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开发下的赏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31 03:01:27

导语:校本课程开发下的赏识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本课程开发下的赏识教育论文

1界定概念,明确意义

通过查阅资料,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中,国家把部分选修课与活动课设置的权力交给了学校,学校根据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的基础,开设多种类型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兴趣,形成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反映。当前,广州市中小学都在努力创建特色学校,广州市同和小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创特色是学校必经之路,对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课程开发成为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能带来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的未来负责,回归教育为学生服务的本质。

2分析环境,做好准备

2.1学校外部环境

同和小学隶属于广州市白云区同和街。属于城乡结合地,近年发展速度惊人,涌现出无数的高档商业住宅楼盘。学生家庭情况差参不齐。既有做小生意的小商小贩,有从事高校教育的教师,治病救人的医生等。家长的期望差异很大,有期望孩子从小出人头地、处处领先的家长,也有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不求学习成绩出众的家长。学校所在社区,大中专院校林立。有市少年宫、青少年培训中心各一所。2010年白云区开始了新一轮课堂改革,2013年掀起了创建特色学校的高潮。

2.2学校内部环境

同和小学始建于1929年,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是一所具有80多年历史的公办完全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998名学生,在职教师56人。学校物质文化正在兴建中,投入891万元重建教学楼和学校主体文化,新增棋艺室、书画室等专用活动室。学校在“赏识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以“传承中国经典文化”为主题,开展了打造学校教育品牌的一系列活动:开展具同小特色的高效课堂改革活动;在德育上培养学生学会“赏识自我,赏识他人”;开设有传统特色的书法、古诗文诵读、棋艺等特色课程。学生情况:53%是同和街8个居委的居民。47%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地原住居民子女,父母大多不需特别努力,过着休闲、满足的生活。他们靠老祖宗留下的地,盖起一栋栋楼房,过着包租公、包租婆的日子。他们或找一个轻闲一点的工作,或不找工作,打打麻将,收收房租,对子女的学习过问少。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不高,只要身体没问题就好。这部分孩子,没有上进心,不爱学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大多数父母为小商小贩,他们为生活忙碌,对子女的教育重视不足。认为孩子有地方读书,有人帮着看着就行了。一部分本地居民子女,因父母文化层次高,希望子女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基础上,能发挥其他特长。他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少数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因父母受教育层次高,对子女的期待更高。希望他们好好读书,能扎根广州。总体来说,学生自信不足,大多数不善表达。教师情况:在职教师56人,其中小学高级教师47人,一级教师9人。市优秀教师、市教师、市骨干教师12名和区优秀教学骨干2名。从1998年起,入职教师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教师群体积极上进,热爱本职工作。近几年,全员参与了广州市十一五科学规划课题《小学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对接》的研究,有较高的科研能力。涌现了一批市、区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3制定目标,理念先行

3.1“赏识教育”办学理念的动态形成过程

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本地区学生不自信、不善表达自己的特点让我们深度思考学校的办学理念问题。2004年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在区发展中心教育专家的指导下,在学科中全面开展新课程的“激励教育”实验。从教学形式、学习方法、学业负担、学校德育等层面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7年开始进行了3年的“人人能发展,人人能成功”的挖掘,发展了具有明显的校本特征,又适合“同小”的“赏识教育”办学理念。“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最大区别在于,赏识教育更强调自我赏识,强调发自内心的赏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证明,只有人在具有自励作用的高层次需求,产生更持久、更深刻、超前景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这些可激发出人更加稳定和持久的积极性。结合周弘的赏识教育,使我们反思如何从激励学生被动学习进而上升到赏识学生主动学习。并且,这种学习并不单指学业上的学习,更应是多方面的智能发展,我们欣赏学生在各方面展示自我,在课内外激发起学生对发展的兴趣,变被动发展为主动发展,才能激活学生智慧的火花,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有意义地探究激发自我。课堂上,孩子们有自信,帮助同学拥戴教师,主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能主动建构知识,形成你学、我学、大家学的快乐课堂。在赏识自己,赏识他人中快乐成长。

3.2开发目标:赏识教育扎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

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忧国忧民、以德化人、和谐持中等思想,对当前的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目前,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面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到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迫在眉睫。教育是传递、保护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课程则是通过对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整理、组织实施达到这一目的的。赏识教育的核心是赏识自己。用传统文化中优秀因素,熏陶、影响学生,提高学生自身的素养,让学生认可自己,赏识自己,进而赏识他人。赏识自己,使自己建立自信,赏识他人,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使自己更强大。

3.3目标分析

(1)共性目标可实现性程度分析。借助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赏识自我、赏识他人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国家对小学生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一致的。这就是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而这些共性目标,现有的小学必修课程并不能保证它们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大多数情况下,只是在一些学科的有较肤浅的体现,达不到学生对自信力提高的强烈需求。(2)个性化目标重要性程度分析。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个性需要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和易于转移的。我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找到适合本校学生的突破口。我们找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优秀的传统项目。古诗文诵读,让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段内,大量背诵中国经典文化中最灿烂的部分,记于脑,用于心,终身享用。让学生从中国象棋、中国武术、中国书法、古筝、葫芦丝等项目中,找自己最喜欢的。把最喜欢的做到最好。自信就自然产生了。(3)目标实现途径分析(见图1)。

4组织课程,循序渐进

4.1校本课程内容设置的可行性

(1)古诗文诵读课:已有六年的实验。(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已有四年的实验。(3)家校合作课程:已有三年的实验。

4.2校本课程实施时间设置的可行性

(1)古诗文诵读课。每月一节正课,加每周三节早读(每节20min)。(2)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每周一节,每节两小时。(3)家校合作课程。每学期四节。面授与自学相结合。学生指导两节,家长指导两节。

4.3校本课程实施教师设置的可行性

(1)靠校内力量建的特长班。田径队、合唱团、信息技术组、科技组、绘画组。利用周二、周五的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时间,错时培训。(2)靠校外力量建的特长班。中国象棋、书法、武术、古筝、葫芦丝特长班。由外校教师在周二、周五到校培训。(3)靠校内校外合力完成的特长班。书法、合唱。书法普及,由校内电教完成。特长培养,由校外专业教师完成。合唱基础培训,由校内兴趣班完成。提升竞赛,由校外专家完成。

4.4校本教材编辑的可行性

(1)古诗文诵读教材:分低、中、高年级,共三册。低年级:民俗文化艺术:(传统佳节文化:元宵、春节、中秋、重阳节等)、体育文化艺术:(武术)、棋类(围棋、象棋、五子棋、军旗等)空竹、风筝、陀螺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50首。中年级:雅韵文化艺术:(传统器乐、书画)、手工文化艺术:(剪纸、刺绣、“中国结”手工编织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80首。高年级:诗歌文化艺术:(诗、词、赋、成语接龙)、戏曲文化艺术:(粤剧、京剧等)与相对应的古诗文相结合。古诗文100首。(2)中国传统文化课教材:每项一册。中国象棋、书法、武术、古筝、葫芦丝。这类教材,前面介绍这门功课,后面讲这门功课的基本要求及课程进度。(3)家校合作教材:一册。《我们同成长》是一本为孩子与家长一起阅读准备的书。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一面是给孩子的看的,我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孩子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遇到问题后采用的一些正确的处理办法;另一面由两个篇章《好习惯伴我成长》和《有你不孤单》组成,是对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我们收集了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成长中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的教育方法,帮助家长有智慧的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们快乐的成长。

5实现途径,多方合作

根据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实力,靠自己开发难度较大。我们采取的校本开发途径是:合作开发。主要采取两种形式,以“领导——教师合作方式”为主,以“研究机构——学校联合方式”为辅。

5.1领导——教师合作方式一方面,一个校长的风格代表着一所学校的风格,一位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好学校。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略显示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形成过程中,校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要传承学校以往的文化特质,又要在已有特质基础上创新,使之跟着时展的步伐。同和小学赏识教育的办学理念就是传承了激励教育的思想,又应时代要求进行创新的结果;另一方面,教师最了解自己和学生,能真正贯彻校本课程开发“以人为本”的目的。在同和小学赏识校本开发过程中,我们遵循“民主、开放”原则。对内实行民主,组织不同层次的教师反复研究,反复讨论,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对外实行开放,借鉴同类学校的做法,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足,避免固步自封。这种合作方式,完美地解决了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问题。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决策,领导完善管理,教师具体执行,领导提供物力财力,教师提供专业知识与能力。这种合作方式是同和小学课程开放中主线。通过这种合作方式,我们完成了学校办学理念体系的构建,完成了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及同和小学赏识教育阶梯示意图的设计。

5.2研究机构——学校联合方式

作为同和小学课程开发的一条辅助线,主要解决了同和小学校本课程内容的编辑问题。我们和广州设想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学校定校本课程内容,公司负责编辑的形式,完成了校本课程9本书的编辑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进程。

作者:徐力工作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同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