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讨
时间:2022-07-16 11:28:08
导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由于培养目标缺乏自主性、培养思维具有局限性、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致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面临现实困境。探寻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职人”,具有综合素养和前沿技术的职业技术人才,走自信育人的培养之路,是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社会需求
1996年,我国开始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道路“三改一补”,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校名进行规范(统一为职业技术学院)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方向定位和发展思路更加明确,培养目标日渐明确,内涵也逐渐丰富,在坚定办好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上,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需求。2005年以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培养目标与时展的不契合使得高等职业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难以与社会进行有效对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口碑下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现代化之路受到挑战,如何走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困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困境及原因
(1)培养目标缺乏自主性。由于培养目标缺乏自主性,致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陷入困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等传统思想影响和现阶段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体系不合理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培养得不到社会应有的重视,甚至高等职业院校中的教育者、管理者也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自信心不足,导致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达不到知识型劳动力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度,形成为“恶性循环”。即使政府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政策扶持,但制度与法律层面并未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未来规划一个合适的发展方向,缺乏具体的政策实践。被忽视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很难有机会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依附主流教育的过程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较少与社会发展前沿相联系。(2)培养思维具有局限性。由于培养思维具有局限性,致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陷入困境。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前景,在社会产业分类日益细化的背景下,拥有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年轻劳动力无疑应该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但事实恰恰相反,很多技术企业宁可聘用毫无职业技术经验能力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聘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进行过职业能力训练的学生。一方面技术企业“人才荒”,另一方面,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找到对口的工作。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除了就业信息更新不及时的原因,从主观层面来分析,更多是因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无法跟随时展的潮流所需,培养目标固化,部分高职院校甚至在用十几年前的老机器进行教学,也缺少及时的教学反思和经验更新。(3)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由于培养模式缺乏实践性,致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实现陷入困境。高职院校强调以学校为中心的培养方式,漠视甚至无视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在大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活动中,与企业、行业、社会的联系处于劣势,与疏于校企合作的情境相比,准备应试考试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占有了较大的比重。在本就不利的社会生态下,双向高效互动机制的缺乏加剧了职业院校的孱弱。这种状况使社会需求难以及时反映到人才培养中,学校人才培养也难以得到社会支持。原因在于学校开设的课程大多源自传统教学课程,不能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吸纳到专业课程教学中来,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会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遇到阻力。
二、实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路径
(1)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职人”。那么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该向着怎样的一个方向发展呢?首先要提出的就是使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国际化视野,即培养目标要务实,符合我国国情的需要,并及时感知国际化发展潮流。在“一带一路”国际化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以中巴经济走廊为例,“随着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全面铺开,巴基斯坦各行各业,尤其是水利水电建设市场对职业技术、技能型劳动力出现了爆发性的需求。自2016年起,巴基斯坦每年新增劳动力市场参与者的培训需求约为240万个。但是,目前巴国内现有的培训能力只有17%左右。这种需求与市场的供给能力之间存在很大落差的主要原因有:该国的职业技术院校数量不足,师资缺乏,课程过时,学费较高,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员培训结业后的就业状况不理想等”。[1]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降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标准,对教育培养的质量反而要比以往更严格,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培养体系。(2)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前沿职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职业岗位不断出现,传统的职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2]在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普及下,如何培养学生前沿意识,形成具有“不可替代性”职业能力是解决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困境的关键所在,而现有的高等职业院校软硬件资源的限制使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固步自封。要培养具有前沿意识的新型人才,不仅仅需要来自于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者和学生的双重努力,更加需要的是来自社会尤其是有财力、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型企业对培养目标的大力配合。校企合作的高效性能有效促进劳动价值转换,学生还未毕业就已经具备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并且在企业文化的渗透中形成为责任感以及时展意识。在学校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新型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同样的,企业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提前进行员工实习,缩减后期培训成本,达到双赢的效果。因此,地方高校应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主动适应市场,改变千篇一律、缺乏活力、应用性不足等问题。[3](3)走自信育人的培养之路。古语云:“人无信不立。”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中,也要具有“信”。一方面指培养目标质量诚信,即职业道德教育。高职教育是职业性教育,不断强化所学专业的职业诚信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职业技术人员的失信行为,不仅损害自身发展,而且损害所在企业和所在行业的发展。职业诚信离不开职业实践,二者缺一不可。学生在实践中要身体力行,牢记职业诚信意识,虚心学习,不断进步,深入贯彻职业道德发展观。另一方面指培养目标的态度自信,即职业信仰教育。职业信仰是人们对于所从事职业意义与发展的信任与崇拜,是关于职业价值的终极关怀和最终追求。职业信仰指导着个人的职业选择,同时也影响着个人的职业行为。在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钻研”成为了社会最为珍贵的一种财富,培养学生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工匠精神,在学生时期进行职业信仰教育,是提升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让职业技术人才确立锲而不舍、积极创新、服务社会、热爱工作的职业信仰,就凸显出了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金成.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3):85-86.
[2]赵静,常非凡.“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国际合作大有可为[J].中国经贸导刊,2018(28):14-16.
[3]刘星翰.新时代地方高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5):37-38.
作者:王蔚蔚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 上一篇:高职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探究
- 下一篇:高校青年教师党建创新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