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研究

时间:2022-01-03 09:02:07

导语:赏识教育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赏识教育激发问题学生潜能研究

摘要:通常的中职学生是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被动地选择了中职院校,他们的自信心也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自暴自弃的方式,成为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面对这样一种情况,中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多采用赏识、鼓励的方式来重新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从心底改变自身,从而促进学生的努力奋进,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数量得到有效减少,让学生能够在院校当中得到良好的教育,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使中职院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赏识教育;中职学生;中职院校

在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心理学家曾讲到:“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短短的一句话却道出了最真实的人性的本质,这样一种本质存在于当下的每一位人当中,中职当中的问题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在经历过中考的失利之后,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与挫败感,并且心里面会产生看不起中职院校的想法,这是一种不对的想法。但是教师却很难通过语言上的疏导来扳正学生的这种想法,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教师就需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去鼓励学生、赞美学生,采用赏识的目光看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心中的“被人赏识的渴望”能够得到满足,从而让每一位中职问题学生可以重新建立起自信心,变得有冲劲,打心底想改变自己,促使中职院校当中有大量的问题学生这一现状得到改变,改善各大中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以及教学风气,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当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来达到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水平的提升。本文将分析现有的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的自卑、自弃的心理特征,以及不认真对待的学习现状的成因,阐述了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以及中职院校教师究竟如何采用赏识的目光来改善问题学生的心理状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几个方面。

1中职院校问题学生的成因

各大中职院校当中问题学生之所以数量庞大,是因为在经过中考的失利后,还未成年的学生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使其产生一种失落感、挫败感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进而使得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生容易变得自暴自弃。在这一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对其也有非常大的影响,不良的家庭环境也是促使学生中考失利的一项主因,而在学生失利后家庭方面也无法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指导,从而进一步促使了学生向问题学生的转变。中职院校作为学生除家庭之外接触最为频繁的场所,学校在管理以及教育方面也存在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学校对体育类或者课外活动没有足够的重视,容易造成学生散漫、悠闲的性格,使得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精力过剩,无从宣泄,从而引发一些事端。中职院校的教师在面对这一类学生时,往往也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不管不顾,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不再去关心学生,导致师生关系愈加趋远,这是一种非常不对的做法,在这样一种做法下受到影响的学生也会加剧自身的自弃、自卑感,引发学生自身问题向更加严重的情况转变,导致问题学生这一问题成为各大中职院校的难题。

2赏识教育的优点与特点

赏识教育与其他正常情况下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不同,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碰撞。教师首先通过肯定学生、尊重学生,可以使得学生逐渐地克服自身的自卑感,加强学生自身的自信心,使得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轻易退缩,敢于挑战;尊重学生可以让学生变得更加自洁、自爱,减少问题学生引发事端的几率。再者,学生内心渴望赏识的欲望在通过教师得到一定的满足之后,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大胆地鼓励学生,相信学生的能力,挖掘问题学生身上所蕴含的一切潜力,使学生得到释放,建立更加强大的自信心,使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效果。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中职院校教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保证学生在正确的基础上进行发掘,教师还需胆大心细,要敢于让学生独立自主的完成某项任务,进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促使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朝着全面、优秀的方向转变,从而使得赏识的阳光真真正正照进问题学生的内心,发挥赏识教育的优越性,达到赏识教育的目的以及中职院校教育的目的。

3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还处在青春期发育阶段的学生,心里的自尊感是最为强烈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时,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能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只有学生在感受到教师的尊重与爱护之后,学生才会接纳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导。但在现实情况当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将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作为“差生”来对待,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学生们的心智还未成熟,这样的一种做法对他们而言没有激励的作用,反而更多的是摧毁的作用,因此,中职院校当中的学生心里就会越来越扭曲,越来越消极,导致问题学生数量越变越多。面对这样的现状,中职教师需要以身作则,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将问题学生与正常学生一样看待,从心底尊重问题学生,对问题学生进行充分了解,进而施行正确与有效的关爱,保证问题学生的自尊不受侵害,使得问题学生重拾自尊心,愿意去接纳教师,让中职院校教师能够对其施行有效教导。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遇到有问题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需要耐心一点,并且正视问题学生所提出来的问题,不能因为他们成绩不好或者是某方面存在缺陷,教师就存在歧视,将他们与其他学生区别对待,如果教师不能够做到平等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需求,那么这不仅仅是教师师德上的缺失,而且也不符合我国中职教育的教学要求和目标。而对于问题学生来说,当他们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与关爱,那么他们自己的心态也会慢慢地发生转变,从而逐渐向好的方向转变。虽然说可能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一定与教师教学的内容相符合,或者是一些很肤浅、很简单的问题,但是教师还是要依然认真仔细地回答,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积极地、踊跃地进行提问,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4教师要发掘学生潜能,促使学生建立自信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或多或少因为各种原因导致了中考的失利,不能因为学生一时的失利而否定学生本身。人的身上拥有着多种的智力组合,运动智力、学习智力、语言智力是每一位人身上都拥有的且不可缺少的。所谓的赏识教育,就是中职院校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以及潜能,进而对某为学生身上的某项潜能进行发掘,扬长避短,促使学生的优点得到扩大,教师在一旁进行正确的引导,之后经常地鼓励学生、赞美学生,让学生们的特长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并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使问题学生得到有效的转变,进而让中职院校当中的班级,乃至学校的风气都有所好转。例如,中职院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抛弃原有的以成绩定输赢的教学观念,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发现不同学生在不同方面的优势和优点,而且要鼓励学生去发展和利用自身的优势与优点。假设在一个班级当中,有一名问题学生小明,他的学习成绩处于班级的下游,加上因为成绩的原因,所以小明在班上表现出来的状态经常是沉默寡言的,但是小明在音乐上很有天分,尤其擅长吉他,并且吉他弹得非常好,而且小明在进行吉他弹奏的时候,整个人像脱胎换骨了一般,神采奕奕的。因此,中职教师要认真看到小明这一个优点,要多与小明交流,和他聊聊音乐上的问题和事情,慢慢让小明对教师敞开心扉。同时在交谈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小明坚持在音乐上的道路,同时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情也带到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让他知道其实平时的学习生活也是这样的,而且只有自己深刻感受平时的生活,音乐才会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这样的形式,教师不仅能够发掘小明身上的音乐天分,还能够让小明将对音乐的热爱转移到平时的日常生活学习当中,由此一来,小明的音乐天分与日常学习经过教师的引导都得到良好的发展,达到了赏识教育的目的。对于其他的问题学生也是这样,教师同样要认真分析这些同学的相关特点,根据他们的特点从而发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梳理自信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发展。

5结语

中职院校当中的问题学生,本身就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挫折,家庭所不能给予的,学校以及教师要尽可能地补偿给他们。促使问题学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家庭原因,或许是学生自身的经历,这一切都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中职教师在面对问题学生时,要尽可能地对他们进行了解,充分掌握班级当中每一位学生的问题形成的点,进而再实施正确、有效的教导。赏识教育的目的就是让问题学生们能够得到自我觉醒,让学生们真正地看清自身,让学生能够看到自身的优点,而不再是耳边经常回响着的批评的话语,帮助问题学生建立自信心,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促使问题学生的心理向着好的方面转变,由内在到外在,做出改变,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三观,做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教师在这一过程当中,是接触学生最为频繁的角色之一,因此,广大中职院校的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思维观念,不再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问题学生,而是真正能够做到从心底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让赏识的阳光照进问题学生的心里。要知道赏识会让学生越来越好,批评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坏,每一位学生都是一块璞玉,经过教师细心的雕琢都是可以成才的。这不是一段轻松的路程,中职院校教师还需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探究新的、好的教学方式,不断地为减少、改善问题学生这一问题做努力,本人与广大中职院校教师共勉。

参考文献

[1]杨春华.让赏识的阳光照亮问题学生的心空——班主任的赏识教育[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教育科学,2015(8):191.

[2]杨妮妮.让生命之花灿烂开放——转化中职问题学生的点滴体会[J].生活教育,2016(6):109-110.

[3]郭金花.赏识是照耀学生心灵的阳光[J].学周刊,2013(1):32.

[4]黎晓.对中职学校班主任转化“问题学生”工作的思考[J].文史博览(理论),2015(4):64-67.

作者:耿阳 单位:扬州旅游商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