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时间:2022-11-20 03:43:00

导语:业财融合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业财融合下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改革

摘要:技术革命带来的新业务与新商业模式的涌现对企业的财务工作创新提出了新的挑战,进一步地深化业财融合、促进财务共享成为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在此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亟待改革,以适应会计实务领域变革。未来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大数据”、“互联网+”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和实训实践改革,深度挖掘院校特色,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会计人才。

关键词:会计;人才培养;财务共享;大数据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给企业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改革和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传统的财务管理体系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与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共同发展的还有审计技术与审计方法、财务会计工作方法等。面对会计实务领域已经到来的革命式变革,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已经站在了抉择的十字路口,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顺应行业发展,立即做出变革?答案显而易见。

1会计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所带来的数字经济已经被一些理论研究者称为第四大生产要素,它在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原有传统行业的划分,随着业态融合的不断深入,各个行业之间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传统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要求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是对传统会计倒逼式的快速变革。

1.1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普及降低会计人才需求

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与管理会计的深度融合,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已经成为企业利用信息整合优势提高竞争力、实现价值增值的重要手段。较会计理论界,实务界总是先行一步。从2005年中兴通讯在我国建立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开始,财务共享因其低成本、高效率、控制权更加集中等优势备受企业关注。自此之后,建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成为我国大型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手段。但是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势必造成企事业单位对一般会计核算人员需求的大幅下降,会降低社会对于地方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其会计人才培养方式产生一定的冲击。

1.2人工智能将引发的低端会计人员失业潮

2017年,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均推出了财务机器人项目,从企业财务数据取得到一般财务核算的执行均可由财务机器人完成,财务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的出台,可以帮助企业省去日常琐碎而重复的会计处理工作和税务申报工作。目前,已经有包括中国中化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大型企业开始接受财务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服务。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无疑对会计人才培养带来又一巨大冲击,“财务会计会不会消失?”成为2017-2018年会计行业最热门的话题。但是不可否认,财务机器人的使用,会大幅度降低企业对低端财务人员的需求度。如何培养高质量财务人才将成为地方高校着重思考的问题。

1.3大数据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使大量的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的数据能够得到记录、储存和处理,借助计算机的帮助,决策者可以及时获取各种实时的数据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含销售收入、存货等财务信息,还包含销售量、客户结构等非财务信息。与这些多元化数据相比,财务数据取得明显滞后且单一。因此,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如果不能利用大数据思维对财务信息进行处理,那么财务管理人员,乃至整个会计行业会面临被淘汰的危机。

1.4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企业持续增长的国际业务,以及我国财政部不断推行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表明未来实务界对于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地方高校所培养的适应本土会计环境的会计人才远不能适应会计国际化的需求。

2地方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方向存在的问题

地方高校在制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时,多强调对学生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传统专业技能的培养,基本没有将大数据、IT技术等知识纳入到培养方案中,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创新力不足,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企业管理需要,最终导致地方高校毕业生的低就业率和考研热。分析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可以看出其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过于强调传统会计理论,课程设置单一

地方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很少能做到与时俱进,在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设置上,地方高校大多仍以传统注册会计师考试(CPA)来进行课程设置,教师在教授这些课程时,通常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重会计主干课程,轻跨专业选修课程,学生在学习课程时,大多以考试为导向,这种教与学的模式,在《会计准则》不断修订、业财融合的背景下,一定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要的创新性人才。

2.2实践实训手段单一

相对于国内“双一流”大学的会计学科,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学科建设经费少,社会影响弱,很难吸引优秀企业与之合作进行实习实训。因此地方高校只能就自身有限资源开展如会计手工实训、沙盘模拟演练、企业管理虚拟防止实训等实验课程来训练学生的实务工作能力。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只能接触部分岗位业务,并且教师对全过程难以进行有效考核。地方高校的另一个实训途径是参与社会举办的创新创业活动,如财务软件企业举办的以普及其软件使用度为目的的大学生财务软件竞赛,以及学生自发进行简单的创业活动。虽然软件竞赛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使用企业管理软件的能力,但是因其目的性明确,所以对学生能力的训练非常有限。而一般高校的创业活动因条件限制通常创新元素不足。这些实训活动并未与多行业融合,训练出的学生创新能力与重点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相比,可见一斑。

2.3学生未能深度参与到产学研链条中

专业科学研究是帮助学生打开眼界,深度了解会计专业变革的最好途径,特别是在国家倡导产学研融合的背景下,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对学生今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在2017年结束的教育部高等院校专业评估指标中,学生参与科研这一指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短板,尤其是会计专业。主要是因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学术水平参差不齐,院系本身也没有有效的遴选机制,未能筛选出适合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科研项目中。

3未来地方高校进行会计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

技术革命所带来的财务领域业态融合,促使地方本科院校在新形势下必须做出改革,否则将面临巨大的淘汰风险。

3.1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地方高校会计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时,更强调会计人才面向企业的需求,要培养掌握一定的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及与本专业相关方面知识的人才。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财务机器人已经代替会计人员正式上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大型企业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未来符合社会需求的财务人员不仅要求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更高的外语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相关知识,如编程语言、互联网知识和大数据分析知识。因此,地方高校应加速推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改革,将大数据分析及应用能力等内容纳入到培养目标中,以此为纲制定合理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3.2丰富理论课程

按照当前企业财务管理变革的模式,低端核算人员已经过剩,培养具有多元化知识的高端财务管理人才成为方向。地方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对部分不符合实务需要理论性过强的课程进行调整,删减课时量或删除课程,另外开设更多元化的选修课程,如计算机语言、大数据分析、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等相关课程。另外,为适应未来会计行业对数据分析的依赖,地方高校应增加会计本科生数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提高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3.3将企业案例分析融入实训中

会计学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应用学科,其学科属性非常适合采用案例教学,结合不断更新的企业管理案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学习能力,通过开放式的企业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财经界最新变化,拓宽学生视野,开拓学生思路,也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财务新变革。案例分析课程可穿插在各理论课程的授课中,也可以单独成课,但是最好采用不同的授课教师辅导学生,可以达到多角度分析教学的效果。

3.4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产业研究、科学研究

大学生在各类科研活动中的整体参与度偏低,科研参与行为在大学生群体内部有一定的分化。根据研究表明“相对于毕业后计划读研的学生群体,打算就业或创业的学生从科研参与中更为明显地感受到自身思维及语言能力的提升。”会计专业学生参与到教师科研活动中,有助于学生从另一种视角了解会计各课程,提升其挖掘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为今后工作中将财务与大数据分析融合做准备。

3.5深度挖掘专业特色

地方本科院校与“双一流”大学相比,国际化程度不足、学科建设资金相对较少、社会知名度较低,在会计专业建设方面会遇到不少阻力。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负责人更应该思考如何实现差异化建设、个性化建设,寻找各自院校的突出特点,与当今会计行业发展现状结合来制定培养方案,例如工科院校可以将会计与工学结合,培养出色的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人才;计算机专业较强的院校可着力培养大数据+财务的人才;外国语较强的院校可将外语与会计专业结合,培养更有国际化特色的财务人才。通过业财融合的思路,培养更出色的高层次财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湘萍.大学生科研参与学生发展———来自中国案例高校的实证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1):129-147.

[2]徐晨阳,王满,沙秀娟,等.财务共享、供应链管理与业财融合———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7年度专题研讨会[J].会计研究,2017(11):93-95.

作者:卢爽 单位: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