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时间:2022-04-18 09:39:32
导语: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优秀小说,如果教师善于利用这些小说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更能让学生爱上语文,进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但是,在目前的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并没有落到实处。对于语文教师而言,优化小说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一、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的成因探析
1.教育的说教色彩冲淡了小说的美
语文作为德育的主渠道,被赋予了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实际上只做两件事,那就是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文学本身的价值被忽视了。例如,在教授《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教师片面地利用细节误导学生:把阿Q与小D互抓辫根与假洋鬼子的辫子联系起来,然后大讲当时的政治斗争。这样,本该进行审美教育的语文课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思想政治课。
2.教学指导思想的片面性影响了小说的美
一切以应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导致了教师教学指导思想的片面化。在这种指导思想的影响下,美育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强调知识的灌输、应试能力或答题技巧的培养,说教多、实践少,灌输多、渗透少,教学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3.小说的特殊性影响了审美教育一般而言,小说的篇幅都比较长,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小说中涉及的知识点很多,而课时又是有限的,讲解过程中要想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同时,很多作品年代久远,甚至有一些是外国的作品,这样,学生就很难理解作家的创作背景。例如,“变色龙”这篇外国小说,就带有很强烈的时代色彩。变色龙是善于变相的代名词。但是,如果从作者的立场分析,可能就会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如对变节分子的讽刺、对两面派的批判、对小市民低俗习气的讥讽等。
二、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衍生出的教学法中,有一种教学法被称为体验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确立是在教育哲学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理性思辨与主体能动建构实现的,是对教学的工具理性的批判,其初衷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与主观体验。在这里,“体验”与“经验”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经验主要指知识的积累,而体验则侧重于人的内心体验、精神感悟。当代心理学有一个分支,被称为视觉心理学,其研究表明,在人的一般性感觉中,特别是人的生理感觉中,主体是反应客体的,但是在美感中却不完全如此,即主体的反应是能动的、是带有主体色彩的反应客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会在头脑中形成特定的氛围,使自己受到文章的感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会运用语言、情感、眼神与手势等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领略的情景中,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教材中有插图,可以结合插图,把插图的画面与教师描绘的形象、姿态与人物性格结合起来,让画面在学生的脑海中鲜活起来。例如,在讲解《香菱学诗》这篇课文时,教师要先做好铺垫工作:让学生提前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要让学生知道:香菱学诗是十分专注的,百折不挠,实际上这就是她的性格。如:“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这是非常重要的细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这段文字。“出神”表现了香菱此刻已经与她所想的事物融为一体了。“抠土”表示还有未解决的难题,或者是表现她在立意时的反复斟酌。“皱眉”是对自己的构思还不满意。“含笑”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她终于觅得了佳句。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分析,体会到香菱的“刻苦美”。
2.让学生在自我建构中发现美
建构主义思想家认为,只有学生拥有“自主性”,才会产生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例如,在讲授《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对杨修的死因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这是曹操造成的,也有学生认为是杨修自己造成的,还有学生认为另有他因。经过争论,学生完成了自我建构,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文学之美。
作者:邬国安 单位:江西南昌市进贤县特殊教育学校
- 上一篇:工业园区党员发展计划
- 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渗透
精品范文
6初中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