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的运用

时间:2022-11-29 10:22:53

导语: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赏识教育在高校教学的运用

摘要:当代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严重,急需探求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方法。大学生处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阶段,仍需要获得教师的赏识不断强大自己。针对高校学生特点,将赏识教育应用于日常教学中,试图从内因去激励学生,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其主动学习意识,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改善教育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高等教育;潜能;主动性

由于教育体制、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得当等各种因素,当代大学生厌学、堕学、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欠缺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而部分“好”学生学习非常刻苦、爱钻研,加上外界学习环境条件的改善,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比过去的“好”学生提高很多。所以,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非常严重。作为教师,如何利用有效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差”学生觉悟学习的动机,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改善教育效果,我校采取1到2个班的专业小班授课方式。在这种授课环境下,教师更易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赏识教育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本文首先分析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普遍现象及学校授课环境的变化,以学生问卷调查为基础,探讨如何将赏识教育方法应用于高校教学、教育过程中。

一、赏识教育

早在中国古代的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中,就有了“赏识”的内涵,“乐学”、“好学”的教育境界。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当时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也蕴含了赏识教育的理念。当代,周弘是我国最早明确赏识教育、将赏识教育理论系统化并全面倡导、推广和实施的。赏识教育逐渐被拉入到大家的视野中,成为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1]。赏识教育作为一种爱的教育、激励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潜能,从根本上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不仅仅适用于初等教育,同样适用于高等教育。

二、大学生对赏识教育的渴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激励能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产生优良效果[2]。目前,赏识教育多应用于中小学及幼儿教育阶段,在高校教学中很少被重视。然而,每名学生,包括大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或表扬。为了解大学生的想法,笔者在我院2014级学生中做了一次有关学生对赏识教育行为的问卷调查,如表1所示。问题的设置是基于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适于教师使用的鼓励、激励、赏识行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80份,调查问卷结果统计如表2所示。不排除个别学生选择时的随意性而导致的结果偏差,但从第1问题到第8问题结果总趋势分析,作为学生个体,绝大部分学生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关心、表扬和鼓励。问卷调查结果进一步说明赏识教育在高等学校中实施是可行且急需的。

三、赏识教育在高校日常教学中的运用途径

赏识教育是从内因出发,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增强自信。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索,赏识教育在高校日常教学中可以得到广泛应用。1.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课堂教学是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场所。首先,教师要真诚。真心实意、坦诚相待,以从心底感动学生而最终获得学生的信任。精心备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给他们授课是非常重视的。其次,教师要宽容。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不追究,能容忍学生犯错。再次,教师要多微笑。赏识教育最好的手段是语言与行动,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微笑,营造轻松、融洽、良性的课堂气氛。2.赏识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实验课是学生自己动手,把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平台,也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情况的最好手段。赏识教育承认个体差异,允许失败。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需要教师差异化地对待学生,针对不同能力学生布置不同的实验任务。赏识教育认为,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要透过后进生思想和学习落后的表面现象,看到他们心理矛盾与斗争中的积极因素,从而耐心保护,精心培植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并从实际出发,深入细致地做好转化工作[3]。教师需对学生的微小进步给予赞赏。一旦学生有了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成功经验,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就增强了。同时,对“好”学生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让他们对学习更有信心和激情。3.赏识教育在研讨教学中的运用。大学生渴望被尊重、赏识,渴望与教师一起交流、探讨专业以及与自身相关的实践问题。为了引导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在课程教学中,增加2—3次研讨课。研讨课的主题可以定得很宽泛,让学生自己思考、大胆假设、各抒己见;也可以定得很具体,让学生学会更深层次地学习、挖掘教师没有传授过的知识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研讨时每个小组代表上台去演示小组成果,同学们积极进行讨论。讨论后,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赞扬,把每一个成果的闪光之处都点评展示出来,增强了该小组同学的自豪感、自信心。4.赏识教育在课外的运用。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后,教师可以主动和学生闲谈、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思想变化、爱好、遇到的困惑等。对思想上的闪光点和优点,要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和推动;对于困惑,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引导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和学生做朋友,喜欢他们,尊重他们,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也就越来越融洽,从而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文献[4]中指出“组织变革只有走出‘挑刺、找毛病、发现存在问题’的行为预设才能被组织成员更广泛地接受”。只有教师走出“挑刺、找毛病”的行为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亮点”,让学生形成积极向前的心态和动力。

四、结论

赏识教育是一门讲究艺术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不等同于夸奖教育、迁就教育、灵丹妙药[5]。针对大学生的群体特点,我们要不断地实践,科学、正确地运用“赏识”,与其他教育方法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自立、自信、自强,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作者:马力 时念云 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夏百卉.赏识教育理论与实践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王德林.大学生激励教育的方法与技巧[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2-53.

[3]周青云.赏识教育理念与后进生转化[J].教育探索,2008,(8):115-116.

[4]张新平,陈志利.欣赏型探究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3,(7):1-4.

[5]韩登亮.赏识教育的实践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5,(14):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