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时间:2022-06-11 04:51:22

导语: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调查分析

[摘要]通过对几所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在读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反映不太理想,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考试等环节均有所体现。地方性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意见,及时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调整与改革。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进一步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产业经济面临重大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转型机遇,各种企业和单位同时也开启了“向管理要效益”这一意义深远的时代主题。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时至今日,受就业结构、行政束缚、资源瓶颈、师资水平、培养惯性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引起了学生的质疑和不满。为此,笔者对几所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在读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基本看法和意见,以期地方性高校把这些关键信息反映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中去,真切地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消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所出现的种种弊端。

一、调查问卷及样本说明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它是一系列构成要素的有机组合,表现为持续和不断再现的人才培养活动。调查问卷基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义,设计的问题涉及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方法、培养制度等方面。本项调查2019年期间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共收回373份,其中21份无效,最后对352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简单地统计分析。考虑到大一学生入校时间不长,尚不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各个方面,在模式运行内的体会不够深刻,对自己的兴趣、条件和职业规划也没有清晰的描述,所以问卷调查的对象中特意安排了20%左右的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30%左右的大三学生以及50%左右的大四学生,以期从调查问卷中尽可能地探查出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看法和意见。

二、基于调查数据的简要统计分析

考虑到分析的条理性与层次性,以下将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基本条件、课程设置、实训与实习、考试与评价、教学管理等几个层面,分析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些统计上比较明显的反映。(一)关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反映。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层次的定位来看,23.5%的学生认为应该培养高层管理者,64.2的学生认为应该培养中层管理者,只有12.3%的学生认为培养的是基层管理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的相对重要性,只有15.9%的学生认为知识最重要,51.4%的学生认为知识与技能是同等重要的,32.3%的学生认为技能最重要。另外还发现,认为知识最重要的学生有近70%的学生来自大二,这可能与他们刚进入大二,开始接触专业知识,对专业知识寄予更高的期望有关,也可能与他们想考研深造的想法有关。而认为技能最重要的有83%的学生来自大四。按理推测,他们可能对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产生一定倦怠,而实习与工作搜寻使他们对就业情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体会。从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认识程度看,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8.5%的学生很了解,56.2%的学生一般了解,31.8%的学生了解较少,3.4%学生不了解。了解较少或不了解的学生主要来自低年级。可见,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了解程度不够。调查问卷中对很了解或者一般了解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学生追加了一问,“你怎么看待你所在学校设定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有仅3.5%的学生认为描述清晰,定位合理;36.4%的学生认为描述不清晰,但定位合理;19.3的学生认为描述清晰,但定位不合理;有40.8%的学生认为描述不清晰,定位不合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处于不太满意的状态,这是值得地方性高校深思的。对于学生所在的学校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的程度,15.1%的学生认为完全达到,49.4%的学生认为基本达到,32.4%的学生认为基本没有达到,3.1%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达到。虽然不排除学生在考虑选项时夹带抵制情绪,但有三成多的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基本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而且这部分学生近70%的学生来自大四,其中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很好的把文本上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付诸于教育实践,培养目标的驱动力打了折扣,没有达到学生期望值,而应聘过程当中种种不顺负向地强化了大四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感知和认识。当然,不能排除来自于学生自身认知方面的原因。(二)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反映。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的比例是否协调的问题,30.1%的学生认为比较协调,55.4%的学生认为不太协调,12.8%的学生不清楚,有极个别学生认为非常协调或者很不协调。不清楚的学生主要来自大二,他们还没有全面接触课程体系。三大模块课程之间的比例是课程设置的基本问题,但从调查可以看出学生的基本判断,其中可能与专业课程比例偏小的课程设置有关,学生担心现行设置比例不能凸显工商管理的专业特色,“学而不专”,毕业后难以胜任具体的管理岗位。对于选修课(包括公共基础选修课、专业基础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开设是否适度,74.7%的学生认为偏少,没有人认为太多或者偏多。必选修课开设偏少,限制了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条件、职业规划等因素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必将降低他们对课程体系的整体评价。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的实用性问题,有26.4%的学生认为实用性一般,能将就,有55.1%的学生认为部分课程不实用,难以将就,还有17.3%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大四)甚至认为大部分不实用,无法忍受。可见,学生希望专业课程知识能为将来所用,为职业生涯服务。地方性高校往往按照“学术本位”思想来设置课程,忽视社会的实际需求,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调查问卷还特意调查了隐性课程(调查问卷中先向学生解释了隐性课程的概念)的开发程度,有77%多的学生认为学校对隐性课程的开发较少,没有学生认为开发是充足的。隐性课程开发不足,学生的知识来源单一,所学知识没有检验、再现和巩固的机会,应当引起地方性高校足够的关注。另外,调查问卷还调查了综合性的管理技能训练与开发课程的开设情况,发现少有学校开设此类以课堂训练为重点的课程,学生缺乏有目的、有组织、有引导的管理技能训练平台,所学陈述性的管理知识便很难通过训练向程序化知识转化。(三)关于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基本反映。对于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总体判断,有60.2%的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满意的专业课程占所学专业课程的比例大概在20%到40%之间。可见,学生对地方性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应该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应该有专业内在的因素,也应该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水平等等个体因素有关。对于专业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安排,调查问卷也让学生从整体上依照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给出了判断,没有一个同学表示很满意,49.7%的同学表示了不太满意,表示一般的同学也与这个比例接近。这样的结果应该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其它专业而言较为抽象、模糊与空洞,讲解起来难免枯燥乏味有关。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堂讲解结合实际的程度,大家都认为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其中33.2%的学生认为与实际结合得一般,66.8%的学生认为与实际结合得不够。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课堂的讲解一般有较高的期望,希望从老师的讲解中学到与实际能很好结合的,而且将来能够应用于实践的知识。但是许多工商管理专业课堂内容原本就枯燥,教师依旧还是“理论—理论”,就使学生更加感觉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这应该与工商管理专业多数是学术型教师,缺乏真实有效的管理实践经历有关。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案例教学方法的实际效果,有47.4%的学生认为有点机械生硬,效果较少,38.9%的学生认为有些吸引力,效果一般。案例教学本来是工商管理专业倍加推崇的教学方法,但来自的学生调查显示其实际效果并非所想象的那样。原因在于案例教学缺少一些必需的条件,例如精心组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上积极参与,以及教师擅长案例甄选、熟悉案例背景、熟悉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规律和操作技巧等等。如何改善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这已经成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了。当问到“除了口头直授法和案例教学法之外,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管理游戏法、即兴辩论法等等现代教学方法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怎样”时,有32.7%的学生认为比较高,有53.1%的学生认为比较低,还有14.2%的学生认为很低。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有些现代教学方法还只停留在教学理念层面,还没有完全付诸实践,其原因可能与任课教师的教学惯性有关。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技能的训练的重视程度,调查结果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近91%的学生认为几乎不重视。如何使学生掌握的管理知识完成向管理技能的进化是每个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通晓和熟练的事情。其中的重点是学会通过训练学生,不仅要在学生的思维中建立对解决问题固定的,准确的、直觉的反应程式,而且最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衍生问题的估计能力和对实际事务的动态掌控技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门课程的知识都可经过适当地训练,为学生成就一门管理技能,而这恰恰容易为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所忽略。(四)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实训与实习(不包括毕业实习)的基本反映。关于工商管理实验和实习、实训和实习的条件,33.5%的学生认为一般,63.4%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正如学生的反映,地方性高校由于学科偏见,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设备和软件,以及实训场地投资的重视程度不够,也不太关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开发,极大地缩减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学管理知识的应用机会。难怪有学生反映:工商管理专业除了课堂,还是课堂。当问到“你如果认为所经历过的实验和实训的效果不好(认为好的同学可以不回答)时,那么你认为原因是什么”时,全部学生都做出了回答,91.2%的学生认为原因是实验实训为完成任务而设,流于形式,51.9的学生认为条件不够,草草了事,63.4%的学生认为缺乏详细指导。还有33.8%的学生还选择了“其它”,说明还有一些调查问卷没有列出的重要原因,这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对于专业实习所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有52.6%的学生认为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性内容,18.2%的学生认为是时间太短,安排不合理。如果要追问专业实习为何如此,原因可能在于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按理说应该在管理岗位上,的确难以找到能提供管理岗位,又愿意大批量接洽的单位。即使能找到愿意接洽的,一般又与所实习的专业内容不太搭边。某些单位往往不把接纳学生实习看成是承担社会责任,反倒是担心干扰自己正常的运作,学校在这方面又没有提供相关的风险担保和补偿,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实习俨然成了“鸡肋”,结果一般是学生“杜撰”完实习日志和实习体会之后,带队教师给个成绩就算完成任务。(五)关于工商管理专业其它环节的基本反映。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考试环节的效果,63.4%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还有30.4%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少。可见,学生并不反感考试,因为这是必经环节,但考试形式单一,学生短时内复习教师圈定的重点,考完之后忘掉大部分是工商管理专业考试的基本状况,效果一般是可想而知的了。问卷还向大四的学生单独调查了对毕业论文的看法,有31.8%的学生认为效果较少而没多大必要,31.2%的学生认为效果一般而无所谓,还有8.3%的同学认为没有效果,完全不必要。其原因可能是毕业论文时间与找工作的时间相冲突,或者是缺乏论文写作经验,当然也有可能与缺乏教师详细指导有关。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各项日常管理,调查问卷设问:“你感觉自己所接受的各项管理中有多少体现管理科学独到之处的地方”,有73.3%的学生都认为没有,有26.7%的学生认有一点。由此可见,培养管理人才的地方没能在各项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彰显管理科学的特独到处,没能做好表率,这不得不引起地方性高校的高度重视。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以上调查的主要结论是:学生对目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反映不是太理想的,这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堂教学、实验、实训、实习、考试等等环节都有所体现。所以,地方性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基本看法和意见,应当及时对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做出相应地调整与改革。这些调整与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重新全面科学地考量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体驱动力;二是拓展专业课程,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注重隐性课程的开发;三是按照实用和精炼的原则,筛选教材与教学内容,提高课程体系的有机性;四是改善案例教学法,激励教师积极采用各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管理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五是改善各种实验、实训和实习条件,着力加强对这些环节的计划、组织、保障、指导与管理,为这些环节注入更多实质性内容,营造实践文化的氛围;六是丰富考试形式,开发出更科学、更客观、更具可操作性的考试形式,形成对学生立体的评价体系;七是严格把控毕业论文关,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八是把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管理手段、完善的管理制度植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管理当中。

[参考文献]

[1]王艳华,齐文浩,杨兴龙.“新商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其实现路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19(11):116-120+132.

[2]余晓钟,苑霞霞.基于行业适应性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7):29-31.

[3]肖璐.生态系统视域下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9):70-75.

[4]陈芹,陈静.卓越计划背景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1):3-5.

[5]周玉玺,蔡爱萍.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认知和满意度调查[J].黑龙江教育,2007(11).

[6]杜慧霞.山西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9(10):83-84.

作者:罗拥华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