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1-27 09:31:17
导语:审美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必由之路,而以美育人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中学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殿堂,蕴藏着丰富的审美教育因素,如何在历史学科中实施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教育改革出现新的突破,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审美教育;历史教学;教学方法;审美能力
所谓素质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身心素质和劳动素质、个性得到健康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公民,而审美教育的整体形成与提高,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对提高国民素质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可以这样说,一部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造美的历史,因此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是必要的。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和科学的审美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指人力求接触、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爱好活动的意识倾向。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历史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审美因素极为广泛。讲述红军长征时一首《七律•长征》的吟诵;讲述文艺复兴时一幅《蒙娜丽莎》的赏鉴;讲述鸦片战争时一部《林则徐》的放映……这些众多的审美因素,都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2.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观。审美观是人们对美丑的基本观点,它是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属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审美观是最先进的审美观,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有力的精神武器。单从生产工具的历史发展来说,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石并用时代、铜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各个时代涌现出来的代表性作品,在当时都是能唤起人们的喜悦而成为美的事物。这些美的事物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教师应该阐明这样一条规律: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地了解自然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双手和头脑也越来越发展。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在古代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成就是他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利用历史课素材丰富这一优势,积极使用艺术手法,潜移默化地把劳动创造了美这一正确审美观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种实际指导思想,成为生活中的一种高尚追求和爱好。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施美育
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同样承担审美教育的责任。历史是人类活动和斗争的记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美自始自终贯穿和渗透在历史教学之中。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用什么形式实施美育呢?首先用讲故事的形式对历史事件进行全方位、辩证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授课,并用严谨、风趣、幽默、流畅和充满激情的教学语言:因此,通过教师引人入胜地讲解,史实的生动再现,学生不仅能在审美感受中珍惜人类的文明成果,而且能激发起爱国主义热情和巨大的审美创造力,追求更美好的将来。此外,华丽、优雅的板书,图文并茂、身临其境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可以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历史课的教学美。其次可从“动之以情”着手。用情去感受,拨动学生的情弦,叩击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情感是人们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连接点,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审美教育正是通过美的事物来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它使人们心理上、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教师在教学中应设身处地进入角色,用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如讲述岳飞抗金“直抵黄龙府,与君痛饮尔”时用欢快激动的感情,使人奋进。学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审美情感体验,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美的熏陶,启迪了智慧,唤起了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总之,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多方面的,作为教师只要把握美育特征,学生的美好心灵境界将必然会升华,转化为一种前进的动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实施美育
以上我们谈到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施美育外,而且还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去实施美育,比如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本地的一些历史遗址,徜徉在山水之间,面对祖国的锦绣大地,面对我们的先人创造的财富。用具体的史实,鲜明的美去感染学生、提升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明辨是非、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我们所要传导的知识和理念,我们还可以组织学生不定期去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让他们身临其境面对革命先列,志士仁人的种种催人泪下的悲壮美、崇高美,从而使他们趋向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高尚。 我国现代美育理论的奠基者蔡元培先生曾经说:“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教师要把美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只要我们有浓厚的美育意识,积极探索,创设美育情景,把历史之美化作阳光,变成雨露,定能渗透到学生的心田,结出丰硕的美育之果。”
参考文献:
[1]蒋孔阳,朱立元.美学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孙立春.素质教育新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张涵.美学大观[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金晶 单位:景德镇市特殊教育学校
- 上一篇:烟草工业废水处理的研究进展
-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全过程监管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