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时间:2022-05-09 11:18:59

导语:人文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文教育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一、高职院人文教育的现状与重要性

(一)人文教育的现状

新的人才培养质量观要求高职院校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由于专业课的培养目标、培养内容方面对人文素养的忽视,高职院校在开展教学时,对人文素养内涵的教育严重不足,人文教育对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远远没有开发出来。“将思政教学与人文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既提升思政教学质量,又收人文精神、人文情怀培育之效果。”[1]一些高职院校往往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教育,而有意无意地降低对思想政治课和人文教育课的考核标准,有的甚至只要专业成绩过关,其它课程的成绩一律“开绿灯”。人文精神的缺失直接造成学生精神的空洞和匮乏和价值观取向的迷失。上网、追星、旷课、缺乏理想等问题随之而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意志力相对薄弱。这对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材会产生程度严重的影响。

(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人文教育从狭义上说,是指在大学中进行的一种与人文精神、人文知识、人文价值、人文素养有关的教育。关于高职院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明确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种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观告诉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健全心理、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非常重要。一个国家不能没有文化理想,已经占据我国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也承担着为国家、民族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国家经济、文化、实现“中国梦”助力的使命,人文教育在高职院校的地位十分关键。“‘素质本位’的高职目标取向提倡通过对学生全面职业素质的提高,完善其个人品格,培养新型的适应知识经济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人。”[2]如果一所高职院缺乏人文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就会被“工具化”。

二、将人文教育贯穿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思政课教学的可行性

在高等学校,人文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课在起源与教育目标上都有共通之处。从起源上看,在我国国代最初的教育体系中,以儒家为主导的教育体系中,科学技术类的教育是包含在人文教育之中的,科学教育服务于人文教育。在近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发展带来了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学科分离。在当代的高等教育里,才真正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学科分开。而人文教育始终是或多或少地贯穿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程中的。“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趋势只有实现以‘人’为中心,即由过去以传授知识、训练学生、应付考试为主转为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未来。”[3]因此,人文教育融入专业课与思想政治课是理所当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在高职院校,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一条相当重要的路径是将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统一。以学生的不同专业为导向,将学生的专业岗位需求、职业素养反映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既能增强课堂的针对性,又能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三、基于人文教育的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融合统一的途径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评价方式

以人为本的评价方式是任何课堂评价方式改革的方向。“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传授理论知识,更应该通过人文教育等一系列手段和方法,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意志品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以达到真正的‘知、情、意、行’的统一。”[4]要为人文教育、专业课、思想政治课三者找到最佳结合点,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课堂评价体系尤其关键。将学生的成长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是改革专业课、思想政治课的核心,也符合教育的最终极目的。建立学校、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制度,是改革评体系的第一步。其次,考评内容的多维化。从多角度去评价课堂效果,才能避免评价的单一性与片面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二)健全机构、经费和制度保障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机构、经费及制度往往不是很完善。可以在组织机构上成立一个由主管领导、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思政部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处、系部、团委等组成的委员会,承担专业课与思政课教学统一性的研究与实践。在工作中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纵向贯通、横向配合的运行机制,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立项、社会实践、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

(三)转变观念,提升教师素质

教师的言行和人格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其理想信仰、价值取向、治学态度、为人处世方式等,对学生言传身教。提升教师的素质,首先不仅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还要教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成长成才为核心,改革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教师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具备踏实、严谨、科学的教风,具备文学、历史、哲学、地理等人文素养,具备对学生耐心、细心、爱心的教学态度,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其次,要把专业课堂与思想政治课堂统一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师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方向也必不可少。比如授课的学生是会计专业,教师就可以结合会计“诚信”的专业文化来开展诚信教育、责任感教育。

(四)教学资源中人文精神的开发

教学资源中人文精神的开发包括教材内容和实践基地中人文精神的挖掘和运用。思想政治课是人文社会学科中一门包含了丰厚人文教育材料的学科。首先在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要摆脱教材的书面内容的束缚,有意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把人文精神放到法律教学、国情教育、经济常识、哲学等课堂中。通过教材中的名人名言、励志故事、名人事迹、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介绍等人文教育的资源,在课堂理论学习中创造良好的人文精神熏陶氛围。其次,在实践课堂中,既要融入专业精神,又要让学生从体验生活、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下乡等活动中,教师讲授时,要准确切入,把握教育要点,将参观或实践活动加以升华,达到知识、能力、思维与人文素养多重提升的作用。如通过走访体验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服务基层、热爱人民的情感。再次,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开展演讲赛、辩论赛、观看视频、模拟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在团队协作和个性发展中学习,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如通过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培养学生学法、懂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民主法治精神。(本文来自于《学术探索》杂志。《学术探索》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琦工作单位: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