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会计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4-05 09:43:33
导语:金融危机下会计人才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金融危机对人才培育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下,大环境的快速变迁与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碰到许多困境。目前,在国内企业所面临的几项经营困难包括缺乏财务方面的人才。而在培育财会人才的过程中也面临许多问题,例如:培育经费不足、缺乏系统性的人才培育系统、缺乏人力、管理者身兼多职以及各界缺乏合作机制等问题,除此之外,高校在进行财会人才培育时无法符合各式各样的社会企业所需。因此,若希望健全国内培育财会人才的机制,需要政府单位、社会企业以及高校的共同培养,即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在政府方面,应在金融危机时改善现有政策,增加高校培养财会人才的经费补助,以及求职者对于社会企业适应不良的问题;社会企业方面也需要稳固组织本身的根基,求稳定的经营运作,透过扩大组织规模增聘足够之人力,接着提升获利解决经费依赖与培育资金的不足;高校方面,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沟通与合作,两者合作彼此协助增加彼此组织之发展。这样,透过社会企业本身组织内部的营运以及人才培育的提升加上外部各界的协助与支持,相信对于培育人才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培养
目前高校与国内其他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只适应于单一经济背景的需要,对日趋全球化的经济背景重视不够,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规划与能力素质培养单一,会计人员对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会计问题的敏感程度与处理技巧远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导致我国虽会计人员数量众多,但高素质的优秀会计人才紧缺的现状。当金额危机不可阻挡地向我们袭来时,我们必须针对金融危机中暴露的问题,以全新视角研究和制定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对会计人才要求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加强人文知识修养,以胜任新课程培养“个性化新人”的需要;其次,适应综合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要具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但目前教师很难适应多元化的教学要求。
(二)全面的职业能力建设
会计是通用的商业语言,是协调各国经济利益的主要工具。会计人员在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中必须具备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这种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前推到高等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中。总体来说,会计人才能力应从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两个维度构建,由此我们认为会计人才的能力框架应包括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敏感性、会计参与决策的能力、会计人员的持续学习能力和优良的会计职业道德。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以及各种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他们的业务范围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以及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体现全球化背景下对会计人才职业能力的要求。全面的职业能力具体包括,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国际会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具体而言,宏观形势的理解能力是作为高级会计管理人员,应该具备理解市场经济内涵、把握经济发展脉搏的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通过财务报告对企业进行全面、透彻、综合的分析,是高级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国际会计能力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等经济交往越来越多,会计人员除应当熟悉掌握国内的会计法规外,还应熟悉国际会计标准;组织协调能力是指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过程,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
(三)应用型会计人才培育
高等教育在现在及将来的社会发展中应主动改革,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需求决定供给,这一经济学的理论同样适应于会计人才培养。因此,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跟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应当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培养模式应突出会计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即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要求是德才兼备,德在才前,通才专才兼顾,不同层次人才培养目标通与专的程度应有所区别。专业设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计划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的,培养方案以厚基础宽口径为指导思想,课程设置以凸显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融合贯通为前提,教学运行以机制灵活为特色,教学途径以院所、院企联合为保障。高等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展教学,可以使高校的成人教育走上开放办学的路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提升高校社会形象。高校还可以通过面向企业来探索教育的其他途径和模式,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解决了办学经费不足和实习实验基地缺乏等问题。
(四)质量保证体系构建
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所培养会计人才的基本特征,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保证正确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必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质量保障体系,并且这个质量保障体系应当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跟踪,具备较强的纠偏功能和预警功能,保证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严格执行,实现预期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质量方针、质量控制、质量保障、质量评估等问题。质量保证体系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具备创新精神、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作者:王帆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 上一篇: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要点
- 下一篇:民营艺术类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