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
时间:2022-04-18 04:20:32
导语:高校学生管理下人文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为何要将人文教育渗透进高校的学生管理中
第一,高校管理的对象是思想观念等趋于成熟的大学生,对他们不能用普通的管理方式来进行管理,只有将人文教育渗透进高校管理工作中,给学生以广阔的生活思维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通过教师科学高效的引导管理的方式才能更好的管理大学生的同时,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体会到来自学校的人文关怀,从而更有助于他们将来进入社会后的健康发展。第二,将人文教育渗透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是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必然内在要求。它改善了对学生进行机械教学管理和“课本式”人文教育的双重弊病,通过将二者结合,将人文教育渗透到教学管理工作中,让学生在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养成尊重包容、理解的品质,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最终培养出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人文意识。第三,人文教育是一切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不应该是缺乏人文关怀的机械工作,而应该是在一种积极自由的的环境中,学生充分展现自我的同时,教师与学生和谐互通的状态,在不压抑同学的同时释放学生的特色光彩。
2目前人文教育在高校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在高校学生管理中人文教育的体现还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是在思想政治的教育当中,高校普遍采用的那种传统的“填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过分注重教学过程中老师地位的体现从而没能调动学生对于思想政治学习的热情。这些都使得学生们觉得政治是一种无味、单调的课程,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其次,在整个高校学生管理中贯穿始终的仍旧是限制和禁止,这种管理方式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们自我个性展现的机会,使同学们对于教学管理工作产生了严重的抵触心理,造成高校管理工作的困难开展;最后,在对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注重服务意识的体现,高校管理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生,而目前的高效管理体系却将有序性放在了管理工作的首位。
3将人文教育渗透进高校学生管理的方法
科学主义的教育管理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养成固定的习惯,依据学校制定出来的明确的规定限制学生行为活动,逐渐促进学生固定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在此过程中作为规则的执行者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进行监督规范。这种过时的机械式的管理模式完全背离了新时期教育的目标要求,压制了学生的活力,因而必须以全新的方式将人文教育融入到教学管理中去。
3.1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的管理理念
要进行高校教育管理的改革首先就要摒弃旧的教学管理思维,将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以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来指导高校管理工作的进行。这就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认清教学管理工作中各个问题和关键,然后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具体全面的工作开展。过去那种形式上的“学生为本”并未深入到教学管理者的内心深处,而想要摒弃过去那种机械式的人才管理方式就必须要切合实际的吸收这种观念,然后落到实处的认真实施下去。与此同时,在高校管理过程中还必须切实做到提供给学生更大程度上的自由权,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有更广阔的生活和思维空间,使得高校管理工作依据学生的个性特色随机应变,在引导中管理学生,增强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在有效管理的过程中逐渐淡化教师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培养出学生自律、自尊的良好习惯。
3.2制定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
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学会尊重待人、包容理解是人文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在制定高校管理规则时要充分考虑高校学生管理的人文教育,使管理不再是机械式的约束与限制,而是在充满自由色彩的同时使管理工作顺利实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加认同和接受这种管理体系。而学生一旦不再抵触这种管理体系,就会主动去响应管理工作,以前那种学生违反管理规定的现象就不再会经常发生。另一方面,自由的、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体系还能减少因为违反管理条例而处罚学生时,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生理受到影响的案例的发生。
3.3利用高校校园文化深入人文教育在管理中的渗透
很多高校注重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这一方面能够为高校管理中渗透人文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还能够使高校学生管理进行的更加顺利。高效的校园文化形式千姿百态,它体现在校园生活的各个角度。而人文特性是物质文化的必要因素,高校在物质文化建设时可以将人文理念贯穿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处处感受到人文关怀。
4结束语
由以上分析得出,将人文教育渗透到高效学生管理中,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要内容,是兼顾有效管理和促进学生自由发展的必然要求。贯穿于高效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人文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使学生在一个宽松、广阔的环境中自由发展,最终在学到尊重、理解、包容的品种后迈向社会。
作者:刘媛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论文
- 下一篇:初中化学科学教学论文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