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与医学人文教育关系分析
时间:2022-11-12 03:41:54
导语:立德树人与医学人文教育关系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国医学类院校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归旨,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类院校落实立德树人的具体举措。在面对由于医学人文教育缺失带来的学风功利、崇拜科学主义、技术至上等错误价值观时,应当将“立德树人”作为目标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方方面面。从国家和学校两个方面构建医学人文教育体系,通过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风以及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完成医学教育中的“价值袪魅”。
关键词: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关系研究
“立德树人”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根本要求,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等诸多领域的价值皈依。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在部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时,首先就强调:“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1]。2017年,在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和总体要求下,我国医学类高校应该将立德树人的总体诠释融入本校的医学人文教育当中,医学类高校应该通过五年的本科教育使医学生明晰,作为一名合格的医生需要统筹医术与医德、医学行为与医学科学判断以及医学实践与科研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将医学视为一门技术或者一个谋生手段。作为医生、医学行为、医学实践之源的医学教育应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2]。因此,医学人文教育中急需一场在立德树人指导下的“价值袪魅”,改变过去医学人文教育在科学主义和传统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弱势地位,将医学的发展逐渐从“神魅化”向“世俗化”和“科学化”发展[3]。
1医学人文教育中的“立德”与“树人”概念辨析
1.1医学人文教育中的“立德”。“立德”,即树立德业,中国古代哲人提出过“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其中“立德”排在“立功”与“立言”之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当中,“立德”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什么是社会公德,并通过“立德”教育明晰如何使自身的行为不越过社会公德的红线,进而知晓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以及应该具备哪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公德心,强调依靠自己所学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从而使“立德”成为社会主义新常态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立足点。在医学人文教育的视角下,“立德”即树立医德,通过“立德”的建构使医学生在医学知识学习和之后的医学实践中形成道德准则和要求,最终以此来指导自己的知识更新过程和医学实践过程。1.2医学人文教育中的“树人”。“树人”一词最早见于《管子•权修》,它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社会主义新常态下,树人就意味着如何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用之才,是一个在明确人的本质的基础上培养人和塑造人的过程。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如果说医学生在“立德”环节主要依靠的是自身主观的精神建构的话,那么在“树人”环节就需要医学类高校作为“种树者”能够重视医学人文教育,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帮助医学生完善“立德树人”的过程转变。“立德树人”的德育思想体现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4]。而立德树人视域下医学人文教育的“价值袪魅”就是将立德树人融入医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从而助力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医生。
立德树人与医学人文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总体而言,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要求,将在大方向与总体目标方面指导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而医学人文教育也将丰富“立德树人”这一提法在医学类高校中的实践,助力于有温度、有理想、有担当的医学生的培养。2.1立德树人是医学人文教育中“价值法被魅”的核心和关键。正如威廉•奥斯勒所述,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5]。时至今日,这三项弊病依然困扰着医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并已经严重影响了医学的发展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所谓的医学中的“价值袪魅”是一个通过摒弃在医学中对仪器和技术的崇拜,重拾医学在诞生本源的“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的过程,从而使医学真正成为一门有“温度”的学科。然而,医学的温度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其需要一定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和文化来进行积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常态的今天,想使医学真正有温度就必须将医学人文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融合和贯通,而“立德树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育(包括医学人文教育)当中的体现。因此,医学教育中的“价值袪魅”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能否真正做到“立德树人”。2.2立德树人为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标准和具体准则。立德树人作为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纲领性要求为医学类高校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现实的标准和具体准则。其中在医学人文教育的语境中,“立德”就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的医德。因此,以立德树人为要求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的医德教育是医学类高校医学人文教育的题中之义。在这个过程中,正确理解和把握“立德”的内涵就为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现实的标准。而“树人”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都是“人”,在高等教育的语境下,“树人”为医学人文教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具体的准则及在医学教育中培养人的标准和依据。正确理解立德树人的内涵并迁移到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中来,将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全、三观科学、德行高尚、个性丰富,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及具备扎实医学基础和医学技术,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医学现代化实践中的医学人才。2.3医学人文教育丰富了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正如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的:“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在实践“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过程中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此“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要求,就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各学科门类的特点,从而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医学门类和医学人文教育而言,开展好医学人文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使之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新常态的要求,从而更好地指导医学类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3立德树人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路径探析
医学类高校应当把医学人文教育放在与医学科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并以“立德树人”为理论抓手和价值皈依,融入医学人文教育体系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明确认识到,现今医学的专业技能理论教授、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培训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已较为成熟,而医学人文教育尚未成体系[6]。因此在采取立德树人视域下的医学人文教育完善对策时应注重整体设计,从而实现医学人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将医学回归“同情、关怀和尽力救护”的初衷。3.1完善立德树人融入医学人文教育的制度设计。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类高校人文教育发展不充分的现状,我国亟须立足于“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的要求,并对其进行相关建构,使之能够融入符合我国现今医学生特点的医学人文教育中当来,以此带动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从国家层面上,应积极推动医学人才培养改革,出台医学人文学科建设指导意见,加强对医学人文教育的规范和管理。探讨医学人文教育大纲的制定以及这个大纲中应该包含哪些医学人文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础上学院应该如何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课程,如何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以及方法方案,并明确学习的基本目标。3.2以培养马克思主义学风为抓手,助力医学人文教育中的“价值法被魅”。医学类高校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根本价值归旨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医学类院校在开展医学人文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学风中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和求真务实的风气来指导医学学习和医学实践,力图改变医学教育中的技术与人文的二元分立带来的功利化学风[7]。医学人文教育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风的建立,转变这种医学学习中的功利化氛围,使医学研究与医学生培养能够秉承“健康中国”的理念与宗旨,使医学能够真正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培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学风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和临床实践统筹起来,将立德树人的要求和目标融入学风构建、医学人文教育和临床实践中的各个过程中来。3.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首先,保证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与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能够真正参加自己感兴趣的人文教育活动,并从参与中获得心得与体会。比如“医学人文”的辩论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党日党课活动等。其次,第二课堂活动在策划和举办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形成体系,通过阶段化、品牌化的第二课堂活动启迪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以及医德医品的养成。以主题班会为例,以立德树人和医学人文教育为出发点,分别在大一到大五的各个学期设置“我眼中的医学”“生命的意义”“感恩动物实验”“健康与疾病之我见”“认识死亡”“医患沟通技巧”等专题,并做好效果反馈,将“立德树人”的精神和出发点融入其中,从而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杨晓昱,黄燕芳.医学教育中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交融[J].医学与社会,2002,(5):56-57.
[3]时统君.论医学的袪魅与反魅[J].医学争鸣,2013(6):2-3.
[4]苗伟,刘亚男.“立德树人”思想的理论溯源[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0):34-35.
[5]张大庆.医学史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郎景和.人文关怀是医学的本源[J].协和医学杂志,2018(5):479-480.
[7]郑国玺,薛建平,叶长安.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理论研究[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李昶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 上一篇:美国医学人文教育发展与启示
- 下一篇:护理实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