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12-09 10:23:27
导语:电子商务翻译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产教融合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专门针对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提出的课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主线,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则是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最重要的目的。本文着重阐释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及意义,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探索产教融合方式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策略和创新方式,以产促教,实现实践、教学、科研相辅相成的良性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具有较好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产教融合;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
进入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质的变化,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才培养越来越倾向于用人单位需求,越来越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式。产教融合教育模式是一种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电子商务翻译是高职院校贴近社会、与用人单位有直接联系的专业。在翻译教学领域中,通过改变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能够培养出适应市场的翻译人才新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一、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合作教育产生于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合作教育(CooperativeEducation)。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的《合作教育宣言》,宣言中指出:“合作教育是一种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为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Ryder&Wilson,1987:14)2001年世界合作作教育协会(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对这种教育模式的解释是:“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然后将工作中遇到的挑战和见识带回学校,促进学校的教与学。”(Brochure2001)1989年中国积极推进加拿大高校联合会提出在中加大学校际间开展合作教育的国际交流项目,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从此进入了中国。“产教融合”是现代社会的新型教育模式,即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主的实际经验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形式。这种合作教育模式由美国赫尔曼•施奈德开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产教融合教育一直被作为高职高专的加以推广。党的报告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即“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力资源质量"。我国学界主要对产教融合的基本理论、从多学科视角研究产教融合发展,以及域外产教融合发展情况进行理论研究。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主要方向,研究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现状研究,以及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困境。对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职业教育中产教融合最重要的目的。近些年对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结合新时期政策文件和时代背景论述我国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何转型;结合具体专业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以现代学徒制为代表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的意义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研究的意义在于与外贸公司合作,建立教育-生产-研究合作平台,创建“高校+企业+研究”的人才培养合作系统工程,开辟电子商务专业翻译-跟单实验基地,形成一整套促进产教融合的有效机制。就教学而言,产教融合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高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培养能够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外贸公司几乎都有外贸业务,但电子商务类英语翻译却面临着非常棘手的供需矛盾。电子商务类英语翻译质量低劣,客户普遍感觉现在的客户沟通内容生硬呆板。如此粗制滥造的后果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损害商务英语翻译人才的整体形象,影响外国客户的接洽,从而直接影响外贸业务。因此,提高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的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电子商务类翻译人才,是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素质培养而言,不经过职业化的训练,没有机会投身于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职场,翻译实践几乎永远都会停留在做作业的层次上。结果是,学生无法提高翻译水平,缺乏职业风范和敬业精神,不了解行规。此类现象如不及时得到纠正,电子商务类英语翻译工作者的质量必将越来越差,这对我国电子商务类英语翻译行业将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活动的日趋频繁,社会对外贸类翻译人才的需求量也来越大,此类人才的培养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就推广价值而言,与外贸公司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严格按行规指导学生从事电子商务类英语翻译工作,使其经历从接受任务到翻译、外联、沟通,再到成单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翻译能力。这样一个“生产”过程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提供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可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修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成果可为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构建、教学改革的深化提供实证参考。
三、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解决方式
电子商务专业翻译项目的延续性问题。由于学生多,所以外贸公司实习岗位缺乏。能否连续保持充足的实习岗位关系到产教融合项目能否维系的问题。对此,保证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质量,取得各家外贸公司的信任十分重要。首先要与相关外贸公司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为其输送各岗位优秀毕业生。然后,扩大与其他外贸公司的联系,以提高该电子商务翻译基地在同行业中的影响和竞争力。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要与相关单位保持长期的资源共享关系,为学生提供较为稳定的实践机会。其次,考虑服务外包,与相关单位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到公司、企业中寻找机会,如商务、旅游、广告宣传、信函合同翻译等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针对用人单位的具体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推广教学模式的问题。需要认真探索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总结、概括与外贸公司合作的“教学-翻译-实战”经验,研究并设计出优化的工作流程,形成文字说明,辅之以实践案例,以便推广普及产教融合的电子商务翻译教学模式。
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策略
首先,借助当地外贸公司和当地相关机构的资源,开辟电子商务类翻译基地,构建校企合作模式,对基地实行市场化和职业化管理,使理论教学、翻译实践、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电子商务翻译人才。制定“项目竞标-翻译程序-质量检查-追踪业务”的工作流程,改变以往“课堂上学习理论-课下作业-课上评析作业”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产等环节中找到平衡点。其次,建立教学课堂、QQ辅导课堂、外贸实战三个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理论与技巧传授、技术指导和业务指导教学与实践平台,三个平台相辅相成,可深化理论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再次,开辟社会实践课堂,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构建与社会相关单位资源共享、共同受益的教学模式。五、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创新创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开设创新课程、创新课堂,构建面对市场的翻译理论-实践教学模式,注重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亲身体验职业翻译过程纳入教学。在传统电子商务翻译教学体系中融入职业培训的教育元素。建立实效显著的校企实践基地。利用校内资源条件,如工作室、翻译软件、图书资料以及网络等为学生实践提供便利条件。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触市场,承担顶岗实习工作,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校企结合教育模式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职业熏陶,培养社会义务感和精密的工作作风,增强职业责任心。设置最佳工作流程。工作流程是电子商务翻译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传统电子商务翻译教学中的缺失环节。流程的设定有两个作用:一是将企业行为规范纳入教学,合同签订、委托人的陈述以及相关的外贸业务,都是应掌握的外贸知识;二是便于组织实习工作,将组织各环节的工作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性的材料,可作为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推广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研究成果。六、如何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应用型翻译人才为目的,将职场意识融入专业教学,使之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开辟实习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在求职时脱颖而出;以信誉赢得信任: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技艺,以出色的翻译作品赢得企业的信任,获得更多的翻译实践机会;课堂教学融入职场元素,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教学现状。以企业的价值标准为评价学生翻译能力的标准,培养学生出精品的意识,增强其在社会生存的竞争力。其次,需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给予教师角色新的定位,突出教师角色多元化的理念。教师兼课堂教学、技术指导和中介服务为一体,做好传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业务技能和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的机会的工作。传授专业知识时,突出翻译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课堂知识学以致用。树立教师是中介者的理念,尽可能地为学生联系市场翻译机会。教师是技术指导,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图书出版工作。再次,探索课上课下互动教学模式。开辟课外译者课堂,依托网络加强师生间的互动联系,及时为学生答疑解难,指导学生社会实践。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译者图书翻译提供了实践平台;建立师生互动、译者互动的教学模式,提供密切接触学生的机会,为教学方法改革和课型改革提供了科研观察平台。
七、结语
产业和高校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培养适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教育由学校、学生、社会三个要素构成,教育是核心,学生是主体,方式是结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与生产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通过科研的路径对得出的经验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BrochureofWorldAssociationforCooperativeEducation,2001.
[2]Ryder,KennethG.&Wilson,JamesM.CooperativeEducationinaNewEra:UnderstandingandStrengtheningtheLinksBetweenCollegeandtheWorkplace[M].Jossey-Bass,1987.
[3]刘冬冬,崔钰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趋势---基于CNKI2007-2017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J].重庆高教研究,2018(5):82-94.
[4]张夏红,何立芳,章汝平.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化学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广东化工,2014(19):230-231.
作者:冯瑛 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 下一篇: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