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
时间:2022-12-06 09:22:57
导语: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对于医学院校而言,非医学课程在扩展知识面,培养复合型人才上作用显著。但是从实际的课程教学来看,普遍存在选课盲目、课程随意设置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从人文选修课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首先分析了人文选修课的现状,然后对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课程设置;管理
近年来,随着医学教育的发展,如何在专业单一的医学院校融合医学教育、人文教育,更好顺应未来医疗行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引人深思的问题。选修课作为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手段,对于陶冶学生的人文情趣,提升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因此怎样在医学院校的教学改革中规范管理人文选修课,是当前医学院校急需解决的重点。下面,笔者结合工作经验,简要探讨了人文选修课课程的设置和管理。
一、医学院校开设人文选修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除要具备高操的医术外,还要有着高尚的医德,这和我国当前的素质教育目标不谋而合。在当今社会,“黑暗面”是普遍现象,给医学生带来严重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该问题,成为学校和家长的世纪难题。对于医学院来讲,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进入社会前有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最为基本的职责,高尚的医德以人文精神为基础,而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贯穿整个教学,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中,时刻体现人文知识,比如基本国情、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传统等。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人文资源丰富,应及时传播,充分使用,若医学院校教学中开设人文选修课,不但能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感,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逐渐形成民主意识和积极态度,进而从狭隘的思想中走出来,真正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的新一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1]。
二、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从我国当前的医学院校课程设置来讲,将近一半左右的课时是专业课程,学生的注意力也多集中于学习专业知识,人文素质教育只能以选修课的身份存在,而且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管理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一)学生认识不足,学习主动性低。对于医学院校而言,教学主体多为理科生,不了解人文选修课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性,甚至部分学生抱着混学分的想法上课,降低出勤率,影响学习成绩。通常情况下,在选修课刚开始时,教室都是人满为患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听课学生开始减少,甚至不再去听课,邻近考试时人数突然增加。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选修的哪门课,导致无法参加选修课考试,而考试的又不是自己所选修的课程。在这种错误理念的影响下,不但无法满足人文选修课的教学需求,还影响着整体成绩的评判。(二)课程设置随意。对于人文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来讲,其随意性是比较大的。从各院校所开设的人文选修课种类上来看,有的课程是人们熟知的,比如音乐鉴赏、公共关系等;而有的课程属于另类,比如复旦大学的性别教育、同性恋研究等。部分院校在开设人文选修课时缺乏整体规划,教学过程中随意变动;课程的开设常结合现有师资情况、教师兴趣,有的院校还在教师不足时停课,未考虑到学生日后的工作需求和兴趣爱好。另一方面,由于人文选修课专业教师少,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种类也比较少,严重限制着他们对课程的选择余地,降低人文选修课整体的教学质量[2]。(三)学校缺乏引导,学生盲目选课。在人文选修课的选择中,由于部分院校只提供课程目录,未开展试听活动,导致学生多根据课程难易度、上级学生介绍等选择,使课程选择具备盲目性、随意性。部分选择就易避难,不考虑自身需求的选择简单、易通过的课程;有的学生则将考勤率、考试要求作为选课依据,这种情况下,造成人文选修课频繁出现冷热失调的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四)缺乏考核机制,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受课程性质、上课时间关系的影响,选修课课程比较灵活,而且考试模式也不固定,有时开卷考试,有的用撰写论文的形式考核,基本上只要学生及时参加考试,就能拿到该课程的学分,甚至个别代考的学生同样也能考试合格。在这种错误观念的影响下,给教学评价机制的制定带来一定难度。一般来讲,人文选修课的开设面对的是全体学生,学生来自各专业,时间协调难度大,故而多将课程安排至晚上、下午后两节,学生多时甚至要在大合堂开课,一一点名不再现实,加大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难度,造成整体质量下滑[3]。
三、医学院校人文选修课设置与规范管理措施
(一)建立规范的课程设置体系。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内容多从专业特点、社会需求等方面明确,常分为医学专业的人文教育、基础性的人文教育等,其中医学专业的人文教育包括行为医学、医学伦理学、社会医学、心理学等,基础性的人文教育包括卫生经济学、医学法学等,公共基础人文教育包括历史、艺术、哲学、文学等。在具体教学中,学校应制定完善、科学的选修课开课和评价标准。对于公选课的开设,应参照现有的课程体系设置,并制定相对完善的审核机制,组建专门的评估机构,定期对课程重要性、教师经验等进行评估,预防随意开课、放羊式管理现象的出现。对于和现有课程内容相重复的课程,制定明文禁止开设,或者要求教师调整课堂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科学设置课程,规范课程管理。开设的选修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学生转变被动学习的观念,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拓展知识体系和眼界。而且,选修课课程的设置还要和市场、人文素养相贴合,特别是心理学、医德、历史文化等课程开设时,应进行长期的建设,不能因为教师原则随意取消选修课。对于已经明确开设的选修课,应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和专家结合科学发展、社会需求等进行审核,随后再交由教育部门安排和管理。为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要严格要求每学期的选修课数量,以不超过3门为宜。此外,还要构建教学管理系统,让学生在网络上查看课程信息,方便教学管理。教务处也能通过该系统随时掌握学生的选课情况,提高工作效率[4]。(二)加强人文课程师资建设。要想保证人文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就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人文选修课教师。在人文选修课的开设前期,制定并落实竞争机制,允许同门课程多名教师授课,让学生从中挑选合适的教师,这对提高教师竞争力和工作责任心作用重大。同时,学校还要制定选修课的评价方法,定期评估教学情况,及时奖励受学生欢迎、质量高的课程;反之,对于学生不欢迎,教学质量差的选修课,应限期整改,若整改后仍不符合学生要求,应立即停课。加强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让教师结合实际开设能够体现人文精神的课程,因为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了解医疗卫生情况,对医患关系有着切实的体会,能在课程上更加受学生关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三)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院校开设的选修课多,学生由于缺乏对其的了解,极易出现选课盲目性的现象。基于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选课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到哪门课程是适合自己的,哪门课程有利于专业发展等。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能让他们对选修课有着充足的了解,便于正确选择课程。另外,教育部门还可根据学校实际编制选修课课程指南,为学生课程的选择提供便利[5];或将课程信息挂于校园网上,帮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选修要求、学分等基础信息。若学校条件允许,可先让学生试听,随后再决定是否改选。为调动学生对选修课的积极性,可借助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各专业、各年级学生进行了解,为日后选修课的开设奠定基础。通过相关调查,了解到还是有多数学生对人文选修课感兴趣的,为我院人文选修课的开设提供可靠依据,并在多年的开设中推进了素质教育,真正的实现了教育改革目标。(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合理安排上课时间。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应在管、教、学上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并将其落实到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达到二级管理学生的效果,只能在一级管理基础上才能实现,其中学校对教师的管理环节包括审批教师资质、监督教师行为、考核教学结果等。由此可见,学校对教师管理的落实,自然而然的也就促进了教师对学生的管理[6-7]。上述得知,医学院校在开设选修课时,多将上课时间安排在晚上或下午后两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针对该问题,应在教室满足教学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安排上课时间,甚至可以将上午无课的班级作为选修课的合堂,以此来保证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医学模式发展和应用的背景下,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医学院校的人文课程就是提高人文素养,帮助学生树立关爱和尊重生命意识的主要途径。因此,需加大对人文选修课的研究力度,从建立规范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人文课程师资建设、重视对学生选课的引导、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等方面设置和管理人文选修课程,以此丰富学生知识,培养人文素养,促进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永丽.通过人文类选修课培养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行性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6):57-59.
[2]童渐,周丽霞,郑金平,等.地方医学院校公选课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10(4):49-50.
[3]唐宇宏,潘鸿.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5,33(15):149-151.
[4]唐宇宏,潘鸿.贵州省医学院校人文素质公共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0(1):67-69.
[5]周谊芬,单芳,余弦,等.江苏省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设置现状分析[J].交通医学,2018,32(1):100-102.
[6]王月,彭迎春.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改进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6,30(12):51-54,58.
[7]杨永丽,王瑾,盛文凯,等.医学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困境与出路[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7,30(8):1018-1021.
作者:周庆 单位:徐州医科大学
- 上一篇:英语自主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下一篇:高职课程改革项目化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