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时间:2022-01-25 03:01:07

导语: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近几年,物流业得到快速发展,我国的物流产业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政府与企业逐渐认识到发展物流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物流业成为发展最快、最具热点的行业之一。而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物流人才的支撑,因此,也增加了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近几年,有200多所本科院校、50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1]。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进企即用”的需求。一方面由于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对接,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导致培养的人才专业素质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物流管理专业作为文科专业在本质上成为重理论、轻实践的专业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够应对未来应用型的就业岗位,基于近些年”应用文科“理念的提出,使得高校逐渐将重点放在应用型文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有效改善了文科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现状。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积极探索应用文科本科人才培养模式[2],出现很多关于应用文科教育的实践研究成果,解决文科专业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弱的问题。

一、高校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模糊:高校物流管理专业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现趋同化,没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培养特色不明显。重点本科院校主要培养中高端的物流管理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第一线人才,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学生的培养目标与重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进行区分,着眼于培养初级、中级物流管理人才,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尽快适应相应的工作岗位。2.师资力量薄弱:高校师资力量主要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师的来源,大部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没有真正接触物流行业,因此,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直接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条件差:物流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行业。但是,各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条件差的问题。第一,缺乏实验设施,校内实训多为模拟操作,缺乏真实的工作环境,原因在于实践教学所需的仿真类教学软件以及物流设备费用较高,很多高校没有能力进行投资。第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很多高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由于实习的内容没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实习完后所掌握的技能与就业岗位的需求相差较大。

二、基于岗位责任清单,建立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

(一)建立岗位责任清单“责任清单”。意味着每一个岗位在履行其职责时任务的处理过程,并且通过列举清单的方式使工作过程井然有序。随着管理活动的日益复杂,清单式的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方式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因此,建立岗位责任清单,用清单来界定学生就业岗位的工作内容,便是“责任清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基础。运用企业清单管理模式,在工作内容实际分配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岗位细分责任内容,使得学生未来的工作职责衡量化、明晰化[3]。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的职位主要分布在企业内部物流和第三方物流公司,并且基本属于一线的操作岗位。企业内部物流涉及到企业自身的产品原材料采购、库存管理、销售等相关岗位,而第三方物流公司主要负责企业外部的货品运输[4]。通过调查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信息,以及针对不同岗位,对相应的物流人才岗位职责与任职要求进行分析得知,企业对本科层次物流人才的需求,从工作要求上看,主要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相关人才。而这些需求也是应用型本科层次的毕业生能够胜任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主要涉及物流相关的基层操作人员:采购员、仓储管理员、物流配送相关的岗位、物流销售、结算专员以及能够参与企业物流系统设计与优化的人才。从企业的招聘信息分析得知,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明确要求,而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一定要求。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责任清单见表1-表4。(二)依据岗位责任清单,设置应用性文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课程群设置不合理,会导致课程实用性差、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无法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高校在设置课程群时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强化岗位技能教育,针对性的设置课程群,依据社会需求,及时优化、更新课程群的设置。应用型课程是应用文科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通过将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来培养物流管理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根据岗位责任清单汇总出物流管理人才所需的职业能力,培养现代物流技能型人才。通过分析物流管理相关岗位的岗位职责清单,可将物流管理专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划分为如表5的五个模块:(三)基于岗位职责,设置关联性实践教学内容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所能胜任的岗位包括:采购员、物流专员/助理、物流销售代表、物流客服等。根据岗位对职业技能的要求,设置课程群,如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管理、流工程学、采购管理、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等。这些课程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课程体系,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然而,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存在很多交叉、重复性的内容,如果教师过分追求所授课程自身的独立性与完整性,没有考虑课程之间的协调性与关联性,使得学生重复性的学习知识点,甚至分析相同的案例、参加重复性的实践活动,最终会造成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基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应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得不同课程的教师通过设计一套实践教学方案,学生、教师共享该教学方案。以出入库与仓储管理岗位为例,其岗位职责主要包括货品的验收入库,出入库账务填写,库存月度盘点以及仓库数据的统计、存档、帐务等。在这些业务活动中,主要涉及到“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因此,能够共享实践教学方案的课程包括:物流学、采购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以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这些课程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可共同建立关于“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学生在做岗位模拟训练时,使用同一案例、同一信息系统,使得新知识与旧知识以及认知规律能够进行关联。通过关联教学,不仅保障了培养方案的全局性,而且突出各门课程的衔接关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课程体系。

三、结束语

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物流基础业务操作及管理人才为主要目标,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应受限于“文科”性质的培养模式,而应加强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同时,为了培养能够适应企业实际需求的人才,使得学生的就业能力能够满足企业的就业岗位,高校应根据企业招聘的岗位需求建立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岗位责任清单,依据岗位清单设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能够避免高校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的现象,实现和保障有效培养应用型文科物流管理人才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津平,邵清东.实用型物流实验室建设分析[J].物流技术,2007,26(3):96-99.

[2]张宝秀,张景秋.应用理科、应用文科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实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08(5):51-53.

[3]卜文艺,黄贤东,张美兰.经济责任清单的建立与思考[J].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3):47-48.

[4]谢会芹,方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探究——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7(12).

[5]康萍,王健,孟颖,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关联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1(24):126-127.

作者:潘华贤 吴文杰 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