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能力探讨

时间:2022-00-00 12:00:00

导语: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能力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审美能力探讨

摘要:音乐教育是美育实施主要的途径,它对审美教育可起到极为独特的作用,其功能更是别的学科无法比拟。在中学音乐教学期间,计划性、目的性地组织音乐教学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音乐素养,更能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本文通过当前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提出有效实施中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音乐;审美教育审美能力

从音乐教育的本质来说,其本身就属于审美教育的一种,主要是利用其情感意境等因素,让学生受到美的陶冶。音乐审美教育作为美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具有培养、扩大及发展学生音乐兴趣、视野和感受能力等作用。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客体,积极引导音乐审美主体,使学生从情感上与音乐产生共鸣,得到性情上的熏陶,升华自身气质。

一、中学音乐教学的不足

1、课容量单一

历久以来,升学考试科目中就不包括音乐学科,故而,中学音乐课程设置数量极少,每周最多两至三节,甚至部分学校没有设置音乐课程。这种现象导致音乐教师无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往往实际教学时不少内容被反复讲解,造成教学内容的单一,对音乐美的内涵挖掘不够深入,进而使得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最终降低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到教学效果。

2、教学方式单调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方便了各学科的教学,特别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提出,使得教学手段越来越丰富。然而,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无法充分开发利用现代化及常规教育手段,以至于音乐教学缺乏美的情境创设。

3、不注重学生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审美认识和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具备相应审美基础的巨大资源库。然而,具体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过份关注教材,忽略关注学生,导致教师的“教”完全背离学生的“学”,造成学生参与不足,降低其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兴趣

任何学科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开展,从这个角度来看,学生积极进行探究和参与教学,兴趣是先决性条件。为此,中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感知兴趣,是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前提,这也要求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强烈欣赏音乐的兴趣,进而达到对学生音乐感受力的培养。实际上在选择中学音乐教材作品时,包含了不同程度关于“美”的因素,因此,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感受这些因素。例如:欣赏《唱脸谱》时,这首作品与戏剧相关,音乐教师可针对音乐主题,为学生寻找精彩的戏剧片段,让学生通过聆听产生学习兴趣,然后再通过曲目欣赏,使其认真聆听并深刻体验美术和音乐,将两者进行完美融合,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不断增强其对于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2、学生音乐鉴赏力的培养

中学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音乐欣赏是主要途径。因此,实际教学活动中,音乐教师要给予音乐欣赏教学足够重视度,积极引导学生欣赏聆听音乐,并深入体会音乐的魅力,进而实现对其音乐鉴赏力的培养。例:欣赏《神州大地——辽阔的草原》时,音乐教师应根据音乐主题,引导学生聆听相关作品,比如《万马奔腾》马头琴独奏曲,让学生在认真聆听后,讨论演奏的乐器名称,以及自己对音乐的感悟等。总之,通过认真聆听、积极探讨和教师的重点讲解,可促进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享受“美”,最终实现对其音乐鉴赏力的有效培养。

3、培养学生音乐鉴别能力

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基于音乐鉴赏能力之上。要对音乐作品进行评价领悟,整体把握作品的内容形式,并实现对其的审美判断,达到一定的审美境界,首先要学会鉴别比较。例: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交响曲《彼得与狼》,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音乐语言,塑造了风趣生动且蔼然可亲的音乐形象。在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积极介绍故事内容,让学生在听取故事的同时,产生听音乐描绘故事人物的兴趣。而音乐教师则要抓准时机,详细地讲解曲中使用的各种乐器分别代表着什么,比如双簧管模拟鸭子,彼得的神情体现在弦乐中,大管表现出爷爷的神态,圆号表现出狼的阴险可怕,小鸟的敏捷灵活体现在长笛的高音区。通过这种具象欣赏,让学生产生深刻地理解和记忆,然后总结出曲子的内涵,即邪恶始终无法战胜善良。当学生学会鉴别善恶之后,就会懂得团结就是力量,任何强大、邪恶的敌人,在团结一致的抵抗下都会失败。

4、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想象促进着人们认识并改造这个世界。如果缺乏想象,便不会存在发明创造,更不会存在预见。音乐审美想象让学生享受审美,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学生在欣赏音乐时,要置身旋律之中,并设身处地的进行构思、描绘和联想,才能实现想象空间的鲜明生动和无限扩大。因此,要求学生想象作曲家描绘的“音、画”,将音乐作品抒发的情感表达出来,深入地感受其意境,是欣赏作品美的关键。例:民族乐曲《春到沂河》的欣赏,音乐教师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作品描绘的景象,以及其中表达的意境和抒发的情感。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开想象,万物复苏的春季是何种景象?有的学生想象自己行走在河边,享受着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春日,绿草鲜花对人们点着头,小鸟在树上欢快的歌唱;有的则想象到农民伯伯迎着春的朝阳在田间劳作,撒下春的希望,渴望来年可满载而归……诸如这些,表达出每位学生对未来和大自然的憧憬与热爱,虽然学生想象的画面天差地别,但却并不偏离作品标题的寓意,均符合作者塑造出来的音乐形象。可以说在引导学生想象的同时,就是创造性教育的实施,其成果也就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结束语

中学音乐审美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音乐想象力、鉴别力和鉴赏力,以及感知兴趣的培养,增强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麻磊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顾晓丽.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35(15):112-112.

[2]邓灵芬.音乐欣赏,叩开学生审美能力之门——浅谈初中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上),2013,(07)64-65.

[3]王新梅.让美的旋律浸润孩子的心灵——浅谈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5,(03)4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