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人才煤矿安全素质培养研究
时间:2022-05-26 04:06:45
导语:采矿人才煤矿安全素质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薄弱和安全生产意识不强。对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煤矿可以依法进行安全生产。因此,煤矿企业从业人员要自觉的学法规、知法规、守法规,在岗位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法规的各项规定。为了培养满足煤矿生产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高职采矿类专业应把煤矿安全法规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煤矿安全法规;采矿人才;专业知识结构;安全素质
2019年11月1日,应急管理部召开《关于高危行业领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新闻会,指出“人员素质依然是煤矿行业的短板”“煤矿行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推动加强煤矿企业与对口学校的校企联合,推进订单式培养、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定向专业培养等,持续提高变招工为招生的比例,到2021年底,力争煤矿企业要基本实现变招工为招生。”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瓦斯、煤尘、水、火、冲击地压及有毒有害气体、顶板灾害经常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甚至引起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规程、行业标准等。我国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矿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知识薄弱和煤矿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我国使现有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得不到有效的落实,从而导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不断发生[1-2]。为了提高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止和减少伤亡事故,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了《煤矿安全培训规定》。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是为区域煤炭行业发展,培养适应煤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3]。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是高素质,安全素质的培养尤为重要。然而,大多数煤炭高职院校采矿类专业,在现有同质化的学分制教学模式下,只看重考试结果和碎片化的知识学习,不注重专业动手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进而形成“重知识、轻实践、缺素质”的教学过程,其结果很难培养出具备现代化煤矿生产安全素质的学生。高职教育中,素质是灵魂、知识是肉体、技能是骨架,三者缺一不可,协调组合才是有用人才,因此,研究高职采矿人才的煤矿安全法规素质培养,对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1煤矿生产一线人员的安全素质要求特点
我国煤矿地质、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煤层特性等条件差异大。煤矿的生产条件和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场所环境变化大,生产安全事故始终影响和制约着煤矿的生产建设[4]。为加强煤矿安全生产,我国制定了一系列与煤矿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煤矿依法进行安全生产。90年代初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快速制定起来。从2000年至今,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基本形成,如: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法律;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有关部委、省级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和地方规章,见表1。煤矿从业人员要自觉的学法规、知法规、守法规,在岗位生产作业中严格执行法规的各项规定。《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要求煤矿企业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煤矿企业应当对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保证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煤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煤矿各工种职工进行生产活动的准则,遵守操作规程,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工程质量,避免违章作业,减少人身、设备和财产损失,保障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
2高职采矿人才的安全素质培养现状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操作规程》和《煤矿工种安全技术培训》等法规要求,煤矿企业对所有一线从业人员在安全素质要求是一致的,在专业基础知识要求上略有差异,各岗位实操是不同的。事实已证明,煤矿每年花费大量时间、费用、人员用以组织培训各种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技术和技能。通过对高职煤矿开采技术、机电一体化、矿井通风与安全、煤矿地质与勘查、钻探技术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和课程体系分析、对比,发现各专业都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而素质培养则以身心修养、道德文化为主,缺少煤矿安全素质培养。本文对我国25所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设置《煤矿安全法规课程》的煤炭类高职院校占16%,且该课程性质为选修;没有设置煤矿安全法规课程的占84%。选修课往往都设置在第五学期前几周,此时,学生的注意力偏向就业,很难安心学习。同时,仅仅通过煤矿安全法规这门选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煤矿安全素质、煤矿安全生产意识还是远远不够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优点在于对单门课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本课程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然而,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教师授课往往只讲解本课程内容,课程之间的衔接只做简单的概述,其结果导致,学生只注重单门课程的知识、技能的学习,忽视专业知识的系统衔接,就会缺失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修养,那么就更加缺少煤矿安全素质培养。
3高职采矿人才安全素质培养
煤矿企业对高职采矿人才的要求是学生掌握适应企业生产需要的、最新的采矿技术和技能,还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能够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等素质,毕业人才、煤矿、法规关系见图1。然而“重知识、轻实践、缺素质”的高职考试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造成学生很难达到煤矿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学生自身的素质也很难快速适应煤矿企业生产安全的需要。因此,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在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煤矿安全生产必备的知识和素养贯穿始终。3.1煤矿企业文化引入校园。煤矿企业安全文化是连接高职院校与煤矿的桥梁和纽带,它的本质是通过强制或激励最终促使煤矿职工在生产建设中自觉地遵守法规制度[5]。高职采矿人才培养离不开煤矿企业的参与。我们把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引进校园,让学生尽早了解什么是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了作用,以及进入煤矿企业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品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学习中,让学生自主搜集、整理企业安全文化资料,提高学生对企业安全文化的认知能力,感受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和企业的创业历程,从而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勤奋创新、坦诚协作的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帮助学生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邀请煤矿企业安全文化专家为师生开展团体辅导活动,通过活动,激发个人潜能,发现自身问题,增强自信心,改进自身形象,塑造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煤矿安全生产意识。3.2创新专业知识考核模式。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煤矿企业培养一线生产、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根据《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转发煤矿部分工种安全技术培训大纲及考核要求的通知》(煤安监函〔2019〕2号),分析了采煤机司机、液压支架工、瓦斯检查工、安全检查工、瓦斯抽采工等20个工种培训要求,认为煤矿企业注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基本、安全技术基础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的培养,因此,在高职采矿人才专业教学过程中应把安全素质培养贯穿始终。采矿类各专业是在分析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能力素质要求和专业理论知识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基本遵循职业能力培养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规律的特点,但是,以学分制教学考核过程中,学生只重视各门课程学习,教师只注重本课程讲解,单门课程考过就完事,学生无法建立起一个专业知识体系,从而给学生的安全素质培养和技能训练造成一定困难。因此,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一个专业知识结构体系,考核针对的是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是由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及专业所具备的安全知识等组成的。3.3教师安全素质的培养及提升。高职要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的人才,必须先培养出高素质高技术技能的专业教师。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主要是由应届毕业的硕士和博士招聘而来。这些高学历教师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但是大多缺乏培养高职学生所具有的职业素质、法规素质、岗位实操技能、教学方法等。因此,高职学校必须培养合格的高职教师[6-7]。3.3.1建立采矿类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目前,我国煤矿的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已分别达到78.5%、60.4%,已建成183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煤炭生产实现由手工作业向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历史性跨越。而高职采矿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专业知识、技能还停留在机械化、自动化层面,因此,高职采矿类专业应该建立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定期安排一线教师去智能化煤矿调研,学习先进采矿技术,掌握智慧化煤矿对高职人才需求要求。委员会组织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如2019年10月17日的2019年全国智能化矿山建设产教融合论坛、2019年11月9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召开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使命论坛等。3.3.2煤矿企业服务部门。高职校办企业服务部门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教师的摇篮。以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设有咸阳顺安煤矿设计院和继续教育学院两个部门,为地方煤矿企业进行技术服务和煤矿从业人才培养服务。(1)教师实践锻炼平台———地方煤矿设计院咸阳顺安煤矿设计院主要组织本校资源与测绘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等专业、兼职教师为煤矿企业进行矿井设计、安全设施设计、矿井灾害防治设计等技术服务。煤矿设计院在为区域煤矿企业技术服务的同时,架起一座学校和煤矿企业交流的桥梁,让教师紧密联系煤矿企业,让教师掌握煤矿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先进采矿技术,培养不同专业教师协同完成设计任务。在做设计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安全法规素养。(2)教师安全素质培养的练兵场———继续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依托学校教师和实训室,开展矿长、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煤矿特种作业人员以及煤矿其他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专业教师在进行培训工作前要按照国家规定培训大纲和要求进行学习。培训期间,增加了教师与煤矿人员交流的机会。从教学角度出发,教师掌握了煤矿工作人员需求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工作。
4结语
为了改变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国家不断制定、完成煤炭相关法规,并把希望寄托在煤炭类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质量上,即具有较强的安全法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操技能。然而,高职院校现有“重知识、轻实践、缺素质”的教学过程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首先要提高采矿类专业教师安全法规素养和技能,然后,打破采矿类专业分类,专业共同研究煤矿各工种素质技术技能的要求,改变现有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把安全素质培养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起专业知识架构,培养出新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采矿人才。
参考文献
[1]梁彩情,黄成麟.《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职教育研究,2013,(12):34-36.
[2]梁彩情,黄成麟,等.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课程在矿井教学中的建设[J].煤矿安全,2014,(07):233-235.
[3]刘春波,孙光华,李富平.我国地下矿山采矿技术发展及趋势[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5).
[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宣传教育中心.煤矿从业人员安全生产培训教材[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6.
[5]化柳青.关于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J].河北企业,2019,(11):137-138.
[6]黄瀚玉,曾绍伦.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策略———基于政策文本及内容分析[J].教育与职业,2019,(06):137-138.
[7]崔志钰.工匠精神视域下职教名师成长的路径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14-17.
作者:田坤 陈德勇 李玉杰 单位:1.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2.咸阳顺安煤矿设计院
- 上一篇:矿用提升机盘形制动器制动安全研究
- 下一篇:煤矿地质测量在安全生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