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1-20 03:48:33

导语: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工科视阈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新工科建设强调问题导向、团队合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新工科视阈下的人才培养,分析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瓶颈,提出了“平台+双引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大学生科技园为平台,以市场导向和学科交融为引擎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新工科;大学科技园;市场导向;学科交融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瓶颈问题

(一)创新创业平台耦合度不高。创新创业作为促进人才培养的助推器,已经受到很多高校的重视,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讲座、政策,构建了多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创业课程体系和平台建设缺乏关联性,导致平台提供的创新创业课程跟实际创业项目关联性低,不能起到对创业指导的目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大多只针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并且较少和社会企业、单位交流合作,这导致了学生闭门造车的局面,激发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兴趣,最终半途而废;有的高校设置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这是一个好的创业平台结构,但是平台和平台之间缺乏联动,限制了交叉学科的发展,使创新也缺乏了驱动力。

(二)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匮乏对大学生来说,创新创业具有很大吸引力,但是面对的问题也不少,不仅创业经验不足,而且也没有领路人,这些构成了他们面前的拦路虎。当前,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匮乏,大多专业教师还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对创业相关的政策和具体路径没有实质性的掌握,也缺乏创新创业相关经验,创新创业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都亟待提升。

(三)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市场需求脱节传统工科在人才培养方面重视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一方面,教学过程强调知识点的掌握,弱化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应对考试和毕业。另一方面,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更新,不能适应新产业发展要求。人才培养需要学科为基础,但学科建设缺少与企业的联动性,导致学生不能适应行业和市场的要求,找不到合适人才的局面。

(四)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亟待提升当前,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和能力都亟待提升,很多学生学习的点和面很窄,只关注自己本专业的知识。同时,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大学生的迁移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都严重不足,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现状。但是,科研创新素质又是创新能力中必备的重要素质,也是创新的驱动点。因此,这也成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个不利的方面。

二、“平台+双引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创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要求高的同时,其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特色,促进特色优势学科向深层次发展,促进面向特色产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四川理工学院地处川南中心自贡,是一所具有综合性办学格局的高校,形成了以酿酒、人工智能、材料腐蚀与防腐、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主要优势学科,具有很强的产业支撑的综合型大学。自贡素有“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之称。二者在产业合作、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很高的契合度。针对以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本文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提出一种“平台+双引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平台指“四川理工学院大学科技园”,双引擎指“学科交融+市场导向”。

(一)协同各类平台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大学科技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政策服务和启动运营支持,在“平台+双引擎”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以下简称“大创平台”)、入住企业、校内重点实验平台等。依据新工科人才培养中所强调的团队合作、校企合作,以科技园为核心,加深校企互融,获取最新政策以及市场需求;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市场中遇到的问题传递给学校各重点平台,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解决问题。大学生科技园负责组织、协调各重点平台工作,理顺平台间协作流程,打通各平台衔接的瓶颈,保障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二)以市场为导向,强人才培养

大学科技园为人才培养提供支持,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多方共同协作。企业群包含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校友企业以及社会企业。科技园负责企业群内部信息政策沟通,及时把企业的问题和市场需求反馈到大创平台,通过该平台把这些信息分享到学校各重点平台。然后,各重点平台根据这些信息组织团队进行分析解决。如果是市场问题,由大学科技园组织经管营销团队,对接企业解决问题;如果是学科技术问题,由大学科技园组织相关学科团队或者是交叉学科团队给予支持。各重点平台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通过递进考核方式选拔团队成员。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和创业校友到校交流,促进教师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通过这种模式,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服务支持,而且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促进人才培养。

(三)以学科交融为支撑,促复合型人才培养

新工科建设的提出主要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发展,新产业的发展也需要新学科、多学科的交融与合作,这从根本上也要求培养更多复合型、一专多能的人才。地方高校应紧跟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会,培养支撑地方产业的特色人才。地方产业特色具有一定优势,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强化校企合作,特别是特色产业结合学科的发展,学科的交融创新,从而推动不同学科的交融,碰撞出新的创新点,在学科与学科的融合创新下,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四)以科研创新素质培养为抓手,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核心竞争力

科研创新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其竞争力和意义毋庸置疑。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因此,高校应以大学生的科研创新素质培养为抓手,通过一些科创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积极锻炼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科研精神和创新意识,打造创新创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

三、结语

为推动新技术新产业发展,新工科建设已成必然趋势。“平台+双引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有利于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科技园孵化功能的自我完善,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交叉学科发展,形成多方共赢格局。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新华网,2017年10月18日.

[2]崔庆玲.中国新工科建设与发展研究综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8,(04).

[3]陈涛,邵云飞.《华盛顿协议》:内涵阐释与中国实践[J].重庆高教研究,2018,(01).

[4]邓红卫,李浪等.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福建电脑,2018,(02).

[5]梁快,胡顺仁等.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

[6]梁冬松,韦宁照等.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高专工科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J].高教论坛,2018,(01).

作者:江旭梅 唐子蛟 单位:四川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