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08-13 03:22:28
导语: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从整体上呈现出办学特色不突出、发展速度过缓、人才培养需求与质量相脱节等问题,弱化了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和服务功能。社会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地方民办高校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自觉顺应转型发展的理念与契机,精准定位人才培养方向,从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入手,推动地方民办高校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关键词:转型发展;地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高校为响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培养出具有科研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输出更多的人才力量。基于“互联网+”时展格局,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在转型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改革创新。为响应区域化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基于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当前地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可以依托于“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现代制造业相结合,进而利用互联网行业扩展社会市场空间,促进高校课程教育与社会前沿行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性。对此,政府、企业、高校三方主体应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围绕国家战略方针和市场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地方民办高校切实抓住转型机遇
1.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内涵。按照国家提出的地方民办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注重面向社会发展需求,从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双重方向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明确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和教育定位是关键。将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上,进而不断强化与地方经济之间的人才输出关系,适应新型社会经济发展要求。2.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民办高校应抓住转型机遇,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核心内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方向是学术型人才,轻视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与职业素养,进而导致一部分学生在离开校园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为改变这一现状,借鉴先进教育理念和模式,将学术培养目标转向到能力培养上,进而才能为社会发展输送更多应用技能型人才。3.调整专业设置是保障。一部分民办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受到专业特点,例如理科和工科需要配置实验室或专业的设备设施等,与文科专业建设相比较来说较高。对此,一些民办高校在考虑建设成本上,会着重强调文科专业设置,这与国家产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地方民办高校转型的首要任务是调整专业设置。另外,地方民办高校在转型发展期间,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增加政府的能动作用。通过地方高校教育发展的优势作用,率先进行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方向上转型。
二、地方民办高校发展的制约因素
1.办学特色不突出。高校办学特色是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的灵魂。现阶段,随着高等教育院校现代化和大众化教育改革进程的深入推进,学术研究、思想理念、政策导向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有些高校在教育定位、专业分类、发展方向上存在严重的趋同问题。地方民办高校依托于地域性社会发展,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多层次、多学科融合、多样化建设人才,虽然这些都为民办高效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但是如果违背地方教育发展需求,没有结合自身办学层次、类型、性质、生源质量、硬性条件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等,盲目扩大教育发展规模,或不切实际地追求全能、高大上目标,在教学管理上设置雷同的课程机制、考评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这种过于“同步”高校办学,会快速进入到同质化教育建设格局中。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教育出来的学生,普遍缺少创新创业能力与个性化竞争优势,进而由于学生就业选择能力较低等问题,使得民办高校办学特色陷入困境。2.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民办高校多数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上,但是在培养方式上却依然沿袭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表现在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过程。一部分地方民办高校受到学科本位教育模式的影响,为从职业岗位技能角度组织教学活动,传统课堂教学、教材为重点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过于强调知识理论的灌输,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低端教育配置。地方民办高校应该遵循“动手为本、需求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理念,通过调动管理方式、办学资金、师资力量、企业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因素,一味强调理论知识讲解,不能满足企业、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三、地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
1.民办高校转型坚持的基本原则。第一,积极发挥地区政府统筹领导作用。地方民办高校依托地域性特色,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校转型中的角色作用,即统筹领导作用,为高校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第二,坚持转型示范试点。改革推进需要通过地方试点,进而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同时为今后转型改革提供更多的改进经验与意见。地方民办高校转型也是如此,需要在一部分高校进行示范试点工作。第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资源市场需求,重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市场是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关键。民办高校转型,依托于社会经济发展进步和人力资源市场新要求,根据相关人才标准与类型分析和定位专业设置,积极响应市场变化节奏。2.建立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发展,更加注重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培养模式非常必要,通过多主体协同培养,理论教学联系企事业单位的生产时间过程,严格按照第三方主体对人才的职业标准要求,实现专业课程建设与市场产业需求的顺利衔接。并且,技术性人才培养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实习要求,但是一些民办高校建校实践较短,资金投入缺乏等,独立开展实践教学较为困难。对此,地方民办高校应加强与地方性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共享多主体资源,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3.优化师资队伍。地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从数量、结构和质量上,与国家提倡的模式转型要求具有一定的差异。多数民办高校教师为聘用资质,相对来说比较重视学历与支撑,具有扎实的教学经验、科研能力、企事业从业经验的较少,尤其是“双师型”教师资源更好,长此以往,会制约地方民办高校转型发展。因此,地方民办高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空间,同时做好人才引进、青年教师培养、定向培养三方面的工作,优化高校师资队伍,提升教育资源质量,进而从人为因素上推动民办高校的转型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引导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提升民办高校合法地位的关键抉择,同时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化途径。地方民办高校应主动参与到转型发展行列中,还需要市场、企业民办高校和地方政府多主体协同联动,共同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利用良好的政策导向,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产业化发展提供更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积极回应社会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金侠,等.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6).
[2]佟琳琳.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01).
[3]赵立夫.试析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财经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J].现代交际,2018(24).
作者:闫晓梅 单位: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 上一篇:青年教师基本素质研究
- 下一篇:翻译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