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论文
时间:2022-04-05 09:08:54
导语: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人才培养模式的简单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利用学校以外的资源,仅仅局限于利用学校内部的有限资源。然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利用校外资源,应该注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现在多数高职院校过分倚重校内的资源,而弱化了学校与企业、培训基地的关联,忽视了行业对于学校的要求,减少了学生到企业锻炼的机会,学校和企业没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在以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社会大环境下,学校单一的培养模式往往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培养的学生既不能得到社会的支持,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这种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会产生良好的效应,必将被社会抛弃。高职院校简单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偏重理论教学,学校很少要求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学生从而缺乏相应的动手能力;第二是课程不够新颖,学生从课堂中不能学到新技术、新工艺等,从而使学生踏入社会后显得盲目、无知。
2.人才培养观念的保守化。多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思想和观念都有一些保守,重视学科忽视技术,偏重理论看轻实际,这就使得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去,造成人才畸形发展。正是因为施教者思维的保守化、观念的局限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才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阻碍。高职院校保守化的人才培养观念主要体现在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思想拘束;误解了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高职院校并不是一个只为企业普及知识的机构,还应该是一个为企业输送人才的地方。
3.人才培养教学方法的陈旧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要有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以及现代化的培养理念之外,还需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大纲作为支撑。但多数高职院校存在教学方法陈旧化、教学环节薄弱化等问题,难以跟上前沿的现代科技,致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有着严重的“死学”现象。高职院校陈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的传统化,即教师依旧依靠课本、作业等传统形式来教学,学生思维被课本知识局限,不能从整体上认识该门课程,看不到该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陈旧的教学方法不能丰富课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使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大打折扣。
4.人才培养的软件、硬件欠缺。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技能型、实践型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有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体制,必须有一定的软件实力和硬件实力作为保障。然而,目前诸多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着培养体制不健全,人才培养软硬件欠缺问题,具体体现在高职院校办学需要大量的资金来引进硬件、软件,但是国家政府的资金投入却显得杯水车薪,不能给高职院校提供较大的帮助;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高学历、高职称、双师型教育人才短缺;实训基地设备落后,学生实训的机器、设备过于陈旧,不能与发展迅速的现实社会接轨。诸多软硬件方面的欠缺使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举步维艰。
二、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思路
1.学习和实习穿插进行。学生本身对自己的未来、对职业了解甚少,他们在学校的学习往往没有针对性,是盲目的,往往只是把学习当成任务来完成,并没有真正地做好一名高职大学生应该做的事情。因此,高职院校要采用学习和实习穿插进行的新模式,让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了解自己所欠缺的知识,以让学生回校后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时候,遇到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也可以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这种模式不仅有利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在就业之前掌握一定的技术,拥有一定的职业素养,还可以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入交流,为职业院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保证。
2.教学模式灵活多样化。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小班、兴趣班、技能班等多种分班方式,取代以往大班上课方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可以避免强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课程,形成真正人性化、自由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另外,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社会要求、满足个人发展的,学校和社会紧密接轨,本着专业服务行业,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当地企业、基地的实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校外知识,并做好总结和汇报工作。
3.学校和企业多元办学。学校与企业进行紧密的合作,采用多元化办学模式,企业和高职院校共同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分工合理,各就其职。一方面,企业要安排负责人将企业的相关技能、经验以及文化带进课堂,让学生提早接触职业要求和职业环境。另一方面,学校负责传播文化理论。课堂结合企业的需要,制定定向的课程体系;企业结合学生的能力和爱好,定向地培养学生。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可以让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力。
三、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策略
1.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社会在不断进步,人才的需求在不断改变,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也需要有相应的改变。因此,高职院校在专业课程改革方面,应当事先有充分的市场调研,要有合理的课程安排。多走进企业,多调研社会,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学校要结合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合理地制订学校人才培养的计划,要利用学生短暂的在校时间,让学生多接触社会。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脉搏,要想方设法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要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2.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是人类进步的工程师,高职院校培养经营管理人才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首先,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培养技能型人才,所以需要大量技能过硬的教师,但高职院校的教师往往仅具备理论知识,缺乏实践技能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其次,要加强教师的培训进修。一要培养专业带头人,让专业带头人外出培训,带队参加技能大赛,担当大赛评委等,提升专业带头人的素质;二要大力培养骨干教师,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让骨干教师进企业挂职锻炼,参加专业培训。
3.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学校要加大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加大实训的力度,提高学生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能力。只有在实训中,学生才能更加扎实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只有在实训中,学生才知道自己所欠缺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中才能有重点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学校还应当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对接,让学生顺应时代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
4.定向班式的人才培养。企业在学校承办定向班,学校负责定向班的理论教学,企业负责学生的实训锻炼。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学校可以针对企业的需求,加强相应的训练。学生完成第一阶段的学校理论学习后,到企业完成第二阶段的实训,不仅可以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还可以利用企业这个平台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完成两阶段的学习之后,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双向选择,省去了学生求职的烦恼,同样省去了企业培训学生的时间。企业学校定向班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加大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5.学校企业零距离对接。针对企业对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学校应该充分调研企业所需,为学生毕业以后融入企业做好充分准备。通过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企业对学生的要求和希望,在学校里提前按照要求做好培训,缩短学生进入企业以后的适应时间,让学生提早进入工作岗位,同样也节省了企业培养学生的时间。高职院校的主要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企业输送更多的技能人才,只有多了解企业,才能完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真正的零距离对接,高职院校才能形成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培养管理经营人才,必须充分调研企业,了解社会,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真正做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作者:马俊娟单位: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建筑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论文
- 下一篇:人社局事管股工作计划