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运用

时间:2022-11-20 01:47:11

导语:论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论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运用

摘要:在射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运用赏识教育,对运动员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的认可,对运动员的创新给予表扬,激发运动员的潜意识,通过塑造运动员的信心,使他们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赏识教育;射击;潜意识;鼓励

在射击教学训练中,教练的语言教学指导是所有动作示范的基础,教练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学生的品质塑造与训练水平的提升。严格的教练会让运动员的身心受到压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使运动员的心情处于焦躁紧张中;放任的教练缺乏凝聚力,使运动员为所欲为;有主见的教练会让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得到飞速提升。可见,教练的态度对运动员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只有教练发挥出语言的魅力,才能让运动员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偏差,提高射击水平。因此,教练在射击教学中将激励性语言的魅力体现出来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赏识教育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进行论述。

一、赏识教育的含义

赏识教育是由周弘提出来的一种尊重生命规律的教育,注重的不只是表扬加鼓励,更重要的是行为结果。赏识教育在《论语》中早有应用,学生在请教孔子的时候,孔子让学生先对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接着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赞美,然后对其表示肯定及认同,进而加以指导。孔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赏识教育体现的是人性化教育,从字义看就是欣赏、认识、教育,从过程链接结果。将赏识教育应用于射击训练中,教练要善于发现运动员的优缺点,通过赏识教育旁敲侧击地指出错误的训练方法,让其成长的速度能达到教学要求。赏识教育在射击训练中的实施,既可以激发运动员的内在潜力,又可以让运动员得到锻炼提升。然而,运动员训练中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以至于赏识教育难以发挥其功效。赏识教育在体育运动中难以得到认可,原因主要有:运动员文化修养参差不齐、宏观环境的影响、评判标准不一、有些家长素质不高。

二、赏识教育的作用

赏识的过程是被动转为主动的过程,能培养运动员自主完成射击目标的能力。从赛场的运动员来看,高度紧张是竞赛中的所有运动员都无法克制的,这种紧张会导致运动员大脑瞬间空白、眼光散乱,不能很好地调整状态,严重的会出现呼吸急促、肌肉痉挛,导致手持枪不稳。同时,运动员负载着过重情绪,不利于训练水平的发挥。这种情况下,教练要做好陪同,激发运动员潜能,让运动员勇于突破自我,发扬拼搏精神。

三、赏识教育的具体运用

运动员在射击的时候,首发所产生的强烈后坐力变动了原来的瞄准线,需要恢复原来的动作和瞄准线,才能再次命中目标。因此,运动员只有准确地据枪、击发,适应武器连续快速射击时的后坐规律,方可减少后坐对其的影响,提高命中率。这个时候,教练就要运用赏识教育,引导运动员进行思考,让运动员通过自我吸收转化,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1.让运动员建立自信心

在赛场上,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协调一致,才能命中10环。训练中,运动员要据枪稳固,瞄准精确,如果击发不对,不会有好的成绩。这时,教练要让运动员有足够的信心,鼓励运动员遵从要领,在瞄准、击发的连贯中,只要枪持稳,就可以掌握击发时机。通过瞄准线接近瞄准区时,运动员要对扳机增加压力直至击发。重复的训练会使运动员掌握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一条线瞄准、屏住呼吸一瞬间、扣动扳机完成的整个流程。同时,要提高射击技术,运动员还需要对自己的射击能力建立信心。

2.建立思考方式

训练中,有的运动员扣手腕,是自身太苛求瞄准点猛扣扳机引起的。枪响前的间隙,运动员右手腕突然向左下或向右上扭动,这种时候就不可能打出好成绩。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要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思考方式,引导运动员沉着应对,把注意力放在缺口与准星上面,瞄准的同时完成击发,别去管枪响的外在因素,一直等动作完成都要挺住手腕。教师要用鼓励代替批评,让运动员明白自身的技术特点、专项技术,扬长避短,有针对性地避免过错出现。

3.自行制订训练计划

运动员在最初的训练中,先是完成自己设置的环数指标,后是训练自动化指标、程序化指标、散布指标、环数指标等,并通过自己对技术的把控,不断挑战自己。当运动员的身体内感与外感达到人枪合一的时候,要先稳住身体再稳枪,动静调整后,动作就会踏实准确。同时,运动员凭着意志可以自由地支配动作,在刚好的一瞬间击发,完成快速、平稳的连贯动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今的竞技体育训练和比赛已经把人的体能和技能充分地结合出来。单从射击项目看,优秀运动员的器械、技术等差距不大,这就要从自身的差异中去挖掘胜负的能力。而运动员的进步,与教练的赏识和鼓励分不开的。因此,在射击训练中,教练应运用赏识教育,改善运动员的焦虑心态,提高运动员的自信心,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训练和比赛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宝宏.新规则下标准手枪速射项目技术的发展与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04).

[2]林泽安.射击运动移动靶项目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1).

[3]王成.现代化射击教学方法的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04).

作者:侯凯 单位:黑龙江省射击射箭运动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