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护理实训人文关怀教育研究
时间:2022-03-23 08:34:52
导语:基层医生护理实训人文关怀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育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情况。方法将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G16级、G17级学生分成两组,G16级学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G17级学生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结果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文关怀教育;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
人文关怀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专业素养,是高尚医德的重要体现。临床实习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将在学校接受的人文关怀教育转化为医学人文关怀的过程[1]。人文关怀直接影响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对医患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医学人文关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体检者生命与健康、尊严、人格给予关怀和关注[3]。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文关怀。医学在诞生之初,就涵盖了人文关怀的精髓。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曾在誓言中写到“我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严禁对病人的一切毒害与妄为”[4],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关怀在医学诊治过程中的实践。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为患者提供整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新医学模式的要求,尊重、爱护、关怀患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是对患者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5]。对于人类而言,疾病是无法避免、客观存在的,仅使用医疗技术手段不能实现疾病的彻底治愈,还需要人文关怀与之配合[6-7]。由于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存在重医学专业知识、轻社会文化,重技术操作、轻人文思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对患者的关心,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没有完全适应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对医生职业精神以及医生的义务缺乏全面的认识[8]。例如: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绝大多数实习生关心的问题是疾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后这几个方面,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提出关于如何对不同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跟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实习前人文关怀教育重视度不够有密切关系。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90%以上是专业课,人文科学类课程很少设置,而真正能与医学专业对接的人文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种对人文关怀教育不重视的思想会影响学生,导致他们在临床实习阶段重专业、轻人文。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实习医生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的综合环节[9]。医学院校教育应将培养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作为目标,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传播给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影响,促进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自觉地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中[10]。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课本知识灌输,忽视人文关怀方面教育,在操作课程中则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技巧教学上,而人文关怀则是一两句话带过,甚至被直接省略掉[11]。相较于医学知识,人文关怀能力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指的是医护人员具有的内在素养,是知识、道德、人性、情感等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机械性等特点,在加深实习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12]。在教学中可通过讲解案例,为医学生模拟真实场景,使其了解患者的心情与需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探究基于人文关怀理论的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对比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G16级、G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G16级学生为对照组,G17级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共30人,男11人,女19人;观察组共21人,男11人,女10人。两组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及已学基础课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两组学生均于大二上学期进行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授课教师完全相同,授课学时均为32学时。1.2.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集中讲授操作要点并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总结。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具体实施如下。(1)形成人文利他主义的价值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实训课总评成绩包括期末考核成绩(50%)、重点项目阶段性考核成绩(30%)、实训报告成绩(20%)。期末和阶段性操作考核成绩中,操作技能占40分,关怀能力占20分,沟通能力占20分,应变能力占10分,团队合作意识占10分。在评分细则中,尽可能明确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考查项目。例如“与患者建立关怀型的医患关系”“将被治疗对象视为具有各种需求的完整的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熟练地进行操作”“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关怀需求”等项目;在每次实训报告的“小结性反馈”中,要求医学生记录自己在操作练习时对人文关怀的感悟和体会,反思在操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及融入人文关怀。(2)坚定信念。每次实训课上,教师与医学生分享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正反面人文关怀案例,组织医学生进行约10分钟的心得交流与讨论,培养医学生根据特定情景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例如设定情景:为拒绝配合的患者实施导尿术,引导医学生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鼓励与安慰。(3)培养对自我和他人的敏感性。医学生在模拟情景下进行小组练习,根据案例中治疗对象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去观察,感知其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适合进行真人操作的项目,例如体格检查,医学生轮流扮演患者、医生、旁观者。操作后,小组成员间进行互评、纠错,交流彼此的感受。对模拟人进行操作时,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景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4)建立帮助—信任关系。帮助—信任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还体现在引导医学生与治疗对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辅导他们进行操作。在操作练习和考核方面,建立互助小组制,每组4~5名学生。对重要的操作项目设置阶段性考核,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选一名学生操作,该生得分计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以此模式激励小组成员间相互指导,共同进步。要求学生在每次操作练习时注意运用关怀用语及关怀礼仪,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培养与患者建立帮助—信任关系的意识。例如,在置胃管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并教会其如何配合插管和难以忍受插管的痛苦时请求停止插管的手势。这些关怀行为可以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有权控制操作进程,从而缓解恐惧心理,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5)表达正性和负性的感受。每次实训内容以病案形式导入,鼓励医学生参与病案讨论。分析病案时将课桌椅摆放为半圆形,以便学生进行眼神互动与交流。教师引导医学生学会聆听,尊重医学生不同的观点。操作练习中,要求扮演医患双方的医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医学生正确面对赞美与批评。(6)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医学生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情景进行操作,科学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体格检查、插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等方面知识时,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挑选两个高质量视频,并将其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同时设计自己认为最优的操作模式。课堂上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演示,请观摩的学生从操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是否符合省力原则、有无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7)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引导医学生将大一所学关于礼仪的课程知识运用到每一项技能操作中。教师针对每项操作,精心编制基层医生技能操作关怀性用语表,包括操作前、中、后的关怀性语言和礼仪规范等,供学生参考。(8)注重细节,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医学生关注患者身心状况,关注在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导尿术、体格检查中,拉围帘、关门窗等细节正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引导医学生关注教学环境中的人文关怀之美,例如墙壁上的人文关怀挂画和标语、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模拟病房中的一些温馨小装饰物等,体验外界环境美带来的精神愉悦感。(9)帮助满足个人需求。引导医学生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教师在准备每堂课的导入案例时,尽可能交代每个案例中患者的病情、社会文化背景等,要求医学生讨论模拟情景中患者可能存在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患者需求。1.3评价指标。1.3.1操作考核成绩。两学期课程教学结束后,采用我院编制的操作考核标准(操作技能40分,关怀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应变能力10分,团队合作意识10分,满分100分)对两组进行技能测评,每名医学生在相应学期学习的所有操作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1.3.2人文关怀能力。采用许娟等[13]汉化的人文关怀评价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包括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调查。1.3.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课程教学结束后调查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较大、能够很好地掌握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4个条目,选项为“是”和“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两组操作考核成绩比较(见表1)。2.2两组人文关怀能力比较(见表2)。2.3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见表3)。
3讨论
3.1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操作技能、人文关怀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学后观察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医学生的操作不再是刻板的执行和形式化的沟通,而是充满人文关怀。在这种模式的长期作用下,医学生通过思考、感悟、体验、观察,将人文关怀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高人文关怀能力。3.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在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得到了医学生的认可。在“重技术,轻服务”的传统观念影响下,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主动思考和关怀意识,大多刻板地学习操作技术[14-15]。人文关怀教育的渗透,能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医学的本质,了解关怀照顾的意义与专业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翻转课堂、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医学生体会到照顾与被照顾的不同感受,认识到技能操作时要合理运用专业知识、科学方法、关怀之心,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然而,观察组许多医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较大(P<0.01),可能是因为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训教学增加了学习难度。例如,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的实训教学需要医学生将美学、礼仪、人际沟通等知识运用于操作练习,并互评纠错。此外,课堂上还需要医学生参与病案讨论。翻转课堂的运用要求医学生课前自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翻转课堂需要医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提示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当循序渐进,多与医学生交流,给予医学生适应时间。3.3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表1显示,观察组在操作考核中所展现的操作技能、关怀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及团队合作意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观察组考评模式区别于对照组,能促使医学生有意识地调整学习侧重点,以综合能力提升为学习目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融入礼仪、沟通等方面内容,设计课堂交流、互评等环节,锻炼医学生沟通、应变能力。以小组为单位,对重要操作项目进行阶段性考核,教师任意抽取组内一名医学生,将其成绩作为小组每名医学生的共同分数,并计入期末成绩。此种考评机制能促使小组成员间形成互助关系,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本研究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人文关怀能力与学习质量。
作者:王燕 江萍 韩兰萍 曹英华 杜锦萍 单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 上一篇:浅析钢琴作品在钢琴教学的重要性
- 下一篇:培养留学生医学人文素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