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5 11:07:4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生命教育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生命教育论文

思政课生命教育与感恩教育论文

一“、思政课”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生命教育,简言之,即围绕生命所开展的教育。自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以来,这种思想很快在许多国家形成新教育思潮。我国也有学者指出,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是人的根基,生命教育则是教育的根基,生命的成长需要是教育的基本内容。没有鲜活的生命,教育则无从谈起。生命教育的视角应倾向于个人,侧重于教育要培养幸福生活的人,即不仅要健康地活着,而且要有价值、有意义地生活。冯建军提出学校中推行生命教育着力的重要方面就是课程,应该以思想教育课为主体,在学科中渗透生命教育。“思政课”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升人的生命关怀意识。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增长、科技的进步,同时也使得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疏离,致使各国的自杀率不断攀升。在社会转型时期的现代化过程中,我们一直把经济发展、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追求的目标,以为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学校同样如此,视学生为工具、视学生为客体,只关注学生的外在需求,在追求升学率、增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忽略了学生的精神家园,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通过知识来启迪智慧,并将智慧融入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意义。冯建军强调,我们必须从以前对教育社会性过分强调的误区中走出来,回归其生命本性。大学三年或四年的生活,是大学生们从学生成为社会人、职业人的过渡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生命观的关键阶段。所以,在“思政课”中开展生命教育迫在眉睫,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不仅要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还要寻求生命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和价值,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生命教育主要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进行讲授。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希望学生思考人生的本质,人生的意义,做到科学地对待人生环境。要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生命教育要借鉴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的关系

感恩教育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教育。知恩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美好;感恩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报恩和施恩让我们实现人生的价值。首先,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在教育理念上是一致的。感恩教育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发现生活中人、事及物的美好和价值,唤起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的一种认同和感激,从而科学地对待周边的环境。正如前文所提,生命教育的目的也是促进学生科学对待人生环境,教会学生超越自我,达到与自身、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相和谐的状态,所以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实施的路径虽然有所差别,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一致的,都关注学生的精神家园,滋润学生的心灵土壤,希望学生感受成长的美好,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缔造幸福的人生。当今大学生由于对生命存在错误认识,感恩意识及抗挫折、抗打击心理弱,导致自杀率上升。2014年4月16日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12级硕士研究生蔡某某自缢身亡,他在遗书中称:毕业论文、找工作困难重重,无颜面对家人。类似这样的新闻诸见报端,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不得不思考,大学把学生培养成了高技能高学历的“人才”,却没有教会其成为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人”。大学生对待人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命感受及对待生命的态度。蔡某某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没有看到自己大好的青春,美好的未来。契科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对企图自杀者进一言》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要是火柴在你的口袋里燃烧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你的手指扎了一根刺,那你应当高兴:挺好,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这说明生活是一面镜子,如果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那么生活在我们的眼里就会充满阳光。其次,感恩教育与生命教育都主张和强调感恩意识。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然是一个感恩图报的人,而一个能够感恩图报的人也更容易养成珍惜生命的思想观念,所以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推进。如果在“思政课”中将二者融合,坚持以学生为本,凸显个体的价值,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达到“思政课”真正“育人”的目的。协调自我身心关系,是当今大学生需要认真思考和必须面对的问题。著名励志大师尼克•胡哲天生没有四肢,但经过不懈的努力,完成其他人需要手足才可以完成的事情,他有一句座右铭“无手无脚无烦恼”。他17岁开始演讲,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年轻人,成为生命的斗士。

(二)关于感恩教育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设计

查看全文

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论文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初中的语文教学能够发挥生命教育的作用。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比较强,而且涉及到的知识面比较广,具有一定的德育价值。首先,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德育教育功能有助于生命教育的实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知识的传授等手段,使学生将知识与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能够进行自我生命价值的体验等。另外,在初中语文的教材中,一些文章内容中包含着自然的美好、情感的领悟等,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作为中学生来说,处于青春期阶段,并且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人文素材,能够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以及情感道德观念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使学生对生命有积极的领悟,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此外,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很多的课文内容都涉及到生命[1]。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内容过程中,应该将课文内容与生命教育相互结合,并且能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生命的价值,使学生的生命意识被唤醒起来,以此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使语文教学质量得到积极的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合理意见

(一)剖析语文课文,渗透生命教育

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语文学科具有比较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助于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对于初中语文老师来说,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语文教育优势的发挥,并且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向学生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感受到生命的价值[2]。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背影》时,老师首先对文本内容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进行体会,使学生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另外,在讲解《藏羚羊的跪拜》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不仅仅人类具有一定的生命体验,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崇高的母爱与牺牲的精神,从而能够启发学生应该珍爱生命,学会关爱生命,体会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因此,语文老师应该加强对语文教材内容的挖掘,合理开展多彩的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使学生能够产生对生命的尊重、珍惜的意识。此外,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老师来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生活,借助自身的实际行动,使学生领悟到生命的活力与价值,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

(二)积极引导学生对生命进行探寻

查看全文

初中语文生命教育论文

一、充分运用课堂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推进,我们国家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重视实现生命教育等人文知识的累积。所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生命的感知,重视教会学生学会认识人生,学会把握生命。

1.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应该重视以课堂为主体,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学生不能再课堂上以客体的形式出现,教师要教会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发展学生的思维形式,实现学生内在的成长。教师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理解生命的蕴涵和真谛,促进学生的内在的塑造和丰盈。教师通过生命教育,促进学生掌握自己的命运,了解人生的真谛,所以在平时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就要努力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行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好科学的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教师就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带领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生活中来,带领学生感悟课堂教学中接触到的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实现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尊重和热爱。

2.创造情境,实现学生对生命的领悟

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带领学生参与到教学情境中,体悟作品中的人物对生命的忠诚和热爱,进而提升学生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力。教师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要能深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促进学生对生命意义的不断发展和提升,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例如《背影》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展示,带领学生表演自己喜欢的人物,通过表演,让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有深刻的接触和理解,能够深入到作品的情境中,体会出正直而深刻的人的品质,产生对生命的崇高的理解和敬畏。

查看全文

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论文

一、树立生命教育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是否具有生命教育理念决定着生命教育的成败,换言之,如果教师没有生命教育理念,是不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生命教育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树立生命教育理念,重视生命教育,这样才能自觉承担好生命教育的重任。我就是这样做的。例如,备每一节课时,我都要认真找出书本知识与生命教育的契合点,然后结合学情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奠定基础。在教学中,我总是努力创设富有生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画中、在做中、在玩中,体会学习的快乐和生命的真谛。例如:进入期末复习的第一节课,我没有像其他教师那样,先带领学生回顾教材中的知识要点,再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而是让学生拿出我让他们课前准备的学具:一张空白A4纸、一把小剪刀、一支铅笔、一块橡皮、各色彩笔、各色彩纸。当学生按要求摆好学具时,我请同学们做好,认真听我布置学习要求。要求是这样的:用铅笔在空白A4纸上画出“地球表面五带划分示意图”,示意图上有五带分界线,在图左侧分界线对应处标注相应的纬度;在图右侧五个温度带所对应的区间表明温度带名称,并写出对应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在五带区间内,用彩笔画上植被(典型代表植物);将各温度带中典型的代表动物用彩纸剪出,可贴着对应的温度带内,也可放在一旁备用。写、画、做时,可以看书、可以同学交流,也可以问老师。完成以上任务后要写出做后感,包含所学到的知识、学习体会、生命感悟三个方面。时间是二十分钟,二十分钟后淘宝,即到各同学处欣赏他们的杰作,时间是五分钟,五分钟后回到自己的坐位,完善自己的作品,时间是三分钟,最后,轮流到台前描述自己作品中的知识信息,朗读做后感。这本是我对复习课创新的一种大胆尝试,令我高兴的是效果出奇的好,同学们全情投入,热情交流,争抢着到前面展示自己的作品,不仅对所涉及的知识解说的清楚明白,体会感悟更是深刻。有的说: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无论什么样的条件都有生命的存在,如南极企鹅、北极熊;有的说:生命是美好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有的说:生命是顽强的,狂风暴雨阻挡不住生命生生不息;有的说:生命是有价值的,树木防风固沙、鲜花装点大地……就这样,一节课,同学们复习巩固了三节课的知识,还深刻领悟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二、尊重学生生命情感

教学中,我关注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并给每名学生展示的机会,使每一名同学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及自身的长处,从而悦纳自己,自信、阳光。我多采用情境法、探讨法、趣味法教学,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研究发现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在体验感悟中升华情感,彰显生命情怀。

三、融合生命教育于地理知识之中

地理学科包含地球表面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产生的信息要素。可见地理学科蕴含丰富的生命要素,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地理教师要充分挖掘地理教学中的生命素材,积极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在学习《海陆变迁》一课时,我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地球与人类、地球与生命、地球与自身的关系,同学们各抒己见,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地球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应爱护;地球开启了生命之门,然而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生命是不可逆的,我们应该珍视生命;地球是我的栖身之所,我是地球的建设者,我是有价值的……在学《自然灾害》相关内容时,我让同学们自由交流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泥石流等给我们带来的灾难及启示。同学们在交流中进一步认识到自然灾害的破坏力之大,对此人们应该积极防御,学会自我保护,学会遇险逃生……这种将地理知识与生命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获取地理知识的同时懂得了生命之真谛。教育是生命主体———“人”的教育,所以教育必须直面生命,只有将学科知识与生命教育融为一体,才能使知识富有生命,使生命富有内涵。

查看全文

教育局科研让教师走专业化半年工作总结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事关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本学期我们学校李明校长对此非常重视,不仅自己积极的投入到学校的科研工作中,而且动员领导班子和教科研老师认真细致制定科研工作的规划,并且扎扎实实的落实到日常的科研工作当中。

学校领导教育科研思想是:以《高中生命教育校本实践研究》引领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教师专业发展之路。让教师知道课题来自于课堂、师生的教与学的问题,科研必须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才有生命力。我校教师全员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科研成果显著,学会系统教育优秀论文评比和*省师陶杯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中,有多篇文参赛;有10篇左右的论文获得发表。我校的教育科研工作获得了市教科室老师、领导及市课题负责老师的好评,学校荣获区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下面就本学期的工作进行小结:

一、以加强科研理论学习为基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科研能力: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科研意识和理论水平。

本学期,充分利用教工会议进行专题学习,多次开展“生命教育,我们不能再了”课的讲座和2次生命教育论坛,经常召开课题组教师会议,使课题组教师做到学习与讨论相结合、科研理论与课改实践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平时教科室建立科研资源库为教师在课题的研究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水平,促进课题研究健康有序发展。

2、教科研的引领下,促进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查看全文

教育局德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年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继续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提出的关于建设“生态德育”的思想,和学院“内涵发展”的方略,以“和谐”为主题(即德育工作者素质状况与工作要求的和谐,德育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和谐,德育方法与学生身心特点的和谐等)。大力推进德育队伍建设工作,促进德育工作者专业成长,并进一步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坚持推进德育工作创新。

二、工作目标

1、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2、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德育特色。

3、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推动德育工作创新。

查看全文

小学德育教育探讨

在老旧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一直把智育成绩视为教育的重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分低能”学生,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学习能力强的人,而是需要道德品质高,乐于奉献,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所以必须转变老旧的教育模式,将素质教育作为首要的培养方案,在素质教育中,智育和德育要平衡发展,要求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智育,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德育是一个人受人尊重认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处在人生启蒙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德育至关重要。通过良好的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贡献,成为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德育教育在当今素质教育体制下应该受到重视。

1德育教育的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指的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少年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国家如何发展,取决于少年未来的能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把新一代的小孩子培养成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优秀青年。现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社会变的相当不和谐,试问这样的社会,怎么才能富有强大起来呢?良好的教育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一个人对社会或国家有多大贡献,也取决于其受教育程度及怎样的教育,德育不仅仅要求教师以德来教授学生,更是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现在社会上到处充斥着诱惑,网络游戏、小说,无不充斥着暴力,这使得学校德育教育面临许多的困难,但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的我们,应该强化德育教育,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明天。

2如何正确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2.1增强德育教育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在小学生的教学环节,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教师没有很高的热情去接受新事物,不愿改变自己老旧的教学方法,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加上应试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难以开展,所以,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践行德育教育,首先必须加强教师的德育观念,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不再单纯的是知识的讲解者,还要做一个人生方向的引导者。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与学生平等的交流探讨。在产生分歧的时候用道理来为他们讲解,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课上为学生提供讨论与交流时间,多听取学生的想法、并给以必要的指导。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实施者,只有充分认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教书育人。因此教师应开拓视野,接受新思想,实行新的教学理念,从而把德育教育运用到小学教学之中。教师作为德育教育的主体,自身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来说影响很大,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建设,树立为人师表的观念,让教师的德、智、才、情在教学中充分表现,使德育教育工作和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生动自然、深入人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觉接受教师影响。

2.2关注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性格不同,接受事物的方式与程度均不相同,做人难,教一个人怎么样做人更难,这也是德育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需要选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不同的人才。真正从“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出发,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思想,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探索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相同的教育方式很难收到相同的教育效果。在坚持德育目标的一致性和阶段目标的层次性相统一的前提下,我们要进行分层德育规划。首先,制订不同层次的德育目标;其次,设置不同的教育内容;最后,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德育教育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背后”,因材施教。用爱心与耐心唤起学生的醒悟,让他们认识自我,争取进步,这样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查看全文

教育局教育事业发展报告

20*年,是实施《*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教育工作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宗旨,聚集各方力量,突破发展瓶颈,统筹教育资源,继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各类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年初制定的*教育主要任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实施若干项教育实事工程,真抓实干,努力奋进,*教育的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20*年*教育工作概况

(一)*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20*年,*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99.9%以上,高中阶段教育新生入学率达99%以上。本市学习型终身教育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建成。

20*年,全市共有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及工读学校2518所,其中:中学794所、小学626所、幼儿园1*7所、特殊教育学校28所、工读学校13所。共有学生155.31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7.17万人,比上年减少11.8%;普通初中44万人,比上年减少4.8%;小学53.37万人,比上年减少0.2%;幼儿园29.88万人,比上年增加4.5%;特殊教育学生0.5万人,比上年减少3.8%;工读学校学生0.29万人,与上年基本持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3至6周岁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5%;6至10周岁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

全市共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51所,其中:职业中学37所,中等专业学校81所,中等技工学校33所。共有学生21.*万人,比上年减少1.5万人,减少7.1%。

查看全文

全区教育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创先争优、“巩固、提升、精细化”深化年等活动,以贯彻落实全国、省、市、区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为着力点,以建设教育名城为目标,以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主线,打造“学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幸福教育”品牌,积极落实《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名城的意见》,坚持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坚持内涵发展提升教育品质,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教育活力,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

二、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突出抓好重点工作

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名城的目标,以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总揽,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重点,以教育人才建设、学校建设为关键,不断加大投入,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落实《建设“幸福教育”名城系列工程推进方案》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力打造“幸福教育”品牌。

(一)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夯实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基础

1.全面加快学校建设。把“盘活存量”与“扩大增量”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投资3.1亿元实施11项教育惠民工程。其中,投资1.35亿对三中、区实验中学、七中等5所学校进行扩建,投资1.19亿拆除重建公园新村小学、小学、镇小学等3所学校,投资5600万元在新城区、城区、老城区建设3所高标准的公办幼儿园,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平教育的需求。

查看全文

教育委员会工作计划

年是实施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冲刺之年,是维护教育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之年,也是全市上下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突破之年。教育工作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和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编制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建设,努力提高职业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服务能力,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继续注重体现教育公平和关注民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编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1.完成制定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完成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订工作,明确教育事业中长期改革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重大战略和政策措施,探索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要求、与国际化大都市地位相匹配、满足人民群众未来教育需求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科学纲领和行动指南,使规划纲要成为指导未来12年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组织开展11项重大战略和40个专题的集中研究,主要包括: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总体战略研究;推进素质教育研究;基础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学习型城市建设研究;教育公平与协调发展研究;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研究;教育综合改革研究;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制订工作以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反映民意、广纳众智,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点面结合、聚集重点,改革创新、分步推进为基本要求,在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工作小组具体负责。

通过广泛调研、国际比较、社会讨论、专题研究、平行起草,分步骤实施制订工作。制订工作分为启动阶段、集中调研阶段、完成初稿阶段和形成最终稿阶段。力争于年6月完成初稿,形成报批稿,经教育部指导完善,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2.继续实施《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实施和谐均衡、创新提升、人才强教和开放合作等四大战略,聚集各方力量,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在各个教育领域中取得新的突破,加快实现本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步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