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8-26 09:57:57
导语: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语用学理论指导下的实用英语翻译研究涉及翻译时如何正确处理文化差异问题,语用学理论与翻译教学密不可分,语用学理论对大学英语翻译科研教学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语用学理论中语境、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等对翻译科研教学及培养实用英语翻译人才具有指导意义。只有深刻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意识,才能使译文语言意义上准确,文化意义上贴切。我国著名语用学家何自然、张新红,著名翻译学者陈宏薇都深入探讨过语用学理论与翻译科研教学的关系,从语用角度分析和拓展大学英语翻译科研教学具有极强的实用性。语用学各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都可以为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微观的语用学分析方法,比如预设、语言礼貌、会话含义、关联理论、话语连贯、语篇结构、言语行为理论、会话分析等。
1.R.DanielShaw首先提出翻译语境的概念。英语名言"NOcontext,notext"(没有语境就没有文本)。说明了语境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翻译研究的本体是语篇分析,翻译的精髓则是将语篇分析与语境知识有效结合,翻译应紧密联系语境,力求忠实原文,努力达到翻译语境等效,真正实现两种文化的互通。
2.英国哲学家Austin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以言指事,是通过说话人表达字面意义,以言行事和以言成事是说话人如何使用语言表达真实意图,听话人如何正确理解话语意图,透过话语字面意义理解其实际的语用功能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关键。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英汉互译并不是简单的词语含义相加对等,而应通过字面意义领会其言语行为含义。
3.美国哲学家Grice提出合作原则,美国语言学家Leech提出礼貌原则在实用英语翻译中,对语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语义语法上,还应拓展到语用交际方面上,合作和礼貌原则是语用交际的核心内容,对于准确理解和翻译文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跨文化交际与翻译,语言是文化传播的桥梁,文化是展现语言艺术的镜子,外语翻译教学应注意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充分了解不同语言的社会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
二、地方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定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地方高校本科英语专业培养的主要是文学型英语人才,学生知识结构主要集中于英语语言文学,缺乏实用英语专业知识技能培养,但单纯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偏重理论,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学以致用,实际英语翻译工作中面对的是经贸、科技、旅游、法律、医学的专业翻译。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拓展学习领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实用外语人才的需求。
(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传统翻译课程教学模式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机会较少,该教学模式虽然能加强学生翻译理论知识学习,却忽略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翻译课程属于实践性强的专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大量真实的口、笔译案例分析,实训训练和社会实践,帮助学生发现、解决翻译实践问题,提高学生口、笔译技能,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有待改革和创新。
(三)大学生汉语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待提高
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由于学科特点更应重视学生汉语继续教育学习,提升学生中文素养,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只设有大学语文公共选修课,并未针对英语专业学生设立汉语写作、中国文学、中国传统文化等课程,这必然导致学生中文表达能力欠缺,传统文化知识不足,即使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依然不能流利自如进行汉英、英汉互译。
(四)产学研教学模式与师资力量建设有待深化
学生翻译学习过程中,缺少接触实践项目的机会,角色较为单一,仅仅是从事单一信息对等翻译,对翻译流程,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知之甚少,翻译专业学生并未具备市场所需专业水平,相关工作经验欠缺。此外英语专业翻译师资匮乏,授课教师缺少专业领域实际翻译经验和必备专业技能,许多教师仍然沿用单一讲授理论知识,很少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因此,如何真正授之以渔,而非单一灌输的教学模式是翻译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对外向型经济促进作用
我国英语翻译本科教学正逐步转向重视“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翻译人才培养阶段。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大翻译实践力度。
(一)构建翻译实训基地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翻译公司提供设备和师资,建立师资雄厚,功能齐全的翻译实训基地,为翻译人才提供完善的教育设施和良好的外语交际环境。翻译工作坊为学生提供大量高强度翻译训练平台,让学生通过“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不断提高翻译能力和译者能力。学生按照自愿组成翻译小组,教师根据学生成绩,适当调整小组成员,实现每一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翻译资料平台,可提供语料、术语等科研课题,还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文献和论文提供翻译服务。机辅翻译训练为学生掌握机器翻译软件,翻译记忆和术语管理工具等各种翻译软件提供了保障。翻译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熟悉翻译流程,了解行业规则,提升翻译素养。
(二)加强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特点,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和人才培养规格增强学生岗位适应性,形成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好对接。企业的需求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首要条件,订单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实施“订单式教学”,才能体现人才培养模式成效。“订单”培养是针对企业的人才规格进行的,教学计划、师资配备、实习实训,都是按订单培养的要求制定和安排的。在确立订单的基础上,校企双方需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学校按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需接纳合格的订单人才。学校要负责选拔参与订单培养学生,采取学生和企业自愿双向互选形式,确保生源质量,学生要确保到企业参与实习工作。包括顶岗工作,帮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和流程,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知识,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受益。订单培养要注意“订知识,订技能”,企业招聘符合岗位需求人才。学生找到学以致用工作,学校吸引更多生源。
(三)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方法,考核方法
实用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应全面创新教学实践方法,考核方法。教学方法引入情景案例教学,商务英语,科技英语,法律英语,旅游英语,医学英语,影视英语教学,指导学生翻译文学名著,日常用语,商务办公用语,报刊杂志等多种文体,培养学生实用英语交际表达能力,为今后企业实际工作积累经验,学生能胜任今后商务翻译,外事翻译,科研翻译,日常旅游生活翻译。考核方式可以增加口语测试,考翻译资格证,技能比赛,实习测评等,这样可以全面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适应实用外语人才需求模式。
(四)提升翻译教学“双师型”师资
国内一些学者呼吁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即既有丰富的翻译理论,又有实际翻译能力和翻译经验的教师。通过进修、引进和特聘等多渠道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可行的,与对口特色企业实行合作,建立师资联合培养基地,专业教师有机会、有渠道去商务企业或基地进行翻译学习和实践,建立完善的翻译师资培养机制。
(五)培养英语翻译人才文化素养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场所,教师可以采用传统教学法,交际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相结合,增加文化背景知识讲解,设计与文化有关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讨论,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理解与感受。教师定期开展外国文化专题讲座,带领学生过西方节日,了解西方民族风情,向学生推荐典型的英语电影,英美名著,只有研读英美文学,对西方文化有深层次了解,国际化人才才能在国际合作和竞争中轻车熟路,立于不败之地。总之,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与辽宁省外向型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利于构建复合型、应用型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标准,形成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提升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实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协调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作者:王萌 单位:鞍山师范学院
- 上一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方案
- 下一篇:农工委三严三实教育活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