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4 15:34: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审美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论文
一、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情境,创造出美的氛围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能够唤起学生情感。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情境,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比如,美读是学生对教材进行感知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在作品中获取美感的一个基本途径。它能够将文字转化成为有声语言,将用来储存信息的各个符号载体转换成为作者的真情实感,使学生直接感受作品的思想。比如,对《琵琶行》进行美读,大弦下面的四句必须急读,情调比较轻快,间关两句要放慢速度,一定要流畅,冰泉下面四句是为了高潮进行的蓄势,一定要读小声,银瓶下面四句主要是对乐曲高潮与终止进行描写,一定要紧张热烈,直到裂帛而止。在美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入到角色中,使得读者在想象的过程中聆听琵琶的乐音。美读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得到审美感受。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对学生审美感知进行培养
第一,可以利用音乐创设出美的氛围。音乐可以调动学生对于审美客体良好的审美情感,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使学生在其中得到美的享受,使客体与主体之间在感情上引起共鸣,使欣赏者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到艺术形象之中,感受作品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比如,教师在对《荷塘月色》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选择《春江花月夜》这一古筝名曲,在上课之后播放,乐曲旋律优美,之后将其当作背景音乐,将课文之中比较优美的句段选择出来,由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诵读和体会,在音乐和课文一起融合的审美氛围之中,对课文能够深入理解与认识。第二,可以利用影像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播放录像,能够让学生对作品中的意蕴美有直观的感受。比如,《壶口瀑布》这一课,教师可以播放录像,使学生对壶口瀑布的气势以及壮美有一定的认识,之后带领学生走进作品之中,借助影像的作用,使学生对作品有良好的领悟。
三、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在新修订好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大量审美信息,审美价值很高。但是这些名篇佳作中的语言并不是对生活进行直述,它们对如画的景物进行描绘,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进行塑造,表现出深邃的思想对人进行感染,进行教育。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内涵进行深入挖掘,使学生能够对语言文字有良好的理解,从而认识美并对美进行鉴赏。在课文中,蕴含了很多自然美以及人性美和艺术美。比如,要对课文中的自然美进行挖掘。自然美是各种美的基础,它能够对文化知识加以丰富,同时还能陶冶情操,对人格进行美化。在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很多自然美。比如,《壶口瀑布》以及《荷塘月色》等,都是客观自然美和主观情感美之间的统一,所以,能够产生美感,领悟美的精神。这些作品展现出来的自然美其实都是作者自己审美意识的一个反映,能够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比较典型的美景,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启发以及引导与点拨,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进行感知,在大脑中形成形神兼备画面,最终对作者情感进行感悟。四、拓展阅读,对学生创造美的能力进行培养语文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对于课文的阅读,同时还是对于各种文学文本进行的阅读。被选入到课本中的作品数量是一定的,还有很多比较好的作品没有在课本中进行呈现。因此,教师不能让学生审美眼光只局限在课本阅读之中,一定要从课内向课外进行延伸,从而使学生眼界得到拓展,对学生阅读审美进行丰富,积累审美经验。第一,教师一定要利用各种途径对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的具体状况进行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第二,教师一定要常常推荐一些比较好的文学作品,从而使学生不断阅读,对自身审美素质进行积累。另外,教师还要经常进行课外活动,使学生的审美眼光不只是局限在书本中,要将其引到社会生活之中。作品之中的美的形象都是来自生活。学生在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不断发现美,还要在社会生活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不断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美,使学生热爱生活,创造美。
古诗审美教育论文
一、读懂诗句,感知美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情色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
中职美术审美教育论文
一、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1.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艺术熏陶,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去创造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好的事物只有被发现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后天的审美教育中通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而养成的良好习惯。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通过美术课堂去学会发现美、欣赏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
2.审美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分辨好坏、黑白的能力,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接受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坚决摒弃丑恶的事物,宣扬美好的事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二、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古筝审美教育论文
一、认识古筝外观的器形美
在古筝制作工艺中,首先注重的是面板的制作。面板的制作,要求纹理细腻,弧线优美。面板的材质,一般选取10年树龄的桐木,以阳面中段为最佳。所谓阳面,是指将一株桐木置于水中,浮上水面的一面为阳面;所谓中断,是将一株桐木斩头锯尾,余为中段。其次是筝码。码者,马也。筝码分列在面板上,有如马队骑行在广袤的沙漠。筝码的材质也是很讲究的。一般来说,选用珍贵的红木、楠木、鸡翅木、紫檀木等制作筝码。筝码制作中,要求木材的纹理垂直向下,上嵌牛骨,并切出对应琴弦的1/3深度的搁弦槽。第三是琴弦。琴弦在面板上拉直后,由筝码将其分隔成两段,形成高低起伏、曲折有致的筝面,有如湖面的涟漪。筝弦的材质,也在不断变化。早期的琴弦以马尾、鹿筋为原料,到了近期以尼龙钢丝弦为主流,增加了音量,也提高了韵味。第四是外观工艺。古筝上常见的工艺,主要有雕刻、挖嵌、贝雕、刻字、点螺等。这些工艺,主要是点缀了古筝这件乐器的外观,给人以高尚雅致、赏心悦目的观赏感受。
二、感受古筝音乐的音色美
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古筝的音色,可分为乐器音色和演奏音色。前者为古筝这件乐器本身所具有的音色,后者为古筝学习者在演奏乐器过程中所获得的音色。乐器音色,由古筝的材质和制作工艺决定。演奏音色,则来源于演奏技巧。古筝的演奏音色包含基本音色和变化音色两种。基本音色是古筝学习者弹奏古筝的声音“底色”,是古筝学习者基本功的最初体现,也是古筝学习者驾驭乐器音色和熟练掌握演奏技法的一种能力。古筝学习者在演奏中要获得这种好的基本音色,关键是要学会手指弹弦的基本方法,即“大动作松,小动作活,力沉指尖”。古筝弹奏中弹弦角度和弹弦方法是决定基本音色好坏的两个基本问题。变化音色是指在古筝演奏中所使用的符合音乐内容、音乐情感和音乐风格的各种音色,又叫应用音色。而在实际的演奏学习中,基本音色和变化音色又是结合在一起的。在古筝演奏中,手腕的运动变化、指尖的刚柔程度、触弦的位置深浅、拨弦的速度快慢、弹奏的力度大小,都决定了音色的好坏。同时,也只有对音乐形象和思想内容有了很好的把握,在演奏中有饱满鲜活的情绪和抑扬顿挫的变化,才能表达出音色的美。
三、理解古筝表达的形象美
在许多古筝名曲中,抚琴弹奏,时而高山流水,时而低音回旋。表现的自然景象气象万千,塑造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要让古筝演奏学习者理解众多的各具个性的音乐形象,首先必须对筝曲的故事有基本的了解,同时还要调动学习者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化的源。”理解古筝表达的形象美,联想和想象是枢纽。如在古曲《将军令》的演奏中,学习者首先要有对古代冷兵器时代战场的基本感知和联想,才能在演奏中通过一串密集的重复音,加上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多种指法结合的变化,表达出沙场征战、奋勇杀敌的情节和古代将军的形象。
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论文
一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
有人说:“我犹豫而又轻松,我的悲伤是晴朗的。”这说明审美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情调性。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独特作用。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明确要求“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以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同时还可以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在打击乐活动“咿呀咿呀呦”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X||XX|和|XXX|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教师可以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农场的情景。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设计王老先生的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X|做“走”的动作),农场里的小动物给小朋友打招呼,(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做拍手的动作),咦,这边还有其他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也给他们拍拍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景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走”和“拍手”的动作,在这个一体化运动中孩子们将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来区分|XX||XX|和|XXX|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达,审美教育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的内部精神自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设计、音乐舞蹈、音乐游戏等反映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是表现艺术和表情艺术的统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的演练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同时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曲子《春天》,然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轻快飞舞的样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样子,音乐使幼儿情绪反应更加灵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通过动作反映出来,即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的内容,自己设计动作个性情绪进行表演,从而发展创造力。
三结论
总之,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审美感知越充分,审美情感越丰富,审美理解就越深刻。幼儿只有对音乐有很好地感受和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后,创造欲望的动机才会自然生成。
历史审美教育论文
一、激发审美情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满足个体所需的一种积极的内在动力。只有诱导出学生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够对所需的知识有乐趣。而审美教育更要在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来实施,所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我们历史教师首先实施的一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相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更能唤醒创造性的思维。”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审美教育去感动学生,用那些具体而鲜明的美敲打在学生的心灵深处,从而激发他们美的效应,促进知识学习和情操陶冶。比如,我们在教学中,自霍去病的那种“匈奴未灭,何以家还”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雄心;“天下兴亡、匹无有责”的报国赤诚之心,到“甘愿为变法而喋血”的壮美情怀;特别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建立起来的伟大新中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篇章。伟大的历史仁人无不表现出来那种高尚而壮美的道德情操,这些都可以对学生进行最好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从教材中寻找美的元素
教材的编者是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的功能”而选材的。因此,教材的每个章节知识点都潜移默化地体现着审美教育的内涵。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审美教育教学,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中审美教育的资源,挖掘出那些蕴含在教材中的丰富审美教育的元素。历史记录着人类生活过程,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瑰宝,比如“先河的诗经楚辞,汉魏之文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戏曲,明清的小说,还有那些著名建筑与各种美术工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大与都雅之人物、事迹,无不于智育之中蕴含美育之元素。”那里就是美的所在,就是美的摇篮,就是美的宝库。我们教学中就是要把它挖掘出来,交给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深深地感受着美的益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当然我们还可以根据教材教学的拓展,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以及历史遗址、遗迹和文物等物质资源,为我们的审美教学服务。也可以开展历史知识竞赛、组织历史专题讲座、参观访问、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片等。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教学活动更加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审美教育。
三、增添美的教学环境
营造优美的教学环境氛围会增添学生的审美教育程度,可以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贯穿到教学中来。没有审美的能力,或许那些野蛮贫穷而落后的原始的遗址废墟,在学生的眼里则成了毫无光彩,暗淡无光的东西。这就正像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所说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所以,我们要挖掘那些教学中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事物。比如讲中国古代史时,将那些搜集到的古代文物遗址彩图展示给学生,那棱角分明的石器充满智慧;那精工雕琢的玉器光亮剔透;那古朴典雅的瓷器如冰如玉;那紫里透红的铜器折射着韧气;那红砖金瓦的建筑神圣壮观。学生立刻感悟到了其中优美的意境。我们还可以从网上寻找有关的图片打印出来给学生鉴赏。因为网络也是一座无穷的宝藏,它既能成为历史教师的好帮手了,更能让学生直观体会到历史中的美。
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一、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语文教学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张开审美的慧眼,语文教学的每一因素,无不放射着美的光华。
(一)教材是美的载体
用美的眼光观照语文新教材,它简直就是一本美的画册。
首先,从选文的思想内容看:
1.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美:古长城、大青山、滕王阁及泰山日出的雄壮美;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美,内蒙古草原的辽阔美……可谓美不胜收。
中职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审美教育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重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一、提高教师的审美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加强审美方面的修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保证自身能够在课堂上准确把握语言的美、意象的美等,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文章的意蕴。教师应每天坚持阅读,不断积累文学知识,加强自身的语感。同时应注意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教学中做到语言规范、表达形象生动、节奏控制得当。讲课时在准确的基础上,尽量做到妙语连珠,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创设美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体会语文的美。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声情并茂的为学生阅读文章,为学生创造出文章中描述的审美情境。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赏析的角度品味作品,让自己充分融入作品中,感受作品的内涵。并且学生在赏析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力,能够更有效的体会教师通过语言创设出的美育情境。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通过文字中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语文教学中很多形象都是反映社会的,学生在学习中直接会受到来自文学作品对自身精神世界的影响。文学中塑造的形象都具有可感性,学生在学习时通过这些形象感受到其中的美。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文章的特点,引导学生能够准确的对文章中的想象进行捕捉和分析,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作品,然后让学生感知美,并逐渐积累对美的对象的分析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文章并作出相应审美价值的评价,让学生能够体悟更多的东西。如在讲解《雨中登泰山》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关于泰山风景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泰山的美,然后再让学生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想象,来体会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并通过分析“目视而脚不随”、“悬崖棱蹭”等词句,体会文章作者敢于攀登、不怕困难的精神,同时也启迪了学生勇往直前的生活哲理。通过感知文章中描述的形象的美,进而感知文章的内涵美,使得学生逐渐将身心融入到美的意境中,让学生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思想内涵,并树立学生追求美的意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生活元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美好的情感体验。如在讲解《蒹葭》时,教师可以在上课前给学生播放一首《在水一方》,并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歌词,教师可以让会唱的学生主动唱几句,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教师可以趁机将歌词和文章中的诗句结合起来,让学生自然地融入到蒹葭的学习中,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配乐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诗经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并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自己体会,并鼓励学生用优美的语言将蒹葭的内容翻译出来,感受到诗歌的意境美、朦胧美。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大学体育文化审美教育论文
1大学体育文化与审美教育
1.1大学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说,中国体育文化由文化方式、文化载体、文化精神和文化制度四个要素构成。从文化结构主义层次来理解,卢元镇在《中国体育社会学》一文中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的总和。高校体育文化是以高校这个特定环境为依托,以体育为纽带的体育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具体包括体育活动、体育场馆等物质文化;体育竞赛规则、体育法规等制度文化;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体育价值观等精神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代烙印和民族特点。”
1.2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简称美育,旨在培养与造就一代具有审美感受能力、审美鉴别能力、审美欣赏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新人。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美学的主要内容。这种双重性决定了审美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谓审美教育,就是以美学理论教育为中心的审美理想、情趣和素养的教育实践。审美教育实践,包括美学理论教育、艺术鉴赏教育、审美教育、情感陶冶教育,等等。其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的情感、体验、感悟的教育尤其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审美教育的结果。在美学史上,美学家特别关注情感教育。在他们看来,审美教育就是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感情教育。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提倡美育,在于使人类能在音乐、照片、图画、文学里找回他们遗失了的情感。在蔡元培先生之后,著名美学家朱光潜也竭力主张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认为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修身养性,等等。人们一旦进入了这个审美领域,情感就会得到净化,精神就会得到升华,情操就会得到光大。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审美教育的本质所在。审美教育是审美与教育的辩证统一。在审美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们既可以获取美的享受,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审美是美育的前提,教育是美育的归宿。而审美教育的目的,乃是通过完成审美教育任务而达到的。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审美能力。这种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2大学体育文化教育亟需重视审美教育
思想品德课教学审美教育论文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笔者认为,在思品课教学中也应该进行审美教育,它可以陶冶青少年的思想情感,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们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
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位于我国境内的世界最高峰----珠海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为祖国山河美丽、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相机提问: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通过学生的回答归纳出:我们要爱自己祖国。学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让学生在“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
思品课教材不少课文中叙述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社会生活的画卷。
孕育了一定的生活哲理,使我们感受、领略到了社会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主要有:①人情美。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亲情,如《我上学了》、《老师您好》、《我爱爸爸妈妈》等课;②劳动美。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等课;③行为规范美。如《按时上学》、《学习礼貌用语》、《对人要用礼貌》、《保护环境卫生》等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