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思维研究
时间:2022-06-02 03:07:25
导语: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思维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内容摘要:文章主要针对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以及在进行采编播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思维如何进行转变、怎样与当今时代接轨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通过对“融媒体”“人才培养”这两个概念进行深入定位和研究,分析并探讨如何在全新环境下进行人才培养,将采编播专业学生培养成真正与时代紧密接轨,符合时展趋势的人才。
关键词:采编播;人才培养;教学思维
融媒体的概念要与传统媒体对比分析。融媒体时代,通俗来讲是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媒介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实现资源互通、利益共融目的,融合是一种合作,这种合作是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而高等艺术院校在进行专门人才培养时,应顺应时展趋势,保留原有的优势,在新媒介背景下培养出更符合时展趋势的人。
一、相关核心概念的界定
本文的核心概念是“融媒体”“人才培养”。首先,人才培养一直以来是各大高校教学的过程中研究的核心内容。人才培养是指对人才进行教育、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需要经过培养训练,才能成为各种职业和岗位要求的专门人才。而高等专业艺术院校正是对艺术类人才进行专门化、专业化的培养。其次,本文的研究背景聚焦于融媒体时代,“融媒体”不仅是传播方式、手段、载体的融合,也是传播组织和传播机构的融合,是将“媒介”与“媒体”两个概念融合在一起的全新概念[1]。而且在某种意义上,它覆盖了“全媒体”的内容,在“全”的基础上进行“融会贯通”。国内大多数学者致力于融媒体时代记者的发展方向及角色转变的研究,但是,专门针对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与融媒体时代背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而国外并没有播音主持以及采编播这个专业,相关人才的培养也都在传播学、新闻学以及其他学科中的相对应专业领域内研究和培养。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所开设的采编播专业是各大艺术类高校中较早开办的。采编播专业是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该专业方向正是基于教育环境的改革,并根据自身专业方向的特点进行的全新的定位和研究[2]。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将采编播这一专业置于大的环境——融媒体环境中。在这一环境中,去思考采编播专业的人才培养,则思路能更清晰、明确,也能更符合当下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采编播专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传播理念、传播内容、课程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的改革,以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采编播人才的需求。
二、融媒体环境对采编播人才的新要求
采编播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纵观现今媒介环境的大变革,要求采编人员具备复合型的能力,需要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面对社会媒体迅速发展的现状,努力培养及采访、编辑以及播音于一体的传媒人才,研究要如何进一步推进采编播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抑或是对采编播专业学生应对未来发展,均具有积极的意义。正是基于融媒体的大环境,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更需要能够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之上进行更加深入地转变。采编播专业原有的培养方向注重采访、编辑等内容,对其人才的培养更多地集中于记者方向的培养。如今,教师根据全新的媒介环境,对其原有的培养方向、培养定位进行了全新的改革,逐渐转变为采、编、播这三种方向同步进行人才的培养,这就要比播音与主持专业中的主持与播音方向的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拍摄、编辑等技能,即具备从编导策划一直到拍摄、后期这三方面的能力。作为一名传播者,采编播专业的学生可以运用播音技巧进行播报,传播给更多的观众真实的信息;可以运用采访,将新闻中最为关键的内容第一时间真实地传播给观众;可以运用镜头,拍摄更多新闻画面,让观众能直观、清晰、真实地看到新闻的第一现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是采编播专业的学生所具备的一专多能的专业技能,这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去除了传统的“播音腔”,不再一味地安于现状,传播的内容也不再单一化,这也是采编播专业与纯播音专业的学生之间的最大区别。在融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不再仅仅局限于公共传播机构。在传播内容上,互通互联的传播方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并且是最为有效地、及时地、真实地传播给大众。这样,大众已经不再是单纯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主动地去选择。主持人、记者也不再是单纯地局限于要字正腔圆、语音规范这样的传播形式,需要面对融媒体的发展,对自身的角色进行更加合理的定位。在有声语言的规范性和艺术性方面,被赋予了主动权的受众打破了单一的评价标准。单一的播报让观众产生距离感,好似所讲述的新闻内容、节目内容与身边发生的事情较远,这种传播方式仍然处于单纯的语言讲述,大众也只能单一化地去收听。在融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改变这种传播形式,要能真正地将内容做到全面、细致,易于受众接受。融媒体大环境的到来,必然会给节目带来分众化,这也就要求主持人要更专业化。这对于采编播专业的学生而言,需要将已经具备的采、编、播这三种能力都做到精、细、准,才能对所要传播的内容进行具象性地传播。专业化成为采编播专业需要不断加强的内容。根据上述情况,采编播专业进行了教学大纲的全面调整,将原有的偏重于播音与主持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删减。在添加了更多的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内容的同时,更注重实践性。同时,针对如今自媒体平台公众号的制作、短视频的拍摄也进行了相应的基础性的课程训练,让学生能够在学校就开始接触并具备独立制作的能力,以此使培养的人才成为复合型人才。现如今信息传播速度迅猛,而内容的繁杂又使信息具备一定的标准化和多元化的形式,给受众更多直接地接触信息的机会。这便需要主持人、记者及自媒体工作人员能够掌握更多准确的信息内容,通过图片、文字、图文结合、音频、视频等多元化形式进行信息内容的传播。这对播音员、主持人、自媒体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融媒体环境中越来越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在新闻报道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为传播带来更大的变化。如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新闻采访报道中已经成为常态,传统的采访、编辑和制作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这就要求媒体工作人员能够对各种技术应用自如,方能更好地驾驭节目的内容,更好地服务于大众。
三、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思维的转变
面对媒体的迅速发展,高校应培养集采访、编辑、播音于一体的新型传媒人才。如何进一步推进采编播人才的培养,适应新时展的要求。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进行思维的转变。如今媒介环境的大变革要求采编人员具备复合型的能力,即既能适应传统媒体又能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笔者在之前《采编播的教学探索与思考》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教学思维的改变、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以及学生未来就业等问题进行过细致的预测和分析。笔者在研究的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主要针对采编播专业学生“文字—视频”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理论素养、“播”技能的培养进行了更加系统的实践和总结,对专业未来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那么,如何转变原有的采编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维,运用新媒体思维、短视频思维进行多维度教学?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新媒体技术
进一步深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突出新媒体技术核心培养理念。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大数据分析传统媒体主持人与新媒体主持人的受众和被关注程度的差异性。教师要能够根据采编播专业学生所处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个性化特点进行思维方式的培养,根据现代社会和媒介环境的变化进行全方位的节目内容的设计和策划,从而真正培养个性化的采编播人才。融媒体时代,无论是主持人还是记者都应不断地转变思维模式,以此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受众对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喜欢有创新性的节目内容,媒体从业者固守原有的思维方式,其创作则会失去创新性,也就无法留住受众,无法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影响节目的收视率。互联网思维需要媒体从业者能够更熟悉互联网的传播特点,根据其传播特点进行内容的制作和传播,如网络节目、短视频以及由短视频而产生的微综艺、微节目等形式。节目传播形式的不断改变,主持人的语言、沟通技巧及其制作方式、传播形式、运营方式等都需要据此而改变以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互联网思维的运用,丰富了节目的形式和主持人的语言,在此可以将众多的互联网流行语合理地融入其中,促使主持人与网络视频节目相互融合,通过主持人的创新思维,使融媒体的传播环境得以优化。创新思维的产生,传统思维的转变,新思维与节目思维的契合,形成了节目内在的思维模式,进而形成了品牌节目风格化的内在思维特征。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能够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目的、方向,真正地实现人才培养教学计划的每门课程和内容,才能够既体现学院自身的专业特长,又能与现代的媒介发展吻合。而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进行一个递进化的排序,从大一到大四这4年里,除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外,与实践的全面结合更能体现教学计划内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采编播专业人才而言,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再以单一的记者为主。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让采编播专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断地提高专业素养、职业素养是采编播专业人才未来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紧扣核心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采、编、播思维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将“播”作为核心能力来培养,过多地注重学生语言能力、语言素养的塑造和个性化培养。而纵观媒介环境对人才的需求,更需要复合型人才,各大电视台、电台、自媒体平台、企业等都将从原有的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也就是说,所需要的人才应该能够具备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的剪辑等能力,同时又具备制片人等多方面素养。这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因材施教,真正让学生从思维到能力都得到提升。采访、编辑、播音等能力的综合提高,不单纯局限于传统媒体,还立足于新媒体的制作思维、播出思维、受众思维等多方面,从而使其采访更新颖、全面,编辑更具个性化,播音更符合新媒体语言习惯等。面对采编播的多元化思维,学生要能够从根本上意识到社会所需和自身所长,不要盲目去迎合,失去了原有的专业特性和专业优势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自媒体的迅速兴起,也使众多的传统媒体开始走融合发展的道路,这为采编播专业的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因自媒体的发展,网络节目的制作、短视频的制作、网络电台的制作逐渐兴起,传统媒体纷纷进行改革。随着媒体的改革与发展,对采编播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思维的改变。采编播专业从节目的制作、视频制作、电台制作等方面均具有相对完善的课程设置,而从传统媒体制作理念转变至融入新媒体、融媒体的理念,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引导学生向多维度、多视角、多元化方面发展。当然,在进行采编播人才培养中,更多的依然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有意识、自主地选择,能够更加熟悉自身的优势所在,从而进行准确的自我定位。大部分的学生在学习期间,对自身的定位有所欠缺甚至不够明晰,较为迷茫,这更需要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准确地进行引导,让采编播专业的学生能够从意识上有所认知。此外,教师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全方面的素养。
(三)注重专业化采编播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面临的问题也日趋复杂、专业,需要通过专业化的分工让专门人才解决专业的问题。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真正地从自身的教学思维上进行全面的转变,提高综合运用专业化工作方法的能力,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手段、互联网思维,以专业化工作的精神与态度,更好地服务于媒介。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生所具备能力的程度,再进行某一项能力的深入学习和培养。让具备文字能力的学生,从策划到撰写文案都能形成文字语言,构思的内容符合整体节目的设计要求等,而不会造成策划与后期制作有误差。这样的培养能够真正地符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同时又能够使学生的某一项技能的潜力得以激发。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成为社会所需人才。面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采编播的专业化培养更为重要,需要既具有互联网思维又具有专业化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以此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专业化”这一词语已经成为众多品牌的需求和必要。对于学生而言,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才能有所发展,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其所在部门、企业做出贡献,真正地实现自身价值。
结语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以往的传播形式、传播模式、传播特性有所改变,并能真正地在信息传播上达到共享,传播的形式及内容更具大众化、平民化特点,同时能带动大众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相关资源和讯息。面对日益变化的媒介环境,各大高校也开始做出改变,以真正地满足和符合时代的发展。因媒介环境的变革,社会对于传媒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当各大高校进行相关人才培养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发展的趋势,培养出真正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金叶.新媒体在推动播音主持艺术开放式教学中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传播,2010(21)。
[2]鞠维光,付焱.关于采编播专业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吉林艺术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6(12).
作者:付焱 苑松岩 单位: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 上一篇:畜牧养殖动物疫病病因防控措施
- 下一篇:超高层建筑防排烟系统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