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时间:2022-04-11 08:40:02

导语: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摘要:高校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新媒体环境下,包含价值观导向的思政教育,既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又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价值挑战。对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而言,需要在错综复杂的新环境中冷静分析形势,从高教人才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进行因势利导的价值观教育,进行健康价值观、正确人生观的引导,担负起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新媒体;人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新媒体在价值观教育中的正面影响

1.使人才价值观教育的渠道得以扩展。高校的传统思政教育课主要通过开会和座谈以及讲座的集体教育,与谈心的个别教育形式相结合,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呈现出一对多、点对面的特征,无法兼顾到个体的实际情况。因此,对于不同性格、不同接受能力和思想基础的学生,思政教育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参差不齐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突破了时间限制,在空间上也表现无限延展性。同时,新媒体依托互联网衍生出微博、论坛和微信、QQ等多种形式的媒介平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以及更为多元化的推送平台。新媒体打通了价值观教育各个方向辐射的通道,使教育内容及时、快捷地传送给教育对象,为大学生创造核心价值观熏陶的条件,自觉地以核心价值观为行为准则和思想导向,有利于实现高品质的人才培养。2.使人才价值观教育的互动性增强。传统中的高校思政教育方式单一,多以讲解、灌输为主要手段,作为人才体系的大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参与度较低,参与意识未被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应有的尊重。因此,造成了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缺失,导致思政教育效率降低。新媒体环境造就了新型的、为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的思政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新媒体教学模式有助于形成活泼、开放性较强的教育气氛,有利于建立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气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使高教人才树立健康价值观。同时,利用新媒体进行个人价值观教育,是对教育环体的有效补充和丰富,极大程度上扩大了思政教育平台,使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交流更为频繁,为核心价值观教育创造机遇。3.使人才价值观教育的效率提高。新媒体凭借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迅速占据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新媒体平台可以提高人才价值观教育的质量和效率。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传播速度的快捷性,新媒体参与的价值观教育可以在第一时间,通过各个平台和交流渠道将教育课件、音影资源,通过点对点、点对面的传输方式发送到教育对象,每个教育对象都可以从各个渠道以下载或点击的方式进行课件和资源的学习。这样一来,新媒体所创设的教育平台,极大限度地扩充了价值观教育范畴,尽可能地将每个教育对象都纳入了教育体系。而且,由于网络平台资源便于储存,可以反复观摩学习,对教育对象而言,新媒体视域下的价值观教育内容,不仅具有全面、详细和生动的特点,更具有便捷和永久存储、反复学习的优势,最大可能地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对于整体价值观的确立、巩固和提高提供了保障。

二、新媒体在人才价值观教育中的负面影响

1.多元化价值取向。新媒体信息传播速度惊人,共享范围更为广泛,使得传统价值观教育方式被打破。庞大的新媒体信息量和语出多家的资讯主体,使得大学生在庞杂的新媒体环境中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价值观言论,尤其是西方社会消极颓废的思想潮流也搭乘新媒体和互联网的顺风车,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特别是在西方思潮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享乐主义、个人主义、虚无主义,在当今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代,极易形成对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冲击,对优秀人才三观形成和确立产生不利影响,使其价值观产生偏差。新媒体视域下的多元化价值取向,通过网络传输、传播方式影响着我国人才梯队中高层次人才的思想层面和文化意识,最终不可避免地改变其三观,使其价值观扭曲、个人追求低级腐朽,如现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成功论、财富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获得不少认同,并或多或少影响着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价值取向,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教人才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形成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的思想境界。2.追求实用价值观。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大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影响。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涯,正是个人价值观成形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价值观取向对个人的人生走向、思想情操和个人理想树立,起着主导作用。新媒体环境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将各色各样的社会思潮、不正常的社会现象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追求实利、轻视大义的价值观,以片断式的零散状态呈现在他们面前,很容易形成断章取义的片面效果,导致实用价值观的蔓延。3.价值选择的矛盾性。在新媒体媒介中,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个人话语权和表达途径空前发达,人们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发表言论,进行平等交流,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话题所产生的意见和主张呈多元趋势。再者,由于互联网实名制注册未实行,导致一部分人大肆不负责任的言论,个人价值观在互联网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不排除一些包含着刻意诡辩、偷换概念的言论散布,在客观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和公民基本道德取向形成冲击。新媒体平台所传播的信息资源,隐含着互相矛盾、相互抵触的言论,各种不负责任的观点代言了不同的价值观取向,自成体系的价值观呈现使大学产生茫然感,对未来失去信心,对个人价值产生质疑,对所接受的核心价值观产生怀疑,极易进入思想误区。

三、利用新媒体提升人才价值观教育效能的措施

1.加强领导,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在人才培养的教育领域内,新媒体应用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新媒体平台对人才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但所有不利影响都是可以掌控的。对于担负着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首先需要客观看待新媒体,区分其优劣势,正视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政教育,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开展人才价值观教育,组建领导团队,确立科学的价值观教育模式。其次,高校应成立专门机构,部署并统筹安排人才培养中的价值观教育工作,特别是要部署好新媒体价值观教育模式、目标、方式和方法,安排专人负责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编辑和推送,及时抢占新媒体阵地,以主动、积极的态度,充分发掘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教育功用。及早建立起与大学生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使国家人才梯队的精英分子在纷乱的网络环境中,得到明确的价值观指引。2.积极应对,掌控传播主动权。针对新媒体入门简单、平台创建方便的特点,高校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筹备、创建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便捷、影响广泛的特点,主动掌握信息源,掌握人才培养中的思政信息传播主动权。比如,开设论坛、开通微博,紧扣新闻性话题,组织不同形式的话题讨论,并安排学生骨干和思政教师进行话题方向导引,充分发掘新媒体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观导向作用,使高校人才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分析时事要闻,而且以讨论形式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针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制教育也刻不容缓。网络环境的宽松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储备的精英,有必要了解网络法规,主动抵制不良信息,增强个人的辨识能力,抵制不良思潮影响。3.完善机制,强化素质教育。网络环境固然复杂,新媒体舆情固然难以掌控,但是,只要具备了完善的新媒体建设机制,针对人才培养的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就能充分发挥出高于传统模式的教育效果。首先,高校应当形成完备的新媒体工作机制,设立健全的新媒体机构,在人事上安排具有过硬思想素质的教职工实行专人专岗。其次,针对人才培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主体内容既要具有针对性,又要与时代性、思想性相结合,突出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和普遍意义,使高教人才的思想素质在新媒体教育环境中得以提升。此外,在人才考核机制上,需要完善思想素质考核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思政素质考核的重要内容,既要在理论上具有完整的认知,又要内化为个人行为准则和思想意识,从而提高高教人才的整体思政水平。

高等教育是我国人才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这个环节中,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人才品行、道德和思政素质,是决定着人才培养成败的重要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人才素质教育,贴近时代潮流,紧跟时展趋势,以积极主动的措施开创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新媒体教育的优势,使核心价值观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的限制,在新媒体环境中发挥出更全面、更优越、更被高教人才所接受的新型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昌朕.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9):187.

[2]马雅玲.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3):18.

[3]魏法汇,徐藤.利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人民论坛,2016,(14):164-166.

[4]刘金龙.利用新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知识文库,2016,(17):236.

作者:李丹 刘斌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