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审美教育研究9篇
时间:2022-08-07 09:36:59
导语:音乐审美教育研究9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方式
(一)从有词歌曲向纯音乐过渡
歌词可以有效的反映乐曲本身的情感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但是音乐教育的最本质是需要锻炼学生对纯音乐的鉴赏能力,通过对音乐中乐器、节奏和旋律本身的情感进行有效地感受和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当然可以起步以带有歌词的音乐欣赏开始,但是歌曲本身需要具备典型特点,并且具有较高的审美趣味,避免恶俗或者烂俗的音乐流入课堂教学,中学教师要为学生音乐鉴赏学习曲目进行严格的把关。
(二)从流行音乐到民族音乐
大多数学生对于流行音乐较为热衷,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音乐,只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水准都可以引入课堂教学中。流行音乐中可以选择具有各地风格特色的音乐素材,如:周杰伦的古典民族风格音乐,日韩的舞曲音乐,欧美的重金属流行音乐等,不同的流行音乐本身是具有不同地域风格特色的,可以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作为音乐审美的入门素材,提升学生兴趣,让学生有充分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在通过对流行乐做铺垫分析后可以再选择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音乐。当然民族音乐不一定局限在中国民族音乐中,还可以选择世界各地异域风格特色的民族音乐,让学生对于世界音乐有更多的了解,扩宽学生音乐了解的范围,不要让学生局限在小范围的音乐领域中,尽可能的打开学生的音乐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音乐选择空间。
(三)从乐器独奏到交响乐
在纯音乐欣赏中,可以从乐器独奏的音乐开始,让学生对乐器的音色和音乐特色有充分的了解,感受不同乐器所具有的情感表达能力,逐步过渡到交响乐。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乐器在交响乐中所扮演的角色,提升学生对于乐器不同特色的鉴赏能力。同时纯音乐的欣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本身的魅力,扩展学生的音乐想象空间。特别是交响乐,犹如一个故事表达一样,有跌宕的情节起伏,需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中的变化与过渡,就如同写故事一样有一种不断变化和连贯性的过程,要让学生充分的听懂交响乐所表达的内容,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流行音乐理解能力之上。
二、教师在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上应具备的能力
(一)音乐类别的广泛了解
不同的音乐类别具有不同的属性,教师本身应该对不同音乐形式有多种了解,这样才能提供丰富的音乐鉴赏素材与鉴赏引导。教师应该在音乐了解程度上高于学生,这样才能有助于去引导学生向更高音乐鉴赏水平发展。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教师本身应该对音乐有更为透彻的了解。一方面需要了解流行音乐而与学生拉近距离,通过通俗易懂的音乐让学生对音乐有初步的认知;另一方面需要对高水准的音乐有更强的鉴别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为优秀的音乐作品来提升其审美能力。音乐老师不能仅仅局限在音乐课本教学中,课本教学与现实多变的情况有距离,滞后性非常的明显,同时理论性更强,让学生并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自身对音乐的了解和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地充实,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更广阔的音乐审美空间扩展。
(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
在网络环境中有更多优质的音乐材料可供选择,同时可以通过网络渠道了解最新最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与素材,有力的为课堂教学做补充。通过多媒体展现方式有效的让音乐欣赏达到声画一体的形象效果,让课堂教学更加的丰富化、多元化。当然教师自身应该具备多媒体运用能力,以及网络搜索、下载、编辑能力等,这样才能充分的运用现有设备与网络资源进行教学形式不断多样化的展示。
(三)充分的下放话语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多的让学生对音乐鉴赏进行自我的感悟体会讲述,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效的调动课堂学习氛围,让师生有更多的教学互动性,让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同时可以让学生对自身喜好的音乐进行推荐,然后让老师对学生推荐音乐进行鉴赏分析,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沉闷不感兴趣的内容形成消极应付的态度。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与学生有私下的交流,了解学生的生活、情感、兴趣爱好等,从而调动学生对音乐有更多的感悟,让音乐成为学生表达内心情感的途径。在相关教学中,注重学生个人体验,在音乐的理解上多与学生经验相贴合,避免生涩难懂的音乐在学生群体中无法得到共鸣。特别是很多音乐的人生感悟有较大的成人化趋向,而单纯的学生较难以理解,因此在音乐选择上多贴近学生生活,避免与学生实际脱离。
三、结语
高中音乐教学更多的是娱乐性,而非应试教育的必修科目,因此学生会较为轻松的应对课程安排,甚至有更为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兴趣需要建立在教师对课程合理安排之上,如果一味的偏离学生需求和进行与学生兴趣不相符的音乐课程教育,将会导致学生厌烦情绪的产生。因此要选择更多符合学生兴趣的优秀音乐作品,从而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刘白 单位:咸宁市咸安区青龙山高级中学
第二篇: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一、创造审美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
(一)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顺利进
行的物质前提,如何创设情境?教师根据教学目的,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教具展示、音乐及多媒体电化教学等手段,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来创设生动真实的审美化的教学场景,以激起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品质。如,课前制作教具,准备道具、图片、服装、乐器等,都能给学生带来直观的科学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积极情感。
(二)创设音乐教室的艺术情境,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
音乐教室的布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墙壁上粘贴一些乐器图片或多彩的五线谱、跳动的音符符号、著名音乐家简介等等,各类乐器的安排要有新意,多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幻灯、多媒体课件等开展教学,以此引发学生的审美注意。艺术家柯伦曾说过:“教师的工作应具有审美化的光彩,给人带来美丽的快乐,使人产生兴奋,体现美的教学过程,这就是艺术的成品的愿望”。
二、创设音乐审美情趣,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音乐审美趣味是人们显示自身偏爱的一种审美鉴赏能力,它表现为人的个体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以及审美理想等。例如,年龄偏小的儿童大都喜欢形象鲜明的儿童歌曲,而高中生和大学生们多数喜欢节奏强烈的流行音乐。作为音乐教师有责任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来选择优秀的本民族的和世界的歌曲及乐曲来引导学生倾听、欣赏音乐,积极为学生创设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使受教育者受到感化、陶冶,使他们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避免“重技轻艺”的音乐教育倾向的发生。
三、依据音乐的情感体验特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素质
(一)音乐是音响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以音响的形式来吸引人注意,并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从而达到其审美的作用。音乐以旋律、节奏、节拍、力度、速度等多种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完美的音乐形式,作用于人的听觉感知,充分表现人们的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绪。美国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什么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因此,教师要选择优秀的、健康的、活泼的音乐作品来引导学生多听、反复听、分析听各种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音乐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共鸣。
(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作品在时间中展现与消失,没有时间的延绵也就没有音乐的存在与展现,例如,完整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乐曲是25分钟时间,你利用5分钟聆听是无法体会到乐曲的主题意义的。托尔斯泰曾说过:“音乐是感情的速记”,这种说法是为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观点。音乐是以声传情、以情感人的艺术,它对人的情感作用,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所表现的那种惟妙惟肖凄美的爱情故事会使你我泪流满面,激动不已。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坚持正面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的审美情趣及音乐素质。
四、音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优化唱歌、识谱教学,提高审美功效
传统的音乐课是将大部分时间用于识谱视唱教学,忽视了对歌曲艺术性的挖掘,把本应是活泼有趣的音乐课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课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采取“先唱歌后识谱”的教学方法,利用音乐的音响、色彩和意境,通过聆听音乐,模唱旋律进一步感受歌曲及乐曲的情绪,使学生熟悉歌乐曲旋律,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积极情感,实现了音乐课的审美教育功效。
(二)唱、奏、演相交融,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中,要做到音乐与律动相结合、音乐与舞蹈相结合、音乐与器乐相结合,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质和审美能力。通过自唱自演自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充分利用节奏训练,将声势、器乐、歌曲、舞蹈、表演、游戏、戏剧等多种形式将结合,使音乐教学有声有色,丰富多彩。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真善美”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善良高尚的人,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作者:孔玲丽 单位: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音乐欣赏审美素质教育研究
一、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特征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载体,是情感展现的一种直接形式,优秀的音乐作品能够直达聆听者的内心,使得听众能够通过音乐的欣赏,了解作者当时的内心动态以及所渲染的情感。而音乐作品的记录以及传播,则完全依靠旋律进行。换言之,旋律即是音乐的语言。音乐的气势、音乐的优美、音乐的节奏均依靠旋律而展示。例如,高亢的音乐气势将会使得听众心情激动,节奏舒缓的音乐将会使得听众心情平缓。而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也只有当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同学生的生活经历等产生共鸣时,方能使得学生对音乐的真谛进行理解。因此,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的学生,对于音乐的欣赏也不尽相同。此外,音乐的传播无国家、地域的限制,因此在对不同民族的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旋律当中的抑扬顿挫进行赏析,则能够体会到异族风情,了解其音乐当中的情感。此外,当运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开展审美素质教育时,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使其能够对美有着全新的诠释,丰富其情感,消除其杂念,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能够极大程度地提升其审美能力。
二、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运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愉悦其心情,改善其精神面貌。在轻松的环境当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弥补其性格缺陷。同时,由于音乐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因此在审美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音乐欣赏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情绪进行合理的调节,缓解其心理的疲劳程度,提升其生活的健康指数。许多高校开设了音乐课程,而该类课程的开设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有着极大的积极作用。在现今的音乐当中,其主要包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以及现代音乐三种。而对不同类型的音乐进行欣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以及情感变化,对音乐进行细细品味。首先,应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体会。同时,根据对音乐作品所流露的情感的体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使单纯的音乐欣赏变为对自身生活的感触,进而产生情感共鸣。
三、掌握音乐欣赏在审美素质教育中的措施
第一,对音乐效果进行深入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通过声音传递到听众的耳朵当中,因此当人们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首先对音乐的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例如对高低音、音乐的节奏等。从而能够在欣赏的过程中,达到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欣赏的目的,为审美素质教育提供帮助。第二,提升对音乐的欣赏能力。高校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应在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的同时,拥有对音乐进行辨析的能力。例如,在对某个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时,高校学生首先应能够对音乐作品当中的高音区以及低音区进行区分,对音乐的节拍进行辨析,从而能够全面了解音乐作品,有助于其体会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一般而言,音乐作品通常包含着特定时代下作者的感情。同时,对于音乐而言,其多数作品均有歌词相配。而理解歌词含义的难度较小,且加之其具有直观的特点,因此学生在对其所表达的意义进行体会的过程中,则能够结合相应的旋律、节拍等,对音乐当中的情感进行把握。此外,学生可通过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当时的心态等进行学习,从而能够对音乐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理解。第三,提升对音乐的整体把握能力。在对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学生只有掌握音乐的各个要素,才能够对音乐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品评。然而,在音乐的赏析期间,各个要素之间并非毫无关联,例如乐曲结构的差异,通常预示着音乐当中所包含情感的差异;而当声部存在差异时,则会带给听众不同的感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学生能够拥有较强的整体把握能力,则对审美素质的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此外,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可以震撼学生的心灵,使其得到思想上的启发。第四,延长对音乐作品的记忆时间。音乐作品的欣赏均有时间的限制,在音乐的播放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终将结束。因此,记住音乐作品当中的相关内容,则对音乐欣赏有着重要的作用。当高校的学生对音乐作品没有充足的记忆时间时,将不能对前一部分的音乐进行深刻的记忆,从而在对后一部分的音乐进行欣赏时,无法将前后若干部分的音乐联系起来。同时,当高校学生无法对之前所欣赏过的音乐进行深刻记忆时,在欣赏不同类型、不同时代的音乐时,则无法将它们进行深入对比。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影响其审美素质的提高。第五,加强多元化音乐对学生的作用。在对高校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教育的过程中,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在实际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则能够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彻底的净化,使其能够自觉地对其行为进行约束。同时,运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时,将音乐同自身的切身感受紧密联系起来,进而提升其审美素质。此外,在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模式实行的过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底蕴的学生均能够通过音乐教育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最终达到提升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总而言之,大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时期,其情感较为丰富。在素质教育全面实行的今天,采用音乐欣赏的方式对其进行审美素质教育,则能够较好地净化其心灵,使其精神得到升华。在对高校学生实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其直接目的在于提升其音乐审美的素质,使其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而对生活的热爱,最终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
作者:游姣婧 单位:湖南城市学院
第四篇: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
一、高校音乐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来培养人的情感教育。音乐审美教育是高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以音乐审美教育的实践活动为基础,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启迪与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
(一)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所谓审美教育,即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引导人们正确地进行审美活动,使人们的感觉、感性逐渐失去狭窄的维护生存的功利性质,而成为一种沉淀着理性的东西。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就是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鉴赏与体验,使情感逐渐趋于理性化,继而达到对心灵的陶冶和塑造,实现良性、全面发展。
(二)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的美,让人享受,令人陶醉。它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斗志,抚慰人的心灵。正是因为看到了音乐艺术所具有这种特定的功能和属性,音乐教育被纳入高校的审美教育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为主要目标,以进行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为宗旨,以促进审美发展为基本任务,对人的生命本身进行塑造,使之更加完美合理。它的主要作用是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提升大学生的艺术品味,继而能够正确明辨善恶美丑,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的高校教育迫切需要审美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用昂扬的姿态去面对和克服成长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以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迎接未来的挑战,努力承担起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三)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现状
自1986年“美育”被列为国家的教育方针,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定。艺术教育是实现审美育人理想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必须要坚持其作为审美教育的属性不容置疑。但它却常会出现这样的窘境: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堂。最本质的原因在于:一是音乐教学没能成为师生共享的审美的术活动;二是音乐教育没能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科目主要有如下三类课程组成:技巧、理论、欣赏。这几门课程的安排该怎样权重,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合理整合设置课程来帮助学生实现审美教育,我们有怎样的想法和建议,都成为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高校音乐教学如何实现审美教育
音乐艺术,作为一种听觉艺术,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节奏和旋律的美感,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直击人类灵魂。自“学堂乐歌”,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直至“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一路走来,音乐教育已成为实现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和重要内容。音乐的魅力在于其最易于调动和激发人们的情绪和情感,使人产生向往,激情扬志。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年龄,正确实施音乐审美教育,鼓励引导他们发现美、崇尚美、追求美、创造美,使之以良好的心态健康发展,定会成长为敢于进取、勇于担当的国之栋梁。
(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增强学生发现美的能力
1.指导学生发现音乐的形式美
节奏、旋律与和声节奏,就是长短音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宽广的节奏会给人以舒展豪放、宏伟壮丽之感;密集的节奏则带给人们轻快活泼或紧张严肃的气氛;而规整的节奏则使人庄重安宁、心绪平静。《解放军进行曲》开场的“向前!向前!向前!”,在音高不变的情况下,仅以两个小附点的节奏型就把革命军队一往无前的革命气概充分展现出来。旋律,是乐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流动。或婉转柔美,或热情奔放。每个音乐作品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具备特别的审美价值。江苏民歌《茉莉花》以其甜美委婉的旋律带来江南水乡的芬芳;意大利民歌《我的太阳》则以高亢豪放的旋律令人陶醉不已。和声,之于音乐作品的影响,有结构功能和色彩功能两种基本属性。教堂里唯美的祈祷合唱,《新世界》交响曲弦乐器开场的大串和声连接,瞬时就把人们带入神圣与悲切的气氛之中。
2.引导学生挖掘音乐的内容美:优美、壮美、和谐美
优美,包含很多内容:柔美、秀美、幽美、华美、娇美、凄美等等。一首温柔的《牧羊曲》,充分表达了纯情少女对大自然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让你情绪高涨,享受其华美之风;一曲《龙船调》则又以质朴浅平的词句塑造了少妇活泼秀美的艺术形象。壮美,多指豪放雄浑之美。《国际歌》的英勇悲壮、坚定笃信;《敢问路在何方》的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好汉歌》的热血喷张、粗犷豪放;《从头再来》的义无反顾、自信坚强,每首作品都入心入耳,无不让人深切体会其间的喜怒哀乐、苦辣酸甜。和谐美,是指优美与壮美的组合,一曲《吉祥三宝》极其生动地将儿童的娇嫩甜美与蒙古汉子的深沉粗犷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草原人家无忧无虑的幸福与快乐。
(二)完成多样的审美沟通,提升学生鉴赏美的水平
1.提高学生审美兴趣,辅助基础知识学习
前面提到,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堂,尤其是枯燥无味的理论课程。原因是音乐教育没能坚守审美的本质属性。既要完成理论的学习,又要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何不利用大众音乐文化的特性,将其与枯燥无味的专业基础知识结合起来,完成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视唱练耳课上,以分析流行音乐作品来学习节奏、音程、练耳等知识,再于视唱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兴趣,继而愉快地接受新知识的学习。教师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又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新的创作,此举可谓一举两得。音乐教学终于成为师生共享的审美艺术活动。
2.探寻深厚审美文化,提升音乐鉴赏水平
审美文化是指当代日常生活和文化娱乐与传统审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也可以宽泛地指历史上与审美和艺术相关联的各种符号的表意行为及其成果。《猫和老鼠》是家喻户晓的一部动画名片,其动画与配乐的完美结合令人惊叹。惊叹之余,音乐的来源出处又成为学生的兴趣点,对音乐的好奇会促使学生探寻音乐背后的文化———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不了解道教,听不懂古琴《挟仙游》的天人合一;不熟悉抗日战争历史,就不会体会《黄河大合唱》的慷慨激昂。由此可见,鼓励学生研究人文历史,加入审美文化的音乐鉴赏便形成了更高一级的审美体验。
(三)加强深入的审美探究,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意识
1.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普通高校与专业艺术院校学生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专业的技巧。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乐器,甚至从未上过音乐课,怎样在大学期间补上这一课,同时能够让他们在能力范围内实现更加深入的实践和创造,简单易学的小乐器的加入,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好的动手实践机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一整套打击和吹奏乐器,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选择。一首乐曲的赏听或学习,完全可以有学生的参与来加强学习效果。《铃儿响叮当》的乐曲赏析过后,学生拿着各自的吹奏和打击乐器,随节奏即兴吹打,而且不断变化。学生参与演奏的快乐,共同合作的喜悦,让审美教育的目标在音乐学习的同时得以顺利实现。
2.选择更多学习形式,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除了常规的音乐理论、技巧、欣赏课之外,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小组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创造美、展现美的大好机会。创造美,就是在发现美、鉴赏美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创意。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挖掘潜力,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思考和艺术表现力。“儿童歌曲创作”、“手语歌曲表演”,“音乐与即兴表演”等课外实践活动课的开展,都是在认识美、理解美之上的再提高,用纯真的童心来歌唱我们的祖国,用聋人的语言来歌颂人间的美好。这些都需要学生有独到的创意、高度的概括,才能实现再认识、再创造、再实践、再提高。
三、对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思考
当前高校音乐教育五花八门,各高校的性质定位不同,对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也参差不齐。但大部分高校的音乐教育内容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弦乐教师的教学重点多在西洋交响乐上;声乐教师给学生歌曲方面的知识较多;表面看来,百花齐放,但高校的音乐审美教育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整体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力,因此,单一、独特的教学内容不足以满足高校音乐审美教育的要求。如何实现高校学生全员的审美素质提高,如何使学生受到真正有成效的艺术的熏陶,成为当今高校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建立公共艺术学科,促进音乐教育的落实
高校的艺术教育,应当建立公共(音乐)艺术学科。普通高校的学生比例要远远高于专业艺术院校的学生。完全照搬(音乐)艺术学科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非(音乐)艺术专业的学生的。应当结合时展、学生情况及具体需求,共同研讨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的目标,建立学科联盟,以拓宽知识面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总结艺术教育经验,规范编写适合非(音乐)艺术专业大学生的(音乐)艺术教材,并形成教学体系,让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扶持各种艺术社团,推动音乐教育的升华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大学生社团是展示学生美育成果的一个重要窗口。各高校教师应当结合自身院校特点,帮助学生选择、创建学校特有的艺术品牌。各社团间每年可以进行展演、比赛等活动,立足于提高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面向全校学生,营造健康高雅的文化艺术环境。北京交大合唱团连续十年的《长征组歌》,辽宁特师的“向日葵爱心社团”,连年的排练、演出,到福利院、敬老院做爱心志愿,不正是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甘于奉献之精神风貌的完美体现吗?艺术审美教育的成效由此可见。
(三)构建良好艺术环境,助力音乐教育的成效
高校的领导者对艺术审美教育的态度,直接决定学校艺术审美教育实施的成效。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公共艺术审美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国家的文化走向。怎样以音乐教育的方式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审美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建议学校多多开设文学、历史等相关课程,尤其在理工科专业的学校,这一举措更为重要。另外,举办艺术节,修建文体馆,保障艺术教学和艺术活动设施完善,增强学生参与艺术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些举措都可以确保艺术教育得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他们具备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思想情感,将有利于其成长、成人、成才。音乐艺术审美教育任重道远,作为高校的音乐艺术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担此重任,让我们为实现大学生的“人生梦”和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吧。
作者:姜雯 姜克微 单位: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一、分析高等理工科音乐课程设置情况
在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中不难发现,高等理工科院校在开设音乐课程中在诸多方面存在不足,如:教材陈旧、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纯理论化等。“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齐开足艺术课程,普通高等学校应当开设艺术类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但是在高等理工科院校中艺术课程相对于其它课程所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诸如“音乐鉴赏”、“交响乐赏析”等,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甚至有的课程趋于形式化,其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再者,有的音乐课程只是简单开设一个学期,讲课形式也固定化,学生知识对音乐知识有浅显化了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喜欢,再有的部分高等理工科院校的教学者其讲课对象并不是针对全体学生,只针对纯粹感兴趣或者有天赋的学生进行教学,严重背离了开设音乐教程的初衷,其作用也没有充分显示出来。
二、体现学科特点,以此促使教学质量的提升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同样也是一门艺术,它一样需要遵守相关教学规律,同时也要反映教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比如,在高等理工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只是简单的照搬书本理论,或者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提升,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在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促使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再者在教学者在教授《音乐基本理论》过程中,应该重点讲述音乐的基础知识,而其他相对来说不重要的知识可以忽略不计。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既要贴近学生的实际,又要保证素材不枯燥乏味。在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中,教学者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所承担的社会压力和个人兴趣,因此,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轻松的氛围,只有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魅力,才能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例如,教师在进行钢琴知识传授时,可以再找一首《酒干倘卖无》与其进行对比,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将其中的所要表达的情感讲述给学生听,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教师在采用教学素材的时候,应该多找些贴近实际生活的,尽可能找一些符合学生发展的歌曲为教学提供服务,如《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等一些励志歌曲,激励学生学习,为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三、入情寻根,继承传统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爱国精神
中国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我国文化宝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音乐有其自身的艺术美感,同时也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精神。介绍或者讲授中国音乐,从表面意义上来说比较简单。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中国学生在向外国人介绍中国音乐时远远要比介绍西方音乐更简单,从中也就不难看出在学生的潜意识或者脑海里,已经深深烙印中国音乐的印记。而这也就要求相关教学者要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民族教育,使得学生无形之中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高爱国精神提高可能。但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中国音乐都比较鲜明突出的表现了爱国主义因素,有的作品需要更深层次去挖掘,在有的作品只是简单地表现出知识性、地方性、民族性,而这也就要求教师利用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对中国音乐有一个全面认识,既能够启迪学生心灵,还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目的。随着科学社会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惠及人们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在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但是以往缺乏正确的使用方式,对音乐教学的作用没有充分突显出来。多媒体教学受到教学者、学生的推崇,多媒体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不仅使得音乐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也提升了其娱乐性,视听两者结合的方式使得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教学者在教学中可以充分依循学生建议、意见寻找出学生所需资料,来帮助教学者教学,影视欣赏的教学方式最大限度满足了学生对音乐的需求,还拓展了学生知识范围,使得能够正确掌握学习方式,其审美能力也得到相应提升,为学生营造出“无处不音乐”的学习范围。
四、加强审美教育,深化音乐效应
审美鉴赏力、审美想象力、审美创造力是音乐教育始终不变的宗旨,从深层意义上来说创造能力对于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可能会让其转变原有的思维方式,立足整体从科技史的角度出发,其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联想,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是表现情感,隶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应当采用各种有效措施与学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帮助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科学的世界中。要迅速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新时代下对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要求其尽快成长为智能上具有综合性和创造性两大特点的新型科技人才,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高等理工科院校音乐教育课程,应重在带领学生用心感受、用心领悟,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音乐的内涵。
作者:罗铭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第六篇:大专音乐审美教育改进策略
一、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课程的必要性
(一)对学生进行道德培养
音乐欣赏课程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原因在于音乐是人们对社会形态真实情况进行最直接、最真实的思想感悟后所创作出来的。可以说,音乐欣赏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另一种接触社会形态的角度,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同类型风格的音乐感受不同的社会形态,使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调节学生的心理
受社会发展、市场经济变化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一些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在音乐欣赏课中,学生能够得到放松,拥有愉悦的心情,缓解精神上的压力。所以说,音乐欣赏课程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对知识进行扩展
由于大专是三年学制,学生的学习时间相对于本科生较少,这样就导致学习内容相对较少,知识面比较窄。音乐不仅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还包含许多的文化知识,音乐欣赏课可以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二、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一些大专学校在音乐欣赏课程设置上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一些音乐教师仅仅是播放音乐,以学生被动的“听”为主,教师对于音乐的介绍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宣读。实际上,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会达到音乐欣赏的教学目的,还会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不利于音乐欣赏课程的推进。
(二)教材选择不当
在一些大专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上比较盲目。有的教师选用的教材过于专业化,不适合大专院校学生的水平。音乐欣赏课程的目的不是为了培育专业的音乐人才,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放松心情,提升综合素养。因此,教材过于专业化不利于教学效果的达成。
(三)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大专院校对音乐欣赏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有限,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甚至有些院校不能为音乐欣赏课提供专业的教室。这就导致音乐欣赏课程发挥不了应有作用。
(四)学生存在差异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其音乐素养也不同,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也就存在着差异。在进行音乐欣赏教育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一定的了解,选择适当的音乐进行授课,以达到教学目的。
三、审美教育视域下大专音乐欣赏教学改进策略
(一)改进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单一很难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课程的兴趣。教师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教师可采用音乐欣赏和音乐艺术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授课,让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掌握作品的相关知识,使教学目的得以实现。
(二)合理选用教材
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一般不进行综合性质的考评,它是大学教育中的补充课程,是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的放松课程。教师要选用简单易学的教材,不对学生产生额外的负担和压力。另外,教师在材料的准备上可多样化,根据学生的音乐程度选用相应的教材,从而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观念
虽然大专院校的音乐欣赏课程不进行综合性考评,但并不意味着音乐欣赏课程就可以被忽视,相反音乐欣赏课程十分重要。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大学生欣赏和探讨的时间,不强制让学生欣赏某一种音乐,而是让学生有选择性的进行音乐欣赏。在学生欣赏音乐时,教师要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
(四)根据学生的音乐程度进行差异化教育
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使得音乐欣赏教育难度增加。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进行相同的课程教育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将对学生产生不利的心理影响。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差异化教育。首先,要对学生的音乐基础进行调查和了解,根据其基础进行分班;其次,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材;最后,在欣赏内容方面,教师可列出多种内容让学生自行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我国一些大专院校已经对音乐欣赏课程重视起来,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大专院校音乐欣赏教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有重要影响,因此,笔者呼吁加快大专院校音乐欣赏课程的推进和发展,以期能够更好的培养人才。
作者:李延瑰 单位:辽宁文化艺术职工大学
第七篇: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
1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有利作用
审美是音乐教育中的主要成分,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从根本性质上说是教人们学会感悟、领会和品味音乐作品,形成较高的艺术能力。审美教育是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方面的教育中的主要组成成分。高等院校通过音乐教育不只是从外在的形式上满足学生对审美的期盼和希望,还可以从深层的内在形式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音乐具有非常丰富的情感,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思想和观念,树立较高的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的目的。首先,高等院校通过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促使大学生建立审美方面的心理结构。审美方面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感觉和知觉能力,使得大学生的反应更加灵敏,目光更加尖锐。大学生经常参加音乐方面的审美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在音乐方面的造诣,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领悟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体现的社会现实,让他们感受到世间的美好。同时,审美方面的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并且更好地领悟音乐作品中的内在含义的蕴含意境,从而增强学生对于审美的理解能力。其次,高等院校通过审美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感操守。音乐在道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方面的教育有利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净化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审美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更加丰富的艺术方面的感情,享受审美带来的乐趣,发现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从而撼动和感动大学生的内心,提升大学生的情感和操守,在大学生不断受到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潜在地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操守。最后,高等院校通过审美方面的教育能够促进高等院校教师队伍的建立和完善。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方面的教育,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也是对教师的挑战和机会。
2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现实情况
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中开展审美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现实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方面的教育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内容不是很丰富,相对来说比较单一。音乐教育在高等院校中应该向大学生展示和呈现艺术的一切美感,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做到这一点。不同种类的音乐能够给大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审美方面的感受,所以需要让大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才能够使其真正领会音乐的美。而如今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重视西方音乐的教学,而忽视了民族音乐等其他种类的音乐的教学。西方音乐作为音乐艺术的主要成分,在审美方面具有独特的美感,但是民族音乐等其他音乐也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片面追求某些种类的音乐不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音乐审美方面的正确认识,也不利于提高大学生音乐审美方面的能力,甚至会让大学生形成追崇西方音乐而贬低民族音乐的审美观念,认为西方音乐就是高雅的,民族音乐就是土气的。一些音乐老师在讲授音乐内容的时候也比较片面,老师只是教学生学习和欣赏音乐作品本身,而很少对音乐作品的内在含义、社会背景、历史因素和创作者的个人因素进行深入的欣赏和剖析。音乐老师只是从音乐作品的表面来进行音乐教学,容易使大学生形成错误的审美观念,甚至形成片面而狭隘的审美思想。其次,音乐教育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在开展审美教育时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影响,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方面的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落后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一些音乐老师把教育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审美教育来说更是屡屡被忽视。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忽视审美教育,所以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审美素质和能力普遍比较低。一些大学生都觉得高等院校的音乐教育只不过是罗列一部部优秀的音乐作品,却没有带领他们感受和领会其内在的含义,这就阻碍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开展。
3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改善措施
我国高等院校在音乐教育中要加强审美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这就需要借助一系列有效的措施。首先,高等院校需要树立审美教育的正确认识,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高等院校应该增加音乐教育中的审美课程,从欣赏音乐作品,认识音乐作品,并且评价音乐作品。增加音乐审美方面的课程,从而展现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通过足够的审美课程,帮助大学生认识音乐中的美。各个部门需要增加审美教育的投入,并且建立相关的制度来保障其顺利开展。其次,音乐老师需要增强音乐方面的素质和涵养,同时还要增强审美方面的素质和能力。音乐老师肩负着开展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上发挥着关键作用。音乐老师如果不提高自己在音乐和审美上的素质和能力,就无法帮助大学生从更深的层次去欣赏和鉴析音乐作品。最后,高等院校需要改变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方法。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思想观念一直以来的重点都放在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上,却忽视了审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高等院校应该树立各个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对审美教育的信心和热情。审美教学的方法需要更加丰富多样,注重音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音乐老师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从而让审美教育更符合学生的特点,让大学生提高审美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
4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已经成为人们的需求。人们需要具备审美素质和涵养,在精神层面获得更高的享受,从而得到心灵的洗涤和精神的升华。大学生要想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去,并且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能力。高等院校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大任务,需要在各个学科的教育中渗透审美方面的教育。在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高等院校需要通过音乐教育开展审美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
作者:王利平 单位: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音乐审美教育文化服务研究
一、音乐审美教育
在汉语辞典中,“审”的含义比较广泛,大体上包含了五种意思:一是指周密;二是指仔细思考,反复分析、推究;三是讯问案件;四是知道;五是指一定地,果然。美的原意是指味美,后引申为才德或品质的好,也指善事与好事。由此可见,“审”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而所谓的美就是指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事。审美就是人们运用一定的评价标准对美的事物做出评判的一个过程,它是一种活动。因此,审美也可以称作审美活动。在一般情况下,审美活动直接诉诸感性的对象,有和形象思维不能分割,它通过生动的形象,带有感情色彩地揭示事物的美学特征与本质。关于教育,中国古代最早的记载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说文解字》中,“教”被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被解释为“养子使作善也”。到了近代,教与育联合起来被广泛使用,其含义是指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的所有活动;而专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人才的教育被称之为学校教育。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本身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音乐审美教育是指所有的通过音乐审美活动来对人的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产生影响的活动;而狭义音乐审美教育就是专指学校的音乐审美教育,即通过音乐学科来受教育者所进行感受美、鉴赏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教育活动。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音乐本身具有美的属性,因此,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审美素质,这正是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所在。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在于审美,而不在于音乐。音乐只是审美教育的一种载体,之所以在音乐教育中进行审美教育,这完全是由音乐的本身属性所决定的。单纯的音乐教育就失去音乐本身所附有的内涵与本质,而且与音乐教育的发展目标也相背离。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虽然是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但他更是音乐教育的一种理念,这种理念是把审美放在核心地位,侧重于人情感体验与身心和谐发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属性
音乐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概念,这种相互关联不仅在音乐与文化的表现形式上,也表现在各自的内容上。文化是一个约定俗称的概念,是人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所积淀下来共同行为方式与思想方法,它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事物。这种共同行为方式与思想方法的历史积淀反映在人们的各种行为与方法中,当然,它也反应在人类所创造各种物质形态之中。所以,人类社会的各种物质形态在包含了文化的属性的同时,也同样体现于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渗透在人类行为或思想之中并反应物质形态文化属性的方式与方法并不是它的本身,而是它所具有社会意义。文化是社会的文化,没有社会也就没有文化。由此可见,音乐的本身并不是文化,而是音乐隐含着文化的属性。人们用音乐的节奏、曲调以及旋律的变化来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这是一种特有文化表现形式。因此,文化与音乐的关系可以表述为“音乐是文化的音乐”和“文化是音乐的文化”。音乐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形式,它主要是将人类千百年来所形成审美观、审美思想等以音乐教育的学生呈现给学生,使其受到美的熏陶。因为,音乐的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审美观与审美思想,它是人们生活与思想最真实的反应或再现。因此,我们说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
三、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服务功能
(一)音乐审美教育为文化服务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
从对音乐与文化关系论述,可以清楚地知道,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既然音乐审美教育具有文化的属性,它就必然具有文化服务的功能。所谓的文化服务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它一般是由政府机构、民间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为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而这种文化支持多是以各种文艺演出、文化读书节日活动、文化信息推广以及文化产品收藏等方式来展现的。无论是文艺演出、文化读书节日活动,还是文化信息推广等活动,它一般都离不开人的操作与组织。这些支持除了需要具有一定专业修养的人支撑以外,还需要参与者具有一定音乐审美修养,否则,就难以保证文化服务活动具有较高水平。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欣赏美、鉴别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见,音乐审美教育为文化服务主要为其输送具有高水平的欣赏者、组织者以及参与者。正是音乐审美教育为其培养的人才,才使得社会的文化事业得意蓬勃发展。
(二)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各种音响之美、各种音乐体裁之美、各种风格音乐作品之美以及音乐表演形式之美。其中,各种音乐体裁之美以及各种风格音乐作品之美可以传承文化。音乐体裁主要包括声乐体裁与器乐题材两种,其中声乐体裁主要是人以演唱歌曲的形式展现给受教育者,从目前现有的歌曲必须形式来看,它主要包括抒情、艺术以及通俗歌曲等方面;而器乐作品主要凭借器乐的演奏形式来表现的,比如,圆舞曲与交响曲。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演奏的交响曲,其内容都含有丰富的文化因素。个体接受审美教育的同时也在接受文化教育。各种风格的音乐主要包括一些有代表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等。这些风格不同的音乐都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人们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或理想的追求。因为音乐的内容源于生活,但它由高于生活,是一种艺术化了生活追求。因此,风格不同的音乐都深深地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比如,以民歌《孟姜女》为例,民歌《孟姜女》的歌词主要来自爱情的传说: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整首歌曲描述了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感人爱情故事,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就可以是受教育者比较详细低了解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的历史典故,从而将中国流传多少年的爱情故事承传下来。又如,民间器乐曲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琵琶武套曲。该乐曲反映古代战争场面,系以刘邦的视角,描写韩信以十面埋伏的战术在垓下击溃霸王的故事。这些脍炙人口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以及戏曲和说唱音乐等在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也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历史文化、民间文化等有效承传下来,并得以发扬与广大。
(三)个体文化修养的提升
文化修养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文化,另一层是修养。文化是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人文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总称;修养的修是汲取、学习的意思,养是在修的基础上使之升华。个体在社会生存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环境,要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但是个体的文化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个体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渐培养与发展起来的。在一般情况下,个体的文化修养与受教育的程度密切相关,但他们不是一种正比例关系。个体文化修养的程度除了受教育的影响外,还受个体的兴趣爱好、读书习惯以及文体活动的参与度影响。其中,文体活动的参与度主要就是指参与体育、音乐欣赏等方面的活动。在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地规定了音乐审美教育要注重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以及社会、科技发展的现实,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有机整合。从2011版的《音乐课程标准》中的规定可以看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十分重视音乐实践活动在音乐审美教育中的作用。音乐是一种以声音、节奏、旋律以及曲调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是以某一时期或某一民族与社会的文化为支撑,因此,音乐的本身含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欣赏者在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同时,就在接受文化的熏陶。首先,受教育者在感悟领会音乐的艺术特性时,就会领悟到音乐形象的背后所蕴藏的文化思想。其次,音乐是人们思想情感的直接反应,在审美教育中,受教育者在感受音乐美的情感的同时,也会按照音乐的情感表达方式来培育自身审美情趣,从而激发文化意识,提高文化修养。第三,音乐审美教育中渗透着文化知识,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达到扩大受教育者知识面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音乐审美教育的文化服务功能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教育者要充分地利用音乐的特有属性开展音乐审美教育,从而更好地满足个体的文化需求。
作者:于晓燕 单位:辽东学院
第九篇:高中音乐审美教育研究
一、引导倾听,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有人说,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为此,教师可以着重引导学生倾听音乐,静下心“赏”音乐,从而促进学生感受音乐之美。听赏音乐,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音乐的旋律之美、速度之美、曲调之美等。这些美只有用心倾听,融合感悟,才能形成深刻地感受美的能力。在这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引导,营造轻松氛围,让学生“醉”在其中。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草原放牧》这一课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倾听,并配合一定的草原图片,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草原放牧》这一歌曲,引导学生静心聆听歌曲,感受音乐要素、节奏、情绪等,从而获取美感。其次,教师将课前制作好的草原PPT图片呈现给学生,还原草原放牧的情景,并再次播放音乐《草原放牧》,让学生从图片中直接感知图画之美。情景交融,学生感受直观的美,令人震撼的画面美。教师不时与学生互动:同学们,有句诗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这里,你看到了草原放牧真正的画面,你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它的美在你眼里是怎么样的呢?由此,教师成功利用音乐、画面,促进学生感受美,将音乐学习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二、激发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相比中小学生而言,高中生的思维、想象能力都已经有了质的发展,逐渐向纵深方向拓宽。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刺激学生想象,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表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对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会,其想象的画面、内容也不尽相同。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大胆说出想象的内容。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宗巴朗松》这一课时,教师以激发学生想象为主,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宗巴朗松》是一首藏族歌曲,具有典型的囊玛音调。为此,教师主要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着歌曲中的画面美,并说出脑海中闪现过的画面。有学生说“仿佛看到了一群藏族青年男女穿着具有浓郁特色的藏族服装,欢快地跳着舞蹈”;有学生说“脑海中闪现的是载歌载舞的场面,人们非常热情,还伸出手邀请我们一起欢快地唱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想象的画面,将最真实的美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从而促进更深的感悟。
三、促进鉴赏,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
除了表面上的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体验深层次的美。特别是在高中美术鉴赏活动中,教师要以问题为牵引,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也就是说,在音乐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借助问题,促进学生融入一定的思维活动,学会辨别、学会理解,从而升华对美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沂蒙山小调》这一课时,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鉴赏,培养学生理解美的能力。1.《沂蒙山小调》这首歌曲表达的情绪是怎么样的?表达了一个怎么样的思想主题?(引导学生体验思想主题之美)2.歌词中小括号里边有什么特别的?有没有实际意义?3.加上衬词和没有衬词有什么区别?你感觉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围绕以上三个问题进行综合鉴赏,在互动交流中理解主题之美。同时,学生通过交流分析,深刻理解小括号里边的“那个”,并从不同角度赏析衬词,分析衬词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理解美、辨别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
四、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除了感受美、想象美、理解美,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创造美。只有学生学会创造美,学生的审美能力才会得到质的飞越。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活动为牵引,设计灵活、开放的音乐活动,引导学生发挥思维,融入个性,创造美,从而使自身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与提高。例如:在学习高中音乐《沂蒙山小调》这一课时,教师设计歌词创编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本次的创编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歌曲表达对家乡的热爱。在这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竞争元素,比一比谁创编的歌词更吸引人,更能将家乡的美体现出来。有学生创编的歌词如下:人人(那个)都说(哎)麻城市好龟峰(那个)山上(哎)开满花。在创编的过程中,学生既要展现家乡美的一面,也要结合吸引人的地方进行综合创编,因而活动过程中学生都非常积极,非常投入。通过这样的创编活动,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得到培养,学生也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音乐学习。总之,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的将审美教育贯穿在点滴教学中。只有将音乐与审美完美有效地融合,利用符合高中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有效培养,有效渗透,学生的审美能力才能得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个人艺术素养也才会不断提升。
作者:蔡洁 单位:江苏省清河中学
- 上一篇:党员干部反腐倡廉心得体会5篇
- 下一篇:廉洁从政准则学习心得体会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