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教育融合赏识教育论文

时间:2022-07-31 02:59:48

导语:惩戒教育融合赏识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惩戒教育融合赏识教育论文

一、研究缘起

不批评学生如何上好课,这是中国高校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不批评学生”这里是指教师只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不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来赞扬学生,使学生“喜闻乐见”得到更好教育[1]。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基本理由有两个。第一,当前我国广大高校教师的权威性已经变得极为脆弱,社会地位与声誉日趋下降[2]。这种教师威信日渐走向式微的趋势导致的极端情况是学生不尊重教师和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很难有效地管理教学工作,对学生听之任之,“不批评只表扬”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一个常态。第二,与少数优秀学生相比,多数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差,面临的困难较多,可能存在厌学情绪和逃课行为。这时候“用赞美把学生留在课堂”,赏识教育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不批评”不是万能的[3],赏识教育往往导致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惩戒教育强调对学生“有错必纠”,使之明辨是非“,知错能改”,它有利于维护校纪校规[2,4]。因此,研究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融合情况下如何上好课的问题更有必要。我们选定了A院校经济班和金融班学生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融合研究。毋庸置疑,我们深受以往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研究的启发,但本研究有三点重要的不同:(1)选取学习风气较好,教师喜爱的班级与学习风气较差而让教师头疼的班级做比较,便于识别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的适用条件和效果;(2)指出赏识教育在好班,惩戒教育在差班实施的利弊,强调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指出二者融合的最高境界是情、理、法在教学中的融合。本研究总结了教师从片面的赏识教育过渡到赏识与惩戒并用的完整教育的基本经验,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的“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的目标作了有益的探索。

二、识别不同班级的学风,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

根据课堂和课间学生的表现,识别不同班级的学风差异性是教师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做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任课教师发现,金融班学生与经济班学生存在着异质性,经济班学习风气不如金融班。从课堂考勤看,金融班学生到课率远高于经济班学生。从课堂问答看,金融班学生比经济班学生有较好的统计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在课堂上,金融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明显比经济班学生好。在课外,经济班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热衷于校园社会活动,而金融班学生非常重视课堂理论学习,讨论话题主要是“出国”或“考研”。基于这些差异,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教师在经济班实施以惩戒为主的教学模式,在金融班实施以赏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努力实现二者融合。

三、以赏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

在赏识教育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甚至从学生的错误中去发现所蕴含的积极元素,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在赞扬声中找到自信,获得前进的动力。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学以致用。诚如奥古斯特•罗丹所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应该具有这么一双发现学生“闪光点”的眼睛。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行为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尤其是教师的赞美和表扬。一滴蜂蜜比一滴苦汁能吸引更多的昆虫!林肯总统的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赏识教育对学生具有多么大的吸引力!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对学生真心的赏识,就如一剂甜甜良药激励学生不断奋进。赏识教育突出了学生的优点,但是容易掩盖和忽视他们的缺点。在金融班我们实施以赏识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这是因为教师对课堂表现好的班级,表扬、赞美、鼓励自然而然就会多一些。教师采取以下几种具体方式实现了赏识教育: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表扬金融班在某些方面比其他班优秀,增强学生的班级荣誉感。比如:“你们班同学的‘统计与概率论‘’微观经济学基础’比其他班学得要好的多,相信大家一定会学好‘计量经济学’!”第二,教师激励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创造一种使学生敢想、敢做、敢说、敢争的教学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设立了一个“激励规则”:对能够主动举手、准确回答教师提问,或者给教师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他们的平时成绩加10分。教师鼓励那些不自信的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回答”“通过字面意思来推断”。这些不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建立了牢固的尊重与信赖关系。第三,教师要求以优秀学生为核心组建科研团队,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求所有学生组成6-7人的科研小组,每组共同完成一份“计量经济学”的学术论文。这种科研小组能够很好地把学生团结起来,消除彼此隔阂,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四、以惩戒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

惩戒教育就是教师要客观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者毛病,促使学生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控制学生,进而利用强化手段塑造学生行为习惯的过程。傅维利教授指出:惩罚在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方面的价值和功能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使用惩罚手段能够维护学校规范的严肃性,有效保证教育工作的有序运行。凡是需要惩罚的时候教师有权利惩罚,在必须惩罚的情况下惩罚是权力也是义务[5];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拥有的纠学生之“偏误”,还学生之“规范”的一种权力,是教师的职权之一[6]。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进行惩戒教育是必要的,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把握好“度”:惩戒应体现现代法治精神,莫把惩戒当体罚,要让受惩戒者感受到惩戒中蕴涵的平等、尊重和爱[7-8]。在经济班实施以惩戒教育为主教学模式,这符合教师对头疼班级的告诫、批评等行为习惯。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教师在课堂上指出经济班学生在某些方面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说:“你们是经济学专业学生,按理应该经济学基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好,但是抽查结果不太理想。”第二,针对学生在课堂交头接耳、擅自离开课堂等不良行为,教师及时批评其错误,警告不能再犯。比如有4名女生擅自离开教室时,教师当堂制止了学生的这种行为,指出她们违背了教学规定,要求她们承认错误。这不仅维护了教学的正常秩序,严肃了课堂纪律,而且警示其他学生以此为戒!在惩戒教育中,批评要做到有理有据,以说服教育为手段,以校纪校规为准则,让学生心理认同,知错、认错、改错。第三,教师科学治理考勤中学生“替人答到”的现象。在大学课堂点名时,到课学生替没有来的学生答到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采取以下办法治理这种现象。首先,教师指出这种行为看似“帮助同学”实则“损人不利己”“……按照学校教学纪律,对于逃课情况严重者可以给予不及格、取消考试资格、警告、开除等处分。今天你替他答到,你是在鼓励他远离学习,久而久之,他极可能荒废学业;替人答到破坏教学秩序,导致教学与考试中的不公平,会造成一种以弄虚作假为荣,以旷课逃课为荣的不良学风”。其次,教师要求班长每次列出缺勤学生名单,并且当堂核对。这些有理有据的说服教育和严格的监督方法有效地消除了“替人答到”的现象,学生到课率明显提升。

五、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融合

教学是师生共同生活的一部分,他们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因此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一味地强调和使用其中任何一个都有失偏颇,二者融合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每个班级和学生都存在着自己的优势和缺点,教师既要发现和赏识他们的优点,又要指出并纠正他们的缺点,运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手段实现教育目的。非洲谚语说得好:“手持大棒口如蜜,走遍天涯不着急”,这里“胡萝卜加大棒”是指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以诱发人们所要求的行为的一种激励方式。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完美融合要从情、理、法三个层次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情、理、法的交替运用可以相得益彰。教师只要做到了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治人,学生就会逐步成长为知识与道德统一的人[9]。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须坚持以情动人的原则。赏识和惩戒的融合过程不仅需要理性更需要情感。教师通过自己的热情、激情及幽默诙谐的语言等,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从而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营造一个轻松、温暖、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情感决定着教师愿意不愿意采取这些行为,回答喜欢不喜欢这样做的问题[10]。在情感世界里,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忘年交”,进行充分交流,尊重学生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并且引导他们把这种情感力量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同时指导学生要正确处理情感纠纷与冲突,批评和纠正学生某些错误和草率的处理方式,及时疏导学生走出消极情绪。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须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理性决定着教师该不该表扬或者批评学生的某一行动,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在理性世界里,教师因“学业有先知,术业有专攻”而在某门功课与某个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要充分利用这种权威性来吸引学生对课程与科学的热爱,让学生心服口服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享受课堂的美好时光;同时,教师又要对课程毫无兴致的学生旁敲侧击,“胡萝卜加大棒”,尽力使他们回到课堂里来。大学教学要培养具有理性精神(即寻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批判精神)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要合理地怀疑,注重事实,重视客观的依据,重视多元的思考[11]。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完美融合必须坚持以法治人的原则。以法治人不仅意味着以法为手段来管理学生,而且强调要用法的精神约束师生。法的精神就是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其核心是教师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以法律保护师生群体和监察教师行使权力,使其必须符合程序、自由和实质性公正[12]。在法制世界里,维护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服从教学管理活动,保证教学工作顺利的进行,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鼓励每位学生遵守规则,顺利完成学业是教师的义务,制止和纠正学生违反校纪校规、社会道德和国家法律的行为,是教师的权利。

六、总结与启示

我们选择A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做实验,在学习风气较好,深受教师喜爱的班级使用了以赏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学习风气较差而让教师头疼的班级使用了惩戒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并且根据学生不同反应尝试融合惩戒教育和赏识教育。我们发现了四条基本经验:第一,识别上课班级的学风类型,选择相应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有效开展教学工作的前提。第二,以“赏识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适合于基础和学风较好的班级,教师主要通过表扬、赞美、鼓励的语言和行动发现学生的“闪观点”,教师也可以得到学生的喜爱、尊重和赞扬。赏识教育可以通过表扬班级学风、鼓励学生回答问题、组建科研团队、创造学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气氛等方式来实现。其不足是师生容易忽视自身的缺点和弱点。第三,以“惩戒教育”为主的教学模式适用于基础和学风较差的班级,教师主要通过告诫、批评、警告的语言和行动发现、减少学生学习中的错误。教育惩戒中蕴涵着师生之间的平等、尊重和爱。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在课堂表现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不足,使学生“闻过则喜”、形成善于接受别人批评的宽容心,养成犯了错误要勇于承担责任、“知错能改”的好习惯。但是,即使是适度而合理的批评,也可能使某些学生变得很敏感、自卑,甚至产生抵制行为。第四,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融合会形成“胡萝卜加大棒”的激励。教师运用奖励和惩罚两种手段来诱导学生行为,既要发现和赏识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并纠正他们的缺点。充分了解教学在情、理、法三个层次的内涵,教师努力对学生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和依法治人,这才是赏识教育和惩戒教育融合的最高境界。

作者:淮建军工作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