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研究
时间:2022-08-13 08:34:34
导语:传统人文精神与人文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当前大学阶段的人文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尽管如此,人文教育在高校中的融入效果依然让人遗憾,甚至无法深入到大学本质当中获取价值,仅仅是停留在相对浅层次的教育,这也是人文教育中国化研究不足、实践缺失的结果之一。当今社会,中国大学不但需要重视国际学科教育,在学科发展上与其他一流国际高校保持一致,在自身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方面同样也要达到世界水平,否则就会出现传统文化难以继承,甚至出现人文教育缺失、学生综合素质下降的问题。立足于现状,为了更好地研究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高校人文教育,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人文精神的定义与内涵。
二、传统人文精神概述
1.人文精神的定义。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涵盖多种文化精神的复杂历史概念,其不但包括了各个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文化传统与精神实质,同时也包含着对于韧性的思考以及对于人价值与意义的关注,这也是对于人类文明以及使命的探索与诠释。人文精神的研究对于更好的理解人格理想、生命追求以及终极关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当前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也变得越来越丰富,更是体现出了对于人生的追求、思索,这也是新时期人文主义关怀的价值表现之一。2.人文精神的内涵。(1)人文精神是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学者们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时喜欢将其在整体上进行把握,如果是宏观上对传统文化进行研究,那么人文精神或许可以作为其最为突出的特征之一。在中国历个朝代和时期都有对于人和自然之间相处方面的论断与分析,这些文章中充满了人文精神的分析与探索,也是对人作为天地万物中最为灵动而尊贵的代表的研究。比如《礼记大传》中提到了必自认道始以,就强调了人类在世间的重要性,这也是从人类的角度出发对于未来认知的过程。做世间万物的核心,人类的地位自古就已经被确立,也正是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对于人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华夏文明体系。研究人文精神就是研究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征,是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最为有力的依据之一。(2)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关注道德修养与对人本质的认知。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与情操,并且还会对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本质认知的部分格外关注。在传统文化当中,伦理观念与情感道德被认定为是人的核心,人类的本质在于从万物提炼出来成为天地之精华。正如孟子所提出的性善的观点一样,人的本性应该是仁义,而在教育过程中对这些内容进行扩充才是教育者必须把握的关键。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文精神也一直被作为君子的衡量标准,包括知识分子的品格与情怀,还有阶层的精神特征,这不但是人生理想的表述,更是人生态度的集中体现。在长达数千年的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哲学价值体系中,人文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文精神的出现与发展是中华民族代代相关的结果,其不但是民族精神财富,也是一种强大力量的人生价值体系,是人生追求,指引着人们积极的生活、工作。
三、人文精神的现代性
1.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人文精神的核心内容主要为仁爱意识,这也是儒家文化统治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所带来的伦理学说的集中认知。那么什么是仁爱?首先,仁就是个体成员在出现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冲突时,主动让出自身利益而追求社会利益的活动,能够时刻同情他人、关爱他人,这就是对他人爱的表现。如果说仁爱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文精神中也具有丰富的内涵。人文精神中的仁爱以及人与自然可以作为人文精神的核心与主旨。2.传统文化重视礼乐教育。传统文化十分重视礼乐教育,这是由于礼乐代表了国家强制力,代表的是制度、文化,更是德行升华与发展的载体。只有在一定的制度与规范当中,人们才能够形成仪式感,才能够自觉遵从统治者要求的道德标准,这虽然是封建统治者统治国家的一种方式,但是也给现代人文精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价值与内涵,其中许多更是被沿用至今,比如说礼乐文化所创造的特定情境当中就充满了德行与情感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带给现代人截然不同的历史体验。3.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人文精神。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性文化与现代性精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体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特征与应用优势,就必须积极与历史对话,取得心灵上的沟通与文化深层次的融合,挖掘人文精神中的现代性,同样是对新时期人文精神的重构与发展,是对鼓舞士气、振奋精神的人类文明的再创造。
四、中国高校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因素
1.高校定位存在问题。结合目前高校人文教育的现状,高校本身的定位可谓是导致人文教育实施不顺畅的主要阻碍因素。从客观上来看,高校作为培养顶尖人才的摇篮,其理应作为国家人文教育的主要阵地,但是,大多数的综合类高校在教育过程中却并不重视人文教育,将绝大多数的精力集中在学科建设以及专业知识的教育方面,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传承。2.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不足。传统人文精神强调对人本质与人生价值的追寻与探究。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当前真正能够潜心研究学术的人越来越少,由于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不足,高校实现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传承依然任重道远。3.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占据。西方文化的冲击与占据也是影响人文教育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目前,我国正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侵袭与冲击,其中包括拜金主义、享受主义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真正关注传统文化的学生比例很低,大家都将未来能够找到好工作,有份好收入来作为自己求学的目标,既然目标已经偏离,又何谈人文精神的构建与教学引导呢。
五、在高校中继承和发展人文教育的策略
1.明确教育目的。当今大学,开展人文教育时出现的问题较多,如果能够认识到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改正,才能够转变原有的教学结果,提升人文教育的优势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专业教育与人文主义教育应该齐头并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的基本目的。学生经历高考进入高等院校参与专业学科以及通识知识的学习,在这个阶段,教育者不但需要引导学生熟悉自己的专业,了解其发展历程,建立良好的学科知识体系,同时也需要帮助学生关注人本身的价值,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人文教育的方式来让学生重新认知自己,认识到自己的观念、行为在社会活动中的影响,从而为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创设条件。实际上,大多数学生从中学进入到大学,其在学习方式与行为举止方面没有及时转变,作为一个成年人,大学生必须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未来发展的阶段与理想,同时也需要具有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人生态度以及创造力,同时还需要具有社会责任与民族精神,这些同样是人文教育引导的目标,是现阶段高校实施人文教育的主要任务。2.关注学科融合与发展。许多高校教育者错误认为人文教育是社会学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类型,对于其他学科的学生并没有价值和意义。随着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当前用人单位对于大学生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除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背景之外,一个人本应该具备的素质也是用人单位考察的重点。换句话说,与其说企业关注你的能力与技术,不如说企业更关注人怎么样。这样一来,人文素养与学科的融合教育也就在所难免。如何在教育中实现人文教育的融合,将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注入学科当中?笔者认为,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提升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是首要任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技能与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品格与素养,在学生有情绪以及行为上的转变时,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引导其向着更为和谐科学的方向发展。3.通过丰富的活动强化人文精神的传承。结合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分析情况来看,美国著名的人类文化研究学者英格尔斯总结出了人现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包括乐于接受新的生活经验与行为方式、任何时候都准备好接受社会的变革、具有广阔的思路与开放的头脑,不愿意墨守成规,对于任何事情都具有自己独立的想法与认识、具有现在与未来的规划、尊重知识且具有专门技术、对于教育的内容与传统敢于挑战等等。从现代人类的现代性特征上不难发现,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承离不开丰富的活动,通过建设合适的教学氛围与校园文化气息,可以有效影响并感召学生,也更容易形成良好的人文气息,以此来体现人文关怀与教学价值,最终实现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与提升,为其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创设新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竺建新.高等教育不可忽视人文领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03-13.
2.胡晓刚.探究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化人才培养.党史博采(理论),2018(02).
3.张艳红.高校文化建设中科学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12).
4.刘静.人文教育:民办高校立足的根基.大学教育科学,2017(06).
5.吴越,马文武.构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发挥的实现途径.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
作者:张晓黎 单位: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 上一篇:技校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研究
- 下一篇:钢琴教学演奏者乐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