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思考
时间:2022-08-22 02:38:35
导语:医学人文教育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在我国,受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高等医学教育以多种学制的形式存在于高教体制中。基于多种学制医学教育的并存,其中作为医学教育价值核心的人文教育在教育者的培养目标、受教育者的职业道德自我认知和修业年限的课程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在宏观上不同学制之间存在思想观念无变化、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等问题,因此,在学制差异视角下医学人文教育的观念思路、课程体系应与学生的具体情况相适应。
关键词:学制差异;医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比较研究
医学人文教育是现代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教育医学生正确地认识医学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正确认识人在医学中的价值[1]。现阶段,医学人文教育在高等医学院校中逐渐被重视,学科教育和师资队伍也得到长足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仍然无法针对在校医学生设定统一的人文教育大纲和人文教育目标,其根源是我国医学教育多种学制并存的问题。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的医学教育目前现存三、五、六、七、八年等五种学制[2],其中三年制医学类教育还存在专科和中专两种学历培养层次差异[3]。医学教育学制差异的表象背后是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各地区对医学人才需求层次不同,但居民对医疗带来的健康需求以及与医疗相关的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等因素却不存在明显差异,更不会因医护人员接受教育层次差异而存在职业道德差异。
一、医学教育的学制差异与社会需求
不同层次学制的医学教育相对应的是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与此对应的是区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人力资源承载的差异。人对生命健康追求的目标是相同的,但地区经济对医药卫生事业投入和居民的医药需求支付能力却存在较大差别,这种社会经济支付能力的差异直接影响区域的卫生人力资源承载。通过对区域卫生人力资源需求和承载力把握,不难发现,目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学制层次差异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存在。医学教育本应当是精英式的教育,在招生、培养和社会定位上都应当是遵从于精英化的职业目标[4]。现实的人才需求的层次差异是不同层次医学教育并存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对不同层次医学毕业生执业能力存有差异的包容性,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人文执业能力却不存在差异化要求。因此,即使在差异化、不同层次的医学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都有着几近相似的培养目的———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医生。相近的目的,不同的学制和教育理念,这要求我们在医学教育中应正视学制差异对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影响。因而,针对不同学制下医学生选择合适的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显得尤为必要。
二、教育者对学生培养目标心理定位的影响
培养目标是教育者对培养对象的心理定位最为直观的体现,也是制定相应教学计划、课程体系的核心依据。不同学制医学教育之间最为表象的差异是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差异,这种定位是社会对医学高等教育要求的具体化实现。如协和八年制临床医学培养目标是“具有满足21世纪医学科技竞争和社会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较大的发展潜力,足以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医学人才”,而同期的厦门医高专三年制临床医学培养目标则是“培养具有从事基层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执业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卫生技术人才”。在总体目标的差异性影响下,医学教育呈现的状态是专科层次为“本科压缩型”课程体系、长学制则是“本科强化型”课程体系,缺乏结合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建设,将影响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短学制医学教育中尤为明显。教育者对医学生培养目标的心理定位也因培养目标的不同而产生较大差异,在长学制高层次医学生培养中教育者会强化人文教育,而短学制低层次医学生培养中教育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人文教育。众多医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显示出:长学制的医学生培养目标中包含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系统的临床知识”,短学制则仅仅包含执业能力的要求,未涉及到人文素质的目标。因此,学制差异下教育者对医学生的人文教育要求也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直接影响到对医学生人文教育的源动力。
三、医学生的职业道德自我认知的影响
培养目标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心理定位的外化体现,医学生的自我职业道德认知水平也影响着医学人文教育。学制不同的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认知水平也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呈现的趋势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并非完全相对应。根据文献数据分析,短学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职业道德素质认知水平整体偏低,学生对医学的认知流于职业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等外在形式,对医学的治病救人、救死扶伤本质认识存在严重不足[5];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自我职业道德认知水平较高,整体上医学的本质和医生的职业道德认同程度较高,超过三分之二医学生选择学医的价值取向是因医学本身的社会价值,而非外在动因[6];长学制的医学专业学生对自我职业道德认知水平则低于五年制本科、高于短学制专科学生,呈现居中的态势,对自我职业道德的倾向性选择中,近半数的选择呈现的是多元化趋势[7]。相较于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所呈现的结果差别,结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可以得出短学制的医学生对专业认同更倾向于作为社会生存的技能,未能将医学视为与生命休戚相关的学科;五年制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和社会接受度高,更容易将专业作为人生的理想和事业发展的基石,自我职业道德认识水平较高;长学制医学生的自主思想较重,在专业认同的基础上更在意自我的发展和成就,自我职业道德认识水平居中。不同学制的差异化职业道德自我认知需要在教育中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异化的教育培养方式。
四、修业年限差异对课程设置体系的影响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医学生在校修业实践中实践教学时间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0%,部分长学制占比高达50%。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安排通常包含有基础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教学课程。四种课程体系构建成为医学教育的主体部分,但学制不同,四种课程体系所占比重和学时数量存在明显差异。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如前文所述,是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务工作者为目标。学制的长短并未对毕业生是否能从事临床工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学校教育承担的基础任务是相同的。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教学课程有着统一的要求,各个层次的医学教育变化的依据主要为根据理论课修业年限和临床实践教学年限的时间分配而施行具体的课程体系和难易程度规划。总的来说,中短学制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教学时间分配一般为12个月或以下,长学制的临床实践教学时间通常在24-42个月不等。短学制医学教育受修业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课程配置仅仅是满足专业教育基本要求,部分院校根据自身能力开设医学人文类选修课程[8];五年制的本科教育在基础通识课程的基础上,初步实现有方向性的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教育模式[9];长学制则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培养计划,以及依靠师资力量增加或增设部分相关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综合实力。其中综合类院校中,可供医学生选择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更为丰富。学制差异与教育层次的差异,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主动学习积极性的落差,让医学人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对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产生的影响更为明显。
五、学制差异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思考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中价值教育的核心所在,是教育医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施展自身高超医技的价值观和方法论,也是推动医学生自身素质建设的必由路径。基于不同学制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比较所呈现出的特征主要为:
1.医学人文教育在不同学制下的变化并无思想观念的变化。从三年制到八年制的各种层次医学教育都在不同程度上重视医学人文教育,但是这种重视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呈现出较为粗放的以课程多少和课程深度衡量医学人文教育的投入。固然课程多少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标志之一,却不是医学人文教育的核心所在。医学人文教育应当传达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价值观,关于治病救人的信念和正确认识医学与人的价值观。虽然随着学制的增长,课程体系也变得更为充实,但仍未有效的将医学人文教育定义为一种价值教育。
2.医学人文教育的效果并未与投入呈现出正相关。学制差异带来的不仅仅是医学专业技术的能力差异,同时也存在医学价值教育的不足和对如何做好医生的方法论的学习不足。长学制医学教育所面临的高投入低产出的效果也是目前医学人文教育应当深入思考的。医学作为与人类生命休戚相关的科学,其从业人员也应当具有善待生命的仁爱之心。这要求现代医生培养体系中要训练学生的不仅是临床的技能,还包含有如何做好医生的价值观念。短学制医学教育中存在学生先天认识不足和后天培养投入有限的问题,不仅是依靠人文教育投入增多就可以实现效果转变的,而应当从最基本的价值教育方法中去改变。长学制医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是反映出单纯依靠投入不能解决问题,对医学生实施价值观教育更需要观念的改变。
3.医学人文教育需要观念思路、课程体系与学生情况相适应。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务人员的重要途径,有着工业社会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标准,是现代社会对健康需求产业化之后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不同学制的存在是高等医学教育向社会经济发展不足的妥协,高等医学教育却并未因为这种妥协而降低对健康服务的追求。任何层次的医学教育在宏观上都为学生构建起完整的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学习训练体系,力求他们能够在毕业后成为造福一方的合格医务工作者,即无论何种学制医学教育都应将人文价值作为教育的目标,这是不同学制之间医学人文教育的共性,而特性在于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应采取区别的方式方法达到培养目标。医学人文教育在不同学制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并不具有现实可复制性,推进人文教育是实现基于医学人文价值和生命健康追求的共同价值观教育。在不同学制中应当借鉴的是医学人文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核心精神,各个层次的高等医学教育中应当结合学生的特性推进人文教育。
作者:叶子辉 蔡胜 单位:杭州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足立智孝.美国的医学人文教育:历史与理论[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1):8-13.
[2]陶骏贤,施长春.我国医学教育学制与培养方式现状及改革展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1):33-35.
[3]季晓辉,王锦帆.试析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学制的演变及发展趋势[J].江苏高教,2004,(1):39-42.
[4]曾益新.医学教育必须是精英教育[J].医学研究杂志,2013,42(3):1-3.
[5]吕广石.医学生职业道德认知现状调查与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10-13.
[6]薛蕾.医学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内蒙古医科大学、包头医学院为例[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7]郭佳,赵欣,万腾.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11):1357-1361.
[8]崔明辰,刘国良.42所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中医教育,2014,33(5):67-69.
[9]燕娟,陈晓阳.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探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4):48-49.
- 上一篇: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研究论文7篇
-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