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时间:2022-04-27 08:42:12
导语:高校语文审美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自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来,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同时兼有人文化特征。因此,加强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综合素质;教学策略
审美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艺术、文学等意识形态来对学生进行美育,使学生成为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内涵,又兼具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高校语文教学凭借其独有的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等特点成为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们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净化学生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美的洞察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也是为了令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接受性和成效性。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材重政治轻人文
受我国固有国情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语文教学大多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学,主要体现为高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往往偏向于选择那些与基础知识或职业考试相关的类型,很少考虑以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的课本。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习惯于以思想教育为权衡点,希望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同时还会渗透一些主流的政治思想。这种做法过于夸大了语文教学的政治功能,掩盖了其人文性和文化性的本质特征,使语文教育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深层次价值。
(二)教学内容重知识轻审美
知识传授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目的,从本质上来看,语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在作品中所蕴含的个人情感、经历认知以及生活感悟的一种过程,因此,高校语文教师必须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和作品内涵来制定教学方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审美感受。然而就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大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课本内容的讲解、记忆和反复练习上,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作品的实际内涵,语文教学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高校语文教师这种忽视审美教育,片面追求知识传授的错位现象不仅不利于语文综合水平的提高,还很容易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学习观念与为人处世态度。
(三)教学手段情感特征不明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化,情感特征不明显,不仅禁锢了学生们的思维模式,还使学生对非功利性知识的关注程度下降,使其从一个原本拥有真情实感的人逐渐变成只会学习和考试的“机器”。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对汉字和语言的学习,还应包括对人类文明进化史中诸多文化现象的认知,仅依靠当前这种照本宣科传授知识技巧的教学手段显然是难以从灵魂深处来改善当代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的困乏状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只是一昧地追求考试分数,却忽视了作品中的真情实感,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作者文学创作价值的流失,是对知识资源的一种浪费。
二、加强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感受课内外教材中的文学作品之美
在高校语文教材中不乏大量的古典诗词、散文、诗歌以及现代主义文学祖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来引导学生发现并主动关注课本内容中的文学之美,深入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在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等等。例如,古诗词中有许多关于爱情的作品,如柳永的《凤栖梧》、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等等,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适当地向学生们介绍这些诗歌的创作背景,使其深刻地体会到作者通过文字所寄予的深厚情感以及古典诗词中的语言之美,同时还能感受到古代诗词歌赋中所蕴含的韵律之美。无论是现代主义作品,还是古典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审美教育价值,高校语文教师要善于从课内外教材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例如在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中就经常可以看到对地方美好人情的描写,很容易从情感桑引起学生们的共鸣,使其产生强烈的审美情感。而在《聊斋志异》、《周亚夫传》、《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类古典文学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古人弃恶扬善、崇尚亲情、友情、爱情,追求真、善、美的人格之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形态正受到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高校更应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二)指导学生赏析作品之美
在引导学生朗读文学作品,初步感受作品文学之美的基础上,高校语文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加强对相关作品内容的解读与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把握并学习作者写作时对语言文字的驾驭技巧、情感处理方式以及天然去雕饰的创作笔法。高校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专家组精心挑选和反复研究、编排最终确定的,所以这些作品必然具有独特的过人之处和教学价值,不仅是学生,教师也同样需要对教材中的作品内容进行仔细研读,在理解透彻作品内涵的基础上方可开展教学活动。高校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这些作品中所包含的语言之美、思想内涵之美、结构之美以及韵律之美等等。例如在《春》这篇作品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语言文字来描述春天的美景,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可先让学生分别感受各个场景之美,指导他们讲文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生命之美育自然之美相结合,运用对比统一的思想来赏析这篇文章,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美丽,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努力做到发光、发热,为祖国发展作为贡献。
(三)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主动创造美
从本质上来看,文学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但从内涵上来看,文学作品艺术要高于生活。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时会通过比喻、拟人、联想等技巧来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或现象进行艺术化的加工处理。文学作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并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因此,高校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应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树立语文学习的正确思想观念,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拓宽课本作品中的内涵,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编排作品中所显露出来的表象和知觉,赋予整个作品以全新的意义和形式。通常情况下,课本中很多文学作品都会留有一定的空白供读者自行想象和填补,教师可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情感,结合自己的理解自行创作,将作者想要表述的内容和情感补充完整,呈现出一种创造美。由于不同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不同,所以填补出来的内容也不尽相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切不可用标准答案的框架来约束学生们个性化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教学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对空白情节的处理技巧,还能充分调动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训练他们对语境的感悟能力以及良好的语言表述能力等等。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技术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以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高校教学当中。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活动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削弱了当代学生对文字作品的阅读兴趣,课堂上很难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师所讲的课本内容。高校语文教师要想通过语文教学来加强对学生们的审美教育,关键在于让学生产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然而在如今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们的兴趣很大一部分被视频、电视剧、流行歌曲等所吸引,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明显消退。因此,高校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巧妙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经典名著让学生们阅读,然后再让学生观看由这些作品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在对比中体会阅读之美。教师还可以从学生们喜爱的文学作品中节选出一些片段让学生进行仔细阅读,再播放影视作品中关于这段文字的画面,让学生讨论并分析影视剧作品对原作改编的优劣之处,既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也有效提升了学生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利于审美情趣的培养。
作者:符欲静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
【参考文献】
[1]胡红洁.高校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研究[J].语文建设,2015(9)
[2]蒲日材.审美教育: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吴琳,周红蕊.浅析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30)
- 上一篇: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论文
- 下一篇:高职院校音乐审美教育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