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分析

时间:2022-10-19 08:24:57

导语: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语文人文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人文教育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以及人格塑造都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简述了人文教育的内涵及其价值。而后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以更加了解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

关键词:人文教育;语文教学;培养途径

一、人文教育内涵及其价值

十年能树木,百年才能树人。因而,教育领域要严格按照人文教育的标准,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谓人文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也即是说,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教育,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也要注重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人文教育在新时期背景下具有巨大的价值。首先,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当下的信息时代,网络十分发达。青少年通过网络接收了十分巨大且复杂信息量,使得当下的青少年普遍存在早熟的情况。他们所掌握的信息更多,同时因为长期受到网络暴力言论的影响,使得青少年浮躁而冲动。但是,即是青少年受到网络观念的影响较大,但对于青少年来说,学校的教学活动对他们价值观的发展才有主导作用。因此,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的发展。其次,人文教育对于青少年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一个人的人格直接决定他一生的生活际遇。因此,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以人文教育为主线,为学生的人格塑造提供准确的方向指引。高中的语文教学课程是高中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育对学生文学基础知识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高中的语文教材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学活动中应该让教材中的人文教育内容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仅仅重视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要以人文教育为方向,注重运用合理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生的人格的塑造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以人文教育为主线,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有三种渠道。第一、提炼语文教材中相关人文教育的词句。高中的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字词凝练,而且内容富含了人文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在老师开展授课活动过程中,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把握人文教育环节,适时地向同学们施加人文教育,这相较于专门开展的人文教育课程来说,增加了乐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的教学中,马丁•路德•金说:“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这句话中的“肤色”、“品格”表达出了种族歧视的不公,以及作者对于种族歧视的不满。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体会字里行间的深意,从而体会生命之中应该追求的信仰是什么。让学生更加了解公平与公正的内涵,了解“世界友爱”的崇高追求。第二、把握语文教材中课文内容的深层次含义。在高中教材中,许多的教学内容都富含了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课文内容背后的含义,并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刺激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思考,以此加强学生对于人文教育的理解。例如,在语文教材人教版必修2中《离骚》一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文章的表层含义,还应引导学生感受屈原通过“诉说”、“申诉”、“劝说”和“斥责”的方式来表达的对因与不公的呐喊。了解屈原“岂余身之倬殃兮,恐皇舆之败绩”的家国情怀。学生才能了解在自己的生活中应该有什么样的抱负,这才能为学生人格塑造做出正确的引导。第三、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感受人文精神教育。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知识,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会发现许多有意义和价值的学问和道理。但是,由于学生待在学校和教室的时间较多,而且他们把他们的精力都集中放在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上,所以他们往往缺乏观察生活的耐心。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景象的习惯,了解日常生活事物的运转和变换,参悟其中的道理。当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特定的具有人文价值的景观,让学生在观赏人文景观的过程中,了解人文精神。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修养。

三、结语

人文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它既能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也具有重要作用。在高中的语文教学活动中,不能只是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素质。高中语文教育应以人文教育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才是教育的本质之所向。

作者:张清芳 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