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8-26 10:31:07

导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以以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为例,探讨了“3+3”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体系等方面的衔接,有利于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课程体系;衔接;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依据张家港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服务地方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按照技术技能型人才从初级到高级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层次结构,分别确定中高职教育在两个阶段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中职教育对象是以初等教育毕业生为主要生源,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能从事机床操作、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测和机电设备维修、装调、保养等岗位工作,生产服务一线中等应用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具有升入高职学院相关专业继续学习的能力。高职阶段加强文化基础课,使高职生掌握更为系统和专深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强的知识、技能的迁移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现代机械制造及自动控制的理论知识、应用技术和操作技能,能从事机械零件加工与装调、机电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自动化技术应用等岗位工作,能够自主学习,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的发展型、复合型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衔接

中高职毕业生都是面向机械制造企业,中职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岗位,而高职毕业生主要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岗位。在传统分段人才培养方案中,中高职两个阶段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衔接,发现中职学校学生考钳工(或车工)、制图员等职业技能中级证书,高职学校学生也考钳工(或车工)、制图员等职业技能中级证书,出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倒挂”问题,原因是中高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没有一体化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要求不规范,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衔接,这样造成教学资源上的浪费,影响了学生参加考证的积极性。由于顶层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依托中高职院校两个教学平台,有效实现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职业面向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见表1。

三、课程体系的衔接

构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应根据职业岗位要求,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模块式中高职教育衔接课程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鉴定与课程设置,实现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衔接。在传统人才培养方案中(见表2),因为中高职院校各自单独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因此中高职院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有较大的不同,导致两类学校存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出现重复现象。通过对比分析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7门课程相近,重复比例为58%,教学内容重复率高达31%以上,导致中高职学校办学成本较大。

四、结语

中高职教育衔接重点是实现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要避免中高职教育两个阶段课程内容的重复而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要防止出现专业课程内容的不衔接,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加强高职阶段职业技能的训练,进一步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等级,搭建好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参考文献:

[1]徐芸.关于中高职教育课程衔接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4(11).

[2]陈在铁.3+3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8).

[3]杨永靖.终身教育视阈下中高职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市场论坛,2018(06).

作者:金捷 单位:沙洲职业工学院机电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