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10:52:12
导语:审美教育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有着广阔的天地,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我们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带着这种设想和思考,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性研究,现将思路和做法略谈如下:学校教育中把审美提到了与德智体并驾齐驱的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整个教育的基本目的,能否将这两方面更好地结合起来,进而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这是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首先弄清几个概念:什么是美,什么是审美,什么是审美教育,什么是创造意识。尽管审美的定义中外美学家众说纷纭,但总有一个基本点,那就是: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力活动及其在现实中实现或者对象化。作为一个客观对象,美是一个感性具体的存在,它一方面是一个合乎规律的存在,体现着自己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一方面又是人的能力创造的结果。因此,美是包含或者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的特定情感的具体形象。这种形象包括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是在创造这种社会形象、自然形象和艺术形象。作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活动自然也就离不开认识这三种形象,发掘这三种形象的深广度,更重要的是创造这三种形象。审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诸多美的状态的认识及不断发展。它是一种行为活动,这种行为活动既受客观世界中诸多状态的限制,同时也受主观方面的影响,因此,审美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审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诸多审美对象在人们头脑中能动的反映。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审美意识包括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审美感受;狭义上的审美意识是人们在欣赏活动或者在创作中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审美教育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以美的对象感动审美主体,从而使其情感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升华。至于创造能力的定义,说法更是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在对知识能力加深拓宽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作出新成绩便是创造能力的表现。对教师而言,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抛开旧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以全新的思想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学生而言,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去探索语文教材的潜在意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设出新的情景,挖掘艺术形象新的意义。反映出自己新的认识,以全新的面貌展示自己的个性情感。康德曾说:“真正为天才而设的领域是想象力的领域,因为想象力是创造性的,他比其他功能较少处于规律强制之下。”审美教育的特性集中表现为密切的内在联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
一、重视基础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创新打好基础
中学语文教材在设置安排上遵循了科学性、文学性、审美性原则,关注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这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也是不可替代的关键因素。就从对文学作品的知识结构的完善而言,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教学必须通过一些示范性很强的文章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譬如对诗歌的教学,必须在形式上选择古体诗、近体诗、词、曲来做示范性教学。其次还要选择不同题材的诗歌来教学,譬如田园诗、边塞诗、爱情诗、闺怨诗、送别诗等等。还要从形式上选择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格律诗、自由诗等多种形式的优秀诗歌做示范性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赏水平。同时让学生明白历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各时代著名诗人的风格,这些都是为审美创造基础的必由之路。
二、让审美的陶冶性转向审美的发展性
传统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只是把它作为陶冶性情或者置于寓教于乐的桎梏之中,只能做到潜移默化,成了传统德育的辅翼,这样大大制约了审美教育的健康发展。只有摆脱伦理化美育观的狭隘性束缚,才能真正走上审美的自由化解放之路,体现情感的解放、眼界的解放和自然限制的解放。以达到个性心灵的完美解放。为此,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些工作也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一)平等的对话式教学。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就是同一篇作品中我们对形象的认识也不完全相同。过去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定论的说法,学生习惯于教师及书本的规范,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发展。作品中的形象成立千人一说,甚至在学生心理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用“好人”“坏人”两词来判别。这哪里是文学及审美教育,无疑是给学龄前儿童讲故事。只有教师去引导学生,通过对话形式,创设平等民主的氛围,建立自由思想的独立人格,只要学生言之成理,教师就应该给以肯定。(二)引导学生欣赏中外名著,把美的艺术和感受融进。学生的血液中中学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是情文并茂,代表性、典型性很强的中外名著,不同作品中美的形象、美的表现手法在学生心灵中产生不同的美的感受,或优美,或崇高,或为喜剧,或为悲剧。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味,在这些过程中把审美教育和创造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为摆脱语文教材“提示”的限制,还试图从教材以外选取中外名著让学生阅读、探讨、交流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丰富多彩。(三)把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有限的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发展,不仅要重视对名家名篇的欣赏,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交流他们对大自然美抒写的文章,还可以让学生分析现实社会,感受现实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写出他们对现实社会的新认识,开拓学生的哲理思维、创造性思维空间。审美教育润物无声,审美创造丰富多彩。
作者:李亚平 单位:陕西省杨陵区,杨陵高级中学
- 上一篇:诠释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 下一篇:大学文学审美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