度,触类旁通,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将主要围绕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问题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育;声乐教学;审美
随着社会发展下教育理念的革新,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开展。[1]声乐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而是要通过引导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所以,审美教育与声乐教育的融合非常必要,只有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才能准确把握歌唱的心理、提升舞台表现力,形成完整的声乐表现流程。审美是构建声乐表演的重要支撑,通过审美,演唱者可以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师要强化声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善于感受美、表达美。
一、审美教育的内涵
审美教育能够有效地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进而减少理性和感性对音乐教学带来的影响。[2]审美教育的主要范畴为向个体介绍美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按照对美的认知改造世界、改造自我。对美的理解和认知也可以被纳入发展个体本质力量的范畴中,实现全面构建,具体来看,审美教育包含着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两个方面。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已获得长足进步,很多先进的教学方式都被引入课堂,然而这些教学方式更偏向于知识技能教育,多围绕“唱法”教育,缺少审美性和艺术性的熏陶,审美形态教育和美感教育不足,教学的结果也体现为学生具备较强的演唱能力,但是在情感输出层面却力道不够,音乐鉴赏能力薄弱,演绎出的作品较为空虚,这些都和声乐审美教育缺失有着直接关系。
二、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审美教育的意义
(一)增强学生代入感,提高教学效率。审美认知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和个体的成长经历以及理解力、感知力有直接关系,提高审美能力需要有实践的参与,也需要必要的引导。音乐是一种诠释美、表达美的艺术形式,音乐中包容万物,可诠释的内容众多,在声乐表达时融入审美教育可以加强学生诠释声乐美的能力,也会促进美的感知力提升,这样在塑造不同声乐角色、表达情感时,学生传递出的声乐情感也会更加立体丰富,增强学生对声乐作品的代入感。从学生个体的角度上看,开展审美教育也能让学生掌握声乐学习的方法,理解声乐表达的精髓,利于后期更深入的学习。(二)促进师生交流互动,增强审美素养。为了更好地将声乐作品中的艺术内涵表达出来,教师要增进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在观念碰撞的过程中立即艺术表达的意义。[3]审美理解是增进师生沟通的重要切入点,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审美观点传递给学生,学生也可以和教师进行互动分享,更为密切的交流能够缓解师生之间的紧张关系,调动学生的声乐学习积极性,而且分享也能带动学生音乐思考力、表达力、想象力的提升,从多方面强化审美素养。(三)提高学习效率,加强专业技巧学习。对美的感知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由美形成的推动力也可以让学生自行延伸探索。所以,审美教育的融入对个体影响是深远的,有利于学习习惯的塑造,让学生更投入地融入声乐学习过程中,培养专业能力。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方法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技巧。美育是包含“美”“美学”“教育”三方面内容的教育形式,是众多教育门类追溯的核心点。[4]在社会发展的带动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物质生活质量的改善让人们的审美观念以及审美心理不断更新迭代,为了更好地适应时展的趋势,教师在针对声乐教育进行审美教学融入时,要能够和时代的审美步伐相贴近,并在教学理念、方式方法上进行调整,如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滞后的话,则会直接降低声乐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作为声乐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强化理论学习,尤其要能够注重审美意识的塑造,让自身具有扎实而深厚的理论功底。声乐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声乐教学的结果,所以教师也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的角度切入,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学会嗓音的控制,用优美的声乐表达认知以及想法,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声乐演唱技巧教授给学生。教师自身音乐修养以及审美意识的塑造,也需要成为教师日常学习的重要模块,教师要多欣赏、多思考、钻研教学技巧以及方法,潜心投入到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在打好教学基本功的同时,掌握更加多元的教学技巧,为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育发展做好能力层面的准备。(二)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和音乐欣赏能力。对于声乐学习来说,个体对这门学科具备更强的学习兴趣时,学习的主动性也会更好。所以,教师在进行声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要从审美的角度切入教学之外,也要注重挖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投入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得到审美意识能力的塑造,接受教师的引导。从教学的层面上看,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声乐学习的特殊性所在,挖掘个体对于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并将这种对作品的认知传递出来。所以,教师要围绕音乐作品中的情感体验,将之作为中心,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也要在课堂中都做出示范,并运用生动的讲解,唤起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情感共鸣,这种以情感作为纽带开展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强化学生对于音乐作品审美性的感知,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所构建的自由、愉悦、宽松的氛围融入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声乐学习的精髓,教师也要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只有学生具备扎实的歌唱技巧,才能够实现审美意识的输出。掌握气息就能更好地把控歌曲演唱的动力,教师要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就加强对学生气息层面的要求,并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5]。基本功的学习不可懈怠,也需要长期的坚持,开展发声训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习一些活泼容易的歌曲,通过反复锻炼,掌握如何控制气息。为了激发学生对于作品情感层面的共鸣,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时也要加强作品时代精神风格特征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以及作者的创作初衷,通过获取上述重要信息,从而更好地掌握作品,对声乐中的情感进行艺术处理。这方面也是学生鉴赏能力的综合体现,教师在日常教学时可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的、艺术价值较高的歌曲,将这些歌曲的艺术高度以及魅力剖析给学生。同时,审美教育也要真正走入深层,不能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的分析,还要关注到作品的自然美以及社会美层面,这些审美层面的构成都是互相关联且不可分割的,并不存在脱离实际而单独存在的艺术美。所以,加深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也要让学生多和自己的生活进行关联,在生活中锻炼鉴赏美的眼光,这样才能够形成音乐学习的正向循环。美感教育也要不断地丰富维度,将品德教育与美感教育做好结合,让学生通过艺术审美的引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健康审美意趣。(三)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以及舞台表现能力。个体对于音乐作品的认知以及理解最终都会呈现在舞台上,而这也是声乐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具备这种将自身认知与作品进行融合和再现的能力,再现的路径包括歌词,也包括个体的艺术感染力,所以为了加深这方面的训练,教师在进行声乐作品讲解时就要注重从歌词的角度入手,让学生能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以及整个声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美。作为声乐作品作为直观的表现形式,歌曲曲调也要蕴含音乐美,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风格、调式等等,这些音乐基础层面的认知都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作品的韵律美理解。为了丰富个体的情感表达能力,教师也可以从不同的音乐题材入手,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的风格以及韵律差别,发现作品背后的不同情感侧重点,结合声乐演唱的技巧,将或快或慢、或强或弱的艺术特征和自己的理解结合在一起,真正有感情的演唱歌曲[6]。较其他艺术形式来说,音乐是一门综合性更强的表演艺术,声乐表演者不仅要能够把握好自己的声音,用声音带动情感,也要在舞台上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舞台上的展示也是个体审美底蕴的直接呈现,舞台感染力并不是教师提出直接要求后,学生就能做到的,每个人都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教师要基于舞台纠正学生在声乐表演中的不良习惯,例如习惯性的弯腰、扯衣角等等,完善整个表演从而更好地呈现艺术表演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将其单纯看作是一项声乐知识传授的活动,而是应将声乐课堂教学当成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渠道之一。[7]在开展高校声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所在,走出传统声乐教育的束缚,让审美教育丰富课堂,强化审美对个体的正向影响力。为了更好地输出审美教育引导,教师自身也要提高审美水平以及专业素养,从教学方式、方法等层面出发,帮助学生构建更加自由、愉悦、和谐的声乐学习环境,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以及体会,从多角度构建个体的美学修养,以音乐教育作为平台,发展个体感知美、体会美、创造美的能力,与声乐教育的各个模块之间形成多项的联动。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基于高校声乐教育的特点,在教育实践活动的配置上,增加更多让学生艺术实践的机会,真正在舞台中释放自己对声乐的理解以及态度,教师也要针对学生在舞台上的表现进行及时纠正,不断完善个体的声乐审美表达能力,并借由审美能力的塑造,让个体获得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的发展。总而言之,在开展高校声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切实认识到声乐教学的审美价值所在,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真正推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上升新台阶,培养出更多有知识、有文化、有能力、有素养的声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邹筱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音乐,2020(03):9-10.
[2]白萨日娜.中职音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与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音乐,2019(10):14-15.
[3]刘芬芳.创新教育视角下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研究[J].当代音乐,2019,(12):35-36.
[4]于洁.声乐教学“美育全程”实践方略[J].当代音乐,2018(12):34-35.
[5]郭民建,耿琰.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融合研究——评《高校声乐教学与音乐教育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93-93.
[6]张震.“诗”“曲”“声”的完美结合——探析赵季平《关雎》的艺术特征[J].怀化学院学报,2017,36(04):109-113.
[7]王周秀.高校声乐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路径[J].当代音乐,2020(04):15-16.
作者:承轶妍 单位: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上一篇: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研究
- 下一篇:水产养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