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时间:2022-12-09 10:29:45

导语: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独立学院是国家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探索新型职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载体,然而其存在的知识与职业教育失衡、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滞后、人才培养同质化等问题导致职业本科教育在独立学院中难以落实。独立学院应从职业本科教育的视角出发,通过确立办学定位、实现开放办学、构建双师队伍等方式深化教育改革,有效增强社会认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本科教育是将普通本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融合发展、将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是对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理论与技能进行有规划有目的的训练”[1]。职业本科教育是创新培养多样化、多元化人才的必要途径,肩负着传承技能技术、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的重要责任。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2]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公办学校的品牌资源吸纳社会资金力量,采用民办机制实现办学的高等学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标志着国家再次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支持,同时,独立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改革还具有天然的优势:一是同时具有公办和民办两种类型的高校体制;二是具备母体学校的资源和品牌优势;三是办学时间不长,改革成本与阻力相对较低。国家的支持和改革的优势,使得独立学院相较于公办院校,更便于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向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创新探索。

一、职业本科教育对独立学院发展的重要性

(一)有效增强社会认可。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日趋繁荣,高校间的竞争也逐渐激烈,对独立学院来说,强化自身办学实力、提高自身的社会认可度才能在高等教育之中占据一席之地。从当前国内现状来看,独立学院在办学情况上总体呈现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绩,为高等教育事业和高等教育有益探索贡献了重要力量。但是,作为独立学院的举办者和投资方,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与自身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独立学院与公办高校相比仍然缺乏竞争优势。独立学院的社会认可度较低是因为社会影响力未能建立起来,学生和家长对学校不了解也不信任,很多独立学院甚至出现求学生来上学的尴尬局面。新形势下,独立学院要从办学定位上进行分析和改革,重新审视自身传统教育培养模式,将本科人才培养转向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核心理论扎实、具备职业培养特色、适销对路的新型职业化本科人才,才能不断完善办学定位、改进社会认可度。只有这样,独立学院才能在未来高等教育“生源争夺战”中彰显特色、亮出品牌,谋得发展。(二)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当前人才市场需求逐步实用化,从过去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用人单位从自身运营的现实角度出发,制定的招聘用人标准呈现明确化和专业化趋势,同时要求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期越短越好,尽量减少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因此,那些掌握实用技术、动手能力强、理论功底扎实的毕业生自然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然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这样的人才却少之又少,企业面对大量的高校毕业生却仍然感慨无人可用。职业技能不足、操作能力不强、行业知识匮乏,这些都是阻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尤其对于在就业竞争中本就处于劣势的独立学院毕业生而言,在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下,他们更需要职业实战经验和职业技能训练。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情况,独立学院必须重新考量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定位转向职业本科教育,为学生在未来从事一线技术和管理工作做足充实的准备工作。(三)加快自我转型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虽然独立学院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但是仍在多方面依靠母体学校而运转。由于独立学院办学资金有限,教师队伍、教学模式仍然依靠母体学校,这就导致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育都与母体学校几近相同,学院竞争力不高,毕业生就业质量低下。因办学时间短,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仍未厘清人才教育与市场需求的关系,把着重点放在专业设置是否符合社会需求上,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培育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匹配关系,致使毕业生在高综合素质人才需求量极大的今天仍然出现找工作难的局面。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独立学院要寻求生存,就必须探寻一条与母体学校不一样的办学道路,加强办学战略结构改革。加快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是独立学院打响办学品牌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独立学院适应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学生来源多样化、需求多样化、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的应然之路。“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独立学院诞生发展的历程就是一个持续的转型发展过程。”[3]独立学院应把握机遇,由“同质化”走向“多样化”“异质化”,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

二、当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失衡。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知识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目标,突出学科知识系统性和深度性教育,培育大学生针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重在训练学生对事物的思考方法。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是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广泛适应能力,因此更加突出教育学科知识的完整度与系统性。职业教育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以培养专业型人才为目标,突出技术应用和学以致用教育,培育大学生针对某一职业的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重在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教育是由宽到专、由基础到专业,是知识教育的有效延伸,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独立学院虽然已经认识到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着重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但是未能将职业教育有效地融入本科教育之中,把握好知识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平衡,这也是独立学院本科职业教育改革失败的原因所在。一些独立学院在教育设计与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大学生知识的体系化教育,却忽视了职业动手能力;一些学院重视培养大学生针对某个职业所需的技能,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储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层次与质量。因此,独立学院必须结合自身特点,研究教育定位,找到融合方式,为本科职业教育转型改革做好充足准备。(二)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滞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改善,尤其认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越好,学习便会越好。虽然,国家正不断加大对教育体系建设的投入,但独立学院在重视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育的同时,忽视了环境建设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基础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相对落后,导致独立学院实习实训的教育环境远落后于实际工作的环境条件,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素质的养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指导教师对的教学信心与热情。因此,在独立学院本科职业教育改革中,办学者除了要运用最新的职业理念和技术设备对大学生进行模拟现实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建立近似于未来实际工作环境的实习实训场所,购置应用实践所必须的设备,让大学生能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工作。(三)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独立学院自创办以来,基本上都是依托母体学校的教育资源,照搬老牌公办大学的模式,在学校管理、自主办学、特色发展等方面受到母体学校的约束。”[4]独立学院为了在短期内实现学校规模的快速发展,也为了便于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在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时,通常是首选依赖母体学校的资源,亦步亦趋地效仿母体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致使人才模式与母体学校相似度极高;再者,不同地区、不同特点和不同类型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也较为雷同或大同小异,专业设置的趋同化现象依然非常明显。人才培养目标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是导致独立学院缺乏自身培养特色,无法体现差异性的重要原因。因此,独立学院在构建人才培养目标时,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同时兼顾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区别于研究型大学、技能型大学以及其他普通本科院校。

三、职业本科教育视角下推进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改革创新的建议

(一)确立办学定位,寻求差异发展。从现实情况角度来看,一方面不同地区、行业间发展不均衡,职业岗位分工设置也不尽相同,这决定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多类型的;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在办学基础和条件上也存在差异性,这就决定了每个学校需要承担不同的人才培养责任,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独立学院在现有高等教育体系之中,应当定位教学型办学和应用型培养,其教育目标应当是培育理论扎实的高技能人才。在这样的定位之下,独立学院就绝不能简单复制照搬母体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也绝不能将大学生只定位在某一种明确岗位的技能教育上。独立学院应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进行统筹兼顾:在办学定位上,树立职业本科教育的旗帜,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同步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为前提,实现产、学、研融合发展;在培养目标上,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和社会经济产业转型背景,以培养适用于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内涵发展,把质量提升作为核心任务,以质量求生存,进入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的良性循环。独立学院向职业本科教育转型,可为自身发展赢得更为广阔的空间,让独立学院毕业生在社会上具备良好的竞争力,并且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能力。(二)面向社会市场,实现开放办学。独立学院办学历史短、缺乏办学资金、缺少行业企业支撑,致使自身办学与社会实际需求不匹配,进而导致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从而引出独立学院招生难的困境,这对独立学院的生死存亡产生重大影响。正因如此,独立学院应当积极面向社会市场,实现开放办学,收集社会信息,掌握市场态势,摸清市场需求,主动探寻办学资源,走校企合作之路;同时积极拓展办学经费来源,从多方位多渠道寻找社会投资;加强职业本科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探寻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模式,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是职业本科教育的核心方法,独立学院在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时,要将本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国家经济、学校所属区域、产业结构融合在一起,积极促进区域建设,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与社会经济的融合度。在此过程中,最为有效的途径便是寻求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通过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及企业反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按照职业要求,与企业共同设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本科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独立学院可以通过与企业的资源共享,利用企业的设备、技术弥补学校配套设施不足的问题,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构建双师队伍,丰富培养模式。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建立起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师资队伍。独立学院的教师结构多由青年专职教师、退休外校教师、母体学校兼职教师构成。因退休外校教师和母体学校兼职教师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青年教师又难有企业行业经验,这样的结构难以发展好职业本科教育,因此,理论体系与职业能力兼具的双师双能型教师,才是独立学院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所必备的师资力量。独立学院要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适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师资队伍,以本科职业教育为导向,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塑造和培养。深化与企业的合作,出台教师定期实践轮训制度,建立校企“互聘互训”的师资培养机制,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实现“行业专家进课堂,教学专家进企业”的良性互动,促进教师向应用型教师转变。另外,要加大力度引进“双师型”教师,扩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规模,引进高水平、高技能师资,积极面向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人才作为独立学院的专兼职教师。独立学院要建立“走出去、引进来”的双向互动机制,深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适应独立学院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的精良教师队伍,切实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顾昭明,张剑.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中国高等教育,2018(24):16.

[2]凌均卫,李忆华,李立生.大学理念:认知与践行[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9:164.

[3]罗晓庆,范明.独立学院转型发展的逻辑理性和实践指向——基于“K-S”组合分析模式的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05):54.

[4]黄炳超.新形势下我国独立学院转型与发展的战略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8):6.

作者:欧阳琼芳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