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时间:2022-02-05 11:02:18
导语: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第二课堂建设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时代下,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笔者结合新工科中对计算机专业的新要求,融入创客教育精神,并通过两个“123”的方式和“现代师徒制”,构建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培养体系,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第二课堂;现代师徒制;创客;新工科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网络强国”等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已经开始。在这新的时代背景下,未来新兴产业需要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新工科“复旦共识”提出新工科的建设需要加强实践;“天大行动”中提出要创造内外资源条件,创建新的工程教育方式等相关建设思路[1-4]。新时代下,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由原来的“一专多能”的T型人才培养方式向“两专多能”的π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逐渐转变。在此过程中,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已有的创客教育氛围,通过两个“123”的方式,构建了计算机专业第二课堂培养体系。
1主要建设思路
第二课堂与学历教育第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风格有所区别,狭义上来说是课堂以外再进行学习。但以往的第二课堂没有成绩考核,学习内容没有更多的系统性规划,甚至没有更强的学习目标,只能算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一种形式。本文提出的第二课堂是基于第一课堂的学历教育进行有效补充。其构建方式为两个“123”方式:一个是“一条主线、双课堂协助机制、三阶段师徒制培养的模式”的主要方针;另一个是第二课堂的“一融、二点、三传带”理念。与硬性划分专业不同,第二课堂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的参与,使之成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教育工作实施主战场。1.1一条主线、双课堂协助机制、三阶段师徒制培养的模式。在多年的第二课堂建设过程中,确定与第一课堂实现双课堂体制,以双螺旋型,相互影响相互支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工程教育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交流和沟通、分析和设计等多方面能力。双课堂螺旋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第二课堂进行的教学模式改革,可在不改变教育部课程规划的基础上,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精准提升。1.2一融、二点、三传带。在积累多年的第二课堂工作基础上提出“一融、二点、三传带”理念。1)“一融”指教师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基,以应用为主,抽取并融汇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课程知识作为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融入多类横、纵向课题作为真实项目演练,使得学生补充除计算机专业外又一行业的专业知识从而实现多专,还融合专业教师以及相关合作企业和研究所成为学生课外的实践平台。2)“二点”指教师点明专业和专业方向的不同,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完整项目的参与,对软件开发整个流程的各个职责明晰后,能自我发现并找到自身擅长的专业方向。提前在校期间明确方向,既能让学生专注提升实践技能,同时避免日后毕业选错岗位、选错方向所造成的金钱和时间的损失。3)“三传带”指整个过程根据学生的水平,共分为三阶段: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师徒制授业、项目带入与独立开发。第二课堂入门门槛低,由浅入深的课程能实现对零基础学生进行“专业改造”,探讨本科低年级学生快速进入科研的培养方式。
2主要建设内容
2.1三阶段课程设置。第二课堂的课程设置主要分为三阶段:基础知识体系搭建、师徒制授业、项目带入与独立开发。第一阶段由专业老师轮流进行大班授课,构建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选择。第二阶段开启“师徒制”,进行老带新、老师带学生的两种师徒关系,分责任制对学生进行带队引导。第三阶段教师带领学生参与实际项目进行实战,传授技能综合运用、项目经验技巧、团队协作方式方法等三大能力。这些能力不仅是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难以获得的,而且学生参与的是当前实际项目,完全有别于课堂中设计完美的旧项目,本过程中内容新、技术新、学生压力感真实,更加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三阶段融入横、纵向课题作为真实项目演练,融合专业教师、企业和研究所成为学生开辟课外的实践平台。在此过程中,通过构建双向反馈机制,每个阶段内容顺向为下一个阶段的知识和能力铺垫。而每个阶段也逆向为上一阶段查不足,完善并更新上一阶段的授课知识体系。在这样的良性闭环当中,既保持了授课内容的实用性,也促进了知识体系的不断更新。三阶段的关系如图2所示。2.2具体过程。“第二课堂”运作是由指导老师统一规划、分层教育,梯队循环模式主要执行方式如图3所示。1)建立初始项目案例库:根据项目类型、难度、应用领域等特征,由课题组老师讨论选出适合计算机软件相关专业大二、大三学生水平的真实项目,作为软件开发“第二课堂”的基本培训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可不断更新。2)开设选修课程:由课题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推荐对程序设计、软件开发感兴趣的学生,或以自主报名方式参与选修课程培训,组建第二课堂试验原型,并进行专业指导。3)选拔优秀学生:根据学生总体规模和学生专业能力,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先进入下一阶段学习,实行分层教育,培养学生梯队。通过选拔也能让学生有一些竞争意识。4)指导优秀学生:由经验更丰富的软件开发人员,指导学生参与学校引进的横向课题开发,或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真实项目开发。学生可以全过程体会从需求获取到项目实施全过程操作,锻炼实践能力。5)学生组建项目小组:优先经历项目培训的学生作为项目组长,可以在辅导班中组建自己的项目小组,带领小组成员完成指导老师分解的项目模块开发。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锻炼项目组长的领导、管理、团队协作能力;另一方和组员的专业能力悬殊不大,更容易产生共同话题、引导、鼓励其组员学习热情。6)学生成长:随着系列学习的进行,优秀学生可能面临就业而离开团队,这些可以迎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将与专业同学分享自己学习,鼓励更多人参与第二课堂学习。7)梯队建设:为了维持一种指导老师统一协调、老学员带新学员梯队循环模式,指导老师也需要不断从团队或选修课中挑选出项目组长,不仅减少教育成本,也锻炼了学生综合能力。
3第二课堂建设意义
3.1拓展课外教育形式,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第二课堂有别于第一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和风格,其类型灵活多变,主要作用在于与第一课堂形成双课堂教育形式。与高考分数硬性划分专业的不同,第二课堂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的参与,使之成为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主要教育工作实施的主战场。3.2孵化学生创新团队,培养新工科复合人才根据传统的专业分班方式,在同一个班的同学是同专业的,其问题解决方式、思考方式等经过第一课堂的培训呈现同质化。而第二课堂面向跨专业、跨年级的各类学生,由学生自由选择,各类学科学生汇聚,营造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思想碰撞。不仅符合新工科复合人才的培养特点,也在思维碰撞中扩大了学生的视野,陌生同学间的交流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各专业学生的汇聚,还能凝练出一支综合型的学生创业团队雏形。3.3规范管理第二课堂,保障学生创新工作成效。2018年7月3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提出第二课堂的成效建设问题。本项目在建设第二课堂中提出师徒制,由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工作,并且在“一融、二点、三传带”理念指导下,有序开展第二课堂建设工作。在规范化管理下,保障学生创新工作的成效。3.4构建工程实践平台,探索产教融合新合作模式。将科研平台、行业、研究院所的各类项目融入第二课堂实践中。一方面充分利用专业建设的软硬件资源,也通过实时真实项目练习,培训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学生到企业的距离,并提前积累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大良.因时而动返本开新建设发展新工科:在工科优势高校新工科建设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大学教学,2017(4):4-9.
[2]“新工科”建设复旦共识[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0-11.
[3]“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4-25.
[4]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20-21.
作者:熊蕾 黄强 杨威 单位:江西科技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 上一篇:高校人才培养的挑战与应对之策
- 下一篇:高校法律人才培养的地位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