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
时间:2022-01-22 09:36:25
导语:“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我国的人才市场提出新挑战。培养合格的国际化人才关键在于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人才的培养,文章着重阐述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内涵,分析我国人才市场现状,并探讨其培养途径。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
一、引言
“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分别于2010年9月和10月由我国国家主席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旨在主动地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发展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经济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致力于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一带一路”贯穿亚非欧大陆,西系中亚西亚和欧洲经济圈,南连亚太经济圈,涵盖六十多个国家。沿线各国合作领域包括金融、能源、通信、农林牧渔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海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随着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政治联系和文化交流日益加深,培养何种人才才能满足我国人才发展战略需求呢?笔者认为我国急需培养大量掌握扎实专业知识,了解国际规则,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能用外语进行专业性交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即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
二、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内涵
高质即为高综合素质。综合素质也称综合表现力,是指人们所具有的各种才气、学识、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特长等方面比较稳定的综合条件。它大体可分为五大块,即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外在素质、文化素质以及专业素质。具体来说,综合素质是指人们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与多种特长。面对变化多端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市场,具备高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积极调试、处理压力、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并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谈判。复合型人才是相对于单一型人才来划分的。对非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复合型人才需要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用英语与人进行日常性和一般专业性问题的沟通;对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复合型人才需要具备一门或多门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同时,了解其他某一专业的基本信息、专业词汇和工作流程。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走到一起分享思想、感情和信息时所发生的一切。学者陈欣指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人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际时所具有的跨文化意识的语言能力和交际实践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指人们所掌握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语用能力是指语言的使用者根据特定的语境、社会与文化因素,合理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交际实践能力包括语言与非语言交际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强调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的转化[1]。优异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促进国际交流、国际谈判和国际合作的不二法门。
三、我国人才市场现状分析
(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都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很多人才出国后便不愿再回国。我国教育部发表的《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显示[2],1978年至2013年底,我国的出国留学人数为305.86万人,学成归国人员为144.42万。回国人数仅占出国留学总数的47.22%,过半人才流失在外。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未回国人数与出国留学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但是未回国人员总数仍然居高不下,我国人才流失情况仍然堪忧。
(二)应用型人才严重紧缺
我国近五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分别为2010年631万,2011年660万,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虽然我国每年的毕业生如此之多,但是市场上却出现大学生“就业难”而相关行业企业“用工荒”的现象。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突出,而各地调查却显示众多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这表明我国大量高校毕业生无法满足国内企业的招聘要求,更遑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国家对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了。每年合格的外语专业毕业生有二十多万,但是能真正运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并处理国际事务的毕业生并不多。据国家外文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非常缺少在同声传译和书面翻译领域的高级外语人才,能完全胜任中译外工作的高端人才缺口高达90%。这说明外语专业类毕业生理论知识扎实,考试水平高超,但是实践能力,尤其是国际事务实践能力低下,无法满足国际外语类人才的需要。有学者指出我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和熟悉国际事务规则、能参与国际交流和竞争的语言基本功扎实、知识广博、知识结构完善的新型外语人才[8-11]。但是,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外语专业类毕业生凤毛麟角。
(三)单一型人才过剩,复合型人才短缺
我国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大学生报考英语四六级。报考英语四六级可以说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项重要职业规划。许多学生甚至从进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着手准备了。很多大学生为了通过或者刷分不止一次地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大量高校甚至把四级成绩和学位证挂钩。现如今四六级高分已成为大学生们追求的新目标。英语四六级是大学生求职的通行证,同时也是开创美好未来的必备证书。优秀的四六级成绩可以为毕业生增加理想就业的应聘砝码。这些都表明大学生们已经意识到只懂专业知识的单一型人才已不被学校和行业企业青睐。行业企业更希望招聘兼备专业技能和外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大学生六级过级率只有30%-40%,其中绝大多数工科毕业生只能用英语进行简单的日常对话而无法进行一般性和专业性沟通。这样的毕业生仍属于单一型人才而非目前人才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对语言专业类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类学生来说,仅仅掌握一门语言已不再能满足企业行业对精英人才的需求了。只对语言有要求的岗位少之又少,很多行业企业的招聘会甚至明确规定不招收英语专业类毕业生。确实,语言仅仅是一门用来交流和沟通的工具,而语言的专业化则导致了语言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单一化。“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合作领域是金融、能源、通信、农林牧渔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海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这就要求语言专业类学生除了具备牢固的语言基本功外还需涉猎这些合作领域的知识。
四、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路径
(一)重视精神文明教育
首先,学校和政府应该重视基础教育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贯穿我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要求人们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以及爱祖国的灿烂文化。从小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激励人们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小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感召出国留学的人才回国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从小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可以确保人们在面对世界文化碰撞和国际“糖衣炮弹”时能保持包容、清醒和警惕之心。其次,学校和政府应重视学生民族自信心的培育。我国是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实力,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我们应该对本国民族文化怀有强烈的自信心。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可以让我们在国际社会、国际合作和处理国际事务上挺直腰杆,心怀底气,坚持主见;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可以让我们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可以让中华文化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后,学校和政府应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古语有云“德者才之帅也”。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高素质人才。但是,我国教育普遍忽视了思想道德教育。近几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高校大学生犯罪率也不断上升,思想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二)加快高校课程改革,打造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
第一,为适应“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高校应重视跨文化交际课程。笔者认为高校每个专业都应在大一至大三的每个学期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六个学期分别介绍欧洲文化、中亚文化、西亚文化、南亚文化、东南亚文化和非洲文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项目的推进离不开交流和沟通。但是,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社会规范和语用规则,如果不熟悉这些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很容易因为触犯对方禁忌或表达不当而造成低效沟通、误解、谈判瓦解甚至合作关系破裂。若要成为符合时展要求的国际化人才,我们必须学习“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各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必须学习不同社会结构导致的角色关系和行为规范的差异;必须学习不同民族风俗所积淀的文化符号和语言代码系统的差异;必须学习不同交际情景制约的语言规则和交际方式的差异。我们必须牢记并尊重这些差异以确保国际合作的顺利展开。第二,高校应重视非外语专业类学生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设置。各高校应在大一学年开设大学公共英语让学生打好基础,在大二大三学年则应用专门用途英语替代公共英语。例如,法律专业的应学习法律英语,桥梁专业的应学习桥梁英语,电气专业的应学习电力英语,土木工程专业的应学习土木工程英语等等。学习与专业直接相关的英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国家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第三,高校应重视外语专业类学生小语种课程和国际规则、国际惯例、国际法律课程的设置并鼓励学生了解其它专业知识。英语的专业化使英语远远超出了其作为语言工具的范畴。我们应该明确,英语只是用来交流的语言工具,而英语教育也仅是整体国民教育中一个小部分。在近几年的英语就业市场上,企业偏好有其他背景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这无疑给英语专业学生敲响了警钟。而且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与世界进一步接轨,国际合作日益深化。国家需要英语专业学生在具备较高英语专业素养的前提下,了解国际贸易、国际合作和国际事务的运行规则,并掌握其它相关专业知识。“一带一路”沿线包括欧洲、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各国,涉及的官方语言包括英语、汉语、俄语、法语、泰语、印地语和阿拉伯语等。“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推进需要大量小语种人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小语种的推广与教授。第四,高校应重视实践性课程的设置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高等学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过少,这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高校每个专业都应在大一至大四的每个学期设置两至三个星期的实习环节。每学年分别进行一次专业实习和外语能力实习。这需要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欧洲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比例一般为8∶2。这种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吻合,我们也应该朝着这种结构努力。第五,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与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的“源头活水”。一支具有国际素养的教师队伍可以在言传身教中对学生的国际视野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无形中提升学生国际思维能力。同时,我国高校应积极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一是可以派学生出国体验当地的民族风情、社会习俗和外语语言和语用规则;二是可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三是可以学习国外高校优秀人才培养经验;四是可以吸引国外优秀人才来华留学。
五、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践对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要求。培养符合我国国情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关键在于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这需要我国政府、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高质复合型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任重而道远。
作者:段胜峰 彭丽芳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 上一篇:电力电子技术的新型牵引供电系统研究
- 下一篇:煤矿机电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