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视角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
时间:2022-09-22 09:43:23
导语:辅导员视角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生命教育是对个体生命状态进行生命化教育引导的一种过程,以促进个体感知生命的存在、体悟人生的意义、开发生命的潜能、探索生命的活力、提升生命的价值。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生活困扰,各类心理问题层出不穷,漠视生命现象时有发生,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十分必要。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具有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潜在优势。大学生生命教育应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方法,深化生命教育理念,注重生命体验互动,挖掘生命教育元素,构建多维协同教育模式,搭建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强化生命危机预防机制。
关键词:辅导员;生命教育;路径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生命活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1]生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没有生命,一切都无从谈起。“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内核,是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据。教育的神圣和崇高,就在于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2]170。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互联网高速发展,给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大学生跳楼自杀或者他杀的事件屡见不鲜,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十分匮乏,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现象时有发生,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2004年,云南某大学学生马加爵用钝器在宿舍杀死4名同学;2010年3月,四川大学大二学生曾世杰因自卑泄愤,用事先准备的尖刀在川大江安校区刺杀彭某等人,致一死二伤;2010年10月,发生了震惊全国的西安某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肇事杀人案;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因生活琐事与室友黄洋关系不和,经事先预谋,将剧毒化学物质注入寝室饮水机,导致黄洋中毒死亡;2016年3月,河南郑州一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大学生借贷平台的近百万借款而选择跳楼自杀;2020年4月,厦门南洋学院的1名大二男生因女友愚人节提出分手而无法接受从宿舍7楼坠下身亡。种种案例触目惊心。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骨干力量。从辅导员的视角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意义及现状
生命教育是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进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生命教育”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iters)提出的。最开始是针对社会中出现的吸毒、自杀、他杀、性危机等现象而提出来的应对策略,其目的是唤起人们对生命的热爱,消解生命面临的各类威胁。华特士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进行了积极探索,1968年在加州北部内华达山下创办“阿南达学校”,设立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生命教育理念逐渐在全球进行推广。张楚廷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指向人且为了人的教育,是以人为起点和最高追求的教育。教育本是人类特有的生命活动,是让生命获得新生命的活动。教育不仅激扬生命的活力,而且焕发生命的光彩[3]。“教育起源于人这种特殊生命的活力,高等教育是这种活力的进一步腾升和上扬”[4]。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职能。这些职能实现的前提是大学生个体生命的存在。高校生命教育应以学生为本,注重生命关怀,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维护生命安全,探究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我国台湾地区较早引入生命教育,并得到长足发展,台湾大学孙效智认为:“所谓生命教育,是以‘人生三问’亦即人生三个最基本的问题为概念架构而展开的:我为什么活着?我该怎样活着?我又如何能活出该活出的生命?这三个问题涉及人生终极目标的确立、通往目标之道路选择,以及知行合一的生命修养。探索、体验、反思这三个问题及其间关系,并将所得内化为生命智慧,启发良知良能,从而提升生命境界,即为生命教育之内涵与目标。”[5]2值得关注的是云南省教育厅2008年组织实施的以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核心内容的“三生教育”,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此后国内各地大中小学也相继开展了生命教育的实践探索,生命教育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目前国内学界对生命教育概念未达成统一共识。刘济良认为:“生命教育是真正充满活力的人的教育,是引导人生走向美好和完善的教育。”[6]289“生命教育的魅力之处在于它依从学生个体生命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个体生命存在的事实,关注生命成长各个阶段的特点,提升个体生命的质量与境界”[7]4。张云飞在《呼唤生命教育》中指出“生命教育是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终极信仰的追求,滋养学生的关爱情怀”[8],其中主要包含了保存生命的教育、发展生命的教育和死亡教育三方面的内容。褚惠萍在《从大学生自杀现象看高校的生命教育》中指出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和死亡教育四个方面的内容[9]。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虽然众说纷纭,但意义指向基本一致:引导学生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促进自我人格的成熟与更高水平的发展。我国大陆生命教育研究主要有三个流派,即以叶澜为代表的“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以冯建军为代表的“生命化教育”学派以及以刘铁芳为代表的“生命道德教育”学派[10]6。关于生命教育,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但是归根到底是与人的生命相关的教育活动。通过全面了解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内在价值,最终获得生命的快乐和幸福感。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11],将生命教育上升到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层面。2020年肺炎疫情的爆发,在教育系统“停课不停学”中,更加注重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把生命教育作为“停课不停学”期间的重要教育内容纳入在线学习课程之中。生命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生命”既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基础,又是教育对象,同时还是教育内容。生命教育是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作为最一线的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接触最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辅导员肩负着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使命。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12]辅导员作为一线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能够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具有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潜在优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生命教育。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应有之责、应负之责、应尽之责。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生活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等,容易对人生价值产生困惑与质疑。当代大学生一个新的成长特点就是受网络影响较大,他们是在网络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新媒体平台的崛起,当代大学生接收各类信息的途径和方式也产生了重要的变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行为习惯以及文化交往模式,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传播的开放性也给各种文化和思想的交融提供了空间,在这种开放的大环境下,面对琳琅满目的各类信息轰炸,大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性,每个人都是信息的者和传播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人喜好来进行信息的筛选和传播,从而这也使得大学生面临着更多的思想诱惑和各种消极文化思潮的冲击。由于分不清虚拟和现实、多元网络文化下价值观念的冲突、“自杀网站”“死亡网站”的诱导容易导致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甚或产生漠视生命的行为。因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无法融入现实世界而选择自杀的案例比比皆是,大学生网络自杀的新闻也屡见不鲜。但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活动,在网络化时代,生命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在教育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革新,特别是新媒体的运用,给高校辅导员生命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适应新的形势、遵循大学生发展规律,生命教育才能切实取得实效。大学时期是青年个体生命发展的特殊时段,开展生命教育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助推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更是高校辅导员履行自身义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群体管理的促进者、引路者。高校辅导员既要承担教书育人责任,又要积极融入学生群体,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向学生传播先进思想、科学理论,帮助学生形成健康思想与乐观精神,树立热爱生活、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的生命价值观。
三、高校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随着高校对生命教育的广泛关注,生命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各高校也在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的有效路径。但总体来看,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1.生命教育理念缺失、重视不够现代高等教育中生命意识的缺失是一个普遍现象。虽然高校中大学生自杀或伤人事件时有发生,但是大部分高校并未把生命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教育内容系统地进行规划,缺乏完善的生命教育体系。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机制忽视了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过程的关注。“当今之教育存在着一种实证化、功利化、技术化和模式化的倾向:教育活动的中心似乎只是实证化和功利化的知识,而不是活生生的人;教育的过程仿佛是过度技术化和模式化的生产流程,而不是对人的全面而充分的培养”[13]。现行教育理念缺乏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生命关怀,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全人格的培养,不重视大学生精神生命的体验,导致大学生生命归属感缺失,生命意识模糊。从“三好学生”到杀人恶魔的马加爵在被捕后曾表示他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之心。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高校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2.生命教育形式单一、方法简单目前,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还未把生命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看待,学科体系和学科平台尚不完善。现有高校课程中,很多学校尚未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大多穿插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其他课程的教学之中,或是体现在校园文化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对大学生开展的生命教育比较零散,生命教育的课程定位和内容设置存在不足,缺乏有效而健全的教学体系和保障机制,导致高校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形式相对单一、方法简单,缺乏吸引力,难以让大学生产生深刻共鸣,严重制约了生命教育向更深层次发展。3.生命教育缺乏有效衔接,大学生接受效果差生命具有整体性,生命教育应该是一个完整而连续的教育过程,但是从目前人才培养的历时性维度来看,从幼儿园、中小学到大学,学生的生命教育是一种断裂的状态,义务教育阶段、高中与高等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缺乏有效的衔接。大学生的人生观容易受到环境和身边人的影响,产生认知偏差,不能完整系统地看待生命问题。同时高校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多流于形式,大多是为了配合其他活动或者特定主题而举办的,活动效果不明显,高校开展的生命教育与大学生对生命的价值认知之间出现错位现象,导致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的体验感、互动感不强,接受效果差。4.辅导员缺乏专业知识,生命教育开展难度大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设立专职的生命教育教师,具体由辅导员负责,但由于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差异较大,大部分都缺乏生命教育方面的专业知识,尤其是缺乏思想政治、心理学专业背景,导致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专业性不强,对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把握不够准确,很难让大学生对生命教育有一种深入系统的认识,教育效果不佳。网络时代导致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发生巨大变化,对开展生命教育有着更高的要求,部分辅导员网络信息素养跟不上网络时展步伐,运用网络媒体开展生命教育的技能还有待提升,无法有效运用网络平台与学生建立沟通互动。同时辅导员队伍能力参差不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命教育开展效果。
四、以辅导员为关键,提升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效
高校辅导员在生命教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生命教育是其主要责任。高校辅导员理应担当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以与大学生的日常接触为路径,以育人视角为切入点,将生命教育渗透到日常工作管理中。通过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而得体的发展目标,规划好自己的职业人生,构建爱惜自我生命与尊重、关爱、珍视他人的意识[14]。基于辅导员视角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路径:需要拓展思路、创新方式方法,从深化生命教育理念、注重生命体验互动、挖掘生命教育元素、构建多维协同教育模式、搭建网络生命教育平台、强化生命危机预防机制等角度进行具体探索。1.深化生命教育理念,重构生命意义图景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是为了让人得到全面而充分的发展。教育应回归生命本身,让个体得到自由的思考、健康的成长和可持续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灌输、规训。辅导员首先要打破整齐划一的机械化生产教育模式,深化生命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生命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个体身心健康发展,将生命观教育内化到高校的制度文化之中。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形态,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高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应与个体的生命需求相契合。树立关怀生命的价值取向,实现对学生有深度、有广度、有温度的生命关怀是高校辅导员应有的价值导向。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尊重的需要”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并列为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对生命的尊重是生命教育的最基本内涵。只有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才能珍爱生命、悦纳生命,消解人生的困顿与不安。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领悟是生命教育最核心的要素。生命教育不是功利性的生存教育,重构生命意义图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完善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是生命教育的重要支点。提升生命的质量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辅导员可以从生命认知、生命情感、生命发展等层面对大学生开展全方位的生命教育,激发大学生潜在的生命意识,增强生命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2.注重生命体验互动,营造生命在场大学生作为生命教育的主体,不同的学生群体会因为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形成不一样的价值观念,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生命教育因其教育对象的个体差异性而具有特殊性,更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辅导员在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成长规律,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生命差异,充分认识到每一个个体都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大学生生命体验,增强主体的参与度,开展个性化的生命教育体验—互动模式。体验是生命的存在方式,积极的主观生命体验对大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15]4。教育关乎个体生命精神层面的体验及感受,要促进大学生生命体的健康成长,辅导员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彰显学生主体性,运用共享思维模式,将大学生置身于互动情景之中,从而更加真切地感悟生命,认可生命的价值。体验—互动模式,让师生一起共同见证生命成长,是一种双向互动的生命体验模式,营造了一种强烈的生命在场感。辅导员在开展生命教育中要特别关注体验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加强师生对话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享受生命过程,丰富生命的内涵、升华生命的意义。3.挖掘生命教育元素,建立一体渗透教育模式“三全育人”视角下要求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视角,要积极发掘各学科各专业生命教育元素,转变教育模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可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同时选择性地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及其他课程之中,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同时,将生命教育渗透到辅导员日常教育管理之中,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开展主题系列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生命教育氛围。聚焦时代、责任、使命、情感等生命教育要素,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培育生命教育品牌,构建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体系,逐步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整的生命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生命教育环境,使生命教育真正深入学生心中。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生命教育的元素。儒家、道家、佛家文化都体现出对生命的哲学思考,如“天人合一”“乐天知命”“安贫乐道”“道生德成”“尊道贵德”“自然朴真”“安身立命”等内容蕴含着对生命本真的追求以及生命意义的探寻,关注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精神世界的关系。传统的中国艺术,如戏曲、音乐、美术等,也包含着很多生命元素的运用。以审美的角度观照生命,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传统文化视域下探寻生命教育路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生命智慧,将其融入大学生生命教育之中,是一种有效的精神引导。4.构建多维协同教育模式,凝聚生命教育合力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家庭是生命教育的原点,学校是生命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是生命教育的外延平台,生命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教育,学校要与家庭、社会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促进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生命态度。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大学生生命教育要更加注重家庭参与,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家长积极关注学生成长变化,根据学生成长特点以及现实情况有针对性地优化家庭教育模式,协同校内校外育人力量。成长环境对个人的影响不可忽视。社会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大学生处在成长的关键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心理波动大,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依靠社会的广泛支持,营造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种大学生自杀、他杀事件暴露出当代教育中的诸多问题。生命教育在家庭、学校、社会中受到漠视,缺乏一种内在的生命关怀。药加鑫作为一名大学生在驾车撞人后非但没有救人,反而对伤者连刺6刀致其死亡,近20年的教育培养出一个极端自私自利、性格扭曲的人,不得不发人深省。辅导员在实施生命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各方力量,优化大学生生命教育环境,构建坚实可靠的生命教育协同育人体系,最大化发挥生命教育一体化效能。只有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才能将大学生培养成心智健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搭建网络生命教育平台,优化网络文化建设新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生活领域,网络文化渗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网络具有开放度大、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强、使用率高。多元的网络文化使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价值观的碰撞,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容易被虚拟的网络世界所误导。辅导员首先要提高自身网络操作能力和对网络技术的利用,因势利导,搭建网络生命教育新途径,主动占领网络生命教育新阵地,开拓网络生命教育新平台,发挥网络的积极引导作用,通过公众号、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推送有关生命教育的好文、视频等,服务好大学生成长成才。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挖掘大学生内在心理需求,提供优质网络教育资源,积极传播心理健康知识和生命知识,凝聚生命共识,如创建生命教育主题网页、增设线上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开设网上生命教育课程,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生命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充实丰富生命教育第二课堂,进一步扩大生命教育的辐射范围,延展生命教育的广度、深度、高度。6.建立个体信息档案,强化生命危机预防机制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很多出现自杀或者残害他人的恶性事件也都是由于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因此高校应将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辅导员作为一线学生工作者,在开展生命教育中要遵循整体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系统性与协同性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监控预警机制和生命危机预防体系,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制定并完善危机预警反应机制。目前,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已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工作内容之一。新生心理健康普查步骤通常包括心理测验、心理问题的筛查、高危人群的确定、邀约访谈、建立心理档案等工作程序。辅导员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普查,根据新生心理普查结果,筛点关注对象,多渠道多方式了解学生信息,建立个性化的学生心理档案,进行有效的预防与干预,筑牢危机事件防火墙,减少生命危机事件发生。当发生与生命安全相关的突发事件时,妥善做好应急处置和善后工作。
五、结语
指出:“祖国的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16]大学生是新时代的中坚力量,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育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的工作。叶澜在《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中说:生命的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生命体的积极投入是学校教育成效的基础性保证。生命是教育的原点亦是教育的本质。不关注生命的教育亦失去灵魂。生命教育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其在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要贯彻生命教育理念,掌握生命教育方式方法,拓展生命教育的广度、深度、维度,提高生命教育的高度、力度、效度。从精神层面对生命进行人文观照,提升生命教育的温情,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
作者:孙凝 吕梁山 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 上一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探索
- 下一篇:绘本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