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时间:2022-07-13 09:18:42

导语: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我国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锻炼.但应试教育成为我国主要教学方式,体育作为“副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与普及,体育专业人才再一次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度.为了提升高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少高校纷纷采取有效的措施.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资源有限、忽视人文思想培养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必将限制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1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1.1体育专业逐步得到重视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明确指出教育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1].随着这一要求逐步推广与实践,体育专业也改变了“副课”的地位,开始得到学生及学校的重视.学校开始重视体育对学生健康的价值,通过开设足够的体育专业,帮助学生在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体育爱好与运动技能,进而逐渐形成长期锻炼的习惯,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同时新课标还规定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帮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挖掘自身的体育爱好,更好地完成体育专业设立的目标.

1.2未能与其他课程很好地融合

虽然体育专业目前已经专业化、规范化,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接受相当一部分的理论课程,以更好地了解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及应用.即便是在体育专业中,学生还是需要接受一定的人文学习,以保证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由于我国长期“重文轻武”的教学方式,导致体育专业缺失足够专业的体育教师.由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他学科,尤其是人文课程与体育专业课程的配合.人文课程与其他专业课无法配合体育专业课程,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文化课不重要”的概念.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1.3体育专业人才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尽管国家教育部门开始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但就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而言,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如此会导致一些人才放弃学习体育专业,而改其他专业.这在无形中会让体育专业错失掉一大批人才.有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各学校的体育师资均呈现饱和状态,体育专业人才在毕业后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2].虽然健身行业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行业,但大部分体育专业人才仍然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同时伴随着社会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对于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人文素质、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3].以健身教练为例,除了日常的健身客户需求,还有针对客户一对一的服务课程.如何平衡日常课程与一对一课程的时间,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大众化的健身要求和单一客户的具体要求,都是健身教练工作的重要内容.

2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2.1忽视对体育专业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我国提起体育专业,大多数人会想到体育专业学生在某个体育项目中非常擅长,如长跑、跳远、跨栏等,很少会将之与身体素质、体育精神联系在一起.在体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过于注重学生的生物方面的效能,而学生对于运动的理解也是非常片面的[4].以足球为例,大多数人对足球的理解是用脚来控球,传球,然后射门得分即可.但除了个人对于足球的控制能力,整个团队的协作能力,防守与进攻的策略,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对方防守的漏洞、守门员的不足,都是足球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通常在一个球队内,并不会过分注重一个球员的个人素质,而是注重提升整个球队的应变能力、防守和进攻的能力.英国足球总会认为,足球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踢球的全面发展的人.显然我国对于体育专业的理解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区别.尽管我国教育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体院专业的重要性,但要想改变人们对体育专业固有的偏见和看法,在真正意义上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素质提升,将体育专业作为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2更重视体育的竞技性

体育是一项竞技性的运动,因此在体育比赛中就一定会分出名次.虽然我们都清楚体育精神是为了提升身体素质,使之更高、更快、更强,但人们还是会过多关注获得冠军的体育运动员.如此必然会导致体育专业中出现“重物轻人”的现象,专业教育的内容也会以更多的体育训练为主,而忽视对专业人才的人格塑造与培养,这将限制住体育专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5].如在奥运会中,人们对于国家金牌数量和比赛冠军往往给予过多的关注,对于有能力拿到冠军却失利的运动员往往会发出严重的苛责.在2008年奥运会上,刘翔因为脚伤退赛,责备声铺天盖地袭来,甚至传出“刘翔假退赛”的阴谋论.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界冠军,教练郎平就说:“女排精神一直都在,不能因为女排赢了才关注女排精神.”体育训练是非常辛苦并且枯燥乏味的,体育专业的人才必须具备足够好的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及专业理论知识,才能应对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能稳定提升自己的体育成绩,也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及今后工作的要求.如果仅仅局限在体育项目的训练上,很容易局限住自身发展,逐步失去进步的空间.

2.3高校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缺陷

在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教育一直将“体育”作为专业教学的核心,过多重视对体育动作的教授,照本宣科地讲述体育动作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关系能力的教育.这一体育专业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导致我国现今都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体育专业教育理论系统,导致所培养出来的体育专业人才均不具备足够的综合素质,只侧重对体育成绩、技术和动作的训练[6].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这样的体育专业人才也将很快被淘汰.如当前热门的健身行业,健身教练不仅要了解动作的规范度和解析度,还要能够根据客户的需求制定出相关的饮食计划、运动计划,从多方面帮助客户达到预定的健身目的.如减肥的客户可以指定难度系数低且能够长时间进行的运动动作,日常饮食要控制糖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于增肌的客户要根据其肌肉的整体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日常饮食注重蛋白质的摄入.这些都属于体育专业教学内容,但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训练与讲解而学习到的.

2.4体育专业的人才来源过于局限性

在我国应试教育体制中,当学生文化课的分数不够时,可以通过一些体育特长类加分.而为了应对体育考试,学生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进行训练和巩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文化基础.同时由于体育专业对于文化课程的分数要求并不高,使人误认为体育专业生不需要足够的文化知识,误导学生忽视文化课程.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就对体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四肢发达的人,大多头脑简单.对于他们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更多的期待,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其他知识,发展自身其他爱好的积极性.

2.5学校、教师及学生“偏专业”的思想严重

在体育专业中,学校很少会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过多重视在赛事中所获得的成绩.加上我国教育尚未对体育专业教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社会上对于体育专业全面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学校“偏专业”的思想[7].学校作为推动体育专业人才全面培养中的主要力量,都不重视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将大大阻碍体育专业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体育专业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来自体育专业,自身就是受到传统体育教育“重物轻人”思想的影响.其中大部分教师很难意识到自己所在的教育体系的不完善,按照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方式去教导学生.如此阻碍了体育专业教育的完善和全面化.有些教师虽然意识到当前教育体系的不足,但由于自身能力不够,无法更好地改善这一情况,以提升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重视.有调查发现,大多数体育专业人才都能意识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及自身文化知识的不足[8].但由于自身文化基础较差,即便他们想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程度,也没有足够的有效办法提升.加上日常学习中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上,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与其他爱好的培养上.而长期对于文化课的轻视,让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惧怕”看书与考试.所以,仅凭学生自己是很难实现全面发展的.

3优化提升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3.1改变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爱因斯坦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人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工具,但是不可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9]”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去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10].高校要改变以往对体育专业的认识,改变对体院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和理念,认识到“博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文思想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影响,才能推动并逐步完善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领导必须了解,赛事成绩和名次虽然代表学校和学生自身的荣誉,但不能作为学生一生的目标.了解并实践真正的体育精神,才应该是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所追求的目标.

3.2加大人文科学与体育专业学科的融合

当前体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以生物学科为主,旨在加深学生对体育动作及相关的肌肉变化的理解,而忽视了文化课程对学生道德品格的塑造.人文科学中包括思想教育、文明礼貌及必要的社会知识,都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体育的含义和意义.在面对枯燥乏味的体育训练时,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训练,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11].如在学习健美操或体操等课程中,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必要的动作,还要培养出良好的气质、姿态和举止.人文科学注重的是对学生内心精神与素质的培养,是“内修”.只有做到“内外兼修”,才能让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逐步向全面化、高素质的方向转变.

3.3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与文化课程

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将所有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体育专业的训练中,就很难再拿出其他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更多的文化课程.因此,高校要合理设置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的占比,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化课程中的学习中.由于体育专业课程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去学习和训练,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可以将其与文化课程分开上[12].如周一、周三和周五为体育专业课程,周二和周四专门安排文化课.如此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吸收体育专业课程和文化课程所学的知识,也保证了两类课程的教学进度与教学时间.

3.4重视学生对文化和体育理论知识的运用

科学安排体育专业和文化知识的课程,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完全吸收与实践.除了常规的测试外,教师还要注重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专业教师和文化课程教师要多沟通,让课程能够相互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达到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状态[13],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感受到文化课与体育专业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进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如学生在学习某项体育动作时,文化课程的教师能够就该项体育项目和动作的由来进行讲解,让学生领会体育运动背后的故事,继而加深对体育动作的了解与体会,达到提高体育运动效果的目的.

体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应该注重全面发展与高素质的提升.但受到我国教育体系与整个教育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对体育专业人才的人文培养和素质培养.单一的体院专业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同时一味地追求体育成绩而忽视学生的内在需求,势必将学生对于体育专业的热爱与激情消耗殆尽.高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实施教育理念、完善教学方式、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应将体育专业人才作为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去看待,去培养,注重对体育专业人才的“内外兼修”.如此,才能培养出更好的体育人才,才能让体育人才更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作者:刘彦忠 王志楠 单位:1.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2.锦州市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