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粮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4-29 10:46:15
导语:一带一路粮食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一体化教学改革,在教学实施中结合“一带一路”物流业的特色,开展粮食专业教学改革,改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专业教师通过撰写论文、带学生参加比赛等方式,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也得到提高;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为粮食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粮食专业;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一、背景
“一带一路”背景下,企业经营发展策略与目标已经从本土拓展到全球。目前许多国际大型企业(例如HP、DELL)在劳动与土地成本较低廉之东南亚等地选择供应商进行全球采购,或将生产基地移至当地,再将采购之产品销往母国或营销至全球市场。而扮演供应商或者分销商的企业将营运总部与设计等部门留在本地,因此“一带一路”的节点城市物流管理则变得相当重要。广西为发展全球物流配送中心近年来进出口原物料与成品改用海、陆、空三维货运或快递做全球物流配送愈来愈多,为增加物流管理的竞争力的提升,高校的培养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则需要与产业深度融合,需要对特色的粮食专业人才提供教育培训,无疑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育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广西物流业规模小而且过多,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下,粮食专业化分工对服务功能的扩大、信息化的服务、专业人才的培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文献综述
李兹强、张宁波、吴宏林(2010)运用有关耗散结构理论分析培养模式的运行制度,提出以知识、素质和能力的统一模式。李选芒、赵居礼(2011年)认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实现理论教学系统和实践教学系统的融合。张祎(2012年)强调“一带一路”物流人才的培养根植于企业,以需求为导向。戢晓峰(2014)通过分析区域需求,从技能和管理能力培养区域物流人才。覃志成(2016)通过分析粮食专业毕业生岗位匹配度,提出“123”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宋爱华(2018)从“一带一路”背景下,以国际视角去调查研究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强调目标导向,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考核机制,通过国际交流,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韦冬莉(2018)从生源特点、职业院校特色、师资队伍建设等多个角度去调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院校关于粮食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物流人才培养生态圈的创新培养模式。从知网的文献看,大部分国内的学者从需求出发,从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寻找难点,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物流人才能力需求不同,通过教学和实践的改革,形成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粮食专业毕业生符合物流业发展的需求。
三、通用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国际主要采用学徒制(德国)的模式进行创新,主要的特点是校企共育,双导师制的模式。从学校理论学习,到工厂或者企业的岗位进行培训等实操的模式即是学徒制,德国模式主要运用于工厂,工科产业较多的国家采用的双元制,职业院校教师主要以传授理论教学为主,校外工厂或者企业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双主体育人模式,也叫双元制。而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主要采用职业岗位导向制(CBE)度的学徒制,这种体系以职业能力为出发点,通过企业专家为主的行业委员会制定行业岗位的能力,分解能力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列的课程实现能力目标。
四、“一带一路”的粮食产业与人才培育
1.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在中国国内电子商务热潮后,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和近年来的大趋势。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冷链物流也面临着从国内到跨境物流的转变。从“一带一路”物流核心业务发展的趋势出发,寻求物流业的特色。主要特点为:为不同的目标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产品和不同的服务策略,建立全球网络扩展海外仓库,参与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汇改的试点城市,设计便捷高效的通关制度,进一步提高终端网络和客户服务体系。2.产业与人才培养关系。“一带一路”深入推进,广西作为“国际大通道”的海上丝绸之路,对广西粮食产业的全方位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物流管理专业在新的产业发展形势下应着力打造专业内涵特色。顺应区域国际产业人才需要与人才产量培养的供给,使专业链与区域国际产业链完成对接,依照岗位人才需要的类型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育,使高校的教学与企业实际的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高职教育培育的人才更符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符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的要求。
五、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培养是培养物流人才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之一,而职业教育院校则是最直接、最现实,成本最低、见效最快的培养基地。大数据时代,本文依靠数据定性分析,采取五位一体的模式,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课程改革、师资培养五个方面形成全方位的高职生粮食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增强教改意识。根据电商和冷链产业的特色,形成一体化教学的研究和实施,要求教师摒弃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措施,加强学习新的理论与知识才能完成教改的研究。在教改的开展过程中,通过研讨、交流,使教师学习、统一思想,更新教育理念。通过课题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师正确认识专业课程改革,改变不适合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发展。通过教学改革研究,提高青年教师授课及专业的成长能力,使他们为专业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学校的教改成果及教学理念得到推广提供智力支持。2.整合教学内容,制定新的课程标准。依靠“一带一路”的产业特色,在剖析传统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上,按照在职业岗位上完成完整工作过程所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把设计教学项目,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具备物流作业组织能力、物流设计能力、物流控制管理能力、物流现场管理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核心技能;在教学设计上把理论授课与实训项目有机结合,使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运用。3.改变教学模式,以产业为导向。以实践为目标导向,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改变过去讲完理论再进行实训的模式,结合企业业务操作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在实践课程讲解时,设计具有差异的实训工作任务,有在课堂上进行的,也有到实训室开展的。如讲到设施设备的选择,设计一项存储任务,让学生根据储存商品的数量、性质选择合适的设备进行储存;在讲到商品运输过程时,课堂上讲解完堆码的基本方法,马上转移到实训室进行进一步的操作演示,让每一个学生动手操作,并互相评价操作是否规范。按照教学进度安排,课程进行实训时候,基于真实情景,以产业行业的企业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为标准,设计出学生为主体,以理论引导实践,实践丰富理论教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的实践体系,使学生满足产业、行业和企业的岗位要求。4.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强化特色。课程考核的方式一般主要以考试的方式进行,而较少采用企业导师打分制。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以方案设计和方案的实施把专业课程理论点、实践式的展示出来,因此,在考核方式的改革方面,课题组参考物流技能大赛赛项作要求,拆分成闭卷考试和操作考试。闭卷考试相当于技能大赛中的理论考核,主要考核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点;操作考试引入企业真实岗位的能力评价标准,考核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操作能力,在岗位中去考核,这样可以较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5.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支撑“一带一路”建设。一体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岗位的要求出发,突出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一体化教学实践,所谓“强师”才能出高徒。任课教师只有积极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不断以双师型的考核标准提升自身技能,依靠项目引导,横向和纵向的科研项目去培养双师型的教师,校内教师从学校到企业,企业导师从企业到学校,双向交流。通过校企合作,校府合作,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多元化的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双师,才能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郭静.建设特色品牌专业助推广西边境职教发展.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2).
2.吴砚峰,李建春.基于物流实训基地的实训课程开发研究.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
3.杨从亚,高春津.物流信息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职教论坛,2008(8).
作者:温培华 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一带一路物流人才培养研究
- 下一篇:铁路建设标准国际化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