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探讨3篇
时间:2022-03-31 02:31:22
导语:医学人文教育教学探讨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医学人文教育是指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使学生在掌握过硬的医学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医学职业道德,并在未来的医学职业生涯中能够对患者实现人文关怀[1]。医学人文教育不仅包括在观念层面上培养医学人文关怀,更重要的是在实践层面上培训医学人文的技能,诸如医患沟通技能、肢体语言表现能力、医疗工作的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医疗纠纷的处理能力等,使学生学会利用人文技能恰当处理医疗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2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1新型医学模式的需要
现代医学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决定了其与人文的密不可分,它不仅涉及对“生物学的人”的生命健康维护,更需要眷顾“社会性的人”在心理、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在医疗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人文精神的体现,“医者,仁术也”,相比其他学科,医学生在未来的社会服务中更应该具有爱心、服务之心及社会责任感,这些都属于医学人文教育的内容。
2.2缓解医患关系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医患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加之一些舆论、媒体的不真实报道,近年来,医患关系一直处于相对紧张的状态,医患之间失去了基本的信任,增加了沟通的障碍和难度,医患矛盾自然与日俱增[2]。因此,必须加强医学人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处理好日渐增多的医疗纠纷、维护医患双方的共同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2.3妇产科学的特殊性
在临床工作中,妇产科因其工作内容而具有独特性。对产科而言,妊娠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因此患者及家属缺少对意外情况的思想准备,对新生命的诞生充满了希望,把母婴的安全及对新生活的美好希望都交予医护人员。但事实上孕妇能否顺利完成妊娠与分娩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危险。产科临床工作具有节奏快、病情变化快、病理情况随时可以发生、危害性大等特点。尤其危重产科,往往疾病总是来势凶猛,危害严重,这时事实与患者和家属心理预期存在巨大反差,易于与医务人员认识产生分歧,形成未来医疗纠纷的隐患。妇科则由于患病部位敏感,涉及患者隐私,预后可能影响患者生育能力等问题,也存在多种医疗纠纷的隐患。各级医疗机构中,妇产科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名列前茅,占近年来我国城镇医疗纠纷的17.2%-29.5%[3]。在新的医疗环境下,妇产科的临床工作面临严峻考验,这也更加突出了妇产科临床工作中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3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妇产科临床教学
妇产科学是研究女性特有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生殖调控的一门临床学科。其临床教学包括: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学习、临床见习实习3个部分。在妇产科教学中,不但应将伦理、哲学、法律、心理等人文知识引入基础授课,还应在见习、实习等各个环节,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通过具体的疾病、临床现象,将医患沟通技能、职业道德等医学人文理念一并传授。
3.1优化妇产科学教师的人文素质
在既往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医学人文教育等辅助内容在教学中往往被忽略。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自觉地将人文教育贯穿妇产科学教学的全过程,这其中,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是关键。面对知识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妇产科学教师除了继续学习与探索妇产科领域内的知识与技能之外,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学习和研究与之有关的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例如伦理学与社会医学、哲学与生态学、文学与美学方面的理论,医用语言艺术与技巧,妇产科学的历史与发展沿革等。把妇产科学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融入医学课程中,使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享受到人文精神的关怀。
3.2理论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和融合
现代妇产科专业课教学中,除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强调人文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上,在全面而深刻把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入人文科学方面的史料,并结合临床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力争在融合上下工夫,在渗透中做文章[4]。例如:一是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教育要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学习妇产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为妇女健康服务的理念,这一信念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使学生时刻牢记;二是以史为鉴,在讲课中适时加入名人轶事,用名人效应教育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医患情感教育,针对妇产科均为女患者及其心理特点,突出关心患者、如何与患者沟通,学会与人相处的人文关怀。在教学方式上更新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互动,通过专题讨论、PBL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探究答案;帮助其在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细微小事从不同视角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阐明观点,或由同学共同讨论,带给学生不同的感悟,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济世救人、一切为患者服务的情操。
3.3临床带教中人文精神的表率作用
临床学习阶段不仅是医学生掌握基本医疗技能的阶段,更是培养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的重要时期,此时教师的身教远远胜过单纯的说教。在床边教学、临床实习等实践教学过程中,临床教师不仅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指导,更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情感和无私奉献、竭诚服务的职业态度。教师应从问诊、体检等细节入手,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如何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去理解病人及其家属的诉求,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基本技巧,如何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在病历书写中,不仅讲述如何书写医疗文书,更应培养学生尊重患者权利、增强法律意识,树立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最终,促进学生在掌握临床技能的同时,培养其人文素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医院服务模式正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原则。妇产科是一个高风险的专业,妇产科医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更需要准确的临床判断力、诊断能力及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这些都依赖于其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升华。因此在妇产科临床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教学,建立“以人为本,关爱和谐”的教学环境,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
作者:魏莉陈必良杨红王建工作单位: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第二篇
一、医学人文教育现状及问题
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维护、追求并关切人的命运和价值等,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着重于肯定和塑造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这种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真善美的价值理想,是一种自觉性的文化精神。把人文精神放到教育领域中去,就是人文教育。它指的就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和素质,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事实上,人文精神与医学是相通的,因为医学的本质就是关注人的问题,可以说,人文精神是医学的主体所在。因此,医学院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是必要的。但是,当前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现状不令人满意,普遍现象是医学人文教育效果不佳,医学生缺乏人文精神。
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医学院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当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还没有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从而造成了当前的医学教育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育、轻德育;重专业、轻人文的倾向。此外,医学生得专业课程繁重,也影响了人文课程学习效果。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化,人文教育课程设置的课时偏少,目的性也不强,往往流于形式,不重视实际作用。人文教育学科建设滞后,整体的学科力量较为薄弱,甚至没有专门的人文教育教材,因此,在医学院医学人文课程往往属于边缘化的课程。其二,现代医学高等教育的功利性色彩较强,人文教育往往属于不能取得实效的课程,容易被医学生忽略。虽然说有些医学院校的人文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总体上来讲,很多医学院校的医学人文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上都陷入了一定的困境。比如说,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到位,表面文章做的较多,并没有实际的人文教育效果。人文教育教学资源有限,其师资力量也不够,教学形式单一,缺乏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缺乏必要的人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得大部分医学生无法切实领悟到人文精神的内涵。
二、医学人文教育的改革路径
21世纪,全球已经对医学人文教育逐步重视起来,中国也不例外。因此,我国很多医学院校也逐步意识到了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增设了医学人文课程,不断完善各项教学条件,提高相关教师的素质等,这些都为新世纪的医学人文教育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当前,现代医学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就是医学高等教育向人性化、人本化、人文化回归,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互融合。可见,当前,医学人文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教育能为社会培养有高尚品格的医疗工作者,人文精神教育能够丰富医学生的心智生活,人文精神教育能够塑造医学生高贵的灵魂。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出改革的具体路径:
第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应该正确处理几组关系,如正确处理人文教育和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加强二者的联系,正确处理人文教育和人文知识教育的关系,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正确处理人文教育和德育的关系,将德育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人文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注重人文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适应性强的医学人才,具有较强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知识,并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以德为先,让人文教育与医德教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使得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能够突出人文知识、人文能力和人文素质。
第二,医学院校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医学人文教育要开设医学人文教育课。作为一项与人不断打交道并对人的生命负责的职业,医学行业对于人文精神的要求应该是更为突出的,它将大大影响到医生医德修养。因此,医学人文教育应该构建合理的人文课程体系,努力塑造医学生浓郁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修养。那么,无论是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还是其他医学教育课程中,都要有意识的渗透人文精神教育,让医学生意识到医学不仅仅是一门技术课程,更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的人文社会科学。此外,医学课程中还应该结合其他人文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修一些文、史、哲、艺术等方面的课程,加强他们各种人文素质。
第三,医学院校要注重传授学生广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从人类知识宝库中获得人文精神。这就需要医学院校不断提升医学人文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我们可以借鉴美国人文教育课程设置情况,让人文教育在不同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占据重要的比例,无论是文科还是理工科,它们的人文教育都必须融入到其他课程当中去。医学院校还应该强化医学专业中人文教育的内容,让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教授过程中,体现出必要的人文主义教育精神。此外,医学院校还应该切实提升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并发挥专业教师在人文教育的中的作用。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爱、存爱和会爱,要重视学生教育的动态历程,注重审“美”修养,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乐观对待人生的态度。
第四,医学院校要积极倡导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到熏陶,努力营造一个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学生情操。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而丰富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资源和教育资源,让它与行为规范相结合,并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功能发挥出来,积极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思想和精神,充分尊重维护学生的权利与尊严,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第五,医学院校还要充分发挥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外环境中融入人文精神,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成立与人文素质有关的社团组织,抓住重要纪念日,举办相关纪念活动,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与有人文教育资源优势的高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实践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深刻体会,探索建立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跟踪与反馈机制,尽可能的提高医学生生源水平,改革医学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医学继续教育内容设置,设置临床医生心理疏导机制,让人文教育能够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医学专家和高级人才,从而有效防范医疗纠纷、营造和谐医疗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当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实施是有必要性的,我们要让人文科学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中充分呈现出其真善美的教育功能,加大人文教育相关学科建设的力度。具体来说,我们要加强领导管理,建设人文设施,构建人文课程,融入人文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师生关系,注重人文精神,塑造完美人性。而且,我们也要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人文教育改革模式,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改革、教师配备等方面都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更新理念,注重实践,整合课程,组建医学人文课程模块,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人文专业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开展协作教学,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从而使得医学与人文实现科学融合,从而发挥现代医学人文教育的导向作用和价值作用,为社会培养出完整的、和谐发展的、具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作者:王华山工作单位: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三篇
1医学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问题
1.1人文教育认知偏差
传统的医学教育主要偏重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人文素质培育方面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了医务人员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因人文素质缺乏,致使医患沟通能力下降,医疗服务意识淡薄,不能满足患者对医疗服务的多层次需求。随着特色应用型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人文教育逐渐渗透到传统医学教育、教学过程中,但由于传统的生物科学是现代医学的来源和基础,生物科学逐渐衍生、发展并壮大成为现代医学,这就造成了对医学人文教育忽视的思想和历史根源,在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时,由于医务人员过分依赖高科技,忽视了在医疗实践过程中自身应具备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诊疗过程中病人对人文关怀的需求,导致医患关系冷漠,从而诱发医患纠纷。究其原因,就是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忽视了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仅注重了对医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授和培训[1]。
1.2人文教育活力不足
随着医学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高科技在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医学诊疗技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人文教育的成效很难去准确衡量,而医学专业教育的成效却显而易见,这也是导致了“实用主义”意识的形成,以及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活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人文教育活力不足既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医学教育应在医学科学教育的基础上,将医学人文教育有效融合、贯通整个教育环节。目前,在我国高等医学教育过程中,重科学教育而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还比较突出,人文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缺乏有效的结合,教师侧重医学专业知识传授和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了医疗实践活动中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割裂,致使医学生毕业后往往会出现医患沟通能力的不足和医患关系的紧张[2]。
1.3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不合理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兼备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复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教师所承担的素质不容忽视。高等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师资配备大多为思想政治课教师,其知识构成偏向于人文,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医学知识储备不足,而医学专业教师虽然具备医学知识背景,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由于师资配置不合理,这也是影响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主要因素之一。另外,受课程时数限制,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设置方面尚存在不足,专业课所占比重较大,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课程设置不合理,而且主要是意识形态类课程,这就形成了以“两课”为核心,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不足的局面。对于医学生较为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如医患纠纷、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涉及甚少,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人文素质教育贯穿、融合到专业理论教学,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人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效途径
2.1增强人文素质教育意识
医学院校将人文素质课程融入专业课程关键是要提高教师对人文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卓越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使医学院校逐渐意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地位,医学有着丰富的人文色彩主要是由人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即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就要求医学教育应蕴含一定的人文素质教育,促使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得到充分地融合,培养造就高素质医学专业人才[3]。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人文素材,结合学生实际要求,并在建立科学思维模式的基础上,将医学专业知识与人文教育的内容融为一体,坚持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并重,在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同时,改变传统的临床教育模式,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和责任感。
2.2强化师资队伍人文素质培养
医学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之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能够更好地处理医患关系,服务社会,完成卓越医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变得更为现实和直接,人文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因此,医学院校要充分重视师资队伍自身的人文知识构建,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专业教师应加强自身人文知识学习,更新知识内容,完善知识结构。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把自身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情操、艺术修养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启发、引导和感染学生,让教师的人文素养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4]。
2.3加强医学人文教育学科建设力度
随着医学学科建设力度加大,医学院校要对医学人文教育给予充分的重视和适当的扶持,积极鼓励教师在人文教育领域内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要结合自身在医学教育领域的专长,以医疗卫生改革为契机,在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在教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形成以两课为主线,科学与人文教育为两翼,探索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文教育新途径,促进人文教育的学科交叉,建立非医学专业教师听取医学专业课的听课制度,促进人文教育教师知识储备和更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5]。
2.4优化人文教育课程结构
人文精神的培养要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全过程,这就要求医学生对人文课程的设置要全面考虑,充分重视。在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授课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不断充实、完善人文教育内容,深化人文医学教育观念,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病人应有的基本权利,在保证优质、高效的诊疗技术服务的前提下,还要考虑病人的人文需求[6]。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和能力,使医患之间变得和谐。另外,根据《中国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应在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上,避免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由公共课所代替,在课程的考核标准和方法上还应当把握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调动医学生参与人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中的作用,随着创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呼声日趋高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加强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树立良好的人文素质已成为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加强医学生人文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为此,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时不仅要注重对医学生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育,更要注重在教学中将医学专业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融和渗透。同时,高等医学院校还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充分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机制,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积极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以及富有人文素养的医术精湛、高素质、高水平的医疗卫生人才。
作者:李凯军崔荣军胡江平工作单位:牡丹江医学院
- 上一篇:医学生人文教育的实证研究
- 下一篇:人文教育体系突围路径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