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研究
时间:2022-01-14 09:21:46
导语: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但还存在技能人才供给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教育培训体制滞后于社会需求等问题。需要合理调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和速度,采取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等措施,促进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
关键词:技能人才培养;产业转型;协调发展
技能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生力量,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可或缺的宝贵人才资源。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对培育经济新动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
一、推动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1.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我省是制造业大省,实体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8%左右,技能人才队伍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才能让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转型升级才能落到实处、见到成效。2.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应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的迫切要求。技能人才是衡量一个产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切实抓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机制、完善政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3.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是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的迫切要求。我省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开展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技能,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是破解我省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关键举措。
二、我省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1.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绩。一是技能人才供给总量保持稳定。实施“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2018年,我省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29.4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72万人,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27.8%。实施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累计培训人员457万人次。全省技工院校达到177所、在校生11万人,中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二是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相继出台了《关于提升技能人才地位的若干意见》《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河北省百万燕赵工匠培养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技能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构建了技能人才政策体系,激发了技术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工资分配、岗位聘任、职务职级晋升、参与职称评审、学习进修等方面的激励政策日趋健全,待遇大幅提升。出台《关于建立服务人才发展绿卡制度的意见(试行)》,把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纳入人才绿卡服务范围。广泛宣传国家和我省高技能人才政策、典型事迹和先进做法,开展高技能领军人才评选,每两年表彰100名“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四是技能人才平台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十三五”期间,多方筹集资金4.5亿元,支持省实训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建设,共建成省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47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96个、技能大师工作室47个。五是技工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不断加强。实施“十百千”工程,近两年,选树10所国际合作交流示范院校,培养100名具备国际视野的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育1000名高素质燕赵工匠。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上,我省选手获得名次是历次参赛以来最好的。2.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不足。一是技能人才供给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随着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技能人才结构性矛盾加剧,特别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类高新技术技能人才,还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尚不能紧密契合,对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二是教育培训体制滞后于社会需求。现行的教育体制和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不协调,专业设置跟不上时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市场反应太迟钝,跟不上时代快速发展的需要。职业技术院校无论是培训能力还是培训层次均较低,难以满足需求。职业院校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既懂理论又熟悉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企业认识定位存在“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对高技能人才的使用,还存在着待遇偏低、地位偏低的问题。高技能人才上升空间窄,在企业和社会地位不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四是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许多劳动者技能已经达到高级工以上的水平,因评价工作未及时跟上,难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成长受到制约,积极性、主动性受到严重影响。企业尚未形成鼓励技能劳动者提高技术业务水平的机制,高技能人才待遇偏低,缺乏鼓励青年人钻研技术业务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转型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1.合理调控技能人才供给规模和速度。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合理确定技能人才需求层次、结构和规模,科学确定技能人才供给速度,确保不低于经济发展速度,并保持一定程度的超前性,为经济增长提供人才保障。加强技能人才培养与重点产业发展的相互协调,输送产业所需的合格技能人才,提升区域经济产业能力和经济贡献率。完善专业体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产业急需和紧缺专业,开发符合实际的“职业培训包”。2.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和冬奥会举办等重大战略及任务,优化职业教育布局,依托我省优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和重点职业院校,联合京津,探索组建京津冀现代农业联合职教集团。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引进京津教育资源,共建具备人才培养集聚、科研成果转化等综合服务功能的创新服务基地。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城市、新区等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支持各设区市加快建设现代化职教园区,重点打造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示范基地。谋划建设雄安职业技术学院、雄安技师学院及国家级实训基地,重点培养信息技术、数字创意、智能城市等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3.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建立培训资源优化、培训载体多元化、劳动者选择自主化、政府监管服务化的体制机制。依托职业院校、培训实训基地和孵化基地等平台,加强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失业人员和去产能转岗职工等群体培训。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将培育工匠精神融入教育培训各环节。加大政府投入,探索实施培训券制度,完善体现职业学校、应用型高校和行业特色类专业办学特点和相应成本的职业教育拨款机制。统筹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资金,切实落实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逐步提高。引导企业切实落实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制定本单位职工培训计划,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一线职工。4.完善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机制和多渠道激励机制。完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制定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基于岗位、技能、业绩的工资分配机制,支持劳动者凭技能提升待遇。允许技术工人享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关政策,鼓励凭技能创造财富,增加收入。支持用人单位对聘用的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确定其待遇。完善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补充的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制度。探索建立技能人才统计评价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5.加强“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培养。围绕企业技术改造,推进人才助力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高素质技能人才培训,高质量培养“燕赵工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导各类职业学院和技工学校重点培养“高精尖缺”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攻关,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急需紧缺职业和工种,企业可自主开展培训或向技工院校定制“个性化”培训。推行学徒制培养,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带徒传技、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6.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教学和评价改革,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在示范性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型试点高校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鼓励企业结合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需要,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支持企业与职业学校、高等院校设立产教融合的示范性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参与人才需求、就业状况分析、培训指导等服务性工作。探索建设河北省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各类供求信息,向社会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相关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如鑫,韩永强.山西省技术技能人才链与产业协调发展及其路径[J].学术论丛,2016(05):53-60.
[2]路宝学.创新创业视角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J].甘肃科技,2018,34(15):43-44.
[3]邵利群,吴振英.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社会适应性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73-75.
作者:刘静 单位:河北省经济信息中心
- 上一篇:供给侧改革下企业政工人才培养思考
- 下一篇:新闻电子编辑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