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人文教育内涵及课程设置

时间:2022-09-09 03:13:47

导语:医药人文教育内涵及课程设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医药人文教育内涵及课程设置

摘要:医药人文教育与医药专业教育协同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医药专业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人文教育是大人文教育,它包含敬畏生命、同情病患、守护健康的人文精神,也包括体现医药问题社会性和公共性的社会科学思想。医药人文教育借助医药人文课程体系通过默会功能,使医药类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感悟中将职业信仰和职业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

关键词:医药人文教育;内涵;特性;;功能;课程设置

医药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道技兼修的医药人才。所谓道是指敬畏生命的价值观、服务健康的义利观、拯救生命的职业观;技是指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不断学习的创新能力。技的培养可由医药专业技术教育完成,道的培养则必须由医药人文教育完成。特别是高等医药职业教育应重视和强化医药人文教育对医药专业教育的协同育人功能,从而使医药行业未来的从业者既能始终铭记职业责任,又能用精湛的专业技能服务人类的健康事业,成为真正融“药德、药规、药技”于一体的全面的医药人才。

1医药类院校人文教育现状

长期以来,医药类高等院校缺乏系统而独立的医药人文教育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医药类高等院校应加强人文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各医药类院校也陆续开设了一些人文类课程,如文学名著赏读、哲学导读等课程,但由于缺乏针对性,加上课时数量少,课程内容偏于一般通识性人文课程,这样的人文课程对实现医药类院校高素质医药人才培养目标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尽如人意,它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边界过宽,无法聚焦职业精神。通识性人文教育旨在促进受教育者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个人与社会价值的实现;通识性人文教育的重点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从学科构成来说,通识性人文教育主要依托文学、历史、哲学、语言、艺术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或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研究的其他社会科学。医药类大学生的专业学习主要集中在药学、药物制备、药品检测、医疗器械制造与营销、药品营销等与医药产品相关的学科领域。医药类大学生未来将进入的是制药、药品检测、医药产品营销、药学服务等职业领域,这些职业领域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因此,医药人文教育除了应有一般通识性的人性教育外,还应当有与其所从事职业紧密关联的价值观教育与精神塑造,如敬畏生命、精研药术、服务医学、帮助病患、服务健康、拯救生命等价值教育,而这些是通识性人文教育无法涉及的内容。由于医药专业的特殊性,对于医药类大学生来说,如果仅开设通识性人文课程,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泛泛而谈,隔靴挠痒,甚至大而无当,无法解决医药类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职业生涯中所面临的职业价值困惑和疑问。正如《医学人文学科所遭受的批评与启示》一文中所说,“医学人文学科正遭受着医学生大量的恶意批评,有很多学生认为人文学科教育没有重点、毫无生趣、缺乏意义”。同样,在医药类大学只开设一般通识性人文课程,也会因课程内容过于通识化、缺少针对性而给学生带来人文教育没有重点、泛泛而谈,没有实际作用的质疑。2)一般通识性人文教育,无法提供涉及医药社会性问题的分析视角。医药类大学生不仅需要懂得人性,更需要懂得医药的社会性和公共性。医药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医学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一般通识性人文教育圉于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学科之内,仅专注于人性与情感的分析,无法解释医药活动领域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也无法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医药活动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和作用,更无法呈现医药发展与社会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因此,一般通识性人文教育无法使医药类学生直接地、深刻地理解并确认他们所从事的职业的特质、社会地位与社会价值。如果学生缺乏对职业地位的正确认识,缺失应有的职业价值定位,那么医药类学生就会很容易地把这一职业或这一行业仅仅作为个人谋生之道。有研究者曾指出,高校医学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以通识性人文课程替代医学人文课程,诸如将思政类课程、心理健康、礼仪修养和人际沟通等纳入人文医学课程统计中”,他认为,虽然通识性人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课程内容不能完全覆盖和替代医学人文课程[1]。笔者认为,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医药院校的医药人文教育,不应当以一般通识性人文教育替代专门的医药人文教育,不能简单地以一般通识性人文课程来代替专门的医药人文课程。医药类大学生的人文教育应当是具有明确的职业指向、体现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精神、具有医药社会活动特征的大人文教育,并由一个完整的医药人文课程体系来支撑。

2医药人文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功能

2.1医药人文教育的内涵与特性。什么是医药人文教育?它是指专门面对医药类专业学生所进行的人文及社会科学的大人文教育,它具有医药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医药性是指医药人文教育的对象是医药职业从业者,是嵌入在医药社会活动中的人文教育;它以医药社会活动为背景,解释和解决关于医药活动中涉及人性与社会性的疑惑与问题。人文性是指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医药人文情感关怀:如尊重生命、同情病患、敬畏医学、创新医药、守护健康等。社会性是指医药人文教育同时还负有指导医药类学生运用社会科学的视角和理论理解和分析医药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间的互动,使医药类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医药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对于自身所从事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价值有明确的定位和清晰地的认识。通过医药大人文教育,医药类大学生不仅明确了他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同时也明确了他在医药职业活动中所应当恪守的准则与规范,并且能够深刻地理解这些准则和规范的意义与价值,进而将这些准则与规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源于心,践于行,知行合一。医药人文教育不排斥一般性通识人文教育,并将通识性人文教育内容嵌入到医药职业活动背景之中,从而实现涵养医药类学生敬畏生命的人文教育目标,避免了一般通识性人文教育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的弊病。医药人文教育融医药性、人文性、社会性为一体,其核心内涵是敬畏生命、同情病患、服务医学、创新医药、守护健康。医药人文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医药类学生成为具有强烈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高度责任感与使命感的高素质职业医药人。2.2医药人文教育具有默会内化功能。如何将医药人文精神内化为医药类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职业精神?我们可以借助默会内化功能实现。默会内化主要包括3个维度,分别是态度与情感、认知与思维以及价值观[2]。态度与情感维度包含关爱和同理心;认知与思维维度包含用个体经验、感觉、直觉去关注人的感受、心理状态和社会状态等问题;价值观维度包含个人信仰、信念、操守、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精神。医药从业者面对纷扰的社会环境,能否秉持仁医仁术、治病救人的初心,化解医药社会实践中的矛盾与问题,需要通过默会内化功能来形塑自我职业信仰和职业价值观。医药人文教育就是这样一种高层次的默会内化教育,它能够帮助医药类学生通过在校医药人文教育学习,在未来的职业实践中,当面对伦理困境、道德两难、名利诱惑时审慎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医药人文教育的人文性能够使医药类学生培养深厚的敬畏生命、同情病患、守护健康的情感;确立服务医学、服务健康事业、创新医药的职业信仰和职业责任感;医药人文教育的医药性和社会性则能够使医药类大学生充分地了解和认知医药活动的历史与规律、医药社会活动所应遵循的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以及医药社会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由此建构起医药类大学生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成就感以及职业价值观等三维默会心理空间,使其将人文关怀、职业精神、职业价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从而实现医药人文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2.3医药人文教育与医学人文、健康人文的区别。目前,与医药人文教育相类似的,还有医学人文教育和健康人文教育。虽然医药人文教育内涵与医学人文教育、健康人文教育都有交集,但三者仍然有明显的区别。医学人文教育主要是面向医学生,培养医学生的敬畏心、同理心以及能够用社会科学的理论观点分析医学问题,将诊疗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医学人文教育主要通过医学史、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哲学、医患沟通等课程完成教育目标[3]。健康人文是2010年由英国诺丁汉大学克劳福德教授提出的新学科概念,其主要面对的是那些被医学人文边缘化的人群及问题的讨论,如除医生以外的医疗从业者、护士、护工和患者,他们对人类健康所作的贡献。健康人文更加关注人群健康、健康公平和健康正义等问题,特别重视临床关系以外的制度环境,弥补了医学人文只聚焦于医学职业,而无法涵盖人类健康所有问题的不足[4]。医药人文教育与这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医药人文教育主要面向医药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及医药行业从业者,他们的责任是与临床医生一起攻克医学难题,挽救患者生命,守护公众健康。医药行业既有自身的专业性,同时又与医学事业相生相长,与健康事业交叉融合。因此,医药人文教育一方面汲取了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医学史、医学社会学、医学哲学等内容;另一方面也吸纳了健康人文中关于医疗从业者、人群健康、健康公平、健康正义、健康传播等健康人文的研究内容。同时,医药人文教育还包含如药物发现和发明史、医药经济学、医药伦理学等医药人文教育自身独立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对未来医药从业者的职业人格、职业信仰、职业价值观、职业精神的形塑与内化,并与医药专业教育协同作用,共同培养道技兼修、精神与技能同在的高素质医药人才。

3人文性、医药性、社会性相融合的医药人文课程体系

医药人文教育的实施需要有特定的课程体系支撑才能完成其教育目标。前文已阐述了医药人文教育的3大特性即医药性、人文性和社会性,所以,医药人文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完整地体现这3大特性。因此,医药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包含了医药史、医药社会科学、医药伦理与哲学、涉医涉药文学等4大版块。医药史帮助学生了解药物的发明和发现与医学共生共长的历史;医药社会科学理论教给学生以社会科学的视角认识与分析医药的社会性与社会问题;医药伦理与哲学帮助医药类学生认识医学与生命的真谛以及应当恪守的职业法则;涉医涉药文学则涵养医药类学生敬畏生命、敬畏医学的人文情怀。培养道技兼修的高素质医药人才离不开医药人文教育,而医药人文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富有医药性、人文性和社会性内涵的课程体系。系统而丰富的医药大人文课程,能够使医药类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类不断征服疾病、拯救生命的历史进程;感受人类不断解决医学与医药在现实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时所体现出的思想智慧和文明观念。只有让这些血肉丰满、富有灵魂和精神张力的课程进入课堂,才能避免学生将职业信仰与职业精神简单地理解为只是一种空洞口号或外在的职业教条;才能使医药类学生将敬畏生命、同情病患、拯救生命、守护健康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并视其为个人价值和职业荣誉的最高体现。

参考文献

[1]雨田.健康中国视阈下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模式探析[J].科教文汇,2019(456):103-105.

[2]陈旻.医学人文教育的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内化[J].医学与哲学,2019,40(17):60-62.

[3]刘虹,沈超.独立建制医药类院校人文医学教育教学组织状况调查报告[J].医学与哲学,2015,36(7A):13-18;50.

[4]唐文佩,张大庆.健康人文的兴起及其当代挑战[J].医学与哲学,2017,38(6A):1-5.

作者:周军 单位: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