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人文教育现状研究

时间:2022-01-10 08:22:45

导语:大学人文教育现状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人文教育现状研究

一、人文教育理念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意义

高校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为主要内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从概念可以看出,思政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人文教育是以培育人文精神为核心的,虽然二者的出发点有所区别,但从目标来看,都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都强调以人为本,重视培养人的内在品质和道德素质。从施教的内容来看,思政教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道德修养课、现当代革命史为内容;而人文教育以文、史、哲、艺为内容。不难看出,人文教育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在思想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更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看出,人文教育的实质不仅是知识性和实用性,更加体现在精神性和智慧性,是将对人的思想教育由知识层面向心灵层面的升华。因此,在思政教育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必然的选择,把人文教育渗透到思政教育中,丰富思政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手段,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境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思政工作中注重人文教育,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人文氛围中接受教育,这种尊重人、关怀人、以人为本的方法,遵循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必然会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教育现状

(一)对人文教育的轻视甚至忽略,导致思政教育目标的偏离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包含个体目标和整体目标两个方面,个体目标是指学生个体的政治素质目标、思想素质目标、道德素质目标、法纪素质目标和心理素质目标;整体目标则指学校民主的政治氛围、活跃的思想氛围、高雅的文化氛围和安定的学习环境等方面。22-23然而,由于对人文教育意义的认识不足,导致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注重传授知识,放松了对学生思想道德、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培养出来的人被戏称为“有知识,缺文化;有学问,缺修养”;特别是一些理工科院校,由于学校层面的不重视,人文类学科处于边缘化状态,学校减少开设相关人文类课程;在学生的拓展性活动中过分注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轻视甚至忽略文化艺术素质的提升。在目前的高校思政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还是很难得到彰显,不少思政教育者及管理者还是倾向于灌输式教育,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缺乏对学生个性化的足够尊重。因此,不少高校的思政教育收效甚微,甚至有些学生对思政工作产生了逆反心理,表现出不配合的倾向,致使思政工作停滞不前。

(二)人为割裂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导致思政教育内容缺失或偏颇在高校中,对人文教育的认识不足或偏颇普遍存在。因为以往的思政教育过多关注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大学生的个体发展和人格完善,而我们要走出单纯的知识传授,并贯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要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为此,很多高校将大学生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作为相对的两种学科知识教育,分两个领域进行,没有将二者有机融合,教育者各持一词,各自为政,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重大偏差,从而导致了学生思想意识领域的矛盾。比如部分高校举行的文艺晚会中,只注重单纯性的娱乐,而不注重高雅精神和文化层次的提升,整场晚会没有一条主线贯穿,零零散散地拼凑几个节目,甚至有些节目出现低级趣味的现象,完全达不到寓教于乐的效果。而在思政教育的理论课上又死抠教条,填鸭式地灌输,不仅内容上不能与人文历史相关联,在形式上更加缺乏人文关怀。因此,在高校人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分开实施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只能将教育存留在表层,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对人文教育理解的简单化或片面化,导致高校人文教育活动流于表面与形式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至上”观念日渐深入人心,高校的科学教育也上升到了最高位置,社会与教育发展出现了日益功利化的倾向。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文教育也出现了知识化与工具化的倾向,高校往往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其核心内容——人性的完善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再加上一些思政工作者对人文教育认识片面化,重人文知识传授,缺人文精神培养;重技能型人才培养,缺人文理念熏染。因此,一些高校开设的选修课,多半是技术性、技能型的课程,学生以学习技能、找到好工作为目的进行选修,而那些以提高人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的人文类课程却少有人问津。由于对人文教育简单化的理解,很多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了大量的文化拓展活动,以为文化活动越丰富,校园文化提升越快,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越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很多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日益套路化、类型化,到什么时间开展什么活动几成定式,而且参与者往往是一些老面孔,都是部分精英,活动也是以特长展示为主,活动开展的全员性、普及性严重不足,活动开展热热闹闹,文化提升收效甚微;另一方面,受社会文化浮躁的影响,一些活动的开展追求表面的形式新颖,以引人眼球为目的,往往脱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可执行能力,最后变成了一个简单的符号,甚至肤浅的商业代言,校园文化无从谈起。

(四)人文教育研究与管理不健全,导致人文教育成果弱化近几年来,高校人文教育缺失问题已经引起较为广泛的关注与研究,针对人文教育的基本内涵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在人文教育的主旨上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意见,即通过人文教育,使大学生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和内心世界的人;但在高校如何开展人文教育,学者们各有主张。在高校人文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方法途径方面,学者们都强调要改革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现有学科和专业,加大人文类课程的设置比重,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等等;但对人文教育内容的调整与课程设置以及如何行之有效地加强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等方面还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措施。另外,在人文教育的管理方面,很多高校反馈体系不健全,人文教育的内涵被割裂开来,只强化“人”的管理,忽略了“文”的教化和“政治”教育引导的统一,无法了解、引导学生对人文教育活动的认同度,这种无目标、无要求、无方法、无评价的人文教育管理,缺乏精神评价指标体系,后续评价与管理机制不健全,使得人文教育内涵无法真正实现,导致人文教育成果弱化。

三、高校思政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路径分析

(一)高校思政教育必须加强与重视人文教育,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高校思政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的领导,爱祖国,爱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有艰苦奋斗精神,有良好道德品质,努力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大学生;大学生是否具备这样的素质,是否德才兼备,是否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是衡量高校办学质量的基本标志,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方向。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与重视人文教育,必须转变教育模式,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学生为本,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会符合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二)高校思政教育要融入人文教育,积极发展与丰富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在思政教育中实施人文教育,必须讲究策略方法。首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引导人文教育的实施。激励措施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榜样激励和情感激励,其中情感激励是人文教育的实质。高校的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单向信息传达与执行,它需要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双向交流,要注重情感沟通。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人文教育机制的运行,不可能孤立完成,它必须通过人与人的交流才能实现,要由简单的信息沟通到思想上和感情上的交流,促进人文教育的实现。其次,人文教育的实施要尊重个体,要重视个体的需求。只有个人的需要得到了尊重,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才会激发与形成,继而才有发展的空间。因此,人文教育要坚持贯彻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工作。

(三)全面理解人文教育理念,开展富有成效的人文教育活动人文教育以全人教育为理念,通过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价值。因此,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发展人是实施人文教育的基础。大学阶段是一个人富有理想与激情的阶段,是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高校要注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其实现个人价值。高校要根据学生自身的个性与特色,为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开展富有成效的人文活动,如开展大学生艺术节、校园周末影院、青年论坛、艺术行为修养提升课堂、高雅艺术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主体性养成,并提升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学生的主体性形成后,其想象力、创造力、进取心才能充分发挥,人文教育的优越性才得以彰显。

(四)积极开展人文教育研究与建设,全面推进高校思政教育改革在思政教育中如何开展、开好人文教育,要加强研究与建设。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高校领导必须充分认同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能够以身作则,主动融入其中;第二,要加强人文学科建设,广泛开设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第三,要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内涵,寓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于人文科学知识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第四,要根据学生需要,举办各种高品位的艺术演出、电影欣赏、书画展览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的熏陶;第五,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勤工助学、挂职锻炼等实践,对社会、对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与体悟,在实践中加强人文涵养的汲取,并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与体验;第六,要加强对人文教育实施的管理,及时对人文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考核,要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使制度与社会现实同行,与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确保人文教育的管理落到实处,在人文关怀中培养学生,推进高校的思政教育改革。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因此,高校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积极推进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高等教育不断发展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但是,高校人文教育的全面发展和繁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全社会人文意识的觉醒,需要教育者以学生为本,认真分析当前人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新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人文气息,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最终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作者:尤小红单位:常熟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