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4-18 09:08:15
导语: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门类中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长,开设的院校比较多各校要根据自身和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专业特色,并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措施,把专业特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特色创新;保障措施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不仅意味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还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加大人才培养的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常态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简介
高校本科经济学专业是教育部规定的经济学门类中的一个基础性专业,开设的时间比较长,开设的院校比较多,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在山西省本科院校中,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工业学院、晋中学院、长治学院以及多数独立学院都开设了经济学专业,数量相对比较多。经济学专业是一个综合性的基础专业,涉及到经济学各个学科和专业的基本理论部分,具有涉及面广、讲授内容多、理论性较强的特色。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经济学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当代中国经济等。经济学专业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规划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改革开发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企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比较大,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出路比较好,就业率比较高。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对经济学专业人才的需求相对减弱,加之经济学专业不够专,毕业生就业压力逐步增大。
二、创新专业特色的尝试
(一)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简介
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2003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招生规模控制在80-150人之间。该专业拥有较强的师资队伍,教授6人,副教授10人,讲师9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的50%,85%以上的教师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历。该专业2007年被评为校级品牌专业,以该专业组建的应用经济学2010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在2015年山西省教育厅组织的山西省重点学科建设评估中,该专业的应用经济学评估结果为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和势头。
(二)创新专业特色的尝试
靠实力求生存、凭特色谋发展是每个专业面临的共性问题,2003年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组建以来积极探索专业特色,在创新专业特色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初步形成了“强化基础、注重实践、分流培养、服务山西”的专业特色。
1.强化基础,夯实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经济学专业是一门科学,历史悠久,具有较广泛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培养高素质的经济学专业人才,首先要按照经济学专业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其次要按照专业特色的发展设置课程体系。为了给本专业的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为学生考研、专业拓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开设了政治经济学(上)、政治经济学(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经济学说史、国际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15门专业基础课程,课时达到1152个,占总课时的52.1%,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较多,课时量较大,其目的就是为学生学习经济学专业、考研、学习其它经济类专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强化基础,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毕业生不仅有考上公务员的,还有考上武汉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985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的,考研率保持在15%以上。许多学生毕业后就职银行等部门,一次就业率达到85%以上。
2.注重实践,提高经济学专业培养人才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是目前各个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提高人才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际能力,为学生毕业后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要求奠定基础。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课程体系设计中注重实践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通过多种途径增强专业培养的实践性。第一,增设实践性课程。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财务管理实训、计量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电子商务学等实践性课程,在这些实践性课程讲授中,通过上机实际操作、软件操作等环节和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把专业实习做好做实。实习是把学生所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重要环节,是实践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经济学专业的实习主要包括专业认识实习、经济调查与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写作,除毕业论文外,其他三项实践环节主要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专业认识实习在二年级学生中进行,是经济学专业学生观察、分析经济运行和现象的重要环节,采取集中实习方式进行,基本方式是组织学生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参观、考察和学习,时间为2周。经济调查与实践是经济学专业的专业性调查实践,以了解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热点现象、焦点问题为主要内容,对于增强学生的专业观察能力大有益处。经济调查与实践由系组织安排,学生自选主题进行调查,在第六学期末进行,时间也是2周。经济调查与实践结束后,学生要提交3000字以上的调查与实践报告,由指导教师进行批阅和考核。这一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毕业实习使经济学专业学生在经济活动中接触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初步掌握经济工作的实践知识,具备有效地介入企业及其它经济部门工作的基本技能,为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毕业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和自主实习的方式进行,安排在第七学期的后半学期,为期10周。第三,以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社会实践和第二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实践由校团委和系分团委组织实施,一般安排在寒暑假进行,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进行,主题可以是下乡实践、自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获得2个学分。每学年年末,由各班主任统计本班社会实践活动的信息,经分团委负责人审核后,报系教学秘书登记学分。第二课堂在校园内由团委和学生会组织实施,内容有理论学习、创业实践、志愿服务、体育运动、文化艺术等类型,具体方式可以是英语竞赛、歌咏比赛、书画展、校园创业策划大赛等,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活动,并记相应的学分。
3.分流培养,增强学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为了增强学生适应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在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学生学习完通识教育模块课程和学科教育模块课程后,第三学年开始进行分流培养,开设有区域经济和商务经济两个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专业方向设置有不同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和爱好进行选择。在学习完经济学专业核心课程等基本课程后,专业方向分流改变了经济学专业偏重一般经济理论学习的传统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专业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专修某一专业方向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具体技能,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4.服务山西,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山西是中部地区一个欠发达的省份,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全国都处于下游水平,特别是近两年山西经济发展出现“断崖式”下滑,2015年经济增长速度只有3.1%,与全国6.9%的增长速度相比差距较大。推动山西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消除制约山西经济发展的人才瓶颈,其中包括经济学专业人才。作为地方院校的一个专业,生源80%以上来自本省,其基本任务之一就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基于这一考量,太原师范学院经济学专业在课程设计中开设了《山西经济专题》等地方性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毕业步入社会后能够尽快地进入工作状态,适应工作要求,为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三、创新专业特色的保障措施
(一)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课程体系。要适度增加专业方向课程,进一步增强分流培养的力度,让学生比较系统的掌握某一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新专业特色的必要条件,要根据专业特色和分流培养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要根据教学需要,选派中青年教师到名校培训,或到企业进行短期实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满足专业特色创新的需要。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有效的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堂组织,有效的课堂组织造就高质量的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改革传统的“填”和“灌”的教学模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倡导和引导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选择合适课程的教学方法,推行研究性、探讨式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突出老师“引”和“领”的作用。
(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选派有经验的教师承担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任务,把实践性课程上好上实。充分发挥校外实践基地的作用,由“松散型”转变为“紧密型”,毕业实习实行“定人定点定指导教师”的“三定”做法,让学生和教师走进实习基地进行毕业实习,做到进得去和呆得住,增强学生实践经验能力,改变学生“放羊式”的实习方式。
(五)讲授好地方性特色课程
地方性特色课程对于建设专业特色非常重要,要逐步增多地方性特色课程,彰显专业特色。由于地方性特色课程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大纲,讲授难度较大,因此,要采取教师集体研究、联合备课、共同讲授的方式开设好地方性特色课程,提高地方性特色课程的教学质量,并编写好地方性特色课程的讲义,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
作者:赵满华 刘淑清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赣州.东北高校经济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以黑龙江大学为例.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1)
[2]王景嵫.经济学专业特色路径选择.现代经济信息,2015(2)
- 上一篇: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自查报告
- 下一篇:交通局机关党建工作计划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